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科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7181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三年级上科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科学+.docx

《三年级上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科学+.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科学+.docx

三年级上科学+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科学是…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是什么

2.愿意提出问题

3.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4.能够对科学家的学习产生兴趣

5.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2.难点:

从科学家的经历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教学准备:

一张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纸条、长杆铅笔、彩色笔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科学课。

(板书:

科学)

(二)了解科学是什么

1.提问:

当你听到“科学”这两个字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2.出示教科书上的图,提问:

图上的人在做什么?

3.小结:

刚才大家说的和在图上看到的都是科学家在搞科学研究。

那么科学是不是只和科学家有关系?

4.提示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提问: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学生交流),你当时为什么会做这些事情?

5.谈话:

好奇心让我们想弄懂许多事情,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我们的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6.活动:

请大家来读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可以分组读,也可以指派学生一幅图一幅图地读)

7.谈话:

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还有科学家在其他方面也有重大的发现,我们来看看。

(口头讲述居里夫人科学家的故事)

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科学家的故事?

8.师生总结:

按照教科书上提示的4个环节,找出几位科学家的研究活动中共同的地方。

(启发:

琴纳提出了什么问题?

居里夫人提出了什么问题?

依此类推)

(三)做活动,理解科学是什么

1、谈话:

既然平时的玩里面也有科学,我们就来玩一玩,看看玩到底能有什么科学发现,好吗?

2、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笑脸娃娃,讲解如何使用。

3、学生小组活动。

4、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呢?

5、学生交流个人的发现。

6、讲解罗吉特的发现,并简要介绍电影的原理。

7、小结:

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答案的过程。

(四)总结全课

 

2.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1.能够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2.能够想办法去寻找问题答案

3.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4.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保持平衡

5.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能够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2.难点:

找出几个物体平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有秘密”的纸鹦鹉、实验记录单、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师出示“有秘密”的纸鹦鹉(提示:

回形针不能露出来)

谈话:

今天的科学课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只纸鹦鹉。

为什么叫纸鹦鹉呢?

一是因为它是纸做的,二是它能像真鹦鹉一样站起来。

(演示:

让纸鹦鹉站在圆环上或站在手指上,怎么摇晃也不会掉下来)它真的站起来了.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学生大致会提出:

纸鹦鹉为什么会站立起来?

(二)解决问题

1.让纸鹦鹉站起来。

谈话:

科学家在提出问题后,都要想办法把问题解决掉。

我们也要想办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说说你们的想法。

(学生交流)

教师给每位同学发一套材料,请大家试着去解决提出的问题。

(1)发放材料后巡视。

(2)发现不成功后,发给回形针提示:

在纸鹦鹉身上加上它试试。

(3)巡视指导:

回形针加在哪里鹦鹉能够站起来?

各小组实验、填图。

可让成功的小组上台张贴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填好的图,找找有什么共同之处?

提问:

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

谈话:

刚才同学们是怎么做的?

(提出了一个关于纸鹦鹉的问题,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在比较各种方法中归纳出正确的方法.

2.让拱形纸片站起来。

提问:

怎样能让拱形纸片站在指尖上?

(学生交流)

谈话:

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再试试。

把拱形纸片站立的方法也画在图上。

3.让铅笔站起来。

(方法同上)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提问:

说说大家的研究发现。

(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物体会“站起来”)

谈话:

同学们回想一下今天的这节科学课,我们在刚开始上课时做了什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问题,又是怎么做的?

(解决了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知道了什么?

(怎样让一个物体站起来,我们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做事情)

课后继续研究怎样让三角形纸片、纸龙虾站起来。

(三)拓展运用

谈话:

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很多物体“站”起来。

你能做一个这样的好玩的玩具或物品吗?

提问:

你准备做什么?

怎么做?

