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3311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docx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doc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1、经济世界(法国,布罗代尔):

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的一部分的经济。

2、现代经济増长的六个特征:

(西蒙•库兹涅茨提出)

(1)最明显的特征是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很高;

(2)生产率快速增长;

(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

(4)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迅速变化;

(5)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开始走向世界,瓜分世界;

(6)现在经济增长尽管有扩散到世界范围的倾向,但是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于不到世界1/3人口的范围内。

3、发展中国家: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所有新兴民族国家。

4、1952年,法国人口统计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在一篇题为《三个世界,一个星球》的文章中首先使用了“第三世界”这个名称。

5、1973年,发展经济学家迈克尔•托达罗在其著名教科书《经济发展》,将第三世界划分为联合国145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成员国,这样与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世界)以及东欧和苏联的前社会主义国家(第二世界)区分开来。

6、乔•库里安主编的《第三世界百科全书》将“第三世界”定义为政治上不结盟、经济上不发达的国家,其中包括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但中国却被排除在外。

7、发展中国家的分类:

2009年世界银行依据人均GNP水平的高低将全世界国家分为:

(1)高收入国家和地区:

11456美元以上;

(2)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

935^114565美元;

(3)低收入国家和地区:

934美元以下。

2010年世界银行依据人均GNP水平的高低将全世界国家分为:

(1)高收入国家和地区:

12276美元以上;

(2)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

1006~12275美元;

(3)低收入国家和地区:

1005美元以下。

8、最不发达国家的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600美元以下;

(2)人口不超过7500万;

(3)扩大的实际生活质量指数(预期寿命、人均摄取热量、入学率、识字率)不超过47占•

/•%%9

(4)经济多种经营指数(制造业、工业就业率)不超过22点。

9、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化显著、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品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10、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2007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16);

(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4)高水平的事业和低度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在劣势地位(富国和穷国的政治经济权利是不平等的);

(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

11、20世纪70年代,达德利•西尔斯认为发展不仅仅是增长,在一个增长着的经济中,贫困、不平等和事业的减少或根除也是发展的重要内容。

12、托达罗在其《经济发展》一书中,将发展定义为“一个社会或社会体系向着更加美好和更为人道的生活的持续前进”。

13、按照这种观点,发展是改进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其目标是满足基本需要、提高人类尊巴扩大选择自由°

14、“发展二增长+・・・・”。

也就是说,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增长就不可能有发展,但有了增长不一定就有发展。

15、几种有增长无发展的状况:

(1)无工作的增长。

经济增长较快,但没有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

(2)无声的增长。

经济增长没有与民主自由的扩大相联系;

(3)无情的增长。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日益加剧;

(4)无未来的增长。

经济增长以自然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损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活条件和健康。

(5)无根的增长。

发达国家的文化传统渗透到发展中国家,结果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优秀文化被泯灭。

16、衡量发展的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GNP和GDP)

公式:

GNP二GDP+CFI(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缺点:

(1)、统计信息不完整;

(2)、不能反映分配状况和福利水平;

(3)、各国的GNP-般分以其货币按汇率用美元来计算,结果是汇率在很多国家是固定汇率,根据是一种判断,判断往往偏高,低估却是有利的,有利于岀口。

购买力平价:

是在一国国内市场上购买相当于1美元在美国可以购买到的同样数量的货物或劳务所需要的该国货币单位的数目。

综合指标或指标体系

(1)社会指标:

a、出生时的预期寿命;b、2万人以上地区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c、A均每日消费的动物蛋白质;d、中、小学注册入学人数;e、职业教育入学比例;仁每一居室平均居住人数;_g、毎千人中读报人数。

(2)经济指标:

a、从事经济活动人口中使用电、水、煤气等的百分比;b、每个男性农业工人的农业产量;c、农业成年男性劳动力的百分比:

d、人均消费店里的千瓦数;e、人均消费钢的公斤数;f、能源消费(指人均消费煤的公斤数);g、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h、人均对外贸易额;X工薪收入者占整个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

(3)世界发展指标体系:

人力资本开发、环境可持续性、宏观经济绩效、私营部门发展以及全球性联系。

(4)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

(5)人类发展指数:

寿佥、教育程度、生活水平。

17、2000年9月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千年峰会”上通过了所谓“千年发展目标”:

(1)根除极端贫困和饥饿;

(2)普及初等教育;

(3)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女性权利;

(4)降低儿童死亡率;

(5)改善母亲健康;

(6)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7)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

