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6322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

(学生可能回答:

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

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

后面的呢?

(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

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

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

(板书:

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

谁上来指指看?

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

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

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

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

再汇报交流。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

怎么量?

5、实践应用。

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

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本来知识点并不复杂,但是本节课,我却上得有些手忙脚乱,课上同学们似乎并没有听懂课的重点在哪,这让我很是苦恼,可是细想想,这又能埋怨谁呢?

只能怪自己。

本就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同学们还没有完全做好告别暑假的收心工作,我就把一堂如此尘就以说教为主的数学课带到了同学们面前,让同学们怎能接受。

现在想想,这堂课,我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权,其实,我应该把情境引出,把问题引出后,就放手让同学们想办法去量,去发现问题,去探究问题,这样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老师呀,请不要以任何理由让我的课堂回归旧社会。

单元课题

第2课时认识米

教学目标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2.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建立1米的表象。

理解1米=100厘米。

师:

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生:

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2、引入。

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

(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

)这么长的布料,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吗?

(不合适。

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

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

(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尺。

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

(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

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

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说。

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

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

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板书:

1米)

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2、观察刻度。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

(10个10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让学生数并作答。

1米=100厘米)

3、量出长绳。

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

(注意:

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

4、估量。

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三、积累运用

1、量一量,填一填。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出示一支铅笔。

)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

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

大约几根长1米?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

(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多媒体课件演示:

跳绳,小猫,长椅。

)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

3、操作性练习。

(l)认识卷尺和皮尺。

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

出示卷尺和皮尺让学生认识。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同桌合作量一量。

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

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

(如:

教室前后黑板的长;

教室地面的长、宽;

四周墙壁的长等。

有了上节厘米课的经验教训,本节数学课上,我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测量黑板的长,而我只为同学们提供一些测量工具,这项活动让同学们很快发现了米尺的好处,再以米尺展开学习,似乎轻松了许多。

学习就是这样,主动才会更有效果。

第3课时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线段的特征。

线段表象的建立。

多媒体课件、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

学生:

学生尺。

一.情境引入

(课件播放消防员接到任务的情境。

)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

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

(比较快。

)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

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6(认识线段)。

(l)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

(不是。

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

(一下子看不出长短。

)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

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

(学生拉直毛线。

追问:

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

教师演示:

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

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

(2)教师指出:

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

(3)认识线段是直的。

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

(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

)拉直,现在呢?

(是线段。

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

是线段吗?

怎么判断?

小结: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3)找线段。

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

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

(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

(4)量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

(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教学例7(画线段)。

(1)学画线段。

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

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

(学生在作业纸上画。

从刻度O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

设疑:

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吗?

怎么画?

引导学生操作:

从刻度2开始,画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画到刻度8的地方。

(2)做一做。

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说说怎样才能和它同样长?

学生练习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

①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

②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

③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1题。

指名说说哪些是线段。

(强调线段的特征,说出原因。

2.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

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说说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

3.巩固应用。

(l)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出示图形,先估计,再用尺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7题。

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相对轻松,但是同学们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测量时要注意以零刻度线为起点,和断尺测量的方法。

于是,课上我设计了许多帮帮忙的题型,让同学们以判断对错找病因的形式反复巩固测量线段长度的正确方法。

因为是帮助别人,所以同学们更有责任心,更能够强调操作方法的正确性,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第4课时确定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多媒体课件。

常规学具。

一、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

(学生用手比划。

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

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

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板题。

二、探究新课

1、教学例8。

教师谈话:

(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

)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

(让学生猜测。

降低难度:

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

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

指名回答,说想法。

引导:

方法一:

排除法。

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

方法二:

推算法。

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

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方法三:

类比法。

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

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小结:

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2、巩固新知。

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多媒体出示)。

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

(学生交流。

指名汇报,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

3、做一做。

(l)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讨论:

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

让学生自己推算:

操场的长是28米。

(2)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

三、练习拓展

1、辨析题。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题)

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题)

圈出合适的答案。

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

3、谁说得对?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

第一幅图长是5厘米,对吗?

(错,没有对准刻度O,不能说是5厘米。

第二幅图长4厘米,对吗?

(对,7厘米-3厘米=4厘米。

第三幅图大约5厘米长,对吗?

(对,接近5厘米或超过5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是大约5厘米。

4、量一量。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1题)

乌龟要爬()厘米就能吃到小鱼。

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

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学生提问题,再解答。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前面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这节课在实际应用中,我临时加入了一个小故事《马大哈的日记》,同学们喜欢故事,所以认真地听,很快便发现了一些错用长度单位的笑话,从这个故事,我向大家郑重声明,我们如果不认真思考,也会错误,所以我们该知道怎样正确用好米和厘米,同学们认真思考问题,想到好办法,也正是这样的主动思考,让同学们对本课知识掌握得很扎实。

1、长度单位

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1.让学生巩固长度单位及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

3.培养学生数学估计能力,求异的思想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通过同学的合作,度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的眼力最好。

谁能来猜猜讲桌的高度?

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道了。

“75( )”。

(生补充“厘米”)”你刚才加上的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

二、回顾知识,整体把握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

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

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4)你知道线段的两个特征吗?

怎样画一条线段?

三、典型示例

1、填空:

1枝铅笔长25( )一本书长22( )

操场的旗杆高10( )1根粉笔长约10()

2、这是小明早上写的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早晨,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15米长的牙刷刷牙,80cm长的毛巾洗脸。

吃完早饭,急忙骑上自行车,以每分钟30厘米的速度

到离家500厘米远的学校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165米的王老师。

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米的课本看起来。

你为什么笑啊?

你说说原因?

那应该怎么办呢?

你想改哪一个?

3、填一填。

线段是( )的,有( )个端点。

三角形由( )条线段组成。

正方形由()条线段组成。

两点之间可以画()条线段。

线段有长短吗?

()

4、画一画。

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四、方法应用

1、填空

4米=( )厘米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

2、比一比。

(在○里填上“〉”“〈”或“=”)

18米○28米100厘米○1米35厘米○25厘米

5米○40厘米60厘米○5米7米○70厘米

3、选择题

(1)课桌的高大约()。

①30厘米②60厘米③3米

(2)测量黑板的长,一般用()作单位。

①米②厘米

4、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条()条()条()条

5、这是一枝粉笔。

请你把估计的长度写在草稿纸上,请同桌合作量一量粉笔有多长。

你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量的吗?

(从0刻度开始)请同学上来演示。

五、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本次整理与复习过程中我采用的是指导法,教同学们一步步归纳所学到的知识点,并学会运用,希望对同学们接下来的学习有帮助,课堂上已经有些同学初懂了归纳的方法,今后还要继续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