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0556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复旦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师用书-2-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doc

《研究生高级英语教师用书》

AdvancedEnglishforGraduateStudents(Teachers’Book)

UNITONE

Text:

TheIdeaofaUniversity

BackgroundInformation

ClarkKerr(1911-2003)wasanAmericanprofessorofeconomicsandacademicadministrator.Hewasthefirstchancellorofthe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andthetwelfthpresidentoftheUniversityofCalifornia(1958-1967).Heisacknowledgedasoneofthearchitectsofthemodernpublicuniversity—and,inparticular,theAmericanresearchuniversity.InaneraofunprecedentedgrowthinAmericanhighereducation,herecognizedthedistinctrolesofcommunitycolleges,stateuniversitiesandthe‘flagship’researchuniversities,andhecoinedtheterm“multiversity”inanattempttocapturetherealityoflargeuniversitiesthathadevolvedtobea“wholeseriesofcommunitiesandactivitiesheldtogetherbyacommonname,acommongoverningboardandrelatedpurposes,”reflectingthewisdomandthoughtfulnessofoneofAmerica’spreeminenthighereducationspecialists.

KeytoExercises

III.VocabularyStudy

Choosethewordorphrasethatbestcompleteseachofthefollowingsentences.

1. B2.D3.A4.A5.C

6.B7.D8.C9.C10.A

IV.Cloze

Thereare10blanksinthefollowingpassage.Fillineachblankwithaproperword.

1.relationship 2.ability 3.living 4.farmers 5.respond

6.on 7.benefits 8.marry 9.after 10.toward

TranslationoftheText

大学的理想

克拉克×克尔

一个多世纪前,红衣主教纽曼在参与建立都柏林大学时对“大学的理想”的阐述也许是最到位的。

他早年毕业于牛津,其观点也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牛津精神。

纽曼写道:

“一所大学捍卫了全部的知识和科学,捍卫了事实和原则,捍卫了探究和新发现,捍卫了实验和猜测;大学开辟出知识的领域,并且确保外界没有僭越该领域,也不会向任何一方妥协。

”他更崇尚“博学”,并声称“有用的知识”是“一堆垃圾”。

大约250年前,培根谴责了“人们对精神的一种迷恋……由此人类远离了对自然的思考,远离了对经验的观察,在自身的理性和自负中历经坎坷。

”纽曼对培根这个仍阴魂不散的观点进行了反驳。

培根认为知识应该为人类所用,并造福人类,知识“不应该只是个带来快感和虚荣的高级妓女,或者只是一个任凭主人使唤的丫头;知识应该是个贤妻良母,为家里传宗接代并给家人带来舒适的生活。

针对培根的这个观点,纽曼回应道:

“知识可以成为其自身的目的。

人们的心态亦是如此:

任何一种知识都会有回报。

”纽曼猛烈地抨击了培根,他说:

“先生们,你们会说,功利性的哲学至少起到了作用;而且我承认—功利性的哲学虽立意不高,但也达成了其目的。

”纽曼认为其他机构应该从事研究工作,因为“如果其目标是科学和哲学的新发现,我弄不明白为什么一所大学为何需要招收学生”—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观察结果在当今的学生中也引起了共鸣。

他们觉得老师们对他们根本没兴趣,而只对研究有兴趣。

纽曼说,“大学里接受的训练旨在提升社会的旨趣,旨在启发民智,旨在提升国民的品味,旨在向满腔热情的大众灌输真正的原则,旨在在顺应民意的基础上制定目标,旨在弘扬并厘清时代所秉承的理念,旨在推动政治力量产生作用,旨在纯化人们在私生活中的交往。

”它可以让人“胜任任何一个职位,轻易地掌握任何的科目。

尽管这个美好的世界曾经被人描述地美轮美奂,但如今它还是遭到了彻底的破坏。

直到1852年,在纽曼的笔下,德国的大学正成为新的模式。

民主、工业和科技革命正在西方世界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任何一个圈子里知识丰富的”绅士换个圈子就很快会无所适从。

科学开始取代道德哲学,而研究则取代了教学活动。

借用弗莱克斯纳的话来说,“现代大学的理念”业已出现。

弗莱克斯纳在1930年曾说过:

“一所大学并非游离于某个时代的社会基本架构之外,而是存在于其中……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东西,不是历史的东西,也不是那些极少屈从于或新或旧的各种力量和影响的那些东西。

恰恰相反……它是时代的表达,也是一种同时作用于当下和未来的影响力。

有一点非常清楚,那就是到1930年时,“大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通常是朝着社会演进的方向变化的。

大学同时也是社会演进的一部分。

”这种演进为大学带来了不同的院系,而且新的院系也在不断产生;这种演进为大学带来了不同的机构,机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种演进催生了大量的研究型图书馆;这种演进将夸夸其谈的哲学家变成了实验室里或图书馆书架前的研究人员;这种演进将药物从专业人士的手中取走,放到科学家的手中;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

