整理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094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整理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整理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整理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整理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整理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整理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整理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整理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整理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整理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整理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整理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docx

《整理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docx

整理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

鹿瓜多肽注射液研究及应用进展

来源: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10年10卷7期作者:

廖晓玲

【关键词】 鹿瓜

肽注射液应用进展

 鹿瓜多肽注射液是

复方制剂,其组分

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ck)的骨骼和葫芦科植物甜瓜(CucumismeloL.)的干燥成熟种子,经分别提取后制成的灭菌水溶液

主要含有骨诱导多肽类生物因子、甜瓜籽提取物多种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钙、磷等成分。

具有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调节钙磷代谢,增加骨钙沉积;防止骨质疏松以及抗炎镇痛抗风湿等作用。

本文就其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一文献复习。

  1研究

  1.1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骨折愈合是一

复杂的组织修复再生的过程,受多种基因和骨生长因子的调节。

量细胞因子在不同的骨折修复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基质的合成、钙化等作用来调控骨折修复。

发挥主要作用的骨诱导多肽类生物因子包括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成纤维生长因子(VEGF)等。

的研究发现,BMP能诱导血管周围的间充质细胞转化为不可逆性骨系细胞、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从而促进软骨及成骨细胞的增殖,促进骨痂形成,诱导新骨形成,促进骨折修复。

同时,在BMP诱导新骨的形成过程中,又有TGF-β1和VEGF的共同参与,通过相互协调作用可

好地诱导新骨的形成,使骨组织更成熟。

近年来随着重组蛋白技术的发展,利用生长因子治疗骨折及骨缺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骨折修复是由多种生长因子协同作用,单纯应用某一种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效果并不理想,多种生长因子复合应用促进骨折愈合是治疗骨折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汪茹等[1-4]研究了鹿瓜多肽注射液对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TGF-β1和VEGF等多种生物因子表达的影响。

采用8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双侧桡骨中段3mm骨缺损模型,术后随机分为鹿瓜多肽低剂量组、鹿瓜多肽高剂量组、骨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空白组,分别每日予以肌肉注射0.1、0.2ml/kg鹿瓜多肽注射液。

0.2ml/kg骨肽注射液或0.2ml/kg生理盐水。

术后1、2、4、6周分批处死动物,取材行X线检查、组织学染色、生物力学测试、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

结果:

X线示鹿瓜多肽组骨愈合速度快于骨肽组和生理盐水组。

术后6周,鹿瓜多肽高剂量组骨折完全愈合,髓腔再通;低剂量组和骨肽组骨折线基本消失,骨折端大量连接性骨痂影,骨痂面积缩小,髓腔未通;生理盐水组骨折间隙模糊。

Masson三色染色:

术后6周鹿瓜多肽组骨断端由重塑的板状骨连接,髓腔贯通,哈佛氏系统成熟、完整;骨肽组髓腔开始再通,板状骨和编织骨间杂;生理盐水组则以新生的编织骨为主。

免疫组化:

术后3周始,各组呈强阳性表达,鹿瓜多肽组较骨肽组和生理盐水组信号强、面积大。

表达以骨细胞、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为主,各组间着色不明显。

术后6周鹿瓜多肽组BMP和VEGF染色阳性细胞极少,生理盐水组阳性细胞最多。

图像分析: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鹿瓜多肽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量一直强于骨肽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在1、2、3周时相点上统计学显示有显著性意义,鹿瓜多肽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高峰提前出现,约出现在第2周左右,较骨肽组和空白对照组早。

生物力学测试:

鹿瓜多肽高剂量组多

力学指标优于其他组,低剂量组与骨肽组无明显差异,但均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

实验结果表明:

(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鹿瓜多肽注射液促进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合成分泌高峰提前出现,并保持更高的强度和更长的时间,从而有效地促进了骨修复过程中血管的形成和骨生成,是其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机制。

(2)不同剂量的鹿瓜多肽注射液均能使骨折处的BMP-2、TGF-β1和VEGF表达量在各时间段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P<0.05);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BMP-2、TGF-β1和VEGF的表达量也增加,且表达的高峰期提早。

