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2335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4

学习资料专题

【步步高】(浙江专用)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十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专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备考指导

必考

加试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自由放任”的美国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b

1.已考角度

(1)(2016·10月新高考·T23)罗斯福宣传新政的方式

(2)(2015·10月新高考·T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模式

(1)经济大危机的表现、特点及危害

(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特点及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影响;福利制度的特点、实质及影响;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2.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目的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b

b

c

c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2)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

(3)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

(4)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

(5)英国、法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b

b

b

 

b

b

考点一 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b)

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力极大;来势迅猛。

二、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时间和目的——(b)

(1)时间:

1933~1935~1939年。

(2)直接目的:

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况,摆脱危机。

根本目的: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b)

(1)整顿银行业:

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通过《紧急银行法》,加强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

(2)恢复工农业生产:

通过《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和全国工业复兴署干预调节工农业生产。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大力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

(4)保护劳工权利:

制定《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以缓和劳资矛盾。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通过《社会保险法》,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c)

(1)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全面干预。

(2)采取了一些改善中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3)行政和立法手段相结合(700多个法令和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

(4)控制生产和扩大市场相结合。

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c)

(1)从实质看,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是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2)从现实影响看,使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得以重新正常运转;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3)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欧美各国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4)局限性: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1.经济大危机由美国波及全世界的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爆发危机,其他国家亦受影响。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普遍存在。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定会超出一国范围,波及整个世界。

2.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

(2)扩大需求的政策要高度重视保民生、保就业,优先支持有利于改善民生、创造就业的项目。

(3)以工代赈,开拓国内市场。

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带动国民收入和社会需求的增长。

(4)加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力度,大幅度提高社会基本保障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5)加强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确保生产的有序进行。

1.(2016·10月浙江选考)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实行新政,他采用一种独特的形式向国民解释新政,争取支持。

这种形式是(  )

A.炉边谈话B.国会演说

C.拟订法案D.自由放任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罗斯福主要采用炉边谈话的亲民形式,通过广播向国民宣扬新政理念,故选A。

2.(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20世纪30年代,十万美国人申请向苏联移民,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①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 ②美国人口多导致生存艰难 ③苏联迅速走向工业化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30年代是1929年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故①正确;当时美国生存艰难不是源于人口众多,而是经济危机,故②错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完成工业化,与当时处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形成鲜明对比,故吸引美国人向苏联移民,故③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波及美国本土,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3.1929~1933年期间,美国有5500家银行倒闭,13万多家企业破产,对外贸易下降了70%,失业人数达到1700万。

材料反映了这场经济危机(  )

A.爆发十分突然B.影响极其深远

C.破坏性非常强D.波及地域广阔

答案 C

解析 “爆发十分突然”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影响极其深远,故B项错误;由材料“美国有5500家银行倒闭,13万多家企业破产,对外贸易下降了70%,失业人数达到1700万”可知,经济危机的破坏性非常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经济危机波及地域广阔,故D项错误。

4.(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有学者说,罗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有管制的资本主义”。

该学者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  )

A.放弃了资本主义自由体制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C.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D.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实现经济的复兴和社会的安定,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最准确的表述为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故B项错误,C项正确;计划不属于社会主义的专利,故D项错误。

5.(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罗斯福执政期间,反对者称其措施为“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这主要是因为(  )

A.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B.罗斯福坚持自由放任

C.经济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答案 A

解析 本题解答关键是理解“淡红色的社会主义”的涵义。

罗斯福上台执政的背景是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而红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上的表现是计划经济,其“淡”说明相比之前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B、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不符合“主要”之要求,排除D项。

考点二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b)

1.原因

(1)克林顿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宗旨:

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

(2)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目标,采取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赤字问题。

(3)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解决失业问题。

(4)克林顿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

2.特点

(1)“新”在较长时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2)“新”在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了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

(3)“新”在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某些深刻变化:

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

二、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b)

1.建立:

1949年阿登纳政府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

2.特征

(1)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2)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3.内容

(1)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2)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3)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4.成就:

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三、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b)

日本主要的经济模式:

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

1.主要内容: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调整“统制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自由竞争机制,但政府始终掌握社会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的决策权。

2.特征: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于市场调节。

3.成就:

经济快速发展,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四、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

加试

——(b)

1.表现

(1)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2)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

(3)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推行福利主义政策。

2.实质:

经济体制仍然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五、英国、法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加试

——(b)

1.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

(1)凯恩斯主义特征(二战后):

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

(2)货币主义(80年代):

撒切尔夫人推出经济改革政策,调整经济运行机制,放弃凯恩斯主义。

(3)经济自由主义(90年代):

向“多市场、少政府”转变。

2.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1)战后初期:

确定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

(2)经济模式: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受新经济自由主义影响,开始了私有化浪潮。

1.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

国家

经济模式

特点

调整

成就

英国

混合市场经济

三个结合

撒切尔政府改行货币主义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后“多市场、少政府”

法国

计划指导型经济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了私有化浪潮

联邦德国

社会市场经济

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日本

政府主导型市

场经济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战后初期:

“统制经济体制”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特点与评价

(1)特点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大力干预。

②企业经营改革:

经营者革命和“人民资本主义”。

③社会改革:

建立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④生产力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展,形成“新经济”。

⑤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比重不断提高。

(2)评价

①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与完善,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缓和。

②这些新变化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1.(2016·4月浙江选考)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报告说,自1995年以来,其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达到2.8%,比1973~1975年间的1.4%提高了一倍。

到2001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120个月。

取得上述成效的原因之一是,美国政府(  )

A.实行大规模减税政策

B.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C.对经济实施全面干预

D.推行赤字财政政策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新经济”时代,通过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

