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做事做人 道德为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9145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1 做事做人 道德为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11 做事做人 道德为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11 做事做人 道德为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11 做事做人 道德为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11 做事做人 道德为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专题11 做事做人 道德为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专题11 做事做人 道德为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专题11 做事做人 道德为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专题11 做事做人 道德为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专题11 做事做人 道德为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1 做事做人 道德为先.docx

《专题11 做事做人 道德为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1 做事做人 道德为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11 做事做人 道德为先.docx

专题11做事做人道德为先

1 做事做人 道德为先

[学习目标] 1.了解道德的含义和公民道德规范的内容。

2.理解道德对社会生活、个人成长的作用。

3.理解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重点:

道德对社会生活、个人成长的作用。

难点:

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道德的力量

1.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道德的作用

(1)一定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体系一经形成,就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衡量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尺。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公民道德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4.公民道德规范体系的形成过程

(1)我国的公民道德规范,从新中国建立时开始提倡的“五爱”到“新五爱”,再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

(2)2019年春天,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道德与法 相辅相成

1.联系:

道德与法律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区别

(1)产生时间和评价标准不同:

道德自人类社会产生后就始终存在,它的评价标准是人们的利益所决定的善恶、荣辱观念;而法律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和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志。

(2)发生作用的方式不同:

道德主要通过个人良心、风俗习惯和社会舆论,以教育、批评和自省等方式起作用;而法律则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种保证是法律发挥作用的根本力量。

(3)调节的范围不同:

道德调节的范围,几乎涉及人们的所有社会关系、所有行为;而法律调节主要涉及那些重要的、基本的社会关系和行为。

3.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联系:

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2)区别:

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则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三、成功和幸福的支柱

1.培养高尚的道德,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

2.培养高尚的道德,有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3.培养高尚的道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判断

杭州一辆公交车上,一小伙因未让座给一名抱小孩的妇女,被其丈夫连扇5个耳光,鼻血横流。

此事持续发酵,事后一名自称是被打小伙的朋友说,小伙其实是一名腿脚不方便的残疾人。

(1)不给需要的人让座问题,可以用法律来解决。

(  )

(2)如果不让座的小伙本身是需要他人照顾的残疾人,那么,他不让座的行为既不违反道德更不违反法律。

(  )

(3)公安机关可以出面对打人者进行治安处罚,如涉及犯罪则追究刑事责任。

(  )

(4)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  )

【答案】 

(1)× 

(2)√ (3)√ (4)√

2.思考

有人认为,德治比法治更重要。

请你分析该观点。

【提示】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质。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道德同样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评判善恶、荣辱的根本标准。

我们必须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所以不能说德治比法治更重要。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

1.教材P2探究问题

【提示】 

(1)这种现象尽管司空见惯,但是危害极大,必须改变。

(2)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一定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体系一经形成,就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教材P3探究问题

【提示】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远未消除。

3.教材P4探究问题

【提示】 

(1)小林和孙某都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牟取自身的利益,对他人、社会产生了不利影响。

所不同的是小林违反了考试纪律,可以通过批评教育的方式帮其改正,对他人也并没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孙某的行为则触犯了法律,属于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

(2)道德与法律都对人的行为规范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

产生的时间不同,调节的范围不同,解决的方式不同。

4.教材P4探究问题

【提示】 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个人良心、社会舆论等方式制约人的行为,而法律由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凭借国家权力强制施行。

所以在生活中有些人的行为违反了道德却不以为然,但实际上这些人已经受到了道德的谴责。

5.教材P5探究问题

【提示】 从我们个人的生活来看,道德与法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一个缺乏道德观念的人,总以为道德只是对自己的约束,限制了自身的“自由”,这样他也难免法制观念淡薄,不顾法纪,自酿苦果。

6.教材P6探究问题

【提示】 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可以为自己的事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而道德素质败坏的人,即使再好的条件和因素也难以对他产生积极影响,在事业上也很难有所成就。

7.教材P6探究问题

【提示】 例如毛泽东、华盛顿、孔繁森、鲁迅、高尔基等,他们都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

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舍己为人,公而忘私,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和成功,是人生的支柱。

学生分组探究一 道德对社会和个人的作用

第1步背景——鲜活材料,审清细节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

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

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郭明义数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博大爱心、满腔热血铸就了人间大爱,被誉为“爱心使者”、“雷锋传人”。

郭明义不仅自己无怨无悔地无私奉献,还带动身边工友和全国各地志愿者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形成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爱心团队。

第2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郭明义为什么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献工、献血、捐款、助学?

【提示】 道德对于个人的健康成长、人生事业、生活幸福都有重要作用。

郭明义能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将看似简单、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境界以及由此产生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2.郭明义生活清贫,为什么他会如此的快乐和幸福?