学生相应提建议、意见,巩固前面获取的发现。

(四)布置任务

下节课带来你们制作的玩具和物品展示给大家看,交流你们成功的方法。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2.能够利用语言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的结果

3.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4.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5.意识到要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

2.难点:

从寻找到的物体中找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科学习作、自然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小朋友,你喜欢到田野里去玩吗?

在野外你发现了些什么有趣的物体与现象呢?

2、品读小诗,激发情感:

当我走进树林,

眼前一片生机盎然。

无声的树木在生长,

美丽的小鸟在歌唱。

 

当我走近池塘,

眼前一片波光粼粼。

快乐的鱼儿在雀跃,

青青的小草在舞蹈。

……

3、你可以把刚才的小诗接着说下去吗?

美丽的大自然,时时处处都有生命的火花在闪烁。

揭示单元主题: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4、提问:

请你说一说哪些物体是有生命的?

5、学生交流、汇报。

二、活动:

到校园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在我们生活的校园里又有哪些有生命的物体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板书课题: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布置任务:

分组活动,每组先自由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请大家先用小脑子记下寻找到的有生命物体的名称及发现的地点,等回教室后我们一起交流、汇报。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发现得最多。

3、学生分组观察。

4、教师巡视、指导,即时与学生沟通、交流。

三、交流,指导学生把寻找到的有生命的物体及发现的地点记录下来

1、交流:

刚才大家在校园中发现了哪些有生命的物体?

2、出示观察活动记录表,指导:

我们可以用写字、画画、列图表等方式把刚才在校园里寻找到的有生命的物体记录下来。

教师示范作观察记录。

名称或外形图

发现地点

3、学生在科学活动记录表上作自己的观察记录。

4、小结:

“观察——交流——记录”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学习方法,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能力会越来越高,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5、我们还可以到哪些地方去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6、小结:

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在不同的环境,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种类的有生命的物体。

四、讨论:

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1、讨论:

为什么我们说刚才发现的那些物体都是有生命的?

2、交流、概括:

这些物体具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小结:

我们可以把能够生长、能繁殖后代、有生命的一类物体称为生物。

五、辨析明理、拓展深化

1、出示一个发条玩具,让其运动起来。

提问:

它是有生命的吗?

2、讨论:

你为什么说它是有生命的或者没有生命的?

3、观看书上的图片,辨析:

这些物体是有生命的吗?

4、拓展活动:

(1)挑选一直行自然风光图片的杂志图片,剪下来贴在一张白纸上,四周留出一些空白。

(2)识别图片中所具有生命的物质。

用彩色笔从每种生物上拉出一条线。

如果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就在一边写上他们的名称。

(3)用另外不同颜色的笔在另外没有生命的物体上拉上一条线,如果认识的话,标上物质的名称。

 

2.校园里的植物

教学目标

1.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画图描述观察结果

2.能找到一定的标准给植物排序和分类

3.初步了解植物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4.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5.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

6.懂得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初步了解植物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2.难点:

找出植物的相同之处

课前准备:

教师事先让学生留心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植物世界去探秘,好吗?

那么,关于植物,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2、学生交流并汇报。

二、观察、描述植物的样子

1、谈话:

在我们的校园里也有许多植物,你们都认识它们吗?

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植物,仔细观察,并且尽量描述它们的特征,好吗?

别忘了要及时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记录可以用文字写下来,也可以用图画画下来。

2、学生活动:

各小组在校园一角,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详细记录。

3、小组汇报、相互评价。

(把学生的成果用投影向全班展示)

三、比较两种植物的不同和相同

1、谈话:

刚才有些同学观察非常仔细,并能把观察到的植物的主要特点描述出来或画下来,让人一听或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植物,那么,不同的植物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呢?

2、(出示校园中比较相似的两种植物)提问:

这两种植物认识吗?

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有什么相同之处?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进行比较?

