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6995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语文学科

第四单元(章)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

战争与和平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

《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

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

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4﹒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5﹒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四、教学措施

1﹒应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自己的疑问。

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发表各自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心得,加深阅读体验,学生如有疑问也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解答。

可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

2﹒教师和学生一起推荐一些书籍和文章,学生课余自主阅读,以故事会、读书会或演讲会等形式汇报读书收获。

3﹒围绕这个主题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的交流了解目前世界局势的发展,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4﹒以朗读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始终,在朗读中理解诗句意思,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感情,在朗读中熟记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教学准备

有关的歌曲,有关的电影、电视。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年级学科册第单元(章)

单元(章)

名称、课题

13.夜莺的歌声

课时划分

3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总备课数

第课时

知识能力

1.初步了解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过程方法

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

教学

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教学

难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教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学法

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教学

准备

有关电影

教学过程

教学札记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要求:

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

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

”(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

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大家都喊:

‘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

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

(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4.小结。

五、作业。

 

教导处(教研组)签阅

年月日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年级学科册第单元(章)

单元(章)

名称、课题

13.夜莺的歌声

课时划分

3课时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总备课数

第课时

知识能力

1.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小夜莺的品质及爱国的精神2.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过程方法

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

教学

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教学

难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教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学法

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有关电影

教学过程

教学札记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

2.交流,朗读。

3.小结。

二、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

(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

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

3.小结。

三、学习第四段

1.“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

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

他在望什么?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

(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5.小结。

四、总结全文。

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

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互相呼应)

五、作业。

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

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

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

全歼敌人夜莺又叫

教导处(教研组)签阅

年月日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年级学科册第单元(章)

单元(章)

名称、课题

13.夜莺的歌声

课时划分

3课时

教学课时

第3课时

总备课数

第课时

知识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应写法。

3.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4.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过程方法

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教学

难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教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学法

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教学

准备

有关电影

教学过程

教学札记

一、听写生字词,复习导入。

二、细读课文,把握人物特点。

1.自读课文,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的,划出有关的句子。

2.全班交流。

读了这篇课文,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爱国主义精神)

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

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

“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

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3.了解首尾呼应的方法。

第1段:

使苏联人民深受其害,满目疮痍,一片焦土,连烧焦的树木也“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段话写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同时也说明了苏联人民对德国侵略者的愤恨。

第2段,“停了一会儿”,说明小夜莺发现了敌人,“新的劲头唱起来’说明经过思考决定去吸引敌人。

歌声中传达出一种奋斗的力量,点明行文线索,为后文设伏笔。

第3段,孩子的穿着和动作与后文形成照应,暗示着小夜莺在执行任务。

第36段,这段与第1、3自然段相照应,说“夜莺”坚守岗位,认真察看敌情,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

第37段,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飞出”是要让敌人听见,引敌人上钩,也暗示了孩子完成任务后的欢畅与轻松)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与第2自然段相照应,小夜莺开始执行新的任务。

所谓首尾呼应,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

这种呼应可以给人首尾圆满,结构严谨的感觉。

本文就运用了这种方法,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告诉我们小夜莺在村口放哨是他的职责,以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是他和敌人斗争的方式。

三、朗读课文,体会品质。

1.找出描写“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有关段落读一读,体会小夜莺优秀品质。

2.分成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

3.总结全文。

小夜莺有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四、课后作业。

1.写一则热爱祖国的标语。

2.将小夜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13夜莺的歌声

小夜莺敌人

快活的蓝眼睛冷笑

不慌不忙轻蔑

很有信心地回答拧脑袋

教导处(教研组)签阅

年月日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年级学科册第单元(章)

单元(章)

名称、课题

13*.小英雄雨来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总备课数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过程方法

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学习小英雄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

难点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学法

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教学

准备

有关电影

教学过程

教学札记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

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

(板书课题)

  二、略读课文知大意

1.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

  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

(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或(“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3)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做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这是一处细节的描写。

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

(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4.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快速浏览课文,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2.阅读“资料袋”

四、作业:

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导处(教研组)签阅

年月日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年级学科册第单元(章)

