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侍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1103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路侍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子路侍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子路侍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子路侍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子路侍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子路侍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子路侍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子路侍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子路侍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子路侍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子路侍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子路侍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子路侍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子路侍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子路侍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侍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子路侍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一个成语叫“半部《论语》,可安天下”,《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我们初中学过《论语十则》,能不能和老师一起背诵一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当中的另一篇重要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也就是著名的《侍坐篇》!

二、解题:

1、同学们看课下注释①

2、简介四弟子:

3、子路:

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冉有:

姓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

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曾皙:

姓曾,名点,字皙。

4、侍坐:

学生坐在一起陪伴老师。

古代臣子在一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一起陪伴长辈叫侍坐。

三、《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

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

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四、孔子及其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他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先世为宋国贵族。

年青时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

五十岁时担任过鲁国司寇,代理相事,弃官后,在动乱的春秋时期,为实现他辅国治邦安天下的抱负,带着自己的弟子,拉着几大车书籍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晚年致力于教育、设坛授学,广收门徒,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及其与门人的问答,成为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五、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及停顿。

(板书)

1、字音:

俟,音sì

莫,音mù

甫,音fǔ哂,音shěn相,音xià

ng

铿,音kēng沂,音yí

喟,音kuì

雩,音yú

冠,音guà

n

2、停顿:

由也/为之求也/为之赤也/为之小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字词句,通过研讨解决困惑。

学生结合注释阅读课文,教师答疑,帮助学生疏通课文。

教师可补充以下内容:

摄:

课文注释说“夹、迫近”,二者意义差别较大,不宜并选,选前一个义项即可。

因之:

之,指代师旅。

亦:

副词,这里有“只是”、“不过是”的意思。

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毋以吾也,不要。

毋,不要。

以,认为。

这一句省略了成份,还原为“毋吾以于此而不言也。

”,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

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们。

如,如果。

或,有人。

尔,你们

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要前置,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

加之以师旅——状语后置句,即以师旅加之,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

“以”,介词,用。

实词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虚词注意它的用法。

注意特殊句式的句子。

4、学生熟读课文

 

文言知识积累、学法探索

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以结构助词“是”、“之”提前宾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论语》是先秦诸子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语录体文集。

这是儒家最本源的经典、最原始的“百科全书”。

本文通过一个别开生面的“师生恳谈会”,反映了当时私人讲学园地的风貌,可以当作孔门弟子各言其志、孔老夫子精要点评的一段轶事来阅读。

二、、学生质疑,解决疑难词义,学生接力翻译 

,教师点评,掌握重点知识:

(一)、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句子顺序和现代汉语不同

1、不吾知也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翻译以前学过的句子,注意句式特点

1、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2、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3、何陋之有?

(《陋室铭》)

4、唯利是图(成语)

寻找规律和方法:

1、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以结构助词“是”、“之”提前宾语。

(二)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的词

1、吾一日长乎尔

2、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这四个句子中的“乎”都相当于“于”,可翻译成比、在。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尔”的用法

1、子路率尔而对曰

2、鼓瑟希,铿尔

这两个句子中的“尔”是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后,相当于“然”

3、尔何如?

尔:

代词,你

(四)、翻译学过的句子,注意“如”的用法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如果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至于

3、宗庙之事,如会同。

或者

(五)、翻译下面句子注意“方”的用法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正道,指是非准则

复习学过的知识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方形

2、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正,才

(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与”的用法

1、夫子喟然曰:

吾与点也与:

同意

2、唯求则非邦也与大利与:

语气助词

(七)、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用法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

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帽子。

2、鼓瑟希,铿尔鼓:

名词作动词,弹奏。

3、三子者出,曾皙后后:

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4、浴乎沂,风乎舞雩风:

名词作动词,吹风

练习:

指名学生口头翻译下面的句子,特别要注意关键词。

1、居则曰:

“不吾知也。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5、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6、何伤乎?