3、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4、小结:

刚才每组同学观察的都很仔细,谈到的方面也很多,我们在认识植物时,不但要知道它的名字,还要知道它们各方面的特征。

从刚才大家的汇报可以看出,不同的植物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外形、颜色、高矮、生长环境……也有一些相同的方面,如:

植物形态构造方面、生命特征方面、生存基本要求方面等等。

5、小组内自由选择两种植物并比较不同和相同。

6、思考:

既然它们之间有这么多不同,为什么都叫植物?

四、给不同的植物分类

1、(教师为学生准备多种动物的卡片)提问:

认识这些植物吗?

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2、谈话:

你能给这些植物分分类吗?

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3、学生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

五、课后延伸

布置活动任务:

回家后任意找两种植物,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并记录下来,相互进行交流。

(下发附表《我发现的两种植物的不同和相同》)

 

3.校园里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小东无进行细致观察

2.能够围绕小动物展开一些探究性活动

3.能够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4.学会给常见动物分类

5.知道几种小动物的特征

6.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概括小动物的特性

2.难点:

围绕小动物如何开展探究性活动

教学准备:

准备若干只蜗牛及蚂蚁(每组各一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大家都喜欢哪些动物?

为什么?

我们校园中有哪些动物?

你对他们了解吗?

2,揭题:

这节课我们来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板书课题)。

(二)组织探究活动

1.观察蜗牛。

(1)谈话:

我们先来观察蜗牛。

(出示蜗牛)

(2)提问:

在观察时应该注意什么?

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①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②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③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④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

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

一定要画得“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3)学生观察、记录

(4)汇报:

蜗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

它是怎么爬行的?

(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

2.观察蚂蚁。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

(课前把蚂蚁放在昆虫盒内,可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三)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

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讨论:

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看教科书第21页,提问: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

还认识哪些动物?

2.谈话:

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分类依据。

(五)总结

补充讲解英国动物学家珍·古德博士的故事。

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出,要像科学家一样继续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

(六)课外活动

在家中研究蜗牛的食性,看看它喜欢吃什么食物。

 

4.植物、动物、人

教学目标

1.能够对植物、动物、人进行观察,比较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

2.能够用语言、文字、图表表达和交流观察结果

3.知道生物都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4.知道生命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5.意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做有益于生存空间的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2.难点:

找出植物、动物、人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说说小白兔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

它喜欢吃什么?

(引出萝卜)

(二)比较兔子与萝卜的不同与相同

1.讨论:

兔子和萝卜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讨论:

兔子和萝卜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4.师生共同完成集合图的填写。

(三)比较人与黑猩猩的不同与相似之处。

1,谈话:

刚才我们比较了一种动物、植物,现在我们来比较两种动物间有何异同?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四)比较人、植物、动物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1.讨论。

2.讲解“笔”的圆圈图的意义。

参照书本24页的图例讲解。

3.迁移:

填写有生命物体、人、植物、动物的圆圈图。

师生共同分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圆,让学生上台填写。

(五)总结

我们人类和植物、动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应该怎样相处?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

1.生命离不开水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会提取植物体内水的方法;

●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

知识与技能

●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难点:

想各种办法,比较物体中的含水量

教学准备:

每组备有纱布、西红柿、烧杯、小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投影出示,并朗诵小诗。

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

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

……

2、猜一猜:

诗中赞美的是谁?

3、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赞美一下水吧,照着小诗的格式,小组先交流一下怎么编,稍后读给全班同学听。

4、谈话:

除了在小诗中讲到的,你还知道哪些生命离不开水的例子,在你的小组中交流一下。

5、学生讲述。

6、小结:

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

(板书课题)

二、把植物体内的水取出来

1、教师谈话:

当你口渴的时候,经常吃哪些水果来解渴?

2、学生回答。

3、为什么吃这些水果都能解渴?

(因为它们都含有水)。

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体内有水啊?

