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6001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docx

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讲解

9.8doud污染物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微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分解者,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极其宝贵的资源库。

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人们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不懈努力中,在为遇到种种难题所困扰的同时,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并发挥着环境有益微生物的作用,而且在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资源再生利用、绿色产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

获取高效菌种是开发应用环境有益微生物、并进一步实现产业化的基础,是该领域研究、开发工作的源头,也是产业化发展的核心与关键。

9.8.1分离培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9.8.1.1确定分离培养目标

了解目标菌(微生物)的分布、营养、生长等特点,以及它们具有的或应具有的一些功能特性,并进而制定试验方案。

如用于生物脱氮或NH3-N去除、转化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分离,前者应是具有氨氧化作用的亚硝酸细菌和能氧化亚硝酸为硝酸的硝酸细菌。

又如用于有机生活垃圾的快速处理与利用的高效微生物的分离,这些微生物的作用应能有效地使垃圾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因此它们的发酵温度应该很高,即应具有耐高温的特性,以及对蛋白质、纤维素等有机物的很高的分解能力。

9.8.1.2选择分离源

以目标微生物上述特征为依据,选择并确定分离源。

该分离源应具备以下条件:

(1)所处的条件较有利于目标微生物的生长。

(2)存在有较大的数量。

(3)有可能具备为目标菌设定的功能特性。

9.8.1.3分离“筛”的设定是选择培养法的核心

(1)选择培养基的利用。

根据目标微生物特定的营养要求,设计相应的选择培养基。

例如,可利用不加氮源的培养基来分离固氮菌;解酚菌的培养基中应以酚作为碳源。

(2)选择培养条件的利用。

可利用目标菌对氧、光、pH、温度、盐分、压力等的不同要求来设定选择培养条件。

例如,可用摇床培养来满足好氧菌生长时对氧的要求;为分离芽孢杆菌,可利用芽孢耐高温的特性,预先对样品用800C水浴处理10~20分钟。

(3)对毒物、抗菌素等特殊的敏感性或耐受性的利用。

例如,分离放线菌时可加重铬酸钾来抑制细菌和霉菌生长,其加量为每300ml改良高氏一号培养基中加3%重铬酸钾1ml。

9.8.1.4分离样品的破碎、分散处理

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前,必须对分离样品,如土壤、淤泥、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等等充分破碎、分散,尽可能使着生在土壤粒子内外的微生物、组成污泥菌胶团的微生物都分散成单个细胞悬浮在样品中。

样品分散程度关系到分离培养与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十分重视。

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在放有少量玻璃珠的无菌三角瓶中加入样品(土壤、淤泥、活性污泥、生物膜等),再加入0.01%的焦磷酸钠作为解絮剂,用旋涡振荡器振荡使样品充分分散后,再用超声波破碎(在冰浴中进行),然后以无菌水稀释备用。

9.8.1.5富集培养

利用目标微生物对营养、生长条件、毒物敏感性、生长速度等方面的特点,也即利用设定的筛子先进行富集培养,使分离源中的目标微生物数量增加,有用的性状得到改善与提高。

(1)增加目标微生物的数量,提高优势度。

(2)与定向驯化培养相结合,提高、改善目标微生物某些特定的性状。

(3)减少非目标微生物的数量。

(4)有利于获得与特定环境相融性好的目标微生物群体。

9.8.1.6目标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1)用稀释平板法(混菌、涂布或划线分离)或MPN法进行分离纯化。

挑取单菌落,获得一批菌株,并进一步作纯化分离,最后得到纯菌株。

(2)性状确认,并与筛选相结合,好中选优。

9.8.1.7纯化分离菌株的保存

菌种保存时一般都要求不受杂菌污染,菌株变异很少,并能尽量保持细菌的形态和生理性状不发生变化。

同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做好菌种保存记录,注明菌株名称、分离年月日、分离者姓名、分离地点等,还应记录有关菌株性质的数据。