单元(章)

名称、课题

13*.小英雄雨来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总备课数

第课时

知识能力

1.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2.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过程方法

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学习小英雄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

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

难点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学法

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教学

准备

有关电影

教学过程

教学札记

一、复习导入课题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

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

(板书课题)

  二、略读课文知大意

1.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

  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

(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或(“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3)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做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这是一处细节的描写。

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

(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4.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快速浏览课文,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课内拓展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2)阅读“资料袋”

2.课外拓展(选择性作业)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

(4)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

机智勇敢

小英雄雨来

热爱祖国

 

教导处(教研组)

签阅

年月日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年级学科册第单元(章)

单元(章)

名称、课题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总备课数

第课时

知识能力

1.认识并学会写生字词。

2.学习课文,体会“痛失父亲”部分。

过程方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

教学

难点

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

教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学法

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教学

准备

有关电影

教学过程

教学札记

一、引入。

1.观看央视国际4套上播放的伊拉克专题,加上教师录制的音乐和旁白。

2.抽学生说说自己看了之后自己的感想。

3.教师小结:

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思考并勾画句子: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用横线勾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用波浪线勾出)

3.作者为谁呼吁?

(用着重符号标出)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相应句子。

三、交流问题,学习课文。

1.教师:

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

爸爸是个出色的人。

我们能够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

 教师:

请你再读一读,读出自豪的感情。

  学生:

我的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我们可以从“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看出来。

  教师:

还有什么地方能够看出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学生:

“爸爸的嘴张着……”

  教师:

还有要补充的吗?

  教师:

罗老师找到一个句子。

“我至今都忘不了……”。

你能看出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

是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教师: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

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

我能从这里体会到爸爸的尽职尽责。

  教师:

请同学们互读互评。

(学生读,较有感情。

  教师用学生“找”和自己“引”的办法初步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拉”得比较快。

目的显然是为后面“突出重点”——感情朗读做一些准备。

2.教师:

下面我请三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的三至五自然段,要读得好象在和父亲面对面地交流。

  教师:

我们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体会低沉、坚定的思想。

(学生读)

  教师:

可是当作者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情怎样?

(由激动到悲伤),

  教师:

嘴张着,在呼唤什么?

我们该怎样读?

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教师: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心底的呼唤。

教师:

“我”的爸爸本来还可以作出更大的贡献,因为他是精通四国语言的……(学生回答:

经济学硕士)。

请大家读四自然段。

 

  教师:

自豪的“味儿”不够,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再读,很有感情。

展示“万人送英雄,鲜花赠英模”的画面。

加上背景音乐和一个孩子对爸爸缅怀的旁白,课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教师:

爸爸为和平献出自己的生命,却“死不瞑目”,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

“世界并不太平……”一段。

学生齐读。

  教师:

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你通过什么方式来理解?

(学生发言,略)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学生列举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数据。

(主要是一些战争中带来灾难的数据统计。

  教师:

同学们,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地球的呻吟》。

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

         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

         总是倾其所有。

         可是人类,

         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

         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

         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践踏丰收,

         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

         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教师:

地球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罪恶的战争却……(引用上面诗句中的话)。

所以,这个中国孩子会向国际社会呼吁。

想想,他为什么呼吁?

呼吁什么?

(学生回答)

  抽读课文七自然段。

  教师:

让我们和小作者一同呐喊、呼吁!

(学生再读七自然段)让我们和地球一同呼吁!

出示诗歌——

      地球的呼声

      隔海相望的陆地,

      都伸出友谊之手,

      相视一笑,

      泯灭旧日的怨仇。

      没有掠夺者的咆哮,

      也没有反抗者的怒吼。

      人们彼此赠送的礼物,

      是平等、自由。

  齐读。

  教师:

孩子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

让和平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

(音乐响起,《让世界充满爱》)

  教师:

让我们一起呼吁,一起疾呼!

连读两遍。

  

教导处(教研组)

签阅

年月日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年级学科册第单元(章)

单元(章)

名称、课题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总备课数

第课时

知识能力

1.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