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03351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docx

《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docx

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

二年级识字3课教案

【篇一:

二年级上册识字三教学设计】

、导入激趣

1、多媒体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后出示图片。

学生欣赏,老师提问:

看了这些图片,你最想说什么?

(指名回答)老师:

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长江黄河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更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祖国的边境上,56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

多媒体出示: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

(老师说,带学生读)

2、你们知道中国还有哪些称呼吗?

从哪儿知道的?

3、根据交流出示“神州”“华夏”“中华”,先自主认读,再同桌互读,然后指名认读,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神、州”两字的。

【设计意图:

通过歌曲、图片等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初步感知我们伟大祖国的幅员辽阔,美丽可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另外课文中的生字,是相对而言的,对于有些学生是“生”字,而对于另一些学生已是“熟”字。

因此,创设合理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记生字,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描写祖国山河的新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

5、这一课和我们平时学的有什么不同?

(三字经的形式编排的三字歌。

二、初读课文,感悟全文。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

3、同桌对读(读喜欢的句子)。

三、检查朗读及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课文情况。

抽查一小组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同桌齐读,全班齐读。

3、读词卡(同桌互读、全班读、小组读、个别读)。

(1)我会读的。

(带上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我会写的。

4、识记字形:

交流识字方法。

比如:

换偏旁:

伸——神勇----涌减一减:

写――与眠――民

加一加:

夹――峡猜谜语:

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

5、扩词练习:

比如:

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

6、出示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儿歌,巩固识字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

黄河长江,奔涌不息。

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中华民族,只争朝夕。

奋发图强,建设中华。

【设计意图: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识字教学是重点,因此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生字,组词练习,帮助学生了解生字的音形义,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四、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2)引导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

2、指导感悟:

(1)从每一句三字经中,读出来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当小老师,向同学们介绍自己读懂的句子。

,互相补充,)

(2)还有哪些地方不懂的?

(地理名词适当点拨)

【设计意图:

新课标倡导要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因此,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知课文内容,符合课标要求,有助于学生自我阅读能力的培养。

3、齐读全文。

(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读。

五、背诵课文。

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我们把它记在脑海中好吗?

分节背----整篇背。

六、结束全文

问:

同学们都是祖国的孩子,我们能为祖国母亲做些什么呢?

板书:

识字三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谈话导入,情感铺垫。

引读: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

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

谈话:

我们的祖国是伟大的,她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壮美的河山。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祖国的几处大好河山,具体地感受祖国的伟大。

二、创设情境,识字学文。

(一)识记“神、州、川”,学习第一句。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在交流中引导识记“神、州”。

(1)你认识这幅地图吗?

你觉得它像什么?

(2)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称呼吗?

从哪儿知道的?

(3)根据交流出示“神州”“华夏”“中华”,先自主认读,再同桌互读,然后指名认读,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神、州”两字的。

【设计意图:

课文中的生字,是相对而言的,对于有些学生是“生”字,而对于另一些学生已是“熟”字。

因此,创设合理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记生字,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谈话:

我们的祖国土地十分辽阔,山川十分壮美。

在一年级时我们曾经学过这样一首小诗:

“长江两岸,柳树已经发芽......”(教师引诵,学生齐诵)这首小诗生动地描述了神州大地的辽阔和壮美。

大家再来读一读下面的三字经,看看它写的是什么。

出示课文第一句“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

(1)自读,有不认识的字问同学或老师,想想这句话写的是什么。

(2)指名读,正音,学习“川”字,读准字音,初识字形。

(3)说说读懂了什么,相机引导运用象形联想法识记“川”字的字形和字义。

(4)大声诵读句子。

【设计意图:

复习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把句子中的三个生字分开,采用不同的策略识记,“神、州”两字在学习句子之前识记,“川”字随文识记,这样做,是在分散识记、降低难度的同时,考虑到了课文内容的特点,把识字学词,朗读感悟充分结合,相辅相成,提高了学习效率。

学习第二句,识记“涌、耸”。

1.你去过祖国的哪些地方?

