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3173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才培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才培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才培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才培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才培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才培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才培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才培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才培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

《人才培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才培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Word格式.docx

尽管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的价值取向与中国社区工作的价值取向一致,但是在不同的国度,政治制度、文化环境、居民意识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导致社区工作的本质不同,这就要求我国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即要能够掌握有关社区工作的基本理论,又要结合当前我国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形成本土理论,才能更好地诠释我国社区工作这门课程。

(二)在教学方法上,重讲授,轻实践

社区工作理论是对社区工作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若不重视实践,对社区工作不熟悉,怎能讲好相关理论?

更别说能指导学生实践了。

据统计,地方性高等院校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

农村主要的行政区划是乡或镇,很多同学对“社区”即熟悉又陌生。

熟悉主要是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体会到,陌生是没有好好进入到社区,对社区的工作一无所知,对于教师的授课内容很抽象。

社区工作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多带学生进入社区,了解社区,然而,多数教师在上完该课程后没有一次进入社区。

教师在讲授课程的时候只以书本为主,对社区缺乏足够的了解,更是缺乏实务指导的经验。

教师本人对社区都没有充分的了解,不清楚当前社区的主要工作及管理模式,就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门课,更不能对学生进行实务操作的指导。

若不勤于进入社区,了解社区,那么该课程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为了修得学分,对实践技能帮助不大,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相悖。

(三)在考评方式上,重分数,轻能力

目前,我院校《社区工作》课程的开设,其培养目标已经明确,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则截然不同。

首先,按照安顺学院教务处规定,课程的考核形式一般是期末考试占70%,其他如出勤、作业、提问等平时成绩占30%,考核的结果主要是以期末考核为主。

因此,部分老师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学生实际技能的操作。

其次,社区工作这门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够具体。

再次,基于以期末卷面成绩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学生已经磨练出应付期末考试的技巧,只要期末死记硬背相关的知识就行,抱着上课听与不听都无所谓的态度。

即便学生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互动,对于所教授的内容也仅仅停留在记忆知识的层面,学生无法合理地运用知识,也不能在适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它们。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社区工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按照当前学院开设的《社区工作》课程现状和之前笔者的两年基层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在《社区工作》教学改革中,应以知识为中心,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

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力求贴切社区工作实际情况;

以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以知识为中心,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

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管理理论与公共经济理论及其技术与方法,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和策划能力;

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人才”。

要求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既要体现知识的培养,又要体现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以知识为中心,以课程体系为主线的能力培养模式,主要体现为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

ADOI:

10.16400/ki.kjdkx.2021.05.088

ASolidAdvancePilotWork"

DoubleMillionPlan"

PracticeandExploration

HEZongzhao

(GuangTie(Group)companypersonneldepartment

(PartyCommitteeOrganizationDepartment),Guangzhou,Guangdong510088)

AbstractGuangzhouRailwayGrouptoactivelyexploretheuniversitygraduatesearlycultivationmanagementmeasures,throughthesystemoflocomotivedepot,GuangzhouEMUDepotlaunchedthe"

doublemillionplan"

pilot,theGuangzhouRailwayGrouptocarryout"

thebackground,methods,achievementsandtheproblemswereanalyzed,theresearchandthinking,putforwardtocarryoutacomprehensive"

idea.

Keywordsearlyculture;

"

;

practice;

exploration

近年来,为培养选拔适应铁路运输生产一线需要的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广铁集团积极探索大学毕业生入路初期培养管理办法与举措。

以机务系统、广州动车段开展的“双万计划”试点工作为例,对广铁集团开展“双万计划”的背景、做法、成效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思考,并提出了下一步全面推进的思路。

1广铁集团开展“双万计划”试点的背景

广铁集团运输生产一线人才队伍中,现有正副班组长12622人,其中:

大专及以上学历4427人,占35%;

30岁以上10255人,占88.4%;

技师(含高级技师)3072人,占24%;

助理工程师(含工程师)429人,占3.4%,班组长的学历、技能和年龄结构等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和优化。

为有效缓解运输生产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近几年来,广铁集团共批量引进大学毕业生2.3万余人。

新入路的大学生在铁路专业知识、现场工作经验等方面普遍比较缺乏,且存在眼高手低、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等问题,对岗位期望值过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到一线岗位工作,动手能力较差。

如何培养好这批大学毕业生,使他们尽快成长、成才,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就成了我们一直思考的一个重点课题。

广铁集团根据大学毕业生成长成才规律和铁路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大学毕业生量身定做了“万名大学毕业生班组长培养计划”和“万名大学毕业生双师(工程师/技师)型人才培养计划”,即“双万计划”,重点是把铁路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路径融入职业生涯管理方案当中,抓好大学毕业生入路后前5年的职业规划,引导和培养大学毕业生立足一线成长成才,着力解决当前集团运输生产一线班组长队伍后备人才匮乏、青黄不接、素质能力不适应发展需求,以及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动手能力不强、现场经验不足等突出问题。