高剂量组动物骨膜反应出现时间明显早于其他组,骨痂形成的面积也最大,术后6周骨折完全愈合,抗折能力也高于其他组。

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均优于空白组。

(3)不同的细胞因子有着各自的表达顺序和分布规律,BMP-2表达主要在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当软骨细胞成熟并转化为骨细胞时它们的表达趋于减少;VEGF的表达主要在细胞代谢活跃的肉芽组织中,在哈佛氏系统的形成过程中它的表达也较强烈。

(4)骨肽注射液成分与鹿瓜多肽注射液相似,两种注射液治疗组较生理盐水组BMP-2和VEGF染色阳性细胞出现早、数量多,骨折愈合更快,强度高,表明两种注射液都具有调节骨代谢,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

但两种注射液各种生长因子的搭配不同,剂量关系也不同。

表现在注射同等剂量的情况下,鹿瓜多肽组骨折愈合稍早,抗折强度更高。

实验结果表明鹿瓜多肽注射液能调节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TGF-β1和VEGF的合成和分泌,进而调节骨原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能改变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时间与表达量,促进骨折端各种生长因子早期大量的表达;除自身含有多种生长因子还具有聚集骨折端的生长因子及诱导骨折端生长因子自分泌的作用,在增加骨折局部生长因子浓度的同时也能刺激动物自体生长因子在骨折局部的分泌,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但对于鹿瓜多肽注射液是如何具体调控各种生长因子的分布,以及与其他骨生长因子共同作用的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1.2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临床上一种慢性、进行性侵犯可活动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

KOA是老年人活动障碍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开始关注一氧化氮(NO)在该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NO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生物信息分子,兼有第二信使的作用,可介导和调节多种生理病理过程。

炎性细胞因子可激活软骨母细胞中的iNOS而产生大量的NO,引起软骨损伤,抑制软骨细胞增殖,促进软骨细胞凋亡。

骨关节炎(OA)及KOA患者血液中NO和iNOS水平高于正常人,因此认为NO在软骨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抑制NO的过量释放能够提高软骨修复组织的质量,寻找有效的iNOS抑制剂将为治疗开辟一条新途径。

陈秀玲[5]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观察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NO含量的影响。

将100例符合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l例,对照组49例。

两组均取内、外膝眼和犊鼻穴。

治疗组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1ml;对照组注射透明质酸钠注射液1ml。

两组均每周注射1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治疗前1周起停服一切相关药物。

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测定膝关节液中NO含量。

结果:

治疗前两组关节滑液NO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经1个疗程治疗后关节液中NO含量:

治疗组为(76.87±14.76)μmol/L,对照组为(87.54±16.85)μmol/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为(67.12±18.36)μmol/L,对照组为(76.78±15.84)μmol/l,治疗组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明鹿瓜多肽注射液对NO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1.3对骨密度(BMD)的影响

  现代医学认为,随年龄增长所导致的骨量减少及骨脆性增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

骨强度取决于骨密度(BMD),低骨密度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

许多前瞻性研究表明,BMD每下降1SD,骨折的危险性就增加1.5~3.0倍。

宋炼翔[6]观察了鹿瓜多肽注射液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密度(BMD)及骨折愈合的影响。

将70例患者行手法整复固定后,测定健侧桡骨BMD值,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

所有患者BMD检测均小于峰值骨密度2SD,都是非高能量暴力损伤导致骨折。

两组患者骨折复位后给予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治疗,抬高患肢,适当活动手指各关节,促进肿胀消退。

治疗组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8~12ml静滴,qd,10~15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给予对症处理或常规补钙药品治疗。

结果:

骨折愈合时间:

治疗组为(9.6±2.5)周,对照组为(12.7±2.9)周,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BMD值:

治疗前后治疗组分别为0.45±0.05、0.63±0.06(P<0.05);对照组分别为0.47±0.07、0.54±0.09。

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明鹿瓜多肽注射液能促进骨痂早期形成,增加骨痂生成数量及骨密度,改善骨结构,缩短外固定时间。

  2应用

  2.1骨折

  骨折愈合包括血肿、炎症、骨膜反应、软骨形成、软骨内成骨、骨改塑等阶段,是机体结缔组织的一种再生修复过程,其机制非常复杂,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是临床尚未完全解决的老问题。