(8)建立全球性的发展伙伴关系。

第二章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1776年)=>《国富论》

(1)该理论是由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亚当・斯密提出。

(2)主要内容:

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增加国民财富的重要条件,认为分工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他主张如果外国的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的便宜,那么最好输出该国有利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外国产品,而不是自己生产。

(3)评价:

第一,深刻的指出了分工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具体意义。

第二,局限性在于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一个前提。

即一个国家必须在某种

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2•大卫•李嘉

的比较优势学说(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该理论是由英国古典学派大卫•李嘉图提出。

(2)主要内容:

每个国家应集中生产优势或劣势最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由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3)评价:

第一,这一理论解释了至今为止支配着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规律。

第二,提出了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但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三,该理论未涉及各国之间的商品将按怎样的交换比例进行交换的问题。

3、罗伯特•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1803年)=>《人口理论》

(1)该理论是由罗伯特•马尔萨斯提出来的;

(2)主要内容:

马尔萨斯认为,“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这是两条自然规律。

(3)从这两条规律出发得出三个命题:

第一、人口必然的为生活资料所限制;第二、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非常有力而又显著地抑制的阻止;第三、这些抑制,和那些遏止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

4、静态的插曲:

古典经济学都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课题,注重长期研究,并以整个经济作为研究对象•但是边际革命出现以后,经济增长问题逐渐退隐,资源配置成为经济研究的主题.从这时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时间,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法通常是静态分析或比较静态分析;制度被视为既定的因素或是外生变量而不予讨论•这段时期被称为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静态的插曲〃。

(这一“插曲”中的一个显眼的例外是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5、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1)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就是指连续发生的经济事实的变动,其意义是每一单位时间的增多或减少,能够被经济体系所吸收而不会受到干扰”。

(2)创新的5种情况:

1)采用一个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_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3)企业家活动的动力来源于对垄断利润或超额利润的追逐。

(4)“企业家精神”是由五个要素构成的:

首创性、成功欲、冒险和以苦为乐、精阴与敏锐、强烈的事业心。

6、结构主义(狭义):

世界经济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个是中心,一个是外围,两部分的生产结构有很大差别。

中心的生产结构式同质的和多样化,外围的生产结构则是异质的和专业化的。

7、这一学派(普雷维什)分析了外围发展中固有的三种趋势:

去业、外部不均衡和贸易条件的恶化。

8、走出这种恶性循环只能靠改造外围国家的经济结构,改造过程的核心是工业化。

9、"零零碎碎的计划化因其官僚主义、不灵活、易造成的错误和混乱等特点不可取,政府的计划应集中影响少数一些重要的活动,如出口水平、资本积累水平、工业生产和食物生产水平等。

(多选题)

10、发展理论的演变:

(1)1943-1960年,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

(2)20世纪60-70年代,激进主义、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三分天下;

(3)20世纪70年代至今,新古典主义一统天下,发展经济学死而不僵。

11、计划重要性(哈罗德一一多马公式)

一个国家的增长率决定于储蓄率,而储蓄率很容易与国家计划联系起来,同时,强调计划化,强调国家干预,也是强调资本积累和工业化逻辑上的必然结果。

12、目前,发展经济学的主要趋势表现为两点:

一是泛化,一是輕。

13、1985年,谭崇台教授编著的《发展经济学》是中国学者的第一部发展经济学专著。

14、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激进主义的理论(论述题:

要求是

(1)解释以上四个理论的其中一个;

(2)为什么?

(3)怎么办?

(P27~P34)

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

1、狭义的技术进步:

要素质量的提高。

2、广义的技术进步:

包括狭义进步和影响技术进步的因素的提高。

3、哈罗德多马模型(20世纪40年代=>唯资本论)(P41)

*评价:

(1)优点是简洁;

(2)缺点是均衡条件难以满足,而且该模型不具备自身调节能力;(3)将凯恩斯理论长期化动态化:

(4)强调资本的重要性;(5)均衡不是偶然的,不均衡是长期的。

4、索洛模型(20世纪60年代,新古典增长模型)(P43)

5、稳态:

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要走向稳态。

6、干中学和知识外溢(阿罗在1962年提出的“干中学”模型)

干中学:

由于生产更多产品而积累更多的经验,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对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

知识外溢:

每个企业的知识都是公共品,任何企业都能无成本获得。

7、波动和阶段性是经济增长的两个伴随性特征。

8、经济周期:

(1)基钦周期(短周期,40儕);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旷10年;(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50年;(6)库兹涅茨周期(15~25年。