通过推进实施“双万计划”,对于提升单位人才队伍素质,改善单位人才队伍结构,使之适应广铁集团“五个发展”的人才需要,具有源头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

2广铁集团开展“双万计划”试点的主要做法

2021年6月,在对管内运输站段大学毕业生早期培养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广铁集团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万名大学毕业生班组长、万名大学毕业生双师(工程师/技师)型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意见》,率先在各机务段、广州动车段试点启动基础性人才培养“双万计划”,重点在努力目标、宣传发动、发展路径、过程管理、激励措施、经验总结等方面下功夫,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明确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双万计划”试点,着力培养、储备一大批适应铁路运输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后备管理人才。

大学毕业生双师型人才培养计划:

重点帮助大学毕业生积累生产一线工作实践经验的同时,同步取得相应的技能技术等级资格,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实作技能,有效解决当前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中存在的动手能力不强、现场经验不足等突出问题。

(2)广泛宣传动员。

为营造新入路大学生学技练功、早日成才的良好氛围,广铁集团在编发《组织人事工作信息》专栏,联合广州铁道、广铁电视台刊播专题报道、《搭建大学生成才舞台》专辑节目的同时,利用大学生入路培训的机会,与相关部门共同推出一期《广州铁道》专版、一部电视专题片、一本《梦想起航》学习书籍,对推进实施“双万计划”的背景思路、工作要点和政策措施等进行深入解读和宣传。

各试点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双万计划”的影响力,动员大学毕业生积极参与,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在一线成长成才,积极引导各单位牢固树立“一线培养人才,干部来自一线”的育人、选人、用人导向。

A

1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及其利弊分析

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究竟哪种好?

目前尚无定论。

国内大致有三种模式:

模式一,重点综合性大学及不少的财经大学,该类大学以理论研究型为主,国际贸易实务类等应用性课程基本不沾边。

它们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即出国留学、考研、政府官员”;

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四年本科培养方案为例:

必修课程:

38学分

“政治经济学(上)”、“政治经济学(下)”、“高等数学(B)一”、“高等数学(B)二”、“线性代数(B)”、“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经济计量学”、“经济学原理(Ⅰ)”、“经济学原理(Ⅱ)”、“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

专业必修课程:

19学分。

“国际经济学”、“西方财政学”、“国际贸易”、“世界经济专题”、“专业英语”、“国际金融”。

选修课程:

51学分。

(1)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

16学分

(2)分类选修课程:

24学分

其中:

基础知识技能类:

至少4学分;

“世界经济史”、“外国经济思想史”、“会计学原理”、“货币银行学”、“组织行为学。

国别地区经济类:

“美国经济”、“日本经济”、“欧盟经济”、“韩国经济”、“俄罗斯经济”。

国际经营管理类:

“营销学”、“国际投资学”、“企业并购”、“国际银行管理”、“跨国公司管理”、“保险学原理”。

经济理论类: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国际宏观经济学”。

(3)任意选修课程:

11学分(可以跨院系、跨学科选修相关课程)。

上述这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四年本科培养方案,全然是一个理论经济学专业的构架。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生的理论水平很高,考研率高,是高水平论文的主产区。

但也存在十分明显的弊端:

(1)该类学校在中国培养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众多,大多云集在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很少去企业第一线。

这样的结果导致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只能在高校、科研院所里高谈阔论,而不能在企业的第一线去提高企业水平和效益,创造价值。

这也就是当今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对外贸易业务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

(2)由于缺少实际工作的经验和知识,无法在高校的讲台上理论联系实际,深度、灵活地讲解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惯例、规则等。

在政府机构的政策制定中往往出现脱离实际的现象,以致造成时有进出口企业受损的现象。

(3)按理说重点高等院校应当是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引领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咨询机构。

然而,据了解在当前中国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反倾销、反补贴”的诉讼中,这些高校的国际贸易老师面对企业的咨询和求助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因为进出口贸易中的商品价格,在各个环节的构成成本和费用是十分繁杂的,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是不会计算的,这也就谈不上去反倾销、反补贴应诉了。

模式二,以高职及专升本院校为代表的应用型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在“操作型”。

据一些用人单位反映:

这些学生的最大优点是能较快地上岗操作,但工作中对一些事情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因此,业界较欢迎模式三,这就是以过去外经贸部所属院校(对外贸易大学、外贸学院等)及众多采用该模式的普通本科高校为代表,这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

既重视理论,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既能上手操作又有较高的工作悟性。

但是目前所有该类高校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1)学生实习、实践难。

目前这些高校的学生实习、实践,要么让学生自找实习放任自流;

要么随意找个企业、公司参观“旅游”,至于是否对口已无暇顾及。

(2)专业课程教学与实习、实践教学相脱节。

纵观这些院校的实习、实践教学时间大都放在大四,即学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就是毕业找工作的时间,由于学生在找工作时没有一段提前的实际工作实习经验,使得企业不愿录用这些没有一点“工作经验”的学生,造成学生就业困难。

