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简答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4396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简答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经济学简答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经济学简答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经济学简答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经济学简答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经济学简答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经济学简答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经济学简答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经济学简答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经济学简答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经济学简答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经济学简答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经济学简答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经济学简答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简答Word下载.docx

《经济学简答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简答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简答Word下载.docx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7.简析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效率,它通常有两种表示方式:

1)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2)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只涉及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数量的变化,而同一劳动在该时间内所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是不变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实行等价交换。

1)从商品交换的总体和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与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一定时期之内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2)从不同商品各自的价格变动来看,商品的市场价格无论怎样变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各种商品之间总有一定的比价。

9.简述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的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

4)货币形式。

10.简答货币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1)价值尺度;

2)贮藏手段;

3)疏通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11.简述决定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因素和特点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劳动力所需的劳动时间可以归结为生产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具体看来可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①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

②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用于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2)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1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2)工人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13.简述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含义及其揭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1)资本家这一次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只不过是上一次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有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资本,不但要由工人在生产中来补偿,而且在补偿时,还要加上新的剩余价值。

资本家不仅无偿地占有了工人过去创造的剩余价值,而且还不断地利用这种剩余价值从工人身上榨取更多新的的剩余价值。

14.简述资本积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客观必然性

1)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决定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2)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作为一种强制力量,也迫使资本家不断地实行资本积累。

15.简答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途径

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的。

2)个别资本的增大有两种基本形式,即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

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16.简述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

1)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2)周转时期不同;

3)资本回收方式和期限不同;

4)物质更新方式不同。

17.简述加快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有着重大影响,它可以提高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

1)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流动资本。

2)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18.简述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联系与区别

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主要表现在:

1)个别资本是社会资本的组成部分,社会资本是个别资本的总和,个别资本是社会资本的基础,没有个别资本就没有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运动制约着个别资本,个别资本的运动是以社会资本的运动为条件,没有社会资本,也就没有个别资本。

2)二者的运动有许多共同之处。

从运动的内容看,都要到达价值增值的目的;

从运动的形势看,都采取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

从运动的过程看,都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都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其区别主要表现在:

单个资本的运动只能包括生产消费以及与此想联系的资本流通。

因为个人生活消费是单人资本运动以外进行的。

社会资本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生活消费,既包括与生产消费相适应的资本流通,又包括与个人生活消费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

因为慈宁宫整个社会资本的运动来看,资本家和工人用货币购买个人生活消费品的过程,也就是经营消费品生产的资本家销售生活消费品的过程。

19.简述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

1)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也就是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资本主义部门之间自由竞争的结果。

2)部门之间的竞争,是指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为了争夺更有利的投资场所和获得较高的利润率而进行的竞争。

3)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会使各个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进而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4)平均利润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各个部门的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形成后,资本家无论将资本投向哪个部门,等量资本都会获得大体相等利润。

20.简述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以及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

1)在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前,商品按其价格出售,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剩余价值。

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便同时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所构成的价格。

用公式表示则为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它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2)随着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在生产价格形式以前,反映供求关系的商品市场价格以价值为中心,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市场价格则让生产价格为中心,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21.简述垄断没有消除竞争的原因。

1)垄断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只要商品经济存在竞争就必然存在。

2)垄断组织不可囊括所有生产部门和企业。

3)为了各自利益,各个垄断组织和垄断资本家之间也始终存在着竞争。

22.简述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途径。

1)垄断企业的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通过高价出售消费品和低价购买生产资料,占有非垄断企业和小生产者的一部分价值或剩余价值。

3)通过高价出售消费品,把工人和其他消费者的一部分收入转化为垄断利润。

4)通过资产阶级政府对国民收入作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占有一部分社会财富。

5)通过对外资和不等价交换,占有其他国家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23.简述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

1)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经济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

2)垄断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标志,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3)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诸多经济特征的共同基础,其他经济特征不过是垄断通知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的表现。

4)垄断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其他一切矛盾。

24.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依据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程度和方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体可分为三种基本形式。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或称国有企业垄断资本。

2)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即资产阶级国家和私人资本家共同占有和经营的垄断资本。

3)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25.简要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经济危机是指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及,但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商品绝对超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的一种过剩,也就是相对于人们的购买力而言的过剩,即相对过剩。

2)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之一基本矛盾,即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6.简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2)和平赎买民族资本,壮大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3)改造个体私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

27.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依据。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8.简述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生产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满足了人民多样化需要,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加快了第三产业发展;

促进了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等。

29.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影响和制约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0.简述市场规则的内容。

1)市场进出规则,指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即商品)进入或退出市场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2)市场竞争规则,是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3)市场交易规则,是各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31.我国是如何进行三次产业划分的?