全社会的需求取代了作为个人的学生的需求;被发现的新事物取代了纽曼这一永恒的“存于自然秩序中的真理”的论断;专才取代了通才。

按照弗莱克斯纳的说法,大学成了“一个一心致力于追求知识、解决问题、有批判性地看待一切成就以及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机构。

”单一的个人再也无法“掌握任何科目”—纽曼眼中的全才一去不复返了。

然而就当弗莱克斯纳撰写关于“现代大学”的文章时,现代大学正在慢慢消失。

当柏林违背了牛津的精神时,柏林洪堡大学的精神也遭到了违背。

大学正在扮演太多的角色。

弗莱克斯纳自己也在抱怨说大学成了“二级学院、技校、教师培训学校、研究中心、进修机构和企业—而且大学是在同时扮演所有这些角色和其他的角色。

它们“荒唐至极”,“都是些难以理喻的东西。

”它们“不得不自降身价,变得粗鄙不堪和机械化。

”最糟糕的是它们成了公众的“加油站”。

即使是哈佛也不例外。

弗莱克斯纳算了一笔账。

“很明显,在哈佛大学所有开支中只有不到八分之一是用于各个重点学科的基本建设的”。

他搞不懂“究竟是谁迫使哈佛走上了这条歧途?

没人这么做。

这是哈佛自愿的;哈佛也很乐意这么做。

”显然哈佛此举让弗莱克斯纳开心不起来。

他想让哈佛取消商学院研究生部,即使它想求生存,也得将它变成“波士顿商学院”。

他还想取消所有的新闻学院、家政学院、橄榄球学院、函授课程和很多其他的学院。

不仅是哈佛和其他美国大学如此,伦敦亦是如此。

弗莱克斯纳的问题是:

“伦敦大学究竟怎么才算一所大学?

”伦敦大学只是“一个联盟。

截止到1930年,美国各所大学已经和弗莱克斯纳心目中的“现代大学”相去甚远。

一所现代大学的核心是艺术和科学研究生院、高度专业的学院(在美国主要是医学院和法学院)以及一些特定的研究机构。

它们越来越不像“真正的大学”,弗莱克斯纳称之为“一个有着崇高和既定目标的机构,一个将精神和目标结合在一起的机构。

”如果说1852年的老牛津在纽曼笔下被作为现代大学理想化的话,那么当弗莱克斯纳在1930年用笔提及它的时候,“现代大学”的概念几近消亡。

观察家们的笔总是赶不上历史演进的步伐。

不论是古代的经典作品、神学,还是德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都无法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综合性大学定下基调。

再也不会有吟游诗人来为“综合性大学的理想”大唱赞歌;再也不会有先知来阐述其宗旨;再也不会有监护人来确保其神圣不可侵犯。

有人会对它提出批评,有人会对它进行诽谤,也有人会违背它的宗旨。

也有人会向那些愿意倾听的人吆喝叫卖—很多人都在这么做。

但它还是深深植根于历史的逻辑中。

与其说综合性大学是在多个美妙的选项中的一个理性选择,还不如说它是个势在必行的选择。

哈佛校长内森·普西在他最新的写给哈佛监督委员会委员的年度报告中提到现任的委员们平均毕业年份是1924年;自1924年以来哈佛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哈佛一半的建筑物是新造的。

哈佛的教职工人数增长了五倍,而预算增长了近十五倍。

“通过增进国际了解、扩大知识面以及采用越来越复杂的研究方法,我们几乎到处都能找到由当代大学的课程和实质带来的相关似曾相识的效果……亚洲和非洲、无线电望远镜、微波激射器、激光和供星际间探索的仪器在1924年都是人们根本无法想象的—所有这些发展在当代大学的学术导向和目标领域带来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以至于我们在学生时代所理解的大学已经成了一种异常落后、简单和几乎抱着无所谓态度的机构。

而它们仍继续保持着变化的节奏。

这种情况不仅在哈佛出现。

去年,加州大学从各种渠道获得的经费将近五亿美元,此外还有近一亿美元用于校园建设;加州大学各部门的所有雇员加起来有四万多人,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IBM的雇员人数;包括校园在内,加州大学分布在一百多个地点;实验站、农业和城市延伸中心以及涉及五十多个国家的海外项目;学校专业目录中包括近一万门课程;和几乎所有的行业、各级政府和其所在地区的个人都保持着各种联系。