(3)缺乏既有学历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

该问题已是全国所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都面临的大问题。

这类教师是“应用型”院校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

针对上述三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海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了很好的改革探索。

2海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1专业培养方案

海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构成。

2.1.1理论教学环节由“专业教育”、“学科教育”、“综合教育”组成

①综合教育课程结构与学分要求。

综合教育必修(45学分)包括:

A.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

B.外语、计算机、体育、军事、职业生涯规划、形势与政策。

综合教育选修(9学分)包括:

通识教育、基础技能教育、体育专项、“名师导航”。

②学科教育课程结构。

A.必修课程:

“高等数学C”、“会计学基础”、“程序设计语言B”、“经济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宏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线性代数B”、“管理学原理”。

B.选修课程:

“政治经济学”、“商务礼仪与商务沟通”、“计算机XX络基础”、“经济学专题”、“高等数学T”、“英语口语(外教)”、“运筹学”。

③专业教育课程结构与学分要求(如图1所示)。

2.1.2实践教学结构与学分要求

一年级:

基础实践:

A.办公自动化操作训练;

B.社会调查。

二年级:

专业实践: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

三年级:

社会实践:

进出口企业专业实习。

四年级:

岗位就业、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用人单位实习。

2.2专业教学改革

2.2.1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的好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长期以来,该校国贸系十分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由于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国贸系建系的16年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过6次修订或改革。

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紧跟国家外贸发展的需要来修订或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2021年春季,在学院的支持下,进行了最近的一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本次改革围绕国贸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为中心,以一、二、三年级的短学期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阶梯性、连续性、职业化为抓手,即:

一年级除安排一定的“名师导航”专业讲座外,还要进行外贸工作需要的办公软件、办公设备的学习;

在二年级安排“国际贸易实务的模拟实训”,全程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和外贸需要的业务技能;

三年级安排到外贸企业实践,为四年级的就业打好基础。

按照这一思路对国贸系的全部专业课程进行了调整。

该系认为:

这项改革对学生四年培养过程中的阶段目标非常明确,措施有力,将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2.2.2以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改革

国际贸易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外贸工作不仅要有良好四、六级通用英语,还要有熟练的商务英语口语和商品进出口的谈判、报价、签合同等能力,这些光从课堂教学是难以学到的。

因此,该系从2021年下学期开始推出了“国际贸易技能竞赛”,以锻炼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产品展示、谈判的能力,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及商务英语的表达能力。

2.2.3教学方法的改革——案例教学

国际贸易专业有两大类课程,一是国际贸易理论,二是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研究“生意经”的,也即是买卖双方博弈的经验总结。

因此有大量的贸易纠纷和司法审判案例,故案例教学是该课程的一大特色。

在每一小节内容讲完之后都会拿出一个典型的业务案例让学生讨论和回答,使学生加深对相关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使用的理解。

2.2.4考核内容和考核手段的改革

从2021年开始该国贸系的一些课程就对考核内容和考核手段进行了改革,例如: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就将考核总成绩分为三部分,一是期末考试占50%;

二是平时成绩占35%(考勤10%,每旷课一次扣2分;

平时作业15%;

课堂主动回答问题10%,每回答一个问题2分);

三是实验教学(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成绩10%。

自实施这种考核方式以来,学生旷课的现象少了,课堂认真听课回答问题的现象多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5教材改革

为了提高国贸学生的专业水平,尤其是应用类课程的质量,该国贸系认为有些课程的教材自己编写更加合适。

2021年编写出版了《现代货物进出口贸易与单证实务》,教材的内容和质量得到了社会读者、学生及用人单位的好评,并获海洋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

2.3学生培养效果

该系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是应用型人才;

二是可以出国留学或在国内继续深造以冲击更高目标的专门人才。

2.3.1升学与就业状况

建系16年来共毕业了13届大约1500多人。

其中有130余名学生先后前往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留学,一些学生被如美国的南加州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而更多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跨国公司、外贸企业、国际物流公司、银行、证券公司、政府机构等,许多毕业生现已成为部门领导,一些同学去了如“德国汉诺威国际展览集团公司”等著名国际大公司,并已成为部门领导。

据2021届毕业生就业统计,该系学生的就业率为96.96%。

2.3.2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本专业多年来致力于打造“理论基础扎实、外贸实际业务能力熟练”的人才。

据了解,在每年的外贸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外销员资格、报检员资格等)参加考试的同学中通过率99%,也有一些同学通过了“报关员资格”(全国的录取比率12%左右)的考试。

2021年,在有70多所高校参加的“第五届全国国际贸易技能大赛总决赛”中,本系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大赛“二等奖”和“校企合作奖”。

3结论

在目前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尚无标准,比较混乱的情况下,海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经验给了大家一个启示:

即“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有职业要求。

教育的本质就是为生产力、为社会服务的。

因此,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就要围绕职业需求来设计,就会有自己的特色。

那些理论脱离实际的模式应当得以纠正,这才是我国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