9、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即“起飞理论”)=>产业结构

(1)I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提出了他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分为5个阶段,1971年他在《政治和成长阶段》中增加了第6阶段。

经济发展的6个阶段依次是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2)重要内容:

他认为,不同发展阶段中存在不同的经济主导部门。

而主导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技术创新和迅速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有能够快速增长并带动其他部门增长的能力,它是各个阶段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3)起飞阶段是罗斯托模式的中心概念,是社会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变。

在这一阶段,生产性经济活动的规模达到一个关键水平,从而引起变化;这些变化导致经济和该经济所属的社会的大规模和累进式的结构性转变。

10、波特的竞争发展阶段(要素特征)

1990年,波特在《各国的竞争优势》一书,将各国“竞争发展阶段”划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

要素(劳动力、土地及其他初级资源)推动的发展阶段、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M新推动的发展阶、衰落阶段(财富推动的发展阶段)。

第四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1、亚洲的经济奇迹

在从1950年开始的半个多世纪中,亚洲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部分,超过了所有其他地区。

经济增长表现突出的一部分国家和地区被麦迪森称为“复兴的亚洲”,在其他文献中这一现象也常常被称为“东亚经济奇迹”。

亚洲经济增长的特性是外向型经济、高投资、低通胀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增长不仅来自于资本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生产率的提高,奠定亚洲经济增长的基础是经济上的高度开放。

2、影响发展中国家增长实绩的因素

(1)生产要素严重短缺

(2)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劳动生产率不高

(3)结构性弱点

(4)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

(5)制度因素

(6)其他外部因素

3、全要素生产率和部分要素生产率(肯德里克在《美国生产率的发展趋势》提出的)全要素生产率:

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部分要素生产率:

产量和某一个特定投入量(劳动或资本)之比。

4、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问题

(2)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问题

(3)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4)市场和政府作用问题

第五章资本形成于经济发展

1、资本被定义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

2、剩余价值:

雇佣工人创造,资本家占用的超额价值。

3、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纳克斯,1953年)

(1)该理论是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提出的;

(2)主要内容:

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①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一低资本形成一低收入”的恶性循环;②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以为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得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一低资本形成一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3)评价:

①即使有了储蓄,也会因为投资引诱不足而难以消化储蓄;②即使有了投资引诱,也缺少储蓄可以用来投资;③可见,资本匮乏造成了低水平的供给,又导致了低水平的需求。

4、"大推进〃理论(罗森斯坦-罗丹,1943年)

(1)该理论是1943年罗森斯坦-罗丹在《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问题》一书提出的;

(2)主要内容:

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以农业生产为主,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低下,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只有发展工业。

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投资。

要全方位、同步、大规模推进的建设基础设施,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会带来外在经济效应。

(3)评价:

①“大推进”理论很难找到一个国家来验证这个理论;②大规模投资本身的“规模”就是一个难以确定的量;③忽视农业发展;

5、“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菜宾斯坦,1957年)

(1)该理论是1957年菜宾斯坦在《经济落后与增长》一书提出来的;

(2)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得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低于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困落后的困境。

(3)他认为,临界最小努力的四个因素:

A、要克服内在不经济;B、要克服外在不经济;C、必须通过大量投资,使收入增加冲破这个阻碍;D、初期投资努力必须达到或超过某一最低限度。

(4)菜宾斯坦认为,提高收入的力量是由上一期的收入水平和投资水平决定的;压低收入的力量是由上一期的人口增长和投资规模决定的。

只有当收入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时,提高收入的力量才能大于压低收入的力量,人均收入水平菜会大幅度提高。

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只有通过大规模的投资,才能使提高收入的力量大于压低收入的力量。

6、“起飞”理论(罗斯托,1960年)=>唯资本论

(1)该理论是I960年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提出的;

(2)主要内容:

他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划分为6个阶段,即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建前提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这六个阶段。

其中起飞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起始阶段。

他认为,“起飞”就是要突破经济的传统停滞状态,实现在短时间内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剧烈转变,使得国民经济走向迅速发展的坦途。

要实现经济起飞,他认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要有10%以上的投资增长率;第二,要建立主导产业部门;第三,要有制度上的保证。

(3)评价:

在经济极度落后、科技不发达、人力资本匮乏的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对于推进经济发展的确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把资本形成看成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有片面和绝对的理论倾向。

7、麦迪森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人力资源、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本资源。

8、资本形成:

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过程,它的源泉是储蓄,储蓄经过一定渠道转化为投资,投资最终产生一定的生产能力,整个过程就是资本形成。

9、影响家庭储蓄的因素:

(1)国民收入水平;

(2)收入分配状况:

(3)人口的年龄构成;

(4)其他。

10、家庭储蓄是指家庭收入减去消费支岀后的余额,提高家庭收入是提高储蓄的直接方法。

11、刘易斯和库兹涅茨认为,适当扩大收入差别,提高高收入阶层的后入有利于储蓄的增加和资本形成,从而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1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假说”认为如果收入分配比较平均,那么就可以减少人们的相互攀比的心理,使得低收入阶层的攀比性消费支出减少,从而增加储蓄。

13、麦金农提出“金融抑制”:

是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

14、肖则提岀“金融浅化”(即金融资产存量规模小、品种少、期限种类少):

是金融抑制的结果,它压低了国内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从而使得金融资产的需求受到抑制。

第六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1、人口转变理论(汤普逊,1929年)(P93)

(1)该理论是1929年汤普逊提出来的,它试图解释19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情况,随着众多学者对其发展补充,该理论也被广泛用来说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变动。

(2)主要内容:

根据这一理论,世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大体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由于出生率与死亡率都保持比较高的水平,人口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因为生产发展水平很低,营养不良,医疗水平不足,再加上饥荒、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的不断发生,造成了极高的死亡率,为了维持人类的延续,出现极高的出生率;

第二阶段:

死亡率迅速下降,但出生率依然很高,结果导致人口増长迅速上升。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飞速发展,人类大量死亡的各种因素得到控制。

由于生产的迅速扩张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社会保障制度的空缺以及人类生育观念尚未改变,出生率依然很高。

第三阶段:

出生率开始下降,并逐步趋近死亡率,人口增长速度十分缓慢。

这时出生率的下降主要的由于子女的抚养成本增加和预期收益的减少,从而导致生育观念的改变造成的。

抚养孩子成本主要包括:

生育和抚养孩子支出的费用、付出的体力与精力以及机会成本。

(如下图所示人口转变阶段图)

2、“人口陷阱”理论(马尔萨斯,1950年)(P95)

(1)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马尔萨斯的理论被现代经济学家命名为“人口陷阱”理论,用以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停滞不前的原因。

(2)主要内容:

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速度也必然随之提高,结果人均收入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上。

只有当投资规模足够大到超过人口增长的水平,人均收入的增长才能超过人口增长率,在没有达到这一点之前,人均收入的增长都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

在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时,存在一个所谓“人口陷阱”,冲破陷阱的最好方法是大规模投资。

(3)评价:

①马尔萨斯的理论都把人口与经济增长绝对地对立起来,对人类的未来持悲观主义的态度,由于这个理论的假设过于简单,它并没有经受住事件的检验;②虽然该理论存在明显缺陷,但是它所揭示的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关系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还是有意义的。

(如下图所示人口陷阱图)

3、人力资本:

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

它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劳动力质量。

4、形成人力资本的五种途径:

(舒尔兹,1979年,“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

(1)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

(2)在职培训(由企业组织的传统的学徒式教育);

(3)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

(4)非企业组织的成人在职教育;

(5)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个人和家庭的迁移。

5、各国的投资教育收益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展中国的教育收益率一般高于发达国家;

(2)不同教育程度的收益率是不同的。

初等教育的收益率是最高的,发展中国家教育投资的重点应该是普及初等教育。

(3)从收益率上炕,个人的教育收益率高于社会的收益率。

6、智力外流:

是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从母国迁移到其他国家定居或工作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

7、失业:

是包括公开失业和非公开失业,即劳动力的非充分利用(广义);狭义的失业是指公开失业。

8、爱德华兹的五种劳动力资源非充分利用形式(论述题)

劳动利用不足:

(1)公开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2)就业不足,指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其愿意且能够工作的时间;

(3)形式上有工作,但未充分利用。

具体包括:

一是伪装失业,即劳动者做的工作只需其一部分工作时间就可以完成;二是隐蔽失业,指劳动者因找不到工作而选择非就业活动;三是过早退休。

(4)健康受损,是指因营养不良和缺乏保健措施使劳动者不能进行全日制工作。

(5)非生产性劳动,指由于缺少其他补充性物质材料,致使劳动效率低下。

解决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就应该从减少劳动力供给和增加劳动力需求这两方面入手。

(1)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

(2)实行城乡平衡发展战略;

(3)消除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