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204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docx

影视艺术性质概要

影视艺术性质:

综合性科技性产业性艺术性

镜头的两层含义:

1.光学镜头,由特制玻璃材料制成的凸透镜。

2.从启动到关机记录在胶片上的影像就叫镜头。

构图的原则:

1美学原则(求美:

整体和谐、完美无缺)

2服务主题原则

3变化原则

4变化原则

.景别概念:

景别就是被摄主体(人、物、环境)在画面内呈现的范围。

远景:

画面中人物所占比例极小的景别。

有的远景中没有人物,称为空镜头。

全景是能摄入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景别

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景别

近景取景范围就人体来说,约为人的小半身

特写视距最近的镜头,表现人身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拍摄物体微小局部的景别。

(选择)

正面角度:

庄重、正规、B.准确、客观、全面

侧面角度:

活泼自然

背面角度:

含蓄丰富

仰角:

表现对象的高大

俯角:

开阔广大的场面

运动摄影概念:

运动摄影即摄影机在拍摄时处于运动状态。

通过镜头的运动,电影可以最大限度的还原被摄主体的真实生活轨迹——时空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拉镜头:

镜头逐渐远离被拍摄物的运动。

镜头悄悄远离,画面中内容越来越多

A.表现被摄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B.用来表现人的置身事外,情绪上的超脱,逐渐远离。

C.结束一个段落或全片。

摇镜头:

机位不变,镜头方向变化,可以左右转动,也可以上下转动,这种摄影手法称为“摇镜头”。

A.介绍环境。

B.适合拍摄动态主体的变化和细节,使之位于中心位置,完成空间的统一性。

C.摇镜头常具有表现性。

(表现人物主观视线,表现人物内心感受)

推镜头:

镜头逐渐接近被拍摄物的运动。

视觉效果:

景别以全景、中近景到近景、特写。

十七岁的单车片段

A.实现从大环境到小环境的转换过渡,把观众带入故事环境。

B.引导观众注意力,强调重要叙事元素。

C.纪录人物的内心表现。

D.具有某种节奏感(急推、快推),造成视觉跳跃感

运动摄影在影视艺术中的审美功能

1形成动态美(镜头的推拉摇移使影像富于变化)

2.增加真实感(摄影机运动使影像更接近被摄主体的自然形态)

3.造成强烈视觉刺激

4.是实现长镜头效果的重要手段

色调:

彩色电影画面总的色彩组织和配置。

色调作用:

1.喧染环境,营造氛围,表现人物的心境。

《日瓦格医生》:

帕沙和拉拉在小屋的火边橘黄的暖色调,温暖幸福。

2.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主题。

《日瓦格医生》偏蓝的冷色调,体现了红色俄国对人性的极大的压抑。

c.表现作者的诗意和浪漫、抒情的色彩。

《鸟人》:

“鸟人”在海边蓝光中飞翔。

d.形成影片特殊的风格和韵味。

《金色池塘》:

金黄色调刻画迷人的黄昏之恋。

声音分类:

(按造型功能)

人声、音响、音乐

(按录制方式分)

同期声:

现场采集、包括对白、自然音响、动作音响

后期配音:

对白配音、解说词(旁白)、动效(摹拟拟音)、音乐。

独白:

又称“内心独白”,从技术上看,声源来自画外,而从叙事上则是来自画面中某个人物的内心,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披露。

旁白:

是影视中独有的一种人声运用手法:

即由画面外的人声对影片的故事情节、人物的心理加以叙述、抒情或议论。

音响基本功能:

A.增强叙事真实感(如《拯救大兵瑞恩》开头。

B.扩展叙事空间

C.渲染画面氛围

D.表现人物心理:

如小偷偷东西时的心跳声

E.隐喻、象征,表现作品主题和作者思想(如《站台》的火车声)

音乐功能:

1.音乐参与人物造型和环境交代(49页)

渲染画面中所呈现的环境氛围

表现时代感和地方特色

刻画人物,表现剧中人物心境,有助于情绪的表达,

声画关系:

一.基础层面上的声画关系

1“声画合一”或“声画同步”

即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主要作用在于加强画面的真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感染力

2“声画分立”或“声画分离”

指声音来自镜头画面之外,声音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

“声画分立的直接结果,是突出了声音的作用,使它从依附于形象的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元素,从而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段。

(王光祖《影视艺术教程》69页)

二.内涵类型上的声画关系

A.声画同一:

指镜头中声音所负载的信息和和画面上呈现的信息在内容上和情绪基调上保持着一致。

B.声画对位(对比烘托):

指镜头中的声音所负载的信息与画面呈现的信息在内容上或情绪基调上不一致,甚至恰好相反。

蒙太奇概念: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译音,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安装。

影视理论家将其引入影视艺术领域,指影视作品创作过程的剪辑组合。

蒙太奇分类:

1.叙事蒙太奇

A.线性蒙太奇:

指各镜头按照时间顺序或事件进展逻辑逐次交代信息进行叙事。

B.平行蒙太奇:

指两条或两条以上不同时间或空间的情节线索并列出现分别叙述,而又最终统一于同一主题。

C.交叉蒙太奇:

又称“交替蒙太奇”,指同一时间内的若干线索齐头并进,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因果关系,相互推进,交替频繁,最终汇合在一起。

D.重复蒙太奇:

指影片中有一定寓意的镜头或场面等在影片中特定的位置一再出现,产生强调、呼应、对比、渲染等效果。

2.表现蒙太奇

A.隐喻蒙太奇:

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或交替表现进行类比,达到含蓄而形象的表达某种寓意效果或事件的某种情绪色彩。

要求:

自然、贴切、含蓄、新颖。

B.对比蒙太奇:

通过镜头、场面或段落之间在内容上(如爱恨、贫富、生死等)或形式上(景别大小、色彩冷暖、声音强弱等)的强烈对比,来产生相互冲突、相互强调的作用。

C.抒情蒙太奇;又称诗意蒙太奇,指在一段叙事段落完成之后,适当的插入带有情绪情感意味的空镜头,或者通过画面、声音或声画之间的组接,创造出独特的诗情画意。

重在通过诗意的画面插入,展现人物的情感心理和影片的情感基调,更好地感染观众。

D.心理蒙太奇:

通过镜头组接或声画有机结合,直接而生动地展现人物丰富多样的心理活动。

回忆、梦境、幻觉、潜意识。

3.理性蒙太奇

A.杂耍蒙太奇:

又称吸引力蒙太奇,主要指为了表达作者某种抽象的思想观念和主题含义,在影片中可以使用脱离现实、叙事情节、人物轨迹的画面镜头,来创造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表意明确的电影文本的方法。

杂耍蒙太奇人为痕迹非常重,一定要慎用。

长镜头:

长镜头就是拍摄时间比较长的镜头,最短时长为30秒,最长可达10分钟。

影视创作流程三个阶段:

前期筹备、实拍与后期制作。

影视创作的基本概念:

影视创作是影视艺术实现其完整性的全过程。

包含前期筹备、实拍与后期制作等环节。

戏剧性结构和非戏剧性结构(苏牧称之为常规结构和非常规结构)

常规式结构的主要特征:

1.冲突支撑剧作2.格局程式化3.人物相对集中,主次分明4.情节紧凑、故事清楚5.主题相对简单明朗

(常见的结构)时空顺序式:

(优点)1.叙事清楚、明了,观众易懂2.易于形成质朴、自然的韵味和风格(生活流电影多采用此种结构)

(缺点)1.结构拘谨,缺乏变化2.作品信息量有限

场面描写的要求

1.中心性2.整体性3.运动感

剧本特征:

(一)思维的运动性和跳跃性。

(如《勇敢的心》)

(二)语言的形象性和可观性。

(如《菊豆》、《雁南飞》)

(三)人物的立体性。

(如《巴顿将军》、《亮剑》)

(四)情节结构的蒙太奇。

影视表演特点

1.表演艺术的基本特性

“三位一体”性质:

即演员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的工具材料,以及完成了的创作对象。

注意:

演员作为创作者的局限性,即受限于角色,受限于导演。

2.影视表演特性

(一)表演的条件

1镜头性

2自然真实

3,自由性

(二)表演特性

1、片段性

2、可重复性

3、镜头感

演员的划分

A.按照功能作用可以分为三类:

群众演员、普通演员、主要演员。

B.按照演员的表演风格分为:

演技派(赵丹)和本色派(包括偶像派)。

C.另外,还有职业和非职业演员之分。

路易斯·贾内梯:

群众演员、非专业演员、职业演员、明星。

斯坦尼体系:

20世纪前苏联戏剧家兼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创立的表演训练模式。

其核心观点是:

“每次表演一个角色时,演员都必须生活在这一角色中”。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表演的关键不在于演员的外部形态多么接近角色,而在于内心情感的接近。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的表演理论:

第一,演员不是角色,演员不可能逼真地“再现”剧作中虚构的角色,事实上也没有必要。

第二,“感情融合”或“共鸣”对创作和欣赏都没有帮助,反而会妨碍人们对社会的理智思考和认识。

第三,“陌生化效果”或称“间离效果”理论

电影分类的方式

(一)分类方法

1.风格分类

写实主义(卢米埃尔)、古典主义(经典好莱坞)、形式主义(梅里爱)

2.内容分类

布鲁斯·F.卡温:

故事片、非剧情电影、动画电影、先锋实验电影

中国:

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

(二)类别分析

故事片(剧情片)与非剧情片

故事片:

故事、情节、风格

非剧情片:

纪录片、新闻纪录片、科教片

纪录片:

纪录片是对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生活等作完整、准确实录与报道的影片,其根本特质在于真实性。

科教片:

运用电影的视听表现手段,以纪录片的再现方式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传播文化知识的影片。

动画片:

亦称卡通片,是美术片的主要类型。

它以绘画作为表现手段,具有一定的情节,运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摄下有背景的,分解了的动作,再通过连续放映,成为有动感的影像。

西部片:

关山飞渡

强盗片:

邦妮和克莱德

音乐歌舞片:

红伶秘史

恐怖片:

化身博士

喜剧片:

一夜风流

科幻片:

阿凡达

故事片的类型

1.戏剧式结构电影风格(传统式风格结构)

形成于电影史发展之初,成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主要借鉴和运用戏剧原理,所以也被称之为戏剧式结构电影。

主要特征:

(参见第二章第二节结构部分戏剧性结构的主要特征)

1冲突支撑剧作

2格局程式化

有明显的开头、发展、结尾三部分

有明显的情节点系列

3人物相对集中,主次分明

4情节紧凑、故事清楚

5主题相对简单明朗

心理结构式电影风格:

心理结构式电影风格是以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为结构线索的影片。

其重心在于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而非人与人之间的外部冲突。

《野草莓》

纪实电影风格基本观念;纪实风格电影是用写实主义手法追求现实主义表达的电影。

纪实风格电影是创作者让影像说出故事,它的功能不仅是传达信息,更在于引导观众佐证某种社会的真实状态。

纪实风格电影的创作方法(怎么拍纪实电影)电影《小武》

1.长镜头的运用。

2拍摄手法的纪实:

实景拍摄,用光、色调、造型等镜头语言的纪实。

3镜头风格冷静客观:

大量使用中景、全景、大全景而很少使用近景和特写。

4原生态表演,摄影机尽量隐蔽。

5注重对过程的叙述与表现。

电视新闻节目:

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展的事实的报道。

主要有新闻频道、新闻栏目或新闻节目组成。

电视剧:

是继舞台剧、广播剧、电影之后的一种新兴屏幕演剧形式。

它是一种融合舞台剧和电影的表现方法,运用电子技术制作,并在电视屏幕上播放的戏剧。

电视剧的基本属性

文学性

电视剧文学性的体现:

改编,原创。

电视性

电视媒介性:

及时、迅捷、真实

大众性

受众广泛,观众积极参与

通俗性

内容通俗,表现手段通俗

电视栏目:

是指拥有一定的宗旨追求、关注相同的内容、保持一致的叙事风格、由固定的主持人主持、有固定时长、在固定的时段系列播出的电视节目。

栏目策划

A.策划元素;栏目名称、栏目宗旨、栏目定位、栏目内容、栏目实施、市场分析、栏目构成、栏目包装、栏目风格

B.电视栏目策划“五个确定”

确定节目与栏目的宗旨和定位  

确定节目与栏目的播出时间和时长 

确定节目与栏目的标识,包装及片头 

确定节目与栏目的形态和结构 

确定相对固定的主持人

栏目宗旨;是指电视栏目开播的目的,是为了围绕一定的目标进行栏目的编排,以及凭此确定栏目的结构和形态,并决定为什么样的观众服务

栏目宗旨是栏目立足的基础——确立鲜明的特点——确立目标受众群

谈话节目:

以谈话为主要内容,所进行的谈话是无脚本的,谈话是在严密的设计基础上即兴发挥。

主要元素1主持人2嘉宾3关系4场景

特点:

1开放型2参与性3娱乐性

必考题:

活动电影的问世

1894年法国照相师安东·卢米埃尔看到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后设计出牵引片带机械,完成了活动电影机的发明。