4、我们把它们体内的水取出来看看吧,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学生会想到把植物切细,放在纱布中挤、压、用手绞、用榨汁机榨等方法。

5、统一用纱布挤的方法,西红柿进行实验。

小组活动,把取出的水分别放在小烧杯中。

教师强调操作中的安全,活动结束后整理实验桌。

加强安全教育,选择西红柿,桔子等容易挤出水的物体.

6、展示成果,并交流活动中的体会。

三、了解人体及各种食物含水量

1、教师谈话:

刚才我们看到了植物体内的水,那么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身体里含不含有水,有多少水呢?

猜猜看。

2、教师讲解:

人体内65%是水,(出示一圆),给65%的扇形涂上蓝色,学生对百分数不甚理解,教师应做好解释。

3、学习各种食物含水量的数据,学生在书上涂色。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

有的学生会想到用蓝色块表示,有的会画波浪线,有的会画满一滴滴水,在这些表现形式的背后,透露出学生浓浓的对水的情感。

4、你还想了解哪些食物的含水量?

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师可出示一些数据,也可鼓励学生课外查阅有关资料。

四、设计“小草喝水”实验

1、教师谈话:

我们每天从食物中吸收了很多水分,科学研究表明,正常人每天要喝水2——3升,(教师可以用大雪碧瓶比划,帮助学生理解“升”),如果没有食物,正常人平均能活三周,但要是没水,却三天也活不了。

那你知道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吗?

猜一猜。

2、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3、教师强调:

应选用什么容器,如何保证水都是被小草喝掉的,如何取得数据等。

4、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观察。

 

观察水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

  ●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察水的结果。

●初步学会认识物体的方法,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知识与技能: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学会做溶解实验,理解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二、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桌上:

六杯液体:

白醋、牛奶、酱油、糖水、雪碧、水;大头钉、一次性杯子(5只)、滴管、大口杯、筷子、有水的水槽、大烧杯(有水)。

教师讲台准备:

、黄糖、盐、面粉、红水(小烧杯)、餐巾纸条、餐巾纸片、布条、细吸管子、蜡光纸、硬币、瓶盖。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水并描述水的基本性质

1,导入:

小朋友:

你们听过这首小诗吗?

“因为有你,小树长得青翠;因为有你,禾苗茁壮成长;因为有你,小鸟自由翱翔;因为有你,生命灿烂辉煌”。

诗中讲的是什么?

2,讲述:

我们每天都要见到水,用到水,在平时你对水作了哪些了解?

3,谈话:

今天老师给每一组桌上准备了一杯水,让我们来观察这杯水?

(板书课题)

4,学生观察水。

5,提问:

通过观察,你发现水是怎么样的?

你是怎样知道的?

(板书:

看、闻、尝)

6,在你们的桌上有六种液体,请小朋友找出哪杯是水?

7,学生活动。

6,提问:

哪杯是水?

你是如何找出来的?

提醒学生:

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尝,以防中毒。

(二)探究水的特性。

1、讲述:

透明无色无味的水为什么对生物来说是如此重要呢?

让我们通过观察继续来研究它吧。

老师在后面桌上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物品:

方糖,面粉,盐;红水,餐巾纸,很细的吸管,布条,蜡光纸,可以借助这些材料来研究水,先请同学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准备怎样对水进行研究?

2,学生讨论后进行交流。

3,学生自主探究。

4,学生汇报:

在刚才的研究中你们有了哪些发现?

5,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1)、教师谈话:

水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出示一枚一元硬币,让我们来看看这枚硬币上能容纳多少滴水?

大家猜猜看。

(2)提问:

怎样把水放上去呢?

(3)讲解:

用工具滴管,只要放入水中,轻轻挤一下乳头,再松手,然后把滴管垂直拿出水面,移到硬币上面,手挤一下乳胶头,水就会出来一滴。

(边讲边演示)你们先玩一下滴管。

(4)强调:

每次滴一滴,记住水溢出前,一共多少滴。

(5)交流实验发现:

说说你们的硬币上容纳了多少滴水?

你原先的认为呢?

