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8446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docx

刷题11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二含高考模拟题

(刷题1+1)2020高考化学讲练试题循环练

(二)(含2019高考+模拟题)

1.(2019·全国卷Ⅲ)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

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熔点:

X的氧化物比Y的氧化物高

B.热稳定性:

X的氢化物大于Z的氢化物

C.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

D.Y的单质与Z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硝酸

答案 B

解析 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Y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是8,只能为2,且Y原子半径大于Z,所以Y为Mg,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故X为C,Z为Si。

MgO的熔点高于CO2、CO的熔点,A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其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C的非金属性强于Si,故CH4的热稳定性大于SiH4,B正确;X与Z形成的SiC是共价化合物,C错误;Mg能溶于浓硝酸,但是Si单质不能溶于浓硝酸,D错误。

2.(2019·江苏高考)反应NH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

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

Cl

B.N2的结构式:

N===N

C.Na+的结构示意图:

D.H2O的电子式:

H

H

答案 D

解析 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为

Cl,A错误;N2的结构式为N≡N,B错误;Na+的结构示意图为

,C错误。

3.(2019·北京东城高三期末)下列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答案 A

解析 工业上原油的分馏原理是利用了各组分的沸点差异,实现了物质的分离,不涉及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暖宝宝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还原性铁粉、炭、食盐水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最终放出大量的热,该过程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拉瓦锡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主要利用了两个反应:

2Hg+O2

2HgO,2HgO

2Hg+O2↑,均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普利斯特利的光合作用实验,涉及了多个氧化还原反应,比如老鼠的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蜡烛的燃烧等,D不符合题意。

4.(2019·山西孝义高三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Cl的电子式为H∶Cl

B.Na2O2只含有离子键

C.质量数为12的C原子符号为12C

D.用电子式表示KBr的形成过程:

答案 D

解析 氯原子核外最外层有7个电子,与氢原子形成HCl分子的电子式为H

,故A错误;Na2O2的电子式为:

Na+[

]2-Na+,其中既有离子键,也有共价键,故B错误;质量数应标在原子符号的左上角,质量数为12的C原子符号应为12C,故C错误;KBr形成过程中,钾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钾离子,溴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溴离子,其形成过程为:

,故D正确。

5.(2019·山东临沂高三期末)研究表明,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紫外线作用可产生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其中某些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O3作催化剂

B.反应Ⅲ的方程式为O2+O===O3

C.光化学烟雾中含甲醛、乙醛等刺激性物质

D.反应Ⅰ、反应Ⅱ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A

解析 由图示可以看出,O3是中间产物,不是催化剂,故A错误;根据反应Ⅲ:

O和O2参与反应,生成O3,即反应方程式为O2+O===O3,故B正确;根据反应过程,反应Ⅱ生成甲醛和乙醛,因此光化学烟雾中含有甲醛和乙醛等刺激性物质,故C正确;反应Ⅰ、Ⅱ中O3均参与反应且从单质变为化合态,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6.(2019·南昌二中高三考试)向溶液中分别通入足量的相应气体后,下列各组离子还能大量存在的是(  )

A.氯气:

K+、Na+、AlO

、S2-

B.二氧化硫:

Na+、NH

、SO

、Cl-

C.氯化氢:

H+、K+、MnO

、SO

D.二氧化碳:

Mg2+、Al3+、Cl-、NO

答案 D

解析 通入氯气后,溶液呈酸性,AlO

能与氢离子反应,S2-能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SO

与通入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H+、MnO

、Cl-三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通入二氧化碳后,Mg2+、Al3+、Cl-、NO

之间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

7.(2019·江苏泰州高三期末)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过量氨气通入CuSO4溶液中可得深蓝色溶液

B.蛋白质溶于水所得分散系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C.硅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可生成硅酸胶体

D.过量铁粉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

答案 D

解析 将过量氨气通入CuSO4溶液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

2NH3+2H2O+Cu2+===Cu(OH)2↓+2NH

,Cu(OH)2+4NH3===[Cu(NH3)4]2++2OH-,[Cu(NH3)4]2+络离子在水溶液中呈深蓝色,A正确;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分子直径在1~100nm之间,蛋白质的水溶液属于胶体,故可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在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可得到硅酸胶体:

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C正确;铁粉在氯气中燃烧只生成氯化铁:

2Fe+3Cl2

2FeCl3,D错误。

8.(2019·北京海淀高三期中)元素周期表隐含着许多信息和规律。

以下所涉及的元素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列表如下,其中R2Q2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

元素代号

M

R

Q

T

X

Y

Z

原子半径/nm

0.037

0.186

0.074

0.102

0.150

0.160

0.099

主要化合价

+1

+1

-2

-2、+4、+6

+3

+2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T

B.R、X、Y的单质失去电子能力最强的是X

C.M与Q形成的是离子化合物

D.M、Q、Z都在第二周期

答案 A

解析 R2Q2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说明R为钠元素,Q为氧元素;其中T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2、+4、+6,且半径大于氧原子,则T为硫元素;M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1,且其原子半径比氧小,则M为氢元素;Z原子半径比氧大,主要化合价为-1,则为氯元素;X、Y两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3、+2,原子半径比钠略小,则X、Y分别为铝、镁元素,据此分析可得结论。

由上述分析可知,T、Z分别为硫和氯元素,因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强,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S镁>铝,则单质失去电子能力最强的是钠,故B错误;M与Q分别为氢和氧元素,它们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M、Q、Z分别为氢、氧、氯三种元素,分别位于周期表中的第一、二、三周期,故D错误。

9.(2019·资阳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0.2molNa2O和0.8molNa2O2的混合物中离子总数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LCH2Cl2含有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NA

C.1L1mol·L-1CH3CH2OH水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NA

D.将71gCl2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答案 A

解析 Na2O和Na2O2均由2个钠离子和一个阴离子构成,故0.2molNa2O和0.8molNa2O2的混合物中含3mol离子,即混合物中离子总数为3NA,故A正确;标准状况下二氯甲烷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错误;1L1mol·L-1CH3CH2OH水溶液中含乙醇分子1mol,由于CH3CH2OH和水中均含有—OH,故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NA,故C错误;71g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常温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时转移1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NA,故D错误。

10.(2019·安徽宣城高三期末)NH4ClO4常作火箭发射的推进剂,发生的反应为2NH4ClO4

N2↑+Cl2↑+2O2↑+4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4ClO4含离子键和共价键

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分解产物的分子中都存在非极性键

D.上述气体通过碱石灰可以获得纯氧气

答案 A

解析 用作发射火箭的推进剂,表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错误;H2O中只存在极性键,不存在非极性键,C错误;氮气不与碱石灰反应,混合气体通入碱石灰可以获得N2和O2的混合物,D错误。

11.(2019·湖南重点高中高三大联考)化学与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炉炼铁、煅烧石灰石和海水提镁的过程中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静电除尘治理悬浮颗粒污染的依据是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C.由于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Fe2(SO4)3常用作净水剂

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泥中含有Fe、Ag、Au等金属

答案 B

解析 煅烧石灰石的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则该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静电除尘的依据是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运动,即电泳,B正确;Fe2(SO4)3常用作净水剂,其原理是Fe3+发生水解,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杂质,C错误;Fe比铜活泼,电解精炼铜时,Fe会失电子变为Fe2+进入溶液,不会进入阳极泥,D错误。

12.(2019·广东重点中学高三期末联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molNa2O2与44.8LSO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4NA

B.3.0g含甲醛(HCHO)的冰醋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A

C.将1molNH4NO3溶于稀氨水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NH

数目为NA

D.0.1molHCl与CH3CH===CH2完全反应时,生成的CH3CH2CH2Cl分子数目为0.1NA

答案 D

解析 Na2O2与SO2发生反应:

Na2O2+SO2===Na2SO4,反应转移2e-,标准状况下,2molNa2O2与44.8LSO2即2mol二氧化硫能完全反应,故转移电子数为4NA,故A正确;甲醛(HCHO)和冰醋酸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2O,则3.0g含甲醛(HCHO)的冰醋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A,故B正确;将1molNH4NO3溶于稀氨水中使溶液呈中性,由电荷守恒式c(NH

)+c(H+)=c(NO

)+c(OH-)可知c(NH

)=c(NO

),则溶液中NH

的数目和NO

的数目相等,均为NA,故C正确;0.1molHCl与CH3CH===CH2完全反应时,生成CH3CH2CH2Cl和CH3CHClCH3,则CH3CH2CH2Cl分子数目小于0.1NA,故D错误。

13.(2019·广西柳州市高三期末)中国古代陶瓷颜色丰富多彩,被称为“汉紫”的颜料近年来科学家才得知为硅酸铜钡(BaCuSi2Ox,注:

铜为+2价),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BaO·CuO·2SiO2,x=6

B.性质稳定,不易褪色

C.硅酸盐都是难溶于水的盐

D.该盐中含有共价键

答案 C

解析 “汉紫”中Ba为+2价,Cu为+2价,Si为+4价,则x=6,A正确;“汉紫”能稳定存在至今,说明其性质稳定,不易褪色,不易与酸、碱反应,B正确;硅酸钠是可溶于水的盐,C错误;该盐中含有硅酸根,硅酸根中含有共价键,D正确。

14.(2019·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期末考试)下列实验对应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解释或结论

A

室温下,向含少量FeCl3的CuCl2溶液中加入铜屑,充分搅拌,过滤,得蓝色溶液

除去杂质FeCl3得到纯净的CuCl2溶液

B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变黑,放热,体积膨胀,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反应中生成C、SO2和CO2等

C

H2O2、SO2分别加入或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均褪色

前者表现还原性,后者表现漂白性

D

在少量无水乙醇中加入金属钠,缓慢生成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

CH3CH2OH是弱电解质

答案 B

解析 加入铜发生的反应为2Fe3++Cu===2Fe2++Cu2+,产生新的杂质离子Fe2+,故A错误;反应生成C体现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生成SO2和CO2体现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B正确;H2O2、SO2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均体现出还原性,故C错误;乙醇属于非电解质,且与该实验没有因果关系,故D错误。

15.(2019·山西省晋中市高三模拟)气体X可能由NH3、Cl2、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时产生浅黄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沉淀产生,则有关气体X的成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②一定不含CO2

③一定不含NH3、Cl2 ④可能含有Cl2、CO2

A.只有①B.只有③

C.①和③D.②和③

答案 C

解析 根据X通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淡黄色沉淀,可知X中一定含有HBr,因氨气和HBr反应生成溴化铵,HBr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X中一定没有NH3和Cl2;由于CaCO3可溶于强酸中,所以在HBr存在的条件下,X中若有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也可能没有沉淀生成,故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O2。

16.(2019·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期中)一氯化碘(ICl)、三氯化碘(ICl3)是卤素互化物,它们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如:

2ICl+2Zn===ZnI2+ZnCl2。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ICl与水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ICl3与KI反应时,氯元素被还原

C.ICl与冷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ICl+2OH-===IO-+Cl-+H2O

D.2ICl+2Zn===ZnI2+ZnCl2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解析 I与Cl相比,Cl的非金属性强,I显+1价,Cl显-1价,ICl与水反应的产物为HCl和HIO,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ICl3与KI反应时,生成碘单质与KCl,氯元素化合价无变化,未参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ICl与冷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ICl+2OH-===IO-+Cl-+H2O,为非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2ICl+2Zn===ZnI2+ZnCl2中,Z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17.(2019·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期末)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q、s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三元化合物且三者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其中,s的水溶液可用作木材防火剂;常温下,0.1mol/Ln的溶液的pH为13;m具有两性,可用于制作耐火坩埚。

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大小:

Y>Z>W

B.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

W>Z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R>Y

D.单质的熔点:

Z>R>X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可知s为Na2SiO3,n为NaOH,m为Al2O3,则p为SiO2,r为H2O,q为NaAlO2。

由以上分析可知X为H,Y为O,Z为Na,W为Al,R为Si。

18.(2019·宁夏银川一中高三月考)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元素。

(1)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2)R是由表中已标出的A~F中某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常见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Na2FeO4是工业常用的消毒剂,利用R制备Na2FeO4的原理如下,请补齐缺少的物质,并配平反应方程式:

Fe(OH)3+____R(________)+____NaOH===____Na2FeO4+____NaCl+____H2O

(3)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D________E;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

A________D。

(填“>”“<”或“=”)

(4)E的某种氧化物通入F单质的水溶液中,并不能增大F单质水溶液的漂白性,请结合方程式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表中未标出的某种金属元素的单质G,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①写出G转化为K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L转化为M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a+[

H]-

(2)次氯酸钠 2 3 NaClO 4 2 3 5 

(3)> <

(4)SO2+Cl2+2H2O===H2SO4+2HCl(或SO2+Cl2+2H2O===4H++SO

+2Cl-)

(5)①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②Al3++3NH3·H2O===Al(OH)3↓+3NH

