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8259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docx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电工基础》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技工学校电气维修专业和企业供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

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磁场和电磁感应,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以及实验技能。

2.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工基础知识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讲授、实验等手段,使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技能。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二、学时分配表

章节名称

总课时

讲授

实验

习题课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

16

14

§1—1电路及电路图

1

§1—2电流

1

§1—3电流与电压

2

§1—4电动势

1

§1—5电阻与电导

1

§1—6欧姆定律

2

§1—7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4

§1—8电功与电功率

2

习题课

2

实验一:

电路中电位的测量

2

实验二:

欧姆定律的验证

2

第二章直流电路

16

14

2

§2—1电阻的串联

2

§2—2电阻的并联

2

§2—3电阻的混联

4

§2—4直流电桥平衡条件

1

§2—5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1

§2—6基尔霍夫定律

2

§2—7支路电流法

2

习题课

2

第三章磁场与电磁感应

20

18

2

§3—1磁的基本知识

1

§3—2磁通和磁感应强度

2

§3—3磁导率和磁场强度

1

§3—4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

2

§3—5铁磁物质的磁化

1

§3—6电磁感应

2

§3—7自感电动势与自感系数

2

§3—8互感现象与同名端

2

§3—9RL电路的暂态过程

1

§3—10磁路与磁路欧姆定律

2

§3—11电磁铁

1

§3—12涡流

1

实验三:

电磁感应

1

实验四:

互感现象

1

第四章电容器

10

8

2

§4—1电容器及电容量

2

§4—2电容器的连接

1

§4—3电容器的充放电

2

§4—4RC电路的暂态过程

1

§4—5电容器的种类和选用

2

实验五:

电容器的充放电

2

第五章单相正弦交流电

22

22

§5—1正弦交流电动势的产生

2

§5—2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

2

§5—3正弦交流电的相量图表示法

2

§5—4纯电阻正弦交流电路

2

§5—5纯电感正弦交流电路

2

§5—6纯电容正弦交流电路

2

§5—7RL串联正弦交流电路

2

§5—8电阻、电感串联再与电容并联的电路

2

§5—9串联谐振电路

2

§5—10并联谐振电路

2

§5—11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2

第六章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12

10

2

§6—1三相正弦交流电动势的产生

1

§6—2三相电源绕组的连接

2

§6—3三相负载的连接

2

§6—4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

2

§6—5三相电路的功率

2

§6—6中线的作用

1

习题课

2

复习、测验、机动

合计

96

三、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序言

教学要求:

1.了解电能和电工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教学内容:

1.电能的特点和应用,电工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讲课时应结合专业的特点,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

教学要求:

1.理解熟悉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单位及方向规定。

2.熟悉参考方向和实际方向的关系。

3.掌握欧姆定律。

4.熟悉电功、电功率的概念。

教学内容:

§1—1电路及电路图

一.电路及电路的组成

二.电路图

三.电路的工作状态

§1—2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二.电流的方向

三.电流的大小

四.电流的密度

§1—3电压与电位

一.电压

二.电位

三.电压与电位的关系

§1—4电动势

一.电动势

二.电动势与端电压的关系

§1—5电阻与电导

一.电阻

二.电阻定律

三.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四、常用电阻

五、电导

§1—6欧姆定律

一.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二.电压、电流关系曲线

三.全电路欧姆定律

四.电源的外特性

§1—7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分析

一.电位的计算

二.电路中两点电压的计算

§1—8电功与电功率

一.焦尔定律

二.电功

三.电功率

实验一:

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实验二:

欧姆定律的验证

教学建议:

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加强对概念及定义的理解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二章直流电路

教学要求:

1.熟悉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掌握其计算方法(电阻、电流、电压和功率等),对简单的混联电路能进行简单的分析计算。

2.熟悉电桥平衡条件。

3.掌握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内容:

§2—1电阻的串联

一.电阻的串联

二.串联电路的特点

三.串联电路的应用

§2—2电阻的并联

一.电阻的并联

二.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并联电路的应用

§2—3电阻的混联

§2—4直流电桥平衡条件

一.直流电桥电路

二.直流电桥平衡条件

三.直流电桥电路应用举例

§2—5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2—6基尔霍夫定律

一.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2—7支路电流法

教学建议:

本章教学中应使学生通过对直流电路基本方法的学习,加深对电路概念的熟悉和掌握。

第三章磁场与电磁感应

教学要求:

1.熟悉磁场的基本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

2.了解铁磁物质的磁化和分类。

3.熟悉电磁感应现象并掌握其基本定律

4.掌握自感、互感基本知识。

5.了解涡流现象。

教学内容:

§3—1磁的基本知识

一.磁体与磁极

二.磁场与磁力线

三.电流的磁场

§3—2磁通和磁感应度

一.磁通

二.磁感应强度

§3—3磁导率和磁感应强度

一.磁导率

二.磁感应强度

§3—4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

一.磁场对载流直导体的作用

二.磁场对通电矩型线圈的作用

§3—5铁磁物质的磁化

一.磁化的概念

二.起始磁化曲线

三.磁滞回线

四.铁磁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3—6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电磁应感定律

§3—7自感电动势与自感系数

一.自感现象

二.自感系数

三.自感电动势

四.自感现象的应用

五.电感线圈中的磁场能量

§3—8互感现象和同名端

一.互感现象

二.互感系数

三.互感电动势

四、互感线圈同名端

§3—9RL电路暂态过程

一.什么是暂态过程

二.RL电路接通直流电源

三.RL电路的短接

四.通有电流的RL电路与电源断开

§3—10磁路与磁路欧姆定律

一.磁路的概念

二.磁路欧姆定律

§3—11电磁铁

§3—12涡流

实验三:

电磁感应

实验四:

互感现象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实验坚强学生对磁场物理量及电磁感应的理解。

第四章电容器

教学要求:

1.熟悉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及串、并联知识。

2.熟悉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了解RC电路的暂态过程

3.了解常用电容器

§4—1电容器及电容量

一.电容器

二.电容量

三.电容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4—2电容器的连接

一.电容器的并联

二.电容器的串联

三、电容器的混联

§4—3电容器的充放电

一.电容器的充电过程

二.电容器的放电过程

三.电容器的特点

四.电容器的电场能量

§4—4RC电路的暂态过程

一.RC接通直流电源

二.RC串联电路的短接

三.时间常数

§4—5电容器的种类和选用

一.电容器的分类

二.电容器的选用

三.电容器的简易检测方法

实验五:

电容器的充放电

教学建议:

教学中利用示波器等仪器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使学生能充分理解电容器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

第五章单相正弦交流电

教学要求:

1.熟悉交流电的瞬时值、解析式、波型图等表示方法,熟悉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相位差和有效值等基本概念。

2.掌握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感抗、容抗的概念,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及功率因数的定义。

3.掌握用相量图对正弦交流电路进行一般分析和简单计算。

4.了解串、并联谐振现象、条件和特点。

5.了解功率因数的意义并熟悉其方法。

教学内容:

§5—1正弦交流电动势的产生

一.交流电的概念

二.正弦交流电动势的产生

§5—2正弦交流电的基本物理量

一.周期和频率

二.瞬时值和最大值

三.有效值和平均值

四.相位和相位差

§5—3正弦交流电的相量图表示法

§5—4纯电阻正弦交流电路

一.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二.电路的功率

§5—5纯电感正弦交流电路

一.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二.电感

三.电路的功率

§5—6纯电容正弦交流电路

一.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二.容抗

三.电路的功率

§5—7RL串联正弦交流电路

一.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二.阻抗

三.电路的功率和功率因数

§5—8电阻、电感串联再与电容并联的电路

一.相量图

二.电路的三种性质

§5—9串联谐振电路

一.谐振条件与谐振频率

二.串联谐振的特点

三.串联谐振的应用举例

§5—10并联谐振电路

一.并联谐振的条件

二.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

三.并联谐振电路的应用

§5—11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建议:

本章应加强相位、相位差等概念的教学,使学生从物理意义上和相量图方面加深理解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掌握相量图分析交流电路。

第六章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教学要求:

1.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掌握三相交流电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2.掌握三相电源绕组及三相负载的连接。

3.掌握对称三相电路中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的关系。

4.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能画相量图。

5.了解特殊的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

6.熟悉中线的作用。

教学内容:

§6—1三相正弦交流电动势的产生

一.概述

二.三相正弦交流电动势的产生

三.三相正弦交流电动势的表示方法

四.相序

§6—2三相电源绕组的连接

一.三相电源绕组的星形连接

二.三相电源绕组的三角形连接

§6—3三相负载的连接

一.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

二.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

§6—4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

一.对称负载星形连接的分析计算

二.对称负载三角形连接的分析计算

§6—5三相电路的功率

§6—6特殊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一.三相四线制星形连接不对称电路的分析

二.三相三线制星形连接不对称电路的分析

§6—7中线的作用

实验六:

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

实验七:

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

教学建议:

学习本章时,让学生参观发电厂、变电站、配电所,使学生有感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三相电路的理解能力。

二〇〇八年七月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