(6)谈话:

硬币上能容纳这么多滴水,这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引起的,那么表面张力有多大呢?

老师这儿有一满杯水,请大家预测:

放几枚大头钉水会溢出来。

(7)学生分组实验,提醒注意:

杯中的水一定要满;大头钉要从杯子边缘慢慢放下。

(8)反思:

你们有没有猜对?

你有什么想法?

(三)巩固应用

1、学生畅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2、探究活动:

想个办法,让瓶盖长时间停留在水面中间。

(四)课外拓展

1,做一杯快餐汤,把自己的经验体会写下来。

2,利用水的爬升现象,设计一个自动浇花装置。

 

3、神奇的水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能用文字、图画或者具体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知道水能沿着物体的细孔上升,水有表面张力,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学会做水的毛细现象和水的表面张力的实验。

●了解水有压力、浮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能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

2.难点:

认识表面张力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红色水一杯、餐巾纸条、细长的布条、牛皮纸条、玻璃片、硬币、滴管、一杯水、实验记录表、信封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谈话:

同学们,在前两节课,我们分别对水进行了研究,通过学习,你认识了水有哪些特点?

水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物体,它可是有许多神奇的本领啊!

你们想不想了解啊?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神奇的水。

(板书课题)

二、探究水向上爬升的秘密

1、谈话:

老师这里有一张餐巾纸条,如果把它一端放入红色的水中,猜猜会出现什么情况?

2、讲解:

究竟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我们来动手试一试。

待会儿请各组派一名同学把餐巾纸条的一端放入红色的水中,其余学生注意观察刚放入时出现的情况?

3、做一做:

将狭长的纸巾下部浸入有颜色的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4、汇报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板书:

向上爬)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得水会向上爬?

5、提问:

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呢?

请你用其它的一些材料再来做一做刚才的实验。

(我们可以用细长的布条、牛皮纸、玻璃片来进行实验)

6,学生活动。

7,提问:

哪些材料可以让水向上爬啊?

这些材料有什么特别之处?

请同学对它进行观察观察。

8,小结:

这些物体有小孔、缝隙,水就会向上爬,象牛皮纸条、玻璃片看不见小孔,所以水不会向上爬。

科学家把水沿着物体的小孔或缝隙向上爬这一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板书)

9、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

(提醒:

墨水泼到桌上可怎么办?

潮湿的墙角边是怎样的?

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1,谈话:

刚才我们发现了水的毛细现象,觉得很神奇,其实水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我们接下来继续研究。

2,出示一个硬币:

提问:

这个硬币上能装水吗?

你认为能装多少滴水呢?

3,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可怎么办呢?

(实验)

4,讲解:

在硬币上滴水可有讲究了,要用滴管来滴(演示滴水),滴时要均匀。

我们可用滴管在杯中练习滴水。

5,你认为在硬币上滴水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人滴水,其余数数;不能摇晃桌子;注意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提醒:

实验后我们要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讲解实验记录表。

当滴到第20滴时,水溢出来了,这时硬币它能容纳多少滴水?

6,学生实验

提醒学生从侧面看水面的形状.

7,学生汇报。

(提出:

你们的猜测正确吗?

当水即将溢出时,它的形状是怎样的,请同学上台画出来。

8,小结:

硬币上能容纳这么多水是因为水非常的团结,(板书)好象有一股力让它们互相手拉手不往外溢出来,而是不断地鼓出来,科学上把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板书)

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发现类似于这样的现象?

(虫子在水面上行走、草叶上的露珠)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对水进行了研究,通过学习,你了解了什么?

我们是怎样进行一步步研究的呢?

(猜测、实验、结论)

其实水还有许多神奇的地方,下节课你们的老师会与你们继续研究。

附实验记录表

在硬币上滴水实验

第小组

我猜硬币上能滴几滴水

水即将溢出时的形状

实验硬币上能滴几滴水

 

4.地球上的水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