金兴明等[7]对于30例骨折患者予以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评估治疗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两组病人均采用传统的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肌注鹿瓜多肽注射液4~8ml,qd;对照组则口服常规药物,两组均15天为1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与对照组(5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平均提前1/4~1/3;疼痛改善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

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达到67%,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张葆青[8]对112例老年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组60例,平均年龄65.5岁;对照组52例,平均年龄63.8岁。

两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

两组患者骨折复位后均按照伸直型骨折固定方法,用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驳骨油纱外敷,再采用小夹板固定治疗。

14天内同服活血化瘀中药,每天1剂。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鹿瓜多肽注射液8~12ml,qd,10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随访6~9个月,两组无迟缓愈合或不愈合。

骨折临床愈合平均时间:

治疗组为3.5周,对照组为4.0周,经t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骨折再移位的发生情况:

治疗组出现再移位9例,对照组出现再移位患者16例,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张支农[9]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与骨肽注射液对四肢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

90例均为四肢骨干新鲜骨折患者,平均年龄为(40±1.21)岁。

根据骨折相近部位的病例随机将其分为鹿瓜多肽注射液组(A组)30例、骨肽注射液组(B组)30例和空白对照组(C组)30例。

三组临床资料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所有骨折患者均采用开放复位、钢板或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同时常规进行功能锻炼。

A组术后静滴鹿瓜肽注射液24mg,qd;B组术后静滴骨肽注射液10ml,qd。

A、B组均1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C组临床试验给药。

结果;鹿瓜多肽与骨肽注射液均能使四肢骨干骨折的愈合时间缩短,A组和B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均较C组缩短,其中A组分别为:

股骨干骨折缩短2.5周,胫骨干骨折缩短2.6周,肱骨干骨折缩短2.0周;而B组分别为:

股骨干骨折缩短2.8周,胫骨干骨折缩短2.9周,肱骨干骨折缩短2.3周。

两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鹿瓜多肽组与骨肽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表明鹿瓜多肽与骨肽注射液均能促进四肢骨干骨折的愈合。

  2.2骨折延迟愈合

  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是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约有5%~10%的骨折患者发生,与受伤的部位、程度、骨折端的血液循环和复位情况等多个因素有关。

其治疗一直是临床中较为棘手的难题。

毛锦龙[10]将42例四肢骨折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1例,均包括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肱骨骨折、尺桡骨骨折,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取髂骨植骨术,结合功能锻炼。

治疗组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10ml静滴,qd,10天为1个疗程,按病情及患者条件应用2个疗程左右;对照组常规补钙药品治疗。

定期摄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治疗组优良率达71.4%,而对照组优良率仅为57.1%,说明鹿瓜多肽注射液对四肢骨折不愈合有一定的疗效。

周军[11]对四肢骨折延迟愈合的36例患者(其中桡骨骨折术后14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12例,肱骨中段骨折术后5例,指骨骨折术后5例)在用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基础上,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8~12ml滴注,qd,10~15天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

结果其对骨折延迟愈合的治愈有效率高达80.6%,充分显示其能明显促进骨不连或骨延迟愈合的临床愈合。

  2.3骨质疏松性症

(1)资质等级。

评价机构的环评资质分为甲、乙两个等级。

环评证书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有效期为4年。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而致骨代谢紊乱,引起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

骨质疏松者骨质丢失量的30%来自脊柱,因此常常发生脊柱压缩性骨折,特别是胸腰椎负重阶段多见。

腰椎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其密度较低。

中老年由于衰老、营养、内分泌变化等因素相互影响使骨质变薄、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骨结构发生改变,骨脆性增加。

共同的结果是使椎体的力学性能下降,致中老年骨质疏松常合并椎体压缩骨折。

谭利[12]临床随机选择5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52例,年龄48~86岁,均经X线片确诊。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或腰椎压缩性骨折。

治疗组28例给予鹿瓜多肽注射液6~8mg,静滴,10~15d;对照组给予物理治疗,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阿法骨化醇和钙尔奇D片,共14天。

结果:

