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铜鼓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273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铜鼓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铜鼓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铜鼓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铜鼓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铜鼓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江西铜鼓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江西铜鼓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江西铜鼓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江西铜鼓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江西铜鼓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江西铜鼓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江西铜鼓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铜鼓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江西铜鼓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铜鼓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铜鼓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江西铜鼓届高三第一次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广义的罗马法即为万民法

B.万民法的形成适应了罗马扩张的需要

C.罗马法指公元6世纪至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D.屋大维时期编纂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

“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

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A.牛顿B.达尔文

C.达芬奇D.莎士比亚

3.一位非洲学者对近代以来欧、亚、非三洲的人口变化作出了如下估计(《欧洲如何使非洲变成不发达地区》,单位:

百万人)。

他制作这张表格主要是为了说明(  )

1650年

1750年

1850年

1900年

非洲

100

100

100

120

欧洲

103

144

274

423

亚洲

253

437

656

857

A.非洲人口数量长期停滞在一亿人左右

B.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

C.奴隶贸易给非洲人口带来惨重损失

D.非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下降

4.列宁说:

“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A.一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

B.一战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

C.一战是俄国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

D.一战中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俄国

5.新派人士指出:

“吾国数千年来之社会生活,莫不受名教羁縻之苦。

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思想之不自由,莫甚于此……故吾人今日者,果欲创新生活,涤新道德,求为廿世纪之新国民,则必自实行其思想革命始。

除昔日保守盲从之习惯,而砺今日自由意志之精神。

”新派人士的代表人物应是

A.李鸿章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

6.沈葆桢上奏:

“台洋之险甲诸海疆,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

计由福州陆路至厦门、由厦门水路至台湾,水路之费较多,陆路之费较少”。

1887年,清朝自主设计的首条海底电缆——福州川石至台湾沪尾的电报水线建成。

可见,清政府修建该海底电缆的真实意图是

A.加强东南沿海的边防B.解决海峡两岸的交通

C.掌握台湾更多的信息D.降低电报铺设的成本

7.古代中国各朝代都建立一套选官用人制度,以补充官僚队伍,下列不属于选官制度是

A、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B、西汉实行征辟制

C、唐朝实行科举制D、宋朝设谏议制

8.梅兰竹菊指:

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

品质分别是:

傲、幽、坚、淡。

其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此种说法最相关的理论来源是

A.理学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D.道家学派

9.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10.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建国以来在美国开业的中餐馆数量:

1949年约为4300家、1959年约为4500家,而2006年约48000家,超过麦当劳等三家本土快餐店数量总和。

建国初期在美中餐馆数且比较少的原因包括()

①美国人思想观念保守陈旧②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

③美国经济出现滞涨状态④计经济体制束缚国人出国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1.《等待戈多》的作者贝克特是荒诞剧的代表作家,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反映的是()

A、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人们的生活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重复

C、街头流浪汉、残疾者或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12.在三个共同体中,担当起主导性角色的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B.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D.都不担当这一角色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3.(12分)“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

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新和谐公社蓝图图二《共产党宣言》书影图三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请回答:

(1)上述三幅图片在分别反映的怎样的历史事件?

反映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

(3分)

 

材料二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

“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的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2)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

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

 

材料三

图四攻打冬宫图五井冈山会师

(3)图四、图五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

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原因。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6分)

 

14.(25分)铁路运输技术的发明与革新给人们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为蒸汽机车的发明提供了必要条件。

……贡献最大的是史蒂芬森父子,他们吸取前人和时贤经验教训基础上发明了蒸汽机车,比当时其他同类发明更先进――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情形相像。

……铁路的发明是轮子发明以来,陆上交通最伟大的革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中国有铁路及火车始于1865年。

……此后,修铁路之议沸沸扬扬,反对之声亦甚嚣尘上。

……(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

……迄1911年(宣统三年),中国修成铁路4809.05公里,其中被列强控制的就达4476.24公里,占铁路全长的94.1%。

――焦润明《中国近代文化史》

材料三铁路未通之前,平遥是面向晋南的棉花中心。

正太铁路通车后,交通网络发生重大变化,榆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贸易中心。

平遥则沦为榆次的二级市场。

山西铁路沿线各城镇以铁路为轴心,把周边乡村纳入怀中,进一步密切了城乡关系,加速了近代山西乡村向集镇的转变。

――江沛、李丽娜《铁路与山西城镇的变动》

请回答:

(1)史蒂芬森父子在哪一年发明了蒸汽机车?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车的发明对人类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

(9分)

 

(2)材料二中,19世纪后半期“反对修铁路之声亦甚嚣尘上”说明了什么?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铁路建设高潮的原因。

(9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修建铁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7分)

 

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具有真正的才能。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状,就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我们尊重私人利益,为的是提高个人对公益的关心。

在公共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

在我们雅典,不关心政治的市民不被认为是喜爱平静、与世无争的人,而是一个作为市民不合格的、没有意义的人

—摘编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概括伯里克利关于民主政治的基本思想。

(6分)

 

(2)伯里克利如何防止“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的现象发生?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伯里克利的执政。