你最喜欢哪儿,为什么?

2.过渡:

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祖国几处著名的山川。

3.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图片,看图片,说说分别是哪儿。

4.引导观察图片,说说每个地方的特点,相机出示第二句: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练习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并结合图片读懂句意。

5.结合图片交流识记“涌、耸”。

“涌”是形声字,字义与水有关,可以与“勇”比较识记;“耸”字可用会意法结合图片联想识记。

6.结合中国地图,了解“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地理位置,然后边诵读边体会祖国山川的壮美。

【设计意图:

运用图片激发学生识字读文的兴趣,结合图片理解感悟,借助图片识记生字,再观察地图引导朗读感悟,加深体会,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在有效的情境中展开,使学生学得有味,学得轻松。

学习第三句,识记“岛、隔、峡、与、陆”。

1.观察地图,指认台湾岛,引导认识台湾岛与大陆的地理关系,告诉学生台湾虽然与大陆隔着台湾海峡,但自古以来它都是祖国的一部分。

2.出示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地图理解句意,然后识记生字。

3.指名读句子,再引导交流生字识记情况。

可用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

鸟──岛、夹──峡、写──与;分类识记:

隔、陆。

4.结合地图,诵读体会。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地图”在本课学习中的作用,用一幅地图将读文识字活动贯穿起来,循序渐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进一步认识了中国版图,又通过看图片、读句子感受了祖国的山川壮美,还识记了更多祖国的文字。

识记“民、族”,学习第四句。

1.出示词语“民族”,请认识的同学读一读,并介绍一下自己是在哪儿认识的,再引导交流识记方法。

【篇二: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3》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3”的字词教学设计

上传者王笑宵

【教学内容】

一类字:

柏杨柳椅秧篮茶菠萝

二类字: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

教材中的两组图画有助于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也有助于学生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

课文将两组容易混淆偏旁的生词集中在一起让学生学习。

第一组词语介绍了—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第三组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

四组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诵。

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二类生字只识不写。

2.借助书上的两组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与所学的字、词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字、词。

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特点。

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和书写汉字的水平。

情感目标:

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区别形近偏旁“木禾”、“竹艹”。

2.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和勾连旧知的过程中巩固对形声字特点的认识。

3.准确认读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生字都是形声字,学生学形声字已有一定的基础,再加上他们对于生字的音节也有拼读能力,所以在生字的读音方面,难度不大,但要关注部分受家乡方言影响导致“nl”读不到位的学生,指导其读准“柳篮箩”,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筷萝”是三拼音节;另外,本课的有些形声字的读音不完全对应它的声旁,如“杨、柳、椅、篮、茶”,老师要适当解释,从而让学生明白:

形声字的读音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为了读准确,很多时候要查字典、查资料。

在字形方面,由于这些生字都是形声字,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结合形声字的组合规律来识记,但难免有些观察不够仔细或学习较为马虎的学生会把“篮”写成“蓝”,把“萝”写成“箩”,把“柳”漏写第7笔“撇”,把“茶”下面的部分写成“余”,对于这些容易出错的字,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出区分、记忆的好方法,从而实现准确书写。

在字意词意方面,学生普遍能结合

书上的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对应的事物,老师没有必要引领学生深挖,要让宝贵的时间充分地用于识字、写字,使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使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教学方法】

看图识字、比较识字、活动识字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实物投影、范写小卡片(带有田字格)、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教学“柏杨柳椅秧”)

一、揭示课题

《识字1》和《识字2》都是看图读韵文识字,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3》还通过形近偏旁的比较来帮助我们识字,是不是很感兴趣啊?

