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1346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doc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doc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提纲

第一课绪论

一、概念:

•当代文学是相对于“现代文学”而言的,指新中国成立以来,迄今仍处在继续发展过程中的文学。

•分期:

•1、十七年时期(1949年——1966年)

•2、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荒芜空白

•3、新时期(1979——现在)兴盛繁荣期

二、当代文学的特点

•1、非经典性

•   表现:

未出现大家和巨著。

•2、现实性

三、当代文学形成、产生和发展

•四、当代文学成就  

• 

第二课80后作家群

•韩寒《三重门》

•郭敬明

•作家作品

第三课流行歌曲与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

概念:

##

•网络文学是一种新近出现的文学样式,它是指以互联网为发表平台和传播媒介,借助超文本连接和多媒体演绎的手段来表现主题,在网上创作发表,供网民阅读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其中以网络文学原创作品为主。

•网络文学的分类:

•网络文学的发展史:

•著名网络作家及作品:

•安妮宝贝《告别薇安》《七月与安生》#

•痞子蔡《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今何在《悟空传》#

流行歌曲

•台湾音乐教父罗大佑:

•《皇后大道东》#、《恋曲1990》、《童年》、《海上花》

•中国摇滚教父崔健:

《一无所有》#

第四课港澳作家作品

金庸《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

梁羽生

张小娴

第五、六课台湾当代文学

•台湾现代文学

•台湾当代文学

•台湾光复后的文学

•1.50年代——战斗文学和“反共八股”

•2.60-70年代——现代主义和乡土文学的崛起与论战

•3.90年代——文化中国与“台独文学”的公开和暗中较量

古龙

•琼瑶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品风格与主要作品名

白先勇小说创作特色##

白先勇小说创作结合中国古典文学与西方现代小说技巧;参透中国文化思想与西方哲学思潮。

他吸收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融合到中国传统的表现方式之中,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于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

有人形容白先勇为“背负五千年回忆的重担”,作品具历史感。

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采取以形写神的手法,在人物心理活动上采取意识流的手法等;在结构上纵横交织,既有传统的纵剖,又有西方的横端截取;语言上典雅精美、洗练明快。

《玉卿嫂》、《台北人》、《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第七课80年代小说池莉、王朔

•池莉:

作者生平、主要作品

•新写实小说:

概念##

新写实小说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代表作品有池莉的新写实三部曲《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烦恼人生》,刘震云的《一地鸡毛》。

作品特色、分析

王朔:

作者生平、代表作《顽主》

•被称为“中国当代商业写作第一人”。

#

•王朔与王朔现象。

第八课朦胧诗

朦胧诗:

概念##

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作品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代表作:

顾城《远和近》、北岛《回答》、舒婷《神女峰》。

舒婷

《致橡树》、《神女峰》#

顾城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

《远和近》:

艺术手法##

1、象征手法的运用。

内涵的多面,源于象征,象征与比喻不同之处,即在于它是多义而模糊不确定的。

作品的云,既可作具体之云,又可解为大自然,也可认为是自由、理想之象征。

2、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对比反差带来了节奏的美感。

海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九课余华

•作者生平

•作者派别:

先锋派

•代表作品《十八岁出门远行》、《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

•《活着》被看作余华从先锋走向世俗后的代表作,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分量最重的小说作品之一,也是他成为一位成熟小说家的重要标志。

#

•作品分析:

第十课王小波

•王小波:

背景介绍

•主要作品介绍

•散文:

《我的精神家园》#

•小说:

时代三部曲:

《青铜时代》《白银时代》《黄金时代》#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艺术分析###

1.本文所写,你认为是实有其猪呢,还是作者杜撰?

它们影响你对文章观点的认同吗?

答:

作者劳力于农村,对乡村生活中人猪之亲密关系自是司空见惯;即便并非实有其猪,以动物作为譬喻之媒,亦是古今中外文章惯技。

猪一向被视作胡吃闷睡、少心没肺、任人宰割、供人啖食者流,其命运千百年来已经注定,其“本质”早被论定。

然而,作者也许是从其下乡时的所见或所闻中引申,也许是“无中生有”想象而得,不论如何,从“常识”、“常理”中,发掘出这样一位不同于流俗、不宥于成规的“反潮流”者,而赋予其英雄般的壮举,进而引入对人事世事的思考,确是王小波的一大成功。

2.自己安排或设置自己的生活,有什么问题吗?

别人想要设置我们的生活,能够一概无视吗?

答:

有道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此为自由价值之要义,但实现起来,问题确是不少:

政府、社会、思想专制、风俗习惯、陈腐观念,障碍所在多有。

关键是体会“特立独行”之意义,由己身开始实现之。

文章以一只猪的境遇为例,揭示出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存处境:

有一种力量,时时在企图左右我们的生活,为我们设计生活、安排命运、准备前途、决定去取;而我们相当多的时候,却于此浑然不觉,安然处之。

觉悟者们也许会鄙夷说,这不是相当于大多数“猪”的生活吗?