7、吾与点也。

8、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三、学生讨论:

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学生发言,教师明确:

1、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记叙文。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相对而言,本文是《论语》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这篇文章记叙了孔子师生谈话的整个过程,不仅逼真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所以还应该把它看成一篇记叙文。

2、全文可以根据内容划分三个段落:

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

写孔子问志。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

写弟子述志。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

写孔子评志。

本文属于教育类专篇,同《论语》其他通篇“子曰”的文段相比,多有真味异趣。

它通过一个别开生面的“师生恳谈会”,反映了当时私人讲学园地的风貌,可以当作孔门弟子各言其志、孔老夫子精要点评的一段轶事来阅读。

多姿多彩的人物性格

孔子的思想

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

子路: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哂之(以其言不让)

如或知尔冉有: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唯求则非邦也与

则何以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

宗庙之事,如会同,非诸侯而何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曾皙: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吾与点也

第三课时

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

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

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

(鼓励几个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今天我们就通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来感受这位教育家的形象。

二、品味四弟子的志向和性格:

1、四弟子志向: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2、从原文分析四弟子性格:

(学生自主提炼)

子路:

直率、信心十足,失之于莽撞

谦虚、实事求是

更谦虚、敏而好学,(失之于墨守成规)

洒脱、淡泊于功名、从容不迫

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

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

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

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

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

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

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

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

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

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

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

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3、以现代观点看待四弟子。

(学生自主发言)

现代社会恐怕更需要子路对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创敢拼的勇气。

但是谦虚仍然是美德

三、分析孔子的态度以及他评判学生的标准:

1、孔子对四弟子的态度:

子路——哂之;

冉有——叹之;

公西华——惜之;

曾皙——与之

2、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这是一个很难让学生理解的问题,因为曾点的“志”从字面上看,不过是和人出去游玩而已(教参就这样翻译的),其他三人都是从如何治理国家的角度来回答,而孔子也正希望弟子们回答他们的政治理想,所以“与点”是令人费解的。

弄清这个问题,对全文的理解会有一定帮助的。

当然,人们已经从积极或消极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过不少分析,这里姑且不论。

让我们先来剖析曾点的回答吧。

“莫春”,阴历三月,即阳历四月,从气候上看,北方(鲁国,现山东境内)的天气还是比较冷,怎么能沐浴呢?

即便能沐浴,到“舞雩”台上吹风、乘凉恐怕难以解释得通吧?

何谓“舞雩”?

鲁国的祈雨台!

是能随便上去的地方吗?

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雩的仪式。

《礼记》中也有解释:

“舞雩,祭水旱也。

” 

①从原文可以得出结论,曾点展示的是一幅老师带领学生在春天水旱时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的场景,进一步可知他想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实现孔子以“礼”治国的理想。

②从另一个角度,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

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

针对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看来,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这样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老师的赞赏呢?

总结孔子治国思想——以礼治天下。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却只能通过为人之师,传播自己的思想,师生共同努力,把这个思想付诸实践。

四、孔子形象

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

开始便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劝导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引用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发他们发言,又作了一点含蓄的批评(因为孔子主张“人不知而己不愠”),可见他了解学生,注意引导;

再如,他虽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

曾皙因与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以责备,仍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

述志后,对曾皙的问题,孔子不厌其烦地答问析疑。

4、课文中的孔子既是一个有抱负,也是一个苦闷的活生生的形象。

孔子本来是问他的弟子在政治上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曾皙却答非所问,讲了一通投身自然怀抱、恬然自适的乐趣,离开了政治。

孔子“喟然”而叹,对曾皙所说的深表赞许。

这表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

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却四处碰壁,在其“道不行”的时候,他的内心有过苦闷,他的“喟然”之叹,便形象地表现出这种苦闷。

所以,课文中的孔子,较之那个挂着“大成至圣文宣王”招牌的孔圣人,更为可信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