腰背痛及全身骨痛显效率治疗组为89.3%,对照组为3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赖乾德[13]对经X线片证实的6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所致腰腿痛的患者(平均年龄73.7岁,其中包括腰椎压缩性骨折4例,胸椎压缩性骨折8例,均未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50例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qd,10~15天为1个疗程,然后口服钙剂6~8周,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

效果不佳者增加1疗程。

治疗组48例在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8~12ml,静滴,qd,10~15天为1个疗程。

两组在用药前后2~4周分别进行腰腿痛等改善情况的评级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自觉疼痛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76%。

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低热,1例皮疹,均减少用量后缓解,未影响继续用药。

  2.4腕舟状骨缺血性坏死

(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腕舟状骨骨折是引起腕舟状骨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

腕舟状骨近侧1/3的血液供给系由远侧经舟状骨腰部而来,有30%的人腰部供血不良,故舟状骨近端及腰部骨折后近折端缺血。

导致骨折不愈合,骨组织营养中断,骨细胞死亡,继而发生骨缺血性坏死,治疗上多以手术为主。

邬丽娅等[14]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外伤后腕舟状骨缺血性坏死3例,疗效显著。

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38~66岁,其中由舟状骨腰部骨折所致者1例,舟状骨近端骨折所致者2例。

患者均有外伤史,临床表现为腕关节疼痛骨折部位压痛观显,经X线片确诊。

治疗上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2ml,注入舟状骨腰部或近端,在骨折断端两侧各注射1ml,qd,15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拍片复查。

治疗1个月后3例X线片示:

骨折处骨小梁增多增粗,骨折线致密影减轻,变形明显好转,疼痛明显减轻;2个月后骨折线致密影及变形消失,无明显疼痛,关节功能活动自如,随访半年至1年无异常。

(6)列出选定的评价方法,并作简单介绍。

  2.5骨性/膝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炎,以软骨变性及软骨下骨质病变为主,伴有滑膜改变,经常导致关节症状和体征改变。

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腔内骨源性生长因子包括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合成减少,导致骨钙素降低,炎性渗出增多,微循环障碍。

病变主要累及膝关节腔内的骨膜软骨而导致膝骨关节炎(KOA)。

KOA也是进行性侵犯可活动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的疾病,多因关节软骨变性、关节磨损导致关节机能丧失与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关节处软组织也有慢性劳损和退行性改变。

其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

近年来还发现OA患者绝大多数同时存在骨质疏松症(OP),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OA和OP的病因不同,病理改变亦有差异,但临床表现近似,均以疼痛为主要表现,并经常相伴,重叠出现。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及特效药物,解热止痛类药物由于副作用大,不宜长期使用。

魏志学[15]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108例OA患者。

随机抽取52例作为治疗组,肌肉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8mg,qd;另56例作为对照组,肌肉注射骨肽注射液20mg,qd,均15天为1个疗程。

两组同时给予血塞通片100mg及硫酸软骨素片4片,po,tid。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2.3%,对照组66%;尤其在显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吴文锋等[16]采用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老年性KOA60例(治疗组),并与服用西药及中成药治疗40例(对照组)作比较。

治疗组选穴:

委中、血海、梁丘、阿是穴。

将鹿瓜多肽注射液每穴注入2ml,qd,各穴位交替使用。

对照组给予消炎痛25mg,po,tid;骨刺片每次3片,po,tid。

两组均10天为1个疗程,间隔5天行第2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痊愈80.0%,有效13.3%,无效6.7%;对照组痊愈65.0%,有效20.0%,无效1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梁建庆等[17]对OA合并OP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

两组同时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50mg,口服,bid;阿法骨化醇软胶囊0.5g,口服,qd;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10ml,口服,tid。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鹿瓜多肽注射液12ml静脉滴注,15天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4%,与对照组(57.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临床症状改善差别明显,平均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平均OA严重程度指数的改善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骨代谢生化指标:

治疗组血清骨钙素升高,8-胶原特殊序列及甲状旁腺激素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明鹿瓜多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评分指数。

