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3304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ppt上课用.ppt

23:

25:

57,1,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23:

25:

57,2,考点导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表达技巧,23:

25:

57,3,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2表现手法3表达方式4结构技巧,23:

25:

57,4,1、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2、掌握修辞手法这一类型题目的答题方法,23:

25:

57,5,见师说第63页介绍,第一课时,23:

25:

57,6,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2、比拟;3、借代;4、夸张;5、对偶;6、设问;7、反问;8、双关9、互文;10、排比;,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江上看山(宋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动化,写得形象生动。

“飞鸟”喻“孤帆”,突出了舟行之快。

比喻,比喻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能突出事物特征。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

比喻,思考:

你能想起哪些“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诗句?

近试献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舅姑:

公婆。

比喻,通篇用比喻。

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

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

打扮好了轻轻问丈夫一声:

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

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而借用相关事物代替。

用借代的手法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同时,能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李贺的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

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

借代,诗中以“丝竹”代音乐;诗中的“鞍马”代客人;诗中以“杜康”代酒。

“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国都的代称。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借代,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想象,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夸张,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夸张,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对偶,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叫做拟物。

比拟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更加丰富。

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1,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2,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3,粉蝶如知合断魂4。

幸有微吟可相狎5,不须檀板共金尊6。

【注释】1暄妍:

明媚鲜丽,形容梅花开得茂盛美好。

2疏影:

疏淡的梅枝花影。

3霜禽:

依林逋“梅妻鹤子”之情趣,解作“白鹤”为佳4合:

应。

断魂:

销魂,形容神往。

5微吟:

低吟。

狎:

亲近,抚爱。

6檀板:

檀木制成的拍板,此处指歌唱。

金尊:

金樽,精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白鹤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用不着俗人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把物人格化,不仅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而且表意也更加丰富。

比拟,新晴刘颁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夏日初晴,诗人午睡醒来,只看到窗外的绿树和青苔。

忽然一阵南风把房门吹开,又掀起桌上的书页,诗人说这是他的老相识,来偷偷访问他了。

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该词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爱春惜春之情溢于言表,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比拟,春天回到了哪里?

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

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23:

25:

57,24,拟物又分为二种情况。

1、把人作物2、把甲当乙,拟物,例:

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例:

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23:

25:

57,25,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作者:

周晋(宋代)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

自对黄鹂语。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

一砚梨花雨。

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

这种环境,使人愁闷。

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

“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

这句写得富有特色,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

23:

25:

57,26,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

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23:

25:

57,27,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

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

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23:

25:

57,28,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

这句写得富有特色,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这种修辞在诗词中称为“列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所谓列锦,就是只用名词或名词短语而不用动词、动词短语或连词来摹景叙事、抒情言志,从而构成一幅生动感人画面的修辞方法.吕叔湘先生称为“词组代句”的列锦修辞法,这种修辞格在我国诗词作品中屡见不鲜.列锦修辞法之所以在诗词中被广泛运用,主要原因在于它和我国诗词的特点、要求相一致.列锦的句子节奏鲜明、神采斐然,言简意赅、词约意丰,不仅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而且有“咫尺万里”之功效.,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

凝炼美。

列锦,如:

陆游的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诗人虽然省去了若干词语,只选取了几个关键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表达,语言凝练,意境开阔。

含蓄美。

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北宋柳永的名篇雨霖铃中的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篇抒写的是恋人之间的离愁别恨。

诗人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难舍难分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仔细品味,诗人诸多无法直言表达的情愫,全都寄寓在这些名词连成的画面中,使人可以“心领神会”,而且越咀嚼越觉得情致缠绵、余韵深长了。

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

这三句表面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词的运用,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家人团聚的凄戚惆怅、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

情和景熔铸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创造出萧瑟苍茫、深沉隽永的意境,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意境美。

难怪王国维赞曰: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佳境。

”(人间词话),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

作用: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sh)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设问,如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开头一句,以问引起。

祠堂何处?

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

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设问,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

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

不知道。

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

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

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

“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敌人平定,丈夫才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反问,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9、双关,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这是作者摹仿民歌体写的恋歌。

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微妙复杂的心理:

她爱上了一位小伙子,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道是无晴却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双关,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一片平静。

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

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

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35: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我想念你是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你却犹犹豫豫。

你的感情就好像雾中模糊地芙蓉花一样看不清楚。

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

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

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双关,叠字叠词叠句作用:

增强语言的音乐美(韵律感);起强调作用,使描述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10、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

有些拟声词也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11、互文,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秦时明月汉时关。

出塞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

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关仍是秦汉时的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

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

两句表达的意思是:

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

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不然既开的是东阁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

),互文,3、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

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互文,23:

25:

57,52,谢谢欣赏,23:

25:

57,53,第二课时,掌握修辞手法这一类型题目的答题方法,23:

25:

57,54,牛刀小试(看修辞,看谁判断又快又准)1.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借代对比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7.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23:

25:

57,55,10.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1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12.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13.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14.何以解忧,惟有杜康1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双关对偶拟人,23:

25:

57,56,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XX句?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

23:

25:

57,57,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步骤一)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

(步骤二)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

(步骤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