(9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广义的罗马法是指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因而AC错误;《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时代故D错误,正确选项为B。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牛顿力学体系揭示了自然界有它固有的规律,显示了人类理性伟大的力量,从而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理性主义,故A项正确;CD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排除;达尔文

提出进化论是在19世纪中期,而启蒙运动是在17、18世纪,故B项错误。

考点:

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牛顿力学的意义

3.【答案】C 

【解析】从表中数据来看,非洲人口数量在两百多年里一直处于徘徊状态,没有什么增长,而亚洲和欧洲人口均有大幅增长。

作者通过对比三大洲人口变化,意在说明导致非洲人口停滞的根源在于罪恶的黑奴贸易。

4.【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一战中俄国军事上的不断失利加剧了国内危机,使俄国反动统治摇摇欲坠,另外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俄国,战争成为革命爆发的催化剂。

C不对,

夸大了战争对俄国革命的影响;AD表述片面化,从属于B,因此B是最佳答案。

考点:

十月革命

5.【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由“求为廿世纪之新国民”可以排除A;康有为与孙中山均没有倡导思想革命,直接排除BC;从“名教”、“思想之不自由”、“新生活”、“新道德”、“新国民”、“思想革命”等可推断出这是指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激进派,因此,故选D。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

6.【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材料“台洋之险甲诸海疆,欲消息常通,断不可无电线”及近代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剧的史实可知,A最符合题意。

考点: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变化·目的

7.【答案】D

【解析】略

8.【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可知梅兰竹菊之所以被称之为“花中四君子”是因为他们的品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注重道德修养,民族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积极作用,所以本题选A,B、C、D与材料不符。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的积极影响。

9.【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

从材料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工厂主在所有职业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是30%,这说明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

芽。

故A、B、C均不符题意;D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

10.【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建国初期”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国际环境相关史实。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①项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美国思想观念比较开放;②项表述不符合当时史实,此时期正是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时期。

进一步分析可知,②④两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计划经济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1.【答案】D

【解析】

考查对荒诞剧诞生的社会背景了解,《等待戈多》中两个流浪汉等待永远都不会来的戈多,反映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的希望,反映的主题正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13.【答案】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成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5分)

(2)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原因:

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和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3分)

(3)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2分)

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情差异。

俄国是相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

中国是半殖民地反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3分)

认识:

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所学,图一新和谐公社蓝图反映的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图二《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图三巴黎公社成立大会宣告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成立。

反映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2)根据所学,西欧国家的方法当然指的是与社会主义道路不同的道路,指的是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俄国“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结合俄国当时面临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分析俄国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因。

(3)根据所学,图四攻打冬宫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场景,反映了俄国革命走的是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图五井冈山会师反映了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根本原因是两国国情的差异。

从中得出的认识是:

革命道路要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他国经验。

考点: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影响

14.【答案】

(1)1814年;(2分)是近代陆上交通最伟大的革命,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火车成为连接世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3分)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及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3分)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或推动了世界市场的的形成)。

(2分)

(2)传统习俗和保守观念排斥近代物质文明。

(3分)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资本输出;中国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出现商办铁路热潮)。

(6分)

(3)改变了交通格局或引起交通网络的变化(或:

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2分)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新的贸易中心的出现及国内市场的发展;(3分)改变了传统的城市布局,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问直接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是1814年即可,属于识记型题目,难度较低。

第二问由“铁路的发明是轮子发明以来,陆上交通最伟大的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动了交通革命,火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和推动了交通近代化进程和工业革命的进程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传统的习俗和观念对近代物质文明地排斥这个角度组织回答。

第二问结合材料“其中被列强控制的就达4476.24公里,占铁路全长的94.1%”和所学知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另外还可以从中国收回铁路权利运动这个角度回答。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铁路未通之前,平遥是面向晋南的棉花中心。

正太铁路通车后,交通网络发生重大变化,榆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贸易中心。

”可以分析出改变了交通格局或引起交通网络的变化(或:

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新的贸易中心的出现及国内市场的发展;由“山西铁路沿线各城镇以铁路为轴心,把周边乡村纳入怀中,进一步密切了城乡关系,加速了近代山西乡村向集镇的转变”可以分析出改变了传统的城市布局,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考点: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蒸汽机车的发明及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铁路修建的原因及影响。

15.【答案】

(1)(6分)基本思想:

主权在民;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参政)意识。

(每点2分)

(2)(9分)措施:

规定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全部以抽签方式产生;国家为公民发放公职津贴。

(4分)

评价:

保障了贫穷公民的政治权利,推动了雅典的民主制度的高度发展;促使国家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获得空前的繁荣;妇女、外邦人、奴隶仍然被排除在公民范围之外,直接民主的参政方式埋下后来国家混乱和内耗的隐患。

(任答两点给5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

从材料“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我们尊重私人利益,为的是提高个人对公益的关心”中可以概括出伯里克利关于民主政治的基本思想。

(2)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为吸引公民观赏戏剧,还特意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根据所学知识,从两个方面来评价伯里克利的执政。

考点:

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