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按照现代经济对产业结构的划分标准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部门划分为三次产业。

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标准不尽一致,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除了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也就是广义的服务业。

2)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设计的范围最广,通常分为四个层次:

①为人生们日常生活服务的部门。

②为生产服务的部门。

③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全面发展服务的部门。

④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部门。

规律: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有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步想第二、第三产业展业占优势比重演变。

32.建设我国农村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1)农业为人们生存和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解决13亿人吃饭的基础产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

2)农业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原材料和劳动力,农村的特点决定其产品既是生活资料,又是在很大范围内是其他产业的原材料,又是其他产业发展所需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3)农业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我国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村是我国社会的主体。

33.优化城乡结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城乡结构的优化问题实际上就是城乡人口结构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工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变化的过程。

1)从城乡人口结构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不断地向城市集中是一个必然趋势。

2)从工农业生产结构看,农业是基础,农产品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工业是主导,它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及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3)从城镇化进程看,我们的城镇化不是只发展大城市、特大城市,而是形成一个功能互补、层次清晰、定位明确的大、中、小城市分布合理的城市结构。

34.简述我国实现趋于经济结构优化的基本战略定位。

促进趋于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动功能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大战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全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没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资源枯竭地区的转型发展,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这是我国实行区域经济结构优化的基本战略定位。

35.简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

为切实保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顺利实现,必须把握五个基本要求:

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36.简述决定和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国民收入的增长情况基本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主要因素有:

1)通过增加投入的生产要素量来实现国民收入增长。

2)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国民收入增长。

3)通过节约生产资料实现国民收入增长。

37.简述积累和消费关系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中,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从实物形态来分析整个经济的运行情况。

这一关系处理得是否合适会影响到宏观经济的运行。

一方面,会影响社会生产实物形态的比例关系。

如果积累和消费的比例与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实物形态不相符合,必然会影响到生产资料或消费资料的实现问题。

另一方面,会影响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积累主要是针对扩大再生产、基本建设和发展社会事业而言的,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长远利益,消费主要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二者在根本上是统一的,但是在现实中又存在着矛盾。

必须要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才能使生产与生活、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之间的关系得到妥善解决。

只重视积累,轻视消费,或者反过来,只顾消费,不顾积累,都是不可取的。

38.简述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依据

宏观调控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采取各种手段,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和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进行调节与控制,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种管理形式。

主要依据有:

1)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从两个方面要求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

①社会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各部门、各产业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市场机制的调节难以到达这一目标,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来保持各企业、各产业之间按一定的比例协调发展。

②在社会大生产的条件下,通过宏观调控来为经济发展创造各种基础条件。

2)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解缺陷的需要,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有优势,但也存在一下两方面的不足:

①市场并不是对所有经济活动都能起到有效调节的作用。

②市场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时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3)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国家经济职能的需要。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国家对内、对外的经济职能都在进一步强化:

①国内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职能的发挥。

②对外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职能的充分发挥。

39.简述实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

1)再贷款利率。

再贷款利率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央行贷款时,中央银行执行的利率。

2)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中央规定的专业银行的存款中必须持有一定百分比的准备金,这一比例也称为存款准备金。

3)再贴现,再贴现是指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的再贷款的利率。

在发达的信息关系下,再贴现的调节功能只要有:

①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调节各专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数量,从而起到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作用。

②再贴现率所变动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导向的信号,能起到指导个体专业银行贷款的作用。

4)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市场上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

40.简述简历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作用。

必要性:

1)企业无力承担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保障职能。

2)社会成员个人和家庭无力承担基本生活的保障。

作用:

1)社会保障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安全网”的作用。

2)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更好地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41.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1)跨国公司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2)区域经济集团化称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3)国际经济协调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不断增强。

42.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

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

43.简述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

1)关税措施,是指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海关对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税。

根据商品流向可分为进口税和出口税。

按征收方法可分为:

从量税、从价税、混合水和选择税。

2)非关税措施,是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

44.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是建立黄金美元本位制,即美元按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价与黄金挂钩。

美国承担用黄金兑回各国官方持有的美元的义务,各国货币按固定比价与美元挂钩,各国政府有义务通过干预外汇市场使汇率波动不超过上下1%的幅度,建立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金融组织,来促进国家货币合作,有国际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来缓解成员之间的国际收支平衡;

各成员取消外汇管制。

45.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对策有哪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经济实力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根本保证。

2)加强国际合作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由之路,加强各国政府间的国际经济合作,不断改革和完善国际经济组织的功能,提高其协调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创造安全的国际经济环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内容。

加强区域性的国家间经济合作,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

3)建立预警机制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

46.简述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1)对外开放是适应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地需要。

2)对外开放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3)对外开放是适应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4)对外开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

5)对外开放是适应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

47.简述引进外资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1)必须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拒绝一切不平等和奴役性的条件。

2)要从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和偿还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确定合理的引进规模。

3)要坚持重质量、重效益的原则,合理引导外资的投向。

4)进一步健全涉外经济法,落实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领域。

48.简述中国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必须要坚持的原则。

1)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必须有利于提高国内的经济效益。

2)必须把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独创结合起来,在学习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加以改进和创新。

3)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必须注重保护国内民族产业的发展。

49.简述中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1)对外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引进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3)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4)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能力不断提高;

5)多双边经贸关系和区域经济合作全面发展。

50.简述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主要表现。

1)坚持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这是扩大对外贸易,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是相互联系的,出口商品的质量是靠科技来推动的,没有高科技,就没有高新产品出口,反过来,只有通过出口,才能带动中国更多经济部门的发展,才能促进中国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高新科技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坚持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才能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

2)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以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①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

②提升进口综合效应。

③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51.简述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主要表现。

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优势更好地发挥,由于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经济全球化能够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发挥自身生产要素的优势,促进发达国家经济迅速增长;

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掌控世界经济的运行;

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移国内经济矛盾。

52.为什么说货币关系国际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联系和依赖的重要方式?

1)由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生产、贸易联系越来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