该学校还维护着大量昂贵的设备。

四千多个婴儿诞生在该校附属的医院里。

加州大学是世界上最大的小白鼠的提供者。

它也即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灵长类动物种群。

它即将拥有十万学生—其中三万人是研究生。

然而和教学直接相关的费用还远远不到其所有开支的三分之一。

加州大学已经有近二十万学生在修读扩展课程—学生包括来自加州的三分之一的律师和六分之一的医生。

哈佛和加州大学仅仅是很多例子中的两个而已。

纽曼提出的“大学的理想”仍有其拥趸—他们主要是人文主义者、通才和本科生。

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的理念”也同样有其拥护者—他们主要是科学家、专家和研究生们。

“综合性大学的理想”也有其实践者—他们主要是行政人员。

这些行政人员在教职员工中占了相当的比例,还有社会上的各个领导集团。

在教工俱乐部和学生咖啡馆都能听到一些争议;牛津、柏林和现代哈佛的模式凭借关乎其实质和目标的统一愿景将曾经“由大师和学生组成的群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结合并发扬光大。

所有这些关乎真正愿景的具有竞争力的目标都和历史的各个不同层面和各种力量组成的不同的网络有关联。

这些愿景是当今大学病态的基本根源。

对不同的人来说大学意味着太多不同的东西,因此大学在某种程度上有必要向自己开刀。

FurtherReading:

GeneralEducationatHarvardCollege

KeytoExercises

I.Cloze

Thereare10blanksinthefollowingpassage.Fillineachblankwithaproperword.

1.on 2.which 3.that 4.unique 5.Other

6.into 7.been 8.with 9.or 10.on

KeytoTranslationPractice

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willimparttoyouonlysomerudimentsofknowledge.Evenwhatyoulearnduringthefouryearsofuniversitywillbesomethingquitesuperficialtoo.Auniversityhasoftenbeenmisleadinglyreferredtoas“thehighestseatoflearning,”whichsoundsasiftherewerenomorelearningtospeakofbeyondit.Aresearchinstituteoftheuniversity,however,istheplaceforpreliminaryscholarship.Buteventhereyougetonlyafirsttasteoflearning,andtheemphasisisonresearchmethodologyandpractice.Learningisalife-longendeavor.Thatiswhysomeofourancientscontinuedtostudyevenwhentheywereoldandgrey.Theywere,ofcourse,motivatedbyanenormousinterestintheirstudy.

Sinceancienttimes,tolearnallmenmusthaveteachers,whopassonthetruth,impartknowledge,anddispelignorance.Asmenarenotbornwise,whocanbefreefromignorance?

Butifanignorantmanrefusestofollowateacher,thenhewillremainignorantfortherestofhislife.ThosewhowerebornbeforemelearnedthetruthbeforeIdo,naturallyIshouldlearnfromthem.SomeofthosewhowerebornaftermemighthavelearnedthetruthbeforeIdo,Ishouldalsolearnfromthem.AsIseekthetruth,Ineednotworrywhethermyteacherismyseniororjunior.Whetherheisnobleorcommon,oldoryoung,whoeverknowsthetruthqualifiesasateacher.

UNITTWO

Text:

TheNatureofScientificReasoning

BackgroundInformation

JacobBronowski(1908-1974)wasaPolish-JewishBritishmathematician,biologist,historianofscience,theatreauthor,poetandinventor.Hewroteonthetruenatureofscientificreasoningbyposingandansweringanumberofquestions.Howdoscientiststhinkandreason?

Whatarethepsychologicalprocessesinvolvedinscientificreasoninganddiscovery?

Isscienceacollectionoffacts?

Howdoscientifictheoriesdevelopinawaythatoldideastransformedintonewideas,consideringtheattemptsmadebyCopernicus,Kepler,andNewtontocontrolnaturethroughouthistory?

KeytoExercises

III.VocabularyStudy

Choosethewordorphrasethatbestcompleteseachofthefollowingsentences.

1. C2.D3.A4.B5.C

6.D7.C8.A9.C10.C

IV.Cloze

Thereare10blanksinthefollowingpassage.Fillineachblankwithaproperword.

1.consists2.By3.to4.just/only5.in

6.to7.if/though8.use9.achieve10.In

TranslationoftheText

科学推理的本质

雅各伯布·洛诺斯基

科学家是如何洞悉大自然的?

称这种洞察力为想象力或创造力名副其实吗?

对于文人而言,这是个愚蠢的问题。

文人了解的科学仅是一个事实的大集合;鉴于此,在他看来,科学家们只要了解事实就万事大吉了。

在他的想象中,科学家是索然无味的科学工作者,清晨出去工作,客观而秘密地探测宇宙。

然后把自己象胶片一样曝光,再到暗室或者实验室中将图形成像。

突然,原子能的新配方就以醒目的大字神奇地呈现了。

巴尔扎克和左拉声称,其作品不过是记录事实而已,但他们的读者不会轻信这种声明。

斯托夫∙伊舍伍德写道:

“我是一架照相机”,读者也不会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句话。

然而,同样是这些读者却从上学之初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愚蠢的思维定势,即科学家通过机械的过程确定事实的性质。

曾经有一位历史学家告诉我科学是事实的集合,他说话的语调丝毫不含有一位提交议案的内阁对同僚的嘲讽之意。

看起来,这位历史学家不可能曾经研究过科学发现的起源。

可以认为科学革命始于1543年,当时哥白尼十二年前完成的著作首次印刷成书,被送到他临终的病榻前。

书的主旨是地球围绕太阳转。

哥白尼是何时用照相机记录这一事实的?