而小波,却隆重推出一只猪,一只敢于狂奔的猪、一只终于长出獠牙的猪。

它的鸣叫,惊醒了我们,它的潇洒,它的冷静,它的警惕,比照出我们的浑浑噩噩、躁动不宁,却惘然无知。

第十一课寻根文学与先锋派小说

•1.寻根文学

•概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背景

•流派——乡野文化寻根和城市文化寻根,代表作家与作品

•《芙蓉镇》古华#

•《红高粱家族》、《檀香刑》莫言#

•《那五》邓友梅

•2.先锋小说

•概念、艺术表现##

先锋小说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反映中国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质追求和底层人们生活的合理性的小说作品,它更趋向于人本主义的描写,追求人格平等。

1、小说叙事方式的革命

  马原是叙事革命的代表人物,使用无叙事手法设置了许多有头无尾的故事,产生了似真似幻的叙事效果。

代表作品:

《冈底斯的诱惑》

2、小说的语言的实验

孙甘露是小说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的,他致力于小说语言诗化探索。

代表作品:

《信使之函》

3、小说对于生存状态的表现

余华小说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死亡、血腥和暴力,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残酷和存在的荒谬。

代表作品:

《现实一种》

•第十二课戏剧电影文学

•第五代导演:

•陈凯歌:

《黄土地》标志着第五代导演崛起。

#

•张艺谋:

《红高粱》#

•冯小刚:

中国贺岁片之父《甲方乙方》、《大腕》

•海岩:

作品介绍

第十三课女性作家

•女性文学:

概念、文学的特征##

女性文学:

以性别身份对从事文学创作的女性的一种界定,以此与男性作家作一个简单的划分。

第一次出现“女性文学”这个词,是在19世纪末20世界初的思想运动中。

“女性文学”确立的是一种性别标准,而不注重关注作家的创作与性别、文化的复杂关系。

特征:

一是更强的性别意识。

注重性别意识,强化女性内心精神世界的个人化写作。

如陈染《私人生活》、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二是纯粹的自我意识。

明显豁达地表现女性自我的生命体验及女性本体欲望。

把“我”推向前台,以个人化、私语化的写作对抗宏大叙事。

个人经验、个人记忆成为女性作家书写的中心,如池莉作品《生活秀》、《来来往往》。

•作家作品

•陈染、王安忆

•第十四课散文巴金、余秋雨

•巴金生平:

•代表作品:

•《随想录》:

##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

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

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随想录》收录巴金先生文革结束创作的一百五十篇文章,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共五集,统称《随想录》。

余秋雨:

《千年一叹》、《文化苦旅》、《借我一生》#

•作品特色:

第十五课女性作家——铁凝

•铁凝代表作:

•《永远有多远》白大省#、《哦,香雪》香雪、《大浴女》尹小跳;

•铁凝作品中彰显的女性意识:

###

“女性永远是铁凝关注的主题”,铁凝想要展示的是人的本来面目,就像她所说的“文学始终承载着理解世界和人类的责任,对人类精神的深层关怀”。

铁凝的作品展示出,女性生存的首要前提是找回女性自身,对性别的重新定位是为了恢复被男性世界所遮蔽和毁灭的那部分自我,只有明确了主体的指向,才能探讨其生存的意旨。

一、人性的弱点使女性陷入生存困境(10分)

    在《永远有多远》中,塑造了一个仁义善良的女性形象白大省,小说讲述了白大省和几个男人的爱情故事,她有着扭曲的择偶标准—“选择一个我爱他比他爱我更多的人”,在她的意识里,似乎自己就是为了给别人付出而活的。

在白大省内心的深处,是渴望与异性建立密切关系并得到真爱的,但她却总是在爱情的梦想中受伤,尔后自我疗伤,继续向往新的生活,在小说的最后发出了发自内心的呐喊“永远有多远”,以发泄自己的矛盾和困惑。

二、探索女性生命价值和意义(10分)

1、女性的觉醒意识

    女性对自我身份的觉醒,是通过身体的觉醒和欲望的萌动来实现的。

《玫瑰门》中,铁凝以女性式思维和意识,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展示了三代女人—外婆司漪纹、舅妈竹西和外孙女苏眉的心路历程,讲述了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和走向自我解放的诉求,以及成长过程中极其微妙的思想、心理的变化发展和感悟。

作者通过竹西对自己身体坦率的认同,向苏眉展示了女性的生命意识。

女性身体的觉醒“标志了个体和群体安身立命的基础的重新设定”。

2、追求灵魂的解放

    《大浴女》中的小跳,生活在痛苦之中,这种心灵的煎熬是她觉醒的起点。

尹小跳的成长在于她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以自我牺牲来获得灵魂的解脱,面对深深的罪恶,她也深深的忏悔着。