(板书课题:

识字3)

二、看图说词

1.让学生各自观察语文书第8页下半页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边看边说说。

2.组织学生交流看到的事物,老师随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应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松柏杨柳桌椅秧苗稻谷庄稼”,“庄稼”这个词由老师引出,词语出现的先后顺序随学生的交流)

三、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语文书上词语上面的音节各自认真拼读,要求:

(1)拼读准确;

(2)用红笔在书上标出容易读错的声母、韵母、声调,准备做小老师给大家指点。

3.请学生开火车领读刚才贴在黑板上的6个词语,发现读错,及时请学生点出并纠正,老师引领学生关注“庄稼”的“稼”读轻声,并让学生及时巩固读。

四、引领发现

1.布置思考:

如果请你把黑板上的6个词分成两组,你认为该怎么分?

为什么?

2.让学生上前将黑板上的6个词语调整重贴成两组,并让学生说明原因(第一行词都与树木有关;第二行词都与禾苗有关),接着让学生读读调整后的两组词,读中检测合理性。

老师及时肯定学生积极动脑,善于发现。

五、比较偏旁(“木禾”)

1.组织学生看书上第8页上面的一组图:

(1)布置各自观察、思考:

从这组图你知道了什么?

你有好办法教小朋友区分清楚“木禾”这两个偏旁吗?

(2)组织学生交流,老师及时肯定、鼓励,并因势利导,从而让学生明白:

☆这组图:

实物图→古文字(象形文字)→偏旁。

☆这组图告诉了我们“木禾”这两个偏旁的由来。

☆要区分清楚这两个偏旁,可以想想实物图,禾苗要吐穗,穗儿顶头上,所以“禾”上面有个“撇”。

2.组织学生读书上的两行词,看看:

这两行词语中带偏旁“木”或“禾”的字,偏旁是否用对?

(组织交流,及时肯定)追问:

由此你们是否发现了什么规律?

[组织交流,老师因势利导:

与树木有关的字,大都带有“木”字旁;与庄稼有关的字,大都带有“禾”字旁。

你们能再找几个“木”字旁的字和“禾”字旁的字来证明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学生交流,老师协助板书记录)引领学生编儿歌:

“木字旁,表树木;禾字旁,表庄稼。

”你们觉得汉字有趣吗?

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凝聚着我们祖先的智慧,你们都要认真学习哦!

]

六、学写生字

1.出示接下来要写的生字“柏杨柳椅秧”,让学生认读。

2.让学生观察这5个生字,看看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交流。

(共同点:

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形声字;

不同点:

前面4个都是“木”字旁,最后1个是“禾”字旁;

第1个字左右等宽,而后面4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3.让学生再观察这5个字,看看有什么好记法,并交流。

4.让学生观察5个字每个字的书写注意点,准备做小老师给同学指点。

5.组织交流,老师随学生的指点给予肯定、强调或补充,并顺势及时在写字小卡片上(带有田字格)范写,学生跟着书空,接着再书空(巩固)1遍,紧接着马上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老师巡视,适当个别辅导,并选择展评的作业),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字(好、中、差各一两本),通过实物投影投出,让学生一起评点,继而让学生对照上面的评点各自改进(老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组内互评,及时肯定成功之处,指出存在的不足。

最后让学生再根据上述两次评点各自再改进。

(☆说明:

在学生交流书写注意点的过程中,老师注意仔细倾听,及时给予肯定、强调或补充,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柳”的右边不能漏了“竖撇”,引导学生想好记法记住这个“竖撇”,老师可介绍一种形象记忆法:

柳树上有很多柳条垂下来,在这个字中选取了两根有代表性的,一根是在风中微微飘起的

——第7笔:

竖撇;一根是垂得笔直的——第9笔:

悬针竖。

七、作业练习

(一)课堂作业

1.在三线田字格本子上抄写“柏杨柳椅秧”各两遍。

2.做《补充习题》第五题,当堂交流。

3.再找找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写下来。

木:

()()()()()

禾:

()()()()()