阿法骨化醇在治疗中起到了促进骨形成,抑制PTH过剩分泌等代谢调节作用。

可作为OA合并OP治疗良好的辅助用药,但不宜单独作为主要治疗用药。

两组均未见不良药物反应。

  2.6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人体多处关节,致残率极高。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的早期使用及新疗法的不断出现,虽然使其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由于慢作用抗风湿药物起效慢,早期需要一种药物控制炎症,减轻症状。

常规将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药物,但因副作用大,不宜长期应用,迫切需要一种高效、安全的药物与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协同作用。

宋威[18]进行了鹿瓜多肽与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RA的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开放对照观察。

37例RA患者随机分为鹿瓜多肽组(治疗组)21例,和布洛芬组(对照组)16例。

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和治疗前的临床症状均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组应用鹿瓜多肽8~12ml静滴,qd;对照组应用布洛芬0.2mg,口服,tid。

两组均10天为1个疗程,间隔7~10天,共进行3个疗程。

观察前7天起及观察期间不得使用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皮质激素,必要时可临时服用百服宁。

用药14周后两种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均有很好的疗效,两组病人的关节痛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和握力等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

组间总体疗效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中显效病人中鹿瓜多肽组与布洛芬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0.61,P<0.05)。

鹿瓜多肽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并且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作用优于对照组;布洛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1例因为明显胃肠道反应而停药。

表明鹿瓜多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同样有效,且安全性更大。

(2)规划编制机关在报送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

  2.7雷诺综合征

  雷诺综合征是指肢体远端小动脉在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及其他因素影响下,发生的阵发性痉挛。

本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发病呈对称性、间歇性,常见于上肢,偶见于下肢,少数患者见于耳壳和鼻。

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

常见的原发病有结缔组织病、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化学药物中毒等。

也有报道提示遗传因素、血管内皮和血流因素等参与了雷诺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赵钢等[19]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雷诺综合征5例。

5例均为女性,平均41.4岁,病程平均5.27个月。

5例患者的病变部位均为双侧上肢末端,1例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4例与寒冷刺激关系密切。

治疗给予鹿瓜多肽注射液4ml静滴,bid,10~15天为1个疗程。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发病频率、发病持续时间的变化。

该组患者症状不同程度改善,发病频率较治疗前减少1~2次/d,单次发作持续时间减少5~15rain。

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

随访2~5个月,疗效稳定。

鹿瓜多肽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液黏滞性、解痉消肿止痛、抑制炎性反应及调节体液免疫等作用,从而有效缓解动脉的痉挛,改善局部动脉的血液循环,可有效治疗雷诺综合征。

(2)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  2.8软组织损伤

  刘国辉等[20]随机抽取526例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软组织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268例)和对照组(258例),两组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

部分病例植骨,功能锻炼。

治疗组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8~12ml静滴,qd,10~15天为1个疗程,按病情及患者条件应用2~3个疗程。

骨折不愈合对照组未用任何促进骨愈合的药物;骨质疏松症对照组给予对症处理或常规补钙药品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等;软组织损伤对照组仅用抗炎药物。

根据各病种评判标准将疗效分为优、良、中、差。

结果:

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症、软组织损伤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优良率分别达到74%、86%及94.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而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效果优良,分析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也有较好的疗效。

结论:

鹿瓜多肽注射液对治疗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软组织损伤均疗效确切,对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显著,是由于其具有抑制前列腺素的释放作用,从而达到有效的镇痛效果。

无明显不良反应。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其他要求  2.9成骨不全症

综合性规划

(1)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成骨不全症又叫脆骨症,是一种由于间充质组织发育不全,胶原形成障碍而造成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

其组织病理表现为成骨细胞数量不足和活力障碍,致使钙化软骨不能形成骨质;临床主要症状是长骨、肋骨好发多发性骨折造成肢体畸形,其特征为骨质脆弱、蓝巩膜、耳聋、关节松弛等。

治疗方面主要是预防骨折,对已发生骨折患者给予补钙对症治疗,肢体畸形者可进行矫形手术治疗。

刘刚[21]试用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成骨不全症。

从80例成骨不全患者中随机各取40例设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鹿瓜多肽注射液4mg,肌注或静脉滴注,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1~2个疗程以后进行观察,再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再用药,对已骨折作外固定及支持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