是什么性质的外观导致他做出如此离谱的猜测?

这种猜测难道可以被称为为中立地记录事实吗?

继哥白尼之后不到100年,开普勒(1609~1619)发表了描述行星运行轨迹的三大定律。

牛顿的成果以及现代力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以这些定律为基础的。

这些定律听起来依据确凿。

比如,开普勒提出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有没有人认为这一定律是通过足够的阅读,然后对视野内的一切进行平方和立方而发现的?

如果一位科学家持这种观点,那么他此生注定碌碌无为。

在科学发现的道路上他和电脑拥有同样暗淡的前景。

哥白尼和开普勒以及当代科学家们并不是这样认为的。

哥白尼发现,如果从太阳而不是从地球观测行星,那么行星的轨道就会显得简单得多。

他采取的第一步是大胆地想象自己从地球上升起来到太阳上。

他描述道:

地球乃太阳所生,太阳统治着恒星家族。

在他的头脑中,我们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精力充沛的男人站在太阳上,伸出双臂俯视恒星。

或许哥白尼头脑中的这个画面来自文艺复兴时期教师夹在教科书里演示人体比例的图解,或许他看到过达芬奇为他最喜爱的学生萨莱所做的画像,我不知道。

就我而言,哥白尼的这个姿势—一位神采奕奕的少年从太阳上眺望远处,仍生动的呈现在威廉姆于1780年依据这些而创作的一幅通常叫做《高兴日》的绘画上。

我们知道,开普勒的头脑中也充满了许多如此富有想象力的类比。

的确如此,开普勒试图把行星运动的速度和音程联系起来,并试图将五颗行星纳入他们的轨道。

然而这种联系并不存在,这些幻想因此也被人们遗忘了。

但是寻找事物之间的类比联系是古往今来所有富有创造力的头脑的基础。

开普勒通过隐喻关系寻找规律,在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寻找这种神秘的联系。

在这些猜想中,他最终找到了其中的规律。

在他看来,这些数据并不是为了宇宙账户的平衡,而是体现了自然界的一致性。

开普勒竟然在音乐中聆听行星运动的规律,这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然而,就是以行星体系作类比,卢瑟福和玻尔在本世纪发现了原子的模型,这难道不是思维上一个同样大胆的飞跃吗?

没有任何科学理论仅仅是事实的集合。

可以认为一个事实不是这样就是那样的,但是不能以这样简单的方式来认为一个理论不是正确的就是错误的。

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理论是正确的。

但是如果这样,就混淆了古人与我们对物质的不同理解。

1808年约翰·道尔顿首次看到了现代意义上的物质的构造,他从前辈们那里学到的不是他们的理论而是更珍贵的东西,他们的图像:

原子。

道尔顿的很多想法都和古希腊的概念一样模糊一样错误。

无论是新观察到的化学数据还是古老的理论,都没有完整地描述不同的原子构成物质的方式。

然而当道尔顿将两者结合时,一幅完整的画面呈现了,新的化学数据与古老的理论都获得了生命力。

所有的科学探索都是在潜在的相似性中寻找一致性。

这种探索可能是大规模的,就像现代物理学理论试图将引力场与电磁学联系起来那样。

但是我们不需要被科学的规模吓到,有时候仅仅是大胆地想象某种相似性的存在就能有所发现。

1935年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撰写的一篇论文给年轻科学家提供了动力。

他以光波的运动有时候好似分离的小球这一已知的事实作为出发点,推论出绑定原子核的力量可能也象实体小球一样。

一位中小学都能看出汤川秀树的理论是多么薄弱,他的老师可能对此提出批评。

然而汤川秀树大胆地计算了这种他认为可能存在的小球的质量。

他是正确的,他预测存在的介子被发现了,还有一系列其他的介子也被发现了。

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人预测过介子的存在,也从来没有人认识其本质。

科学家通过探索这样的相像性在自然界表象中寻找规则。

规则是不会自动呈现的,仅仅通过观察也不能发现规则的存在。

因此无论用手指去指,还是用相机去拍摄,都不可能找到规则。

规则是必须被人们发现的,进一步说,规则是必须被人们创造出来的。

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种无序状态。

卡尔·波普讲了一个寓言故事,犀利地阐述了这一观点。

设想某人希望献身于科学。

设想他因此坐下来,手持铅笔,在接下来的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年间,一本又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