(二)课外作业

1.用“柏”、“杨”、“柳”、“椅”、“秧”这5个字扩词,并与同桌交流,看看谁扩得又对又多。

2.自己给“柏杨柳椅秧”分别找形近字或同音字比一比,再组词。

第二课时

(主要教学“筷”和“篮茶菠萝”)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新词(用卡片)。

2.听写词语:

松柏杨柳桌椅秧苗。

3.检查听写情况,有错及时订正1遍。

二、看图说词

1.观察书上第9页右侧的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边看边说说。

2.组织学生交流看到的事物,老师随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应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

(“竹篮箩筐筷子茶叶菠萝兰花”,词语出现的先后顺序随学生的交流)

三、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语文书上词语上面的音节各自认真拼读,要求同第一课时:

(1)拼读准确;

(2)用红笔在书上标出容易读错的声母、韵母、声调,准备做小老师给大家指点。

3.请学生开火车领读刚才贴在黑板上的6个词语,发现读错,及时请学生点出并纠正,老师引领学生关注“筷”这个字是本课的二类字,它是个形声字,“筷子”的“子”读轻声,并让学生及时巩固读。

四、引领发现

1.布置思考:

如果请你把黑板上的6个词分成两组,你认为该怎么分?

为什么?

2.让学生上前将黑板上的6个词语调整重贴成两组,并让学生说明原因(第一

行词都与竹子有关;第二行词都与花草有关),接着让学生读读调整后的两组词,读中检测合理性。

老师再次及时肯定学生积极动脑,善于发现。

五、比较偏旁(“竹艹”)

1.组织学生看书上第9页上的一组图:

(1)布置各自观察、思考:

从这组图你又知道了什么?

你有好办法教小朋友区分清楚“竹艹”这两个偏旁吗?

(2)组织学生交流,老师及时肯定、鼓励,并因势利导,从而让学生明白:

☆这组图通过“实物图→古文字(象形文字)→偏旁”告诉了我们“竹艹”这两个偏旁的由来。

☆要区分清楚这两个偏旁,可以想想实物图,“竹”字头,像两组竹叶;“艹”字头,像平地上长了两棵草。

2.组织学生读书上的两行词,看看:

这两行词语中带偏旁“竹”或“艹”的字,偏旁是否用对?

(组织交流,及时肯定)追问:

由此你们是否发现了什么规律?

[组织交流,老师因势利导:

与竹子有关的字,大都带有“竹”字偏旁;与花草有关的字,大都带有“艹”字偏旁。

因为这两个偏旁都在字的上面,所以被称为“竹”字头、“艹”字头。

你们能再找几个“竹”字头的字和“艹”字头的字来证明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学生交流,老师协助板书记录)引领学生编儿歌:

“竹字头,表竹子;草字头,表花草。

”你们是否越来越觉得汉字里藏着很多规律?

其实汉字里也藏着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小朋友去探索呢!

]

六、学写生字

1.出示接下来要写的生字“篮茶菠萝”,让学生认读。

2.让学生观察这4个生字,看看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交流。

(共同点:

都是上下结构结构;都是形声字;

不同点:

“篮”是“竹”字头,其余3个是都“艹”字头;

“篮茶菠”这3个下面部分稍宽,而“萝”字下面部分稍窄。

3.让学生再观察这5各字,看看有什么好记法,并交流。

4.让学生观察4个字每个字的书写注意点,准备做小老师给同学指点。

5.组织交流,老师随学生的指点给予肯定、强调或补充,并顺势及时在写字小卡片上(带有田字格)范写,学生跟着书空,接着再书空(巩固)1遍,紧接着马上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老师巡视,适当个别辅导,并选择展评的作业),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字(好、中、差各一两本),通过实物投影投出,让学生一起评点,继而让学生对照上面的评点各自改进(老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组内互评,及时肯定成功之处,指出存在的不足。

最后让学生再根据上述两次评点各自再改进。

【篇三:

二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设计】

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