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析,A为钠,B为碳,C为氮,D为氧,E为硫,F为氯。

(2)R是常见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名称为次氯酸钠;Na2FeO4是工业常用的消毒剂,利用次氯酸钠制备Na2FeO4,氯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1价,铁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6价,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和质量守恒,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NaCl+5H2O。

(3)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其沸点比硫化氢高;钠离子和氧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根据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分析,钠离子半径小于氧离子半径。

(4)二氧化硫和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减少了氯水中的次氯酸的浓度,即减少了漂白性,方程式为:

SO2+Cl2+2H2O===H2SO4+2HCl或SO2+Cl2+2H2O===4H++SO

+2Cl-。

(5)金属元素的单质G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说明G为金属铝,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偏铝酸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铝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离子方程式为:

Al3++3NH3·H2O===Al(OH)3↓+3NH

19.(2019·武汉市高三调研测试)工业上利用铁的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循环裂解水制氢气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Fe3O4(s)+CO(g)

3FeO(s)+CO2(g),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反应Ⅰ、Ⅱ,铁的氧化物在循环裂解水制氢气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Ⅰ、Ⅱ、Ⅲ的总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Ⅲ为:

CO2(g)+C(s)2CO(g) ΔH>0。

为了提高达平衡后CO的产量,理论上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________(任写一条措施)。

(3)上述流程中铁的氧化物可用来制备含有Fe3+的刻蚀液,用刻蚀液刻蚀铜板时,可观察到溶液颜色逐渐变蓝,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蚀液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失效,先加酸,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可实现刻蚀液中Fe3+的再生,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流程中碳的氧化物可用来制备碳酰肼

[CO(NHNH2)2,其中碳元素为+4价]。

加热条件下,碳酰肼能将锅炉内表面锈蚀后的氧化铁转化为结构紧密的四氧化三铁保护层,并生成氮气、水和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FeO(s)+H2O(g)

H2(g)+Fe3O4(s) 催化剂 C(s)+H2O(g)

CO(g)+H2(g)(方程式不写状态,写可逆号亦可)

(2)升高温度,减小压强,移走CO,增加CO2的量等(任写一条)

(3)2Fe3++Cu===2Fe2++Cu2+ H2O2+2Fe2++2H+===2H2O+2Fe3+

(4)CO(NHNH2)2+12Fe2O3

8Fe3O4+2N2↑+CO2↑+3H2O

解析 

(1)由流程图可知反应Ⅱ的反应物为FeO(s)和H2O(g),生成物为H2(g)和Fe3O4(s),配平可得方程式3FeO(s)+H2O(g)

H2(g)+Fe3O4(s);反应Ⅰ为:

Fe3O4(s)+CO(g)

3FeO(s)+CO2(g),综合两反应可知铁的氧化物虽然参与了反应,但在反应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由流程图可知,整个过程的反应物为C(s)和H2O(g),生成物为CO(g)和H2(g),则反应Ⅰ、Ⅱ、Ⅲ的总结果为:

C(s)+H2O(g)

CO(g)+H2(g)。

(2)反应Ⅲ为:

CO2(g)+C(s)2CO(g) ΔH>0,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目增多的吸热反应,若要提高达平衡后CO的产量,则需要促使平衡正向移动,由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减小压强、移走CO或增加CO2的量等都可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达平衡后CO的产量。

(3)用刻蚀液刻蚀铜板时,可观察到溶液颜色逐渐变蓝,是因为生成了Cu2+,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2Fe3++Cu===2Fe2++Cu2+;在酸性条件下,双氧水可将Fe2+氧化生成Fe3+,从而实现刻蚀液的再生,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H2O2+2Fe2++2H+===2H2O+2Fe3+。

(4)由题给信息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

CO(NHNH2)2和Fe2O3,生成物为:

Fe3O4、N2、CO2、H2O,由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配平可得方程式CO(NHNH2)2+12Fe2O3

8Fe3O4+2N2↑+CO2↑+3H2O。

20.(2019·江西宜春高三期末)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和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制取MnSO4·H2O并回收单质硫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浸取时若生成S、MnSO4及Fe2(SO4)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所得酸性滤液可能含有Fe2+,除去Fe2+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步骤④需将溶液加热至沸然后在不断搅拌下加入碱调节pH4~5,再继续煮沸一段时间,“继续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⑤所得滤渣为___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⑦需在90~100℃下进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定产品MnSO4·H2O的方法之一是:

准确称取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