(2)为防止杂菌污染及意外事故,一种菌应保存2~3支试管备用。

(3)原始菌株必须妥善保存。

具体保存方法请参考有关文献。

9.8.2细菌、放线菌、真菌和酵母菌的计数与分离

9.8.2.1计数用培养基

细菌、放线菌在清蛋白琼脂培养基上,280C、培养7~10天计数。

清蛋白琼脂培养基配方:

蛋清蛋白

0.25g

Fe2(SO4)3

微量

葡萄糖

1.0g

琼脂

15g

K2HPO4

0.5g

1000ml

MgSO4·7H2O

0.2g

pH

6.8~7.0

蛋清蛋白用0.1NNaOH数mL溶解,加一滴酚酞,使呈微红色即可。

该培养基适于营养贫瘠型类群计数使用。

非贫营养型细菌的计数可采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配方:

牛肉膏3~5g琼脂15~20g

蛋白胨10g水1000ml

NaCl5gpH7.0~7.2

121℃,20min

若培养厌氧菌,则再加入:

半胱氨酸-HCl0.3g

真菌在孟加拉红琼脂培养基上,25℃、培养3~5天计数.

孟加拉红琼脂培养基配方:

KH2PO41.0g孟加拉红0.033g

MgSO4·7H2O0.5g琼脂20g

蛋白胨5.0g水1000ml

葡萄糖10.0gpH6.8

100ml培养基中加入1/300孟加拉红1ml,加压灭菌,冷却至42~45℃时,无菌地加入经赛氏滤器过滤除菌的链霉素30微克/毫升或金霉素2微克/毫升。

9.8.2.2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的区别方法

不论是何种培养基,除加有抑制剂外,一般三大类菌都可能生长,所以应了解它们菌落特征的基本区别。

细菌:

菌落小,细胞球状(直径0.5~1.0μm),杆状(宽0.5~1.5μm,长1.0~4.0μm)。

放线菌:

菌落较细菌干燥,不光滑,与培养基结合较牢.菌丝细(宽约1.0μm),直径与细菌相仿,分枝不分隔,可扩展成放射状;一般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之分,由孢子丝产生孢子。

孢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和菌丝体可溶性色素的有无等特征,是菌种鉴别的主要依据之一。

霉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通称。

菌丝粗大,宽约4.0~8.0μm,无色透明或呈现各种鲜艳的颜色,有营养菌丝与繁殖菌丝之分.多数霉菌菌丝有分隔,为多细胞分枝丝状体.菌落疏松呈絮状.孢子成熟时使菌落表面呈粉末状或颗粒状.孢子颜色因种而异,常与霉菌的水溶性色素不一而形成菌落正反面呈现不同颜色.各种霉菌在一定的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相对稳定,是霉菌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

酵母菌:

多数酵母菌菌落与细菌相似,但较大而厚,且多数不透明。

大多菌落光滑、湿润、粘稠,乳白色,少数干皱,呈红色或粉红色。

菌体直径4~10μm,圆形、椭圆形、卵形、柠檬形、黄瓜形等,在液体培养中酵母菌体生长常会生成沉淀或形成菌膜。

这些都是菌种鉴定的依据。

9.8.2.3放线菌的分离培养

放线菌为G+、单细胞原核微生物,菌体丝状,分枝而不分隔,一般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及孢子丝之分。

放线菌中有许多种类产抗生素,诺卡氏菌的某些种在石油脱蜡、烃类分解、丙烯腈废水的处理中起作用,还有的种可分解纤维素、木质素。

放线菌分离方法如下:

(1)样品充分分散,并制成稀释悬液,分纯培养宜取高稀释度。

(2)在稀释液中加细菌抑制剂:

链霉素25~50μ/ml,或30%酚10滴。

再加霉菌抑制剂:

制霉菌素50μ/ml。

(3)培养基:

Waksman清蛋白培养基:

蛋清蛋白0.25g琼脂15~20g

Fe2(SO4)30.01gH2O1000ml

MgSO4·7H2O0.2gpH6.8~7.0

葡萄糖1g

蛋清蛋白用0.1NNaOH数ml溶解,此培养基可供菌数测定及菌种纯化分离使用。

改良高氏一号培养基:

FeSO4·7H2O0.01gK2HPO40.5g

MgSO4·7H2O0.5g淀粉(可溶性)20g

NaCl0.5gH2O1000ml

KNO31.0g

以少量水把淀粉调成糊状后加入培养基中.每300ml培养基中加3%重铬酸钾1ml,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4)平板分离:

平板涂布分离培养:

接种菌悬液取0.1ml.推布均匀。

平板混菌分离培养:

接种菌悬液取0.5~1ml,加入无菌平皿,倒入450C左右的培养基,混匀。

把接种好的平板置于25~300C,培养7~15天。

(5)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单菌落,接入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进行纯化培养,280C,培养7~14天(一般7天)。

9.8.2.4酵母菌的分离培养

酵母菌与人类关系密切。

菌体内蛋白质含量高,含多种氨基酸、VB、脂肪及其他生长因素。

酵母菌许多种具有同化烃类化合物的能力,分解石油中的的蜡质,使凝固点降低,并获得大量菌体;还可用于酒精废水、屠宰废水、糖蜜废水等的处理与资源化,得到饲料酵母。

另据研究,热带假丝酵母对含酚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酵母菌往往生长在含糖较高的环境中。

多数为腐生,喜偏酸条件,最适pH为4.5~6。

在酸性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比霉菌生长快,酸性又可抑制细菌生长,故可用于酵母菌的富集培养。

(1)培养基

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马铃薯200g乳酸5mL

葡萄糖20g水1000Ml

制法:

马铃薯去皮、切片、称取200g,加水煮沸30分钟,纱布过滤,补足水至1000mL,成20%马铃薯汁,加入其他成分即成。

1150C,20分钟,pH自然。

麦芽汁培养基制法:

发芽:

大麦或小麦若干,洗净,浸水6~12小时,150C,暗处发芽,上盖纱布一块,早、中、晚各淋水一次。

当麦根长至麦粒两倍时,停止发芽,晒干或烘干备用。

糖化:

将麦芽磨碎,1份麦芽加4份水,650C水浴中糖化3~4小时,用碘液检查糖化程度。

过滤:

糖化液用4~6层纱布过滤。

若混浊,可用蛋清一只与20mL水调至生泡沫,加入糖化液中搅拌、煮沸,再过滤。

稀释:

将滤清的糖化液稀释至5~6波美度,pH约6.4,加2%琼脂,1210C,20分钟灭菌。

(2)富集培养

将待分离样品放入盛有无菌水与玻璃珠的三角瓶中,使样品振荡分散后取上清液,接种于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或酸性麦芽汁中),25~280C,培养3~7天,培养液变混浊,产生菌膜或沉淀物。

制片,用美兰染液染色。

活酵母可还原美兰染液,故菌体无色。

(3)分离

取富集液,经适当稀释,吸取0.2mL接入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板或麦芽汁琼脂平板,用玻璃棒涂布。

正放于25~280C,培养24小时,表面水份吸干后再倒置培养。

(4)纯化与保存

挑取单菌落,用平板划线分离、纯化。

纯化后的菌株接种于麦芽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培养2天后注入液体石蜡(无菌石蜡要灭菌2次以上)。

4~5℃保存。

9.8.2.5丝状真菌(霉菌)的分离培养

霉菌喜生存于偏酸性、有机质较丰富的环境。

绝大多数为好氧菌。

霉菌中不少菌种被应用于发酵食品、制有机酸、抗生素、酶制剂。

还有人利用镰刀霉处理含氰废水,利用根霉、毛霉处理酒精废水,显示了较强的分解有机质的能力。

霉菌分离的主要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控制适宜的培养条件。

(1)培养基

马铃薯培养基:

马铃薯200g蔗糖20g

琼脂15~20g水1000mL

pH自然,制法同酵母菌的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马丁(Martin)培养基:

蛋白质5gMgSO4·7H200.5g

葡萄糖10gKH2PO41.0g

琼脂18~20gH2O1000mL

加入1%孟加拉红水溶液3.3mL.1210C,20分钟灭菌.临用时每100mL培养基加入1%链霉素溶液0.3mL.