【提示】 道德是衡量个人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尺,高尚的道德是人生幸福和成功的重要支柱。

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能深切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知道人生之路应该往哪里走,劲朝哪个方向使。

在郭明义看来,奉献是他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3.学习郭明义精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提示】 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第3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一定的道德观念或道德体系一经形成,就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道德是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决定性力量。

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生产力水平。

2.道德的作用既表现在影响社会发展方面,也表现在影响个人成长方面;道德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先进的道德对社会发展、个人成长起积极促进作用,落后的道德则起阻碍作用。

道德是对人的约束也是对人的保护。

人们的活动会引起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社会的每个人都应遵守行为规则,而道德就是一种行为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德就是对人的约束。

道德的约束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如果总认为道德是对自己的约束,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冲突之中,个人得不到保护,目的和利益难以实现。

第4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1.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被赋予新的内涵。

这里的“道德”是(  )

①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②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③人生幸福和成功的决定因素 ④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道德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①错误;高尚的道德,是人生幸福和成功的重要支柱而不是决定因素,③的说法不准确;②④正确地表述了道德的作用。

【答案】 D

2.说起被评上“五星文明户”,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的王大爷高兴得合不上嘴:

“这可是最高的奖赏、最大的荣誉呀”。

目前,广安已有17个乡镇的83个村建成文明示范村,其中一部分农户评上了“遵纪守法户”“五好文明户”等。

上述材料表明(  )

①道德是衡量国家文明程度的唯一标尺 ②高尚的道德,是人生幸福和成功的重要支柱 ③道德是衡量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尺 ④公民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①说法绝对,排除。

【答案】 A

学生分组探究二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第1步背景——鲜活材料,审清细节

《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意见》从基本生活、医疗、就业、教育、住房等方面对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作了明确规定,见义勇为者的行为,理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而在见义勇为的背后,法律亦不是全部。

第2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见义勇为者的行为,为什么理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提示】 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

二者都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见义勇为的背后,法律亦不是全部”是何意?

【提示】 “见义勇为”很大程度上是公民道德素质的体现,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要靠个人良心等起作用;另一方面,法律仅调节重要的、基本的社会关系和行为,道德调节范围则大得多,“见义勇为”须是道德和法律的共同调节。

所以说,见义勇为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现象,法律仅起辅助作用,当然不会是全部。

第3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道德与法律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1)二者都是重要的社会行为规范,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评价、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

(2)二者的调控范围交叉渗透。

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要求和倡导的行为。

(3)二者的社会功能互补。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的他律约束作用与道德的自律教化作用,只有相互补充和密切配合,才能达到建设社会文明的良好成果。

2.法律和道德的差别

类别

法律

道德

表现形式不同

用严格的文字表述,明确具体

存在于认识和舆论中,不成文,概括而笼统

实现方式不同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依靠社会舆论和教育的力量、依靠人们的觉悟实施

调整的对象

和范围不同

人们与法律相关的行为

涉及人们的思想、品格、言语、动机及一切行为

第4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

3.道德通过以下哪些方式起作用(  )

①个人良心 ②风俗习惯 ③社会舆论 ④教育、批评和自省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对道德起作用途径的认识,①②③④都是道德起作用的方式。

【答案】 D

4.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联系,正确的是(  )

A.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B.道德调节的范围更广泛

C.法律调节的行为更具体

D.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二者是根本对立的

【解析】 B、C两项正确,但它们所阐明的是法治和德治的区别而非联系,D项本身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 A

近年来,曲阜市在全市开展“彬彬有礼”打造道德城市主题教育活动。

曲阜市委提出,要将孝道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红线”,不孝者不得提拔重用。

曲阜市认为,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规模和实力的竞争,更是环境、文化的比拼,很大程度上就是看社会是否文明,管理是否有序,服务是否高效,风气是否纯正。

也有人提醒:

制度化考核的前提自然是依法行政,目前国家公务人员的任免升降已经有法可依,无论出于怎样的善意,对官员的考核都要尽量避免法治之外的道德条款。

——[先对接知识]—————————————

材料信息

知识对接

开展“彬彬有礼”主题教育活动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区域之间的竞争更是环境、文化的比拼,很大程度上就是看社会是否文明

道德的作用

将孝道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红线”——国家公务人员的任免升降已经有法可依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对官员的考核都要尽量避免法治之外的道德条款

道德与法的区别

——[再演练应用]—————————————

1.开展“彬彬有礼”主题教育活动有助于(  )

①塑造完美的人格 ②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获得人生的幸福与成功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彬彬有礼”主题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故①②③④皆当选。

【答案】 D

2.构建道德城市的做法启示我们(  )

A.实现人生幸福和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B.人的道德越高尚,实现人生幸福和成功越容易

C.实现人生幸福和成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

D.专业才能对于实现人生幸福和成功的作用是有限的

【解析】 B、D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3.“避免法治之外的道德条款”说明道德与法律有同有异,你能结合这幅漫画做出进一步的解释吗?

【解析】 本题考查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强调道德可以弥补法律的局限性。

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良心、舆论等方式起作用,而法律由国家机关凭借国家强制力来实施。

所以在生活中有些人触犯了道德行为却不以为然,实际上这些人已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答案】 ①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评价人们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以德治国,即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③从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道德同样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评判善恶、荣辱的根本标准。

我们必须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