1895年3月22日卢米埃尔在一次演讲会上,为配合自己讲演,放映了一部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在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首次公映《火车到站》、《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12部影片。

这一天被确定为电影的诞生日。

世界电影史的分期

自1895年到1927年为成长期

A.两大传统的确立:

纪实主义(写实主义)、戏剧主义(技术主义)

B.原始综合的成功:

大卫·格里菲斯

C.喜剧电影的兴盛:

卓别林

D.蒙太奇学派的崛起:

爱森斯坦、普多夫金

E.其他流派迭出

1927——1945年为成熟期

美国电影、前苏联电影

1945——为多元发展期

新写实主义、新浪潮、德、日电影

电影黄金期

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是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A.美国其他地方以至世界各地的许多电影艺术家纷纷来到好莱坞谋求发展。

希区柯克

B.类型片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喜剧片、西部片、闹剧片、歌舞片、强盗片等

C.影片的产量和质量称霸世界。

六七千部影片:

《飘》、《公民凯恩》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概念:

二战后勃兴于意大利的电影运动,是意大利电影工作者对法西斯统治以及电影陈规不满的产物。

其口号是“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

其核心内容便是真实反映战后的灾难现实。

代表导演与作品有:

罗伯托·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游击队》(1946)、《德意志零年(1948)等;维多里奥·德·西卡的《擦鞋童》、《偷自行车的人》等;卢恰诺·维斯康蒂的《沉沦》、《大地在波动》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特质

a.人物:

普通人物

b.场景:

实景拍摄

c.结构:

日常性、开放式

d.表演:

非职业演员

e.语言:

方言

法国“新浪潮”电影

概念:

法国“新浪潮”电影指的是1959——1962年间兴起于法国的电影运动。

当时,一大批崭露头角的青年导演,在法国《电影手册》主编,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的影响下,提出“作者电影”口号,反对戏剧式结构模式,反对僵化的以导演资历为基础的制片制度。

影片内容受存在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影响,深入自我的内心和下意识,是一场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

主要特点

关键词:

反传统

导演:

作者电影、编导合一

结构:

反理性结构、反戏剧性效果与因果叙事,追求非理性叙事

编剧:

随意、即兴

表演:

自由发挥

风格:

自由便捷

“左岸派”概念:

是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法国电影流派,由于其主要成员大都居住在巴黎的塞纳河左岸,因此被称为“左岸派”主要人物有阿伦·雷乃、玛格丽特·杜拉、阿伦·罗伯-格里叶等。

主要作品有《广岛之恋》(1959)、《长别离》(1960)、《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横越欧洲的快车》(1966)等。

左岸派特质:

a.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精神活动。

“记忆与遗忘”是其经典叙事主题。

b.打破传统时空观,表现心理时空,结构自由跳跃。

散文电影风格《城南旧事》

散文电影风格:

是一种采用艺术散文结构原则的电影样式。

这类影片不遵循传统的戏剧结构形式,不采用完整连贯的情节冲突,而通过多种叙述手段,用多侧面、多层次、多声部的手法,使作品更接近生活的本来形态,以造成真切可信的艺术效果。

特点

不遵循传统的戏剧结构形式,不采用完整连贯的情节冲突,通过多种叙述手法,使作品接近生活的本来样态,以造成真切可信的艺术效果。

139

散文电影与诗电影

同:

注重主题意识的传达、情节淡化、结构零散化、板块化

异:

诗电影通过隐喻、象征、想象、梦幻等手法传达作者主体意识,更具抒情性;散文电影通过细节积累传达作者主体意识。

1905—1949年的电影创作

一)萌芽与初创状况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电影。

1905年,《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它所涉及的内容(戏曲)、采用的方法(记录式)以及简单的镜头表达方式成为中国电影长时期的基本形式。

中国民族故事片的最初尝试是第一部故事短片《患难夫妻》(《洞房花烛》)。

1920到1921年间,上海开始了中国第一批长故事片的摄制:

《阎瑞生》、《海誓》、《红粉骷髅》

.代表作品

《神女》、《马路天使》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的新高潮创作

《小花》、《天云山传奇》、《城南旧事》、《黄土地》、《红高粱》、《野山》

电视画面

(一)电视画面的概念电视画面是由光电信号系统的摄录设备拍摄和制作的形象素材,呈现在电视机荧幕上,成为传递信息的画幅。

电视的图像标准:

每帧画面625条像素行,隔行扫描。

(二)电视的不同彩色制式

NTSC、SECAMA、PAL

我国采用PAL制式。

PAL是PhaseAlternatingLine(逐行倒相)的缩写。

它是西德在1962年指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它采用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的技术方法,克服了NTSC制相位敏感造成色彩失真的缺点。

电视节目主持人

1、主持人是一种节目形态元素

2、主持人有串联节目内容、表述节目旨意、调节节目气氛、引导节目进程的作用

3、主持人从播音员发展而来,应当更有个性化、风格化、人格化的特点

4、主持人的核心要素:

语言功力——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5、主持人的分类一般以节目内容和功能属性来分:

新闻评论、文艺(综艺)娱乐、社教、服务

电视剧发展历史

1928年9月11日,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试播电视史上第一部情节剧《女王的信使》

1、诞生成长期(20世纪30~50年代初)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视剧:

1930年英国BBC《花言巧语的人》

早期电视剧基本上只是直播舞台剧和小戏

2、变革发展期(20世纪50~60年代)

电视剧的变革得益于技术和理论两方面的发展

3、成熟繁荣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电视连续剧和系列剧成为这一时期电视剧创作的大趋势,鸿篇巨制的不断涌现,标志着电视剧艺术样式的成熟和繁荣。

中国电视概况

第一部电视剧: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现中央电视台)直播的《一口菜饼子》

1、直播时期

1958年到1966年,内地早期电视剧的直播时期

创作题材广泛,主要表现工人、农民、军人、先进标兵、英雄模范、历史人物等

1959年《新的一代》是我国第一部多场景大型电视剧,标志着我国电视剧艺术的表现空间已经从单一的舞台化布景逐渐走向内景与外景相互穿插、相互结合的多维空间

2、录播时期

十年文革,唯一一部用录像设备拍摄的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

3、连续剧时期

1980年2月5日,中央电视台播出9集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也是第一部采用情节剧模式制作的,最早产生广泛的影响的通俗电视连续剧

90年代后的中国电视剧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

4、室内剧出现

1990年我国第一部大型室内剧《渴望》,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宗旨,标志着通俗电视剧进入了中国电视剧主流

5、情景喜剧兴起

情景喜剧兴起于英达导演的《我爱我家》

电视电影:

由电视业提出或批准创意,主要由电视业出资,用胶片拍摄,专门为电视台制作,并在电视上首映的电影。

技术:

摄录技术的发展

理论:

电视剧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和理论,及50年代中后期电影理论家巴赞的纪实理论影响

影视鉴赏的方法:

1情节与结构鉴赏

2画面与镜头鉴赏

3导演与表演鉴赏

影视鉴赏的目的与任务

1.基本目的

审美愉悦

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评价

2基本任务

为影视价值实现提供途径

为影视创作改进提供信息

为影视艺术批评提供基础

电影批评的价值

电影批评主要是通过分析、判断、评价电影艺术作品的思想蕴含和艺术技巧来实现其价值和意义的,具体体现为:

1电影批评可以提高观众对电影艺术作品的认识能力和鉴赏水平

2电影批评能够促进电影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

3电影批评可以推动电影理论建设的发展

电影批评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受众,电影艺术批评可划分为针对普通观众的新闻性、娱乐性批评和针对电影研究者、从业者等专业人士的学术性、理论性批评两大类。

其它角度的划分(392页)

1根据批评主体采用的批评方式和所涉及的批评内容可分为:

社会批评、本体批评、文化批评。

2依据批评理论发展的历史可分为:

传统批评和现代批评。

3科里根的划分.

电影批评的方法

1社会批评模式

2本体批评模式

3文化批评模式

.道德批评:

即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

这种批评着重对电影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味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海斯法典》罗明佑《编制<古都春梦>宣言》:

政治批评是以明确的政治性目的为依据,以电影作品中反映出的民族性、阶级性、国家性主题为批评标准,是一种近似于政治的宣传鼓动的批评方式。

毛泽东《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

像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者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

贾霁《不足为训的武训》如巴赞《奥逊·威尔斯论评》

作者批评是一种对于电影导演的个人风格和艺术技巧的批评,将导演的所有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其风格及其风格背后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特别强调一个导演作为作者的个体性和创造性。

类型批评的开创者是安德烈·巴赞,是对类型电影进行分析研究的批评方法。

《西部片,或典型的美国电影》(1953)

《西部片的演变》(1955)

《西部片的典范:

<血战七强盗>》(19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