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改成蔗糖,可用于霉菌培养。

查氏培养基:

蔗糖30gFeSO40.01g

NaNO32.0gMgSO4·7H200.5g

KCl0.5g琼脂18~20g

K2HPO41.0gH2O1000ml

pH自然,1150C,灭菌20分钟。

其他:

利用一些特定的材料作培养基,如可利用新鲜橘皮培养青霉,利用甜酒曲培养根霉等等。

(2)霉菌的分离与纯化

将分离用的样品,以无菌水制成一系列10倍稀释悬液。

根据样品来源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分离土壤样品较多采用马丁(Martin)琼脂培养基或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霉变材料及河塘泥、生物膜等样品中霉菌的分离多用查氏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或马丁氏琼脂等。

用无菌吸管分别吸取0.5~1mL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接入无菌平板,按常规的混菌法或涂布法进行分离操作.每个稀释度一般做三个平皿.

置于23~280C培养3~7天,待菌落长好作进一步分离纯化.

依据菌落形状、质地和正反面颜色,判断是否为纯培养物。

如有细菌或其他杂菌污染,则可挑取霉菌孢子或菌丝,用平板划线法重复分离纯化。

对于形成固定菌落的如青霉、曲霉等,可用稀释平板混菌法分离纯化。

菌落不定形、蔓延繁殖的如根霉、毛霉等,因两个菌落极易接触混杂,故分离时需采用较高的稀释度或以培养16~24小时内生长的菌丝接种。

9.8.3特定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9.8.3.1芽孢菌的分离培养

芽孢菌参与许多有机物的转化及生物降解,多数为好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菌体杆状或球状。

芽孢是在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内生孢子。

芽孢的代谢活力弱,对不良环境如高温、干燥、化学药品等的抵抗力强。

分离步骤如下:

(1)将水样接种于刺激芽孢生长的培养基中,350C培养18~24小时。

将培养好的菌悬液置于800C水浴中加热10~20分钟以杀死不能形成芽孢的菌体。

刺激芽孢生长的培养基如下:

蛋白胨10gKH2PO41.5g

酵母膏3gNa2HPO42g

淀粉3gH2O1000ml

MgSO4·7H2O0.1gpH7.8

1210C,15分钟

(2)将加热处理过的菌悬液稀释为10-3、10-4、10-5,分别取0.5mL接入无菌平板,倒入芽孢菌分离培养基,混匀,置于35℃,培养18~24小时。

芽孢菌分离培养基如下:

用营养琼脂培养基与70Bx麦芽汁培养基,溶化后以1:

1的量混匀即成.

营养琼脂培养基配方为:

肉膏3~5gNaCl5g

蛋白胨10g琼脂15~20g

H2O1000mlpH7.0~7.2

121℃,20分钟

(3)挑取单菌落作分离纯化培养:

单菌落→液体培养基→菌悬液→划线分离,经数次重复,直至由单个细胞形成单独的菌落。

9.8.3.2硝化细菌的分离培养

在污水、污泥或土壤中,有机氮化合物经氨化细菌作用,分解成氨,硝化细菌又将氨氧化成硝酸盐,此过程为硝化作用。

它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

首先,氨经亚硝酸细菌作用氧化为亚硝酸;亚硝酸又经硝酸细菌作用氧化为硝酸。

亚硝酸细菌与硝酸细菌合称为硝化细菌。

它们都为好氧化能自养菌。

此外,还有一些异养细菌和放线菌、真菌中的某些种类,也能将氨转化成亚硝酸或硝酸。

硝化细菌的分离纯化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硝化细菌生长缓慢,而伴生的异养细菌生长迅速。

在选择性较强的硅胶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很小,直径仅有100μm,分离难度很大。

(1)亚硝酸细菌的分离培养

样品采集

作为亚硝酸细菌的分离源,可采取湖泊中的表层淤泥、沟渠软泥或城市污水厂的活性污泥。

亚硝酸细菌富集培养基:

(NH4)2S042gK2HPO41g

MgSO47H200.5gCaCO35g

FeSO4·7H2O0.4gH2O1000mL

NaCl2gpH7.2

除CaCO3外,其余成分溶解于水中,装瓶后按0.5%的比例加入CaCO3,1210C,灭菌20分钟。

若培养硝酸细菌,则以KNO22g代替(NH4)2S04。

亚硝酸细菌富集培养

目的是大量淘汰异养细菌,增加亚硝酸细菌的菌数。

具体方法如下:

a.取泥样0.5~1g,投加于富集培养液中,混匀,置于280C下培养2~3天后,开始检测NO2-盐的生成,通常在7天左右NO2-盐大量出现。

b.当检出NO2-盐后,取0.1mL富集培养液接种到新鲜的富集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并检测NO2-盐。

c.经7次重复富集培养后,开始连续供给能源,即每隔3~5天,添加5%硫酸铵溶液2~3mL,并加入适量碳酸钙。

④硅胶平板培养基的制备

将硅酸钾或硅酸钠配制成比重为1.10的溶液,过滤澄清。

取比重为1.09的盐酸,与等体积的上述溶液混合。

操作时将硅酸钠缓慢加入盐酸内,搅拌均匀,倒入培养皿内。

每皿20~25mL,静置24小时,待凝固成平板后用缓流水冲洗2~3天,以除去氯离子,直至Cl-完全消失。

滴加1%硝酸银溶液测试,如呈白色,表明有Cl-需继续冲洗。

冲洗后的平板用煮沸的蒸馏水冲洗三次以灭菌。

或用紫外线照射灭菌。

操作时将培养皿置于距紫外灯20cm处,照射30分钟,皿盖置于一边同时灭菌。

然后,在每个硅胶平板上加亚硝酸菌富集培养基2mL和5%(NH4)2S04溶液1mL。

轻轻转动培养皿,使培养液分布均匀。

打开皿盖在500C烘箱内烘至平板无水流动为止。

⑤.亚硝酸细菌的分离纯化

用无菌吸管吸取0.1~0.2mL富集培养液,接种到上述制成的硅胶平板上。

用无菌玻璃推棒将菌液均匀涂布在平板上。

置于底部盛水的干燥器内(防水分蒸发,免使平板干裂),在28~300C下培养15~30天。

当硅胶平板出现亚硝酸细菌菌落后,挑起菌落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通过测定NO2-的生成来确定亚硝酸细菌的增殖情况。

同时,取少量培养物接种到肉汤蛋白胨培养基中,如观察到培养液中有异养细菌生长,则必须重复以上的纯化分离操作。

也可用接种环挑取富集培养液,点种于硅胶平板分离培养基表面。

在皿盖上放一张湿滤纸或如前法培养。

由于硅胶平板有高度的选择性,在点样周围的菌落均是亚硝酸细菌。

(2)硝酸细菌的分离培养

①取污泥或土壤少量,分别接种于硝酸细菌富集培养液中,混匀,30℃培养。

在富集培养时要连续供给5%亚硝酸铵溶液数毫升,以代替硫酸铵,也有利于抑制其他菌的繁殖。

②硝酸细菌的分离纯化方法,原则上与亚硝酸细菌相同,可采用硅胶平板法。

但在硅胶平板上要加5%亚硝酸铵溶液1mL以替代硫酸铵溶液,还要投加硝酸细菌培养基2mL。

培养后,在硅胶平板深层形成针头状菌落。

也可利用硝酸细菌富集培养基中投加1.5~2%琼脂,制成固体平板,用此平板进行分离纯化。

9.8.3.3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培养

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地球上存在量最为丰富的有机物。

它性状比较稳定,不易分解。

因此,它是一类数量庞大的环境污染物,同时又是一项可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它的综合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自然界有一部分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能诱导产生纤维素酶,进行纤维素的分解。

能分解纤维素的好氧细菌主要有:

噬纤维黏菌属(Cytophaga)、

生孢噬纤维黏菌属(Sporocytophaga)、

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

分解纤维素的厌氧细菌有:

奥氏梭菌(Clostridiumomelianski)、

高温溶纤维梭菌(C.Thermocelluloseum)等。

真菌中主要有以下属的一些种:

木霉(Trichoderma)、

葡萄状穗霉(Stachybotrys)、

葡萄孢霉(Botrytis)、

曲霉(Aspergillus)、

青霉(Penicillium)、

毛壳霉、

好热霉(Thermomyces)。

放线菌的诺卡氏菌属(Nocardia)、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小单胞菌属(Micromonospora)中也都有一些能分解纤维素的种。

(1)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

①分离源

草地表层土壤、堆腐烂植物体、湖水等可作为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源

培养基

Dubos纤维素培养基:

NaNO3

0.5g

K2HPO4

1g

Fe2(SO4)3·7H2O

微量

H2O

1000mL

MgSO4·7H2O

0.5g

pH

7.5

KCl

0.5g

滤纸剪成小条,放入试管中,使略露出液面.

Hutchison培养基:

KH2PO4

1g

FeCl3

0.01g

MgSO4·7H2O

0.3g

NaNO3

2.5g

CaCl2

0.1g

H2O

1000mL

NaCl

0.1g

pH

7.2~7.4

若制平板,加琼脂18~20g,1210C,灭菌15分钟.

操作方法

a.将采取的待分离样品,用无菌水制成10-1~10-3不同稀释度的悬液。

b.用无菌移液管吸取上述样品悬液,接种于装有10mLDubos纤维素培养基的试管内

c.置于25~270C条件下培养。

每天观察培养管内的变化,注意液面附近的滤纸变薄或出现斑点。

如果分解旺盛甚至可见滤纸条被完全切断。

d.将无菌的Hutchison培养基融化,注入灭菌培养皿内,制成平板。

把上述试管内正在破碎的滤纸适当稀释制成悬液,吸取0.5mL接入平板上,用玻璃推棒涂布均匀,再在琼脂表面覆盖一张无菌滤纸,用玻璃棒(或玻璃刮刀)压平,使滤纸紧贴在琼脂表面。

e.把上述平板置于底部盛水的干燥器隔板上,28~300C,培养7~10天。

f.纯化分离

用接种环挑取滤纸上的菌落,在含0.1%葡萄糖(过滤除菌)的赫氏平板上划线分离。

重复数次,直至分纯。

g.将滤纸剪成小片,灭菌后放到无碳源的赫氏培养基平板上。

把在葡萄糖赫氏平板上生长的菌落,移接到滤纸片上,并在皿底相对应地编号。

经培养后确认分解滤纸的菌种,从相应的葡萄糖赫氏平板上移接到赫氏液体培养基(不加琼脂)的滤纸条上保存。

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

取1g土壤(或稀释到10-2的菌悬液1mL),接种到已灭菌的磷酸铵钠培养基中,28~300C,严格厌氧培养。

培养2周左右,滤纸溶解后,再重复移殖3~4次,或取滤纸上生长的斑点,黄色部分,经稀释后在平板上涂布分离。

磷酸铵钠培养基配方如下:

Na(NH4)HPO4

2g

CaCO3

5g

KH2PO4

1g

CaCl2·6H2O

0.3g

MgSO4·7H2O

0.5g

蛋白胨

1g

H2O

1000mL

分装试管,液层要较高,以利于深层培养。

同时,插入滤纸条,一端露出液面。

1210C灭菌20分钟。

注意:

滤纸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有淀粉。

可在滤纸上滴加稀碘液,如显兰色,示有淀粉存在。

则可用1%稀醋酸浸泡一昼夜,用碘液检查确认无淀粉后,再用2%苏打水冲洗至中性,干热灭菌后备用。

9.8.3.4解酚菌的分离培养

在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中,针对一些特定的污染物,分离、选育高效降解菌并接种到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中,往往可使处理效果明显提高。

酚是多种工业废水中大量存在的有机污染物,含酚废水的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