该政策是适当增税,A项错误;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C项错误;解决了长期困扰的赤字问题,D项错误。

故选B项。

2.(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美国总统的竞选口号往往与相应的时代背景有关,下列竞选口号能体现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期特点,并出自20世纪50年代的是(  )

A.胡佛:

每个锅里都有鸡,每个车库都有车

B.罗斯福:

我建议搞一个新政

C.艾森豪威尔:

和平和繁荣

D.尼克松:

结束战争,赢得和平

答案 C

解析 本题解答须注意有两个限定条件:

体现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时期特点、20世纪50年代。

A、B项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时期的口号,排除A、B项;艾森豪威尔为第34任总统,处于20世纪50年代,和平和繁荣与黄金时期的经济持续繁荣的特点相符,C项正确;D项可从时间上较快排除。

3.(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当代学者在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的关系时说:

西欧国家社会生活中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存在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锐,并具有爆炸性。

西方国家的应对措施是(  )

A.实行亚当·斯密的理论主张

B.确立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政府干预经济

答案 D

解析 亚当·斯密的主张是自由主义,题目中说的是经济与政治的矛盾很尖锐,故A项错误;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体现了美国的经济实力与霸权,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社会一直实行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在面对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的尖锐矛盾时,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实行政府干预经济,以解决这一矛盾,故D项正确。

4.(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有人指出,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而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

下列组合中,与此说法最匹配的一项是(  )

A.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欧美福利国家

C.戈尔巴乔夫改革——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D.中国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

答案 B

解析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缓解经济危机,虽然有社会保障措施,但不是新政的主要内容,与材料中“而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欧美福利国家主要是通过普遍的福利制度,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符合“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故B项正确;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时,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建立,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经济全球化体现不出“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故D项错误。

5.(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英国的经济政策和理论至今经历了从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到“第三条道路”的重大交革。

由此可以看出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

A.通常是被动进行的、滞后的

B.极端化倾向明显

C.经常走在世界大国前列

D.逐渐合理对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 题中涉及的经济思想和理论都是英国根据当时的形势主动推行的,其结果是推动了当时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A项错误;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思想发挥了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故B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出现衰退的现象,故C项错误;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突出市场的作用,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和“第三条道路”,将前两种思想结合起来,故D项正确。

专题综合——时空线索归纳

线索1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模式的四次转变

(1)自工业革命时代自由主义兴起至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前,推行“自由放任”模式,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生产、自由竞争”。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国家管理经济的模式,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70年代初,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4)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减轻,但各国仍旧实施。

线索2 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历程

(1)起源:

罗斯福新政中开始实施社会救济。

(2)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单个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了一种公民的“权利”。

(3)完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完备,范围已涉及生、老、病、死、教育等各个方面,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及其在政府总开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4)缩小:

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动摇了福利国家的基础。

英、美等国家的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调整或“改革”,竭力控制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线索3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四种经济政策

(1)重商主义:

盛行于17、18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实行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2)自由主义:

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3)凯恩斯主义: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4)混合经济政策: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综合训练

(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押题交流)危机一词,含有险境和机会并存的意思。

某种意义上,改革就是倒逼促进的,危机成为改革的催化剂,而改革的成功与否,除改革自身的因素外,与相应的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也有密切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10月美国股票市场出现大崩溃,开始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三R”,即复兴、救济、改革。

材料二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

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一)振兴农业悉以合作社为基础……(五)促进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八)调整金融……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了哪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并分析影响。

它和罗斯福新政在本质上有何相似之处。

答案 

(1)问题: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滞销;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社会矛盾尖锐。

措施:

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等。

(2)背景:

国家经济“残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中国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影响:

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表述为具体的工商业、农业、金融业的恢复和发展,同等给分。

)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之处:

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解析 

(1)依据教材内容回答,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导致的全面的社会危机;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保障措施等方面归纳罗斯福新政内容。

(2)1935年的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经济发展落后。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从当时看,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从长远影响看,为接下来的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罗斯福新政的本质是国家干预经济,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也体现了这一特征。

专题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学考部分

1.(2016·湖州学情调研)下表是1929~1932年美、德、英、法等国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统计。

导致下表中工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55.5%

52.2%

32.0%

36.1%

A.一战的影响B.帝国主义分赃不均

C.经济危机的打击D.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答案 C

解析 一战是1914~1918年,期间美国大发战争财,工业不可能大幅下降,故A项错误;据材料“1929~1932年美、德、英、法等国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统计”可知与帝国主义分赃不均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1929~1932年美、德、英、法等国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统计”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正在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与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无关,故D项错误。

2.1929年后,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还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

这说明了(  )

A.经济危机的蔓延B.市场调节的失灵

C.工业经济的弊端D.世界市场的无序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的应对措施,经济危机的蔓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各国的应对措施,不是市场调节,故B项错误;各国不能协调处理经济危机,这不是工业经济的弊端,故C项错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不是协调处理危机,而是各自为政,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说明了世界市场的无序,故D项正确。

3.《全球通史》中写道:

“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答案 A

解析 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材料反映了农产品价格大跌,罗斯福采用的措施是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故选A项。

4.(2016·宁波适应检测)罗斯福新政期间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其中某法令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该法令是(  )

A.《农业调整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全国劳工关系法》D.《社会保险法》

答案 D

解析 《农业调整法》是关于农业方面的法律,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是关于工业方面的法律,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全国劳工关系法》是调整工人和资本家之间关系的法令,与题干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相关法令,属于社会保险方面的内容,故D项正确。

5.历史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这场“大手术”指的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农业政策

B.政府参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大规模干预经济

C.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政权干预资本家的经营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行“以工代赈”

答案 B

解析 “伤筋动骨”的“大手术”说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A、D两项属于新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