因此,有人说“大浴女”就是“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风浪中,道德对一个充满欲望的女人的净化与洗礼” “女性因其精神上和物质上的独立而人格日益成熟和完美,她们对爱情的要求也更具现代性”。

这样她的内心才能平静,最终走向美丽的花园。

“真正的高标准的美是正视生活和人的一切复杂、艰巨性的美”。

作为一位女作家,铁凝对女性一直倾着无比的关爱,她的作品往往以对女性生命的关爱和深刻的忧患意识为主体精神,以女性的思方式展示女性矛盾与困境,揭示和反思女性的生命意义和生存状态。

第十六课伤痕文学

•一、思想解放潮流

•现代派

•二、五六十年代高度选择性

•三、文革期间自我封闭

•四、80年代作家作品重新评价

•五、文学与市场经济

•大众文化走向中心,纯文学和精英文学逐步边缘化

伤痕文学:

概念、由来##

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

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十年文革期间,无数知识青年被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中。

“伤痕文学”的出现直接起因于上山下乡,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

卢新华《伤痕》#、刘心武《班主任》#

王蒙、贾平凹、张贤亮作家作品

第十七课中国先锋话剧

•中国实验先锋话剧:

概念

•导演、编剧、主要作品

•孟京辉《恋爱的犀牛》;魏明伦《潘金莲》

•作品分析:

第十八课毕飞宇、阿来、陈忠实

•毕飞宇:

《青衣》故事梗概、小说分析、梗概(扮演嫦娥的京剧演员的故事)、主人筱燕秋#

•阿来:

《尘埃落定》故事梗概、小说分析、主人公#

•陈忠实:

《白鹿原》#

第十九课江西作家群

•江西女性作家

•传记作家胡辛:

《张爱玲传奇》#、《蔷薇雨》等作品分析

•温燕霞:

《夜如年》具有文学意义的女性性心理描写

第二十课杨绛散文

•作者生平

•散文作品《我们仨》、《干校六记》#

•散文作品特色分析

•小说《洗澡》故事梗概、主人公#姚宓

第二十一课十七年小说英雄史诗

•一、50、60年代小说概况

(一)创作方法:

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

(二)创作题材:

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

•(三)创作成就

•(四)本阶段文学的缺限

主要作家作品介绍

•梁斌:

《红旗谱》以英雄主义的共性特点和传奇性、民族性的个性特点展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

•杨沫:

《青春之歌》主人公林道静、作品简介#

第二十二课十七年诗歌

•一、概述

•50代前期的诗歌具有两大主题

•和平与建设

•二、抒情诗代表诗人

郭小川、贺敬之、闻捷、公刘、郭沫若

第二十三课十七年戏剧

•1、当代戏曲改革

2、第四种剧本和代表作品##

从1956年春天开始出现,代表着一场反公式化概念化的运动,特别是“双百方针”在文艺界思想解放运动的直接结果。

这一名词是由黎弘(刘川)在评论《布谷鸟又叫了》(杨履方)的时候提出的。

主要体现在:

一、对“人性”、“人道主义”禁区的突破,大胆描写人的爱情、情操、道德和复杂内心世界;

二、对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禁区的突破,大胆的干预生活,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如剧本《同甘共苦》(岳野)、《布谷鸟又叫了》(杨履方)、《洞箫横吹》(海默)等。

这个时期,话剧创作辉煌的潮头是老舍的《茶馆》的出现。

•主要作家作品:

•老舍《茶馆》

•田汉《关汉卿》艺术特色

第二十四课电影文学改编

•夏衍生平

•话剧创作特点

•将柔石的小说作品《二月》改编成电影剧本《早春二月》#

•改编过矛盾的《春蚕》、《林家铺子》;鲁迅的《祝福》#;

•陈白尘生平

•将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改编成电影剧本

第二十五课革命样板戏

•革命样板戏:

概念、内容##

革命样板戏是文革十年间最重要的文艺现象,“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年5月31日的评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有8个,它们是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剧情梗概、主要人物

•著名唱段:

•1.“智斗”——

•《沙家浜》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

•2.“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红灯记》李铁梅、李玉和、李奶奶

•3.“打虎上山”——

•《智取威虎山》杨子荣、座山雕

第二十六课十七年散文

•第一阶段:

1949年-1956年

第二阶段:

1957年-1966年

•成绩、缺陷、特色

•代表作家及作品

•杨朔、秦牧、刘白羽、魏巍

第二十七课新生活农村小说

•新农村小说

•柳青《创业史》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周立波《山乡巨变》

•作家作品介绍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