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S管理在技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07121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S管理在技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7S管理在技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7S管理在技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7S管理在技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7S管理在技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7S管理在技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S管理在技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Word文件下载.docx

《7S管理在技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S管理在技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7S管理在技工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Word文件下载.docx

因此如何补齐短板,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2016年初,笔者学校全面启动了“7S”管理模式,对中层以上干部、再到全体教职工,直至全校学生进行培训,学校还通过和企业联合多次进行强化培训。

从实习教学、车间管理、班级管理、校园管理、公寓管理全方面实施“7S”管理模式,确立以“养成良好习惯,美化校园环境;

减少资源浪费,保障安全稳定;

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职业素养;

营造和谐氛围,提升学校形象”为目标任务。

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提升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水平,学生开始适应现代企业的高标准要求,初次就业稳定率明显回升,收到了显著效果。

  一、“7S”管理的含义

  “7S”管理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

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等词语是外来语,罗马文拼写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称之为“5S”。

随后添加的安全(Safety)、节约(Save)两个词,被称为7S。

  “7S”管理是以系统论为模型,以人本管理思想为核心,以“自我管理”的员工为主体,又融入了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中的管理要素和持续改进概念,集精益生产、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等思想为一体的一种现场动态管理方法。

实现“7S”管理是提升员工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这一点与学校教育学生的目的是高度一致的。

  二、“7S”管理与技工教育培养目标、企业员工需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由此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企业文化中各种有效元素,使之成为新的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缩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

建立校企合作的育人体制,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要求。

  多年来,笔者学校与上百家企业有过毕业生就业分配合作,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显示,很多毕业生的行为习惯、职业素养不能完全满足企业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后仍需“二次培养”,主要问题表现在工作态度不端正、卫生习惯差、安全意识薄弱、浪费严重、没有整理习惯等。

这些细节表明一部分毕业生职业素养欠缺,不符合企业精益生产的理念,给生产和安全带来隐患。

  目前技工学生入学年龄均在16~18岁,从小没吃过苦,身体素质差,自我意识强,缺乏责任感,对工作没有压力感和迫切感,心理承受能力差,?

娱?

甩手辞职不干了。

凡此种种,仅凭学校常规的学科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是不能够完全解决的。

实践证明,“7S”管理是一剂良药,在各方面,通过教育引导,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7S”管理与技工教育培养目标、企业员工需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三、学校的具体做法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推行“7S”管理,全体师生思想高度一致是关键。

2016年初,学校多次聘请专业培训师做“7S”管理培训,还聘请了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做了企业“7S”管理经验介绍。

企业着重强调了精益生产的核心是“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持续坚持、积累经验,成为自上而下的共识和习惯”。

学校还召开全校动员大会,全体职工共同学习了《“7S”管理实施方案》。

校长提出了要坚决克服“没有必要,与己无关,高不可攀,一蹴而就,被动应付”的“五个模糊认识”,要求全体职工充分认识到“7S”管理是一个长效机制,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需要多个循环往复,逐步提升达到要求。

随后全体班主任组织各班学生开展了《发挥表率作用,践行“7S”管理》的主题班会,在全校掀起了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热潮。

  2.确立原则,制度保障

  学校确立了“7S”管理三条基本原则:

整体综合的原则,渐进持久的原则,激励奖惩的原则。

  “7S”管理的全面实施与学校各项管理考核目标紧密结合,与绩效考核制度紧密结合。

除此之外,学校还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保障措施,包括《“7S”管理目标》《“7S”细则要求》《车间、实训室“7S”管理实施方案》《公寓“7S”管理实施方案》《教室“7S”管理实施方案》等。

这些制度措施,有些是与现有制度相互补充完善,有的则填补了空白。

尤其是与绩效考核挂钩,抓住了要害,实实在在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3.成立组织机构  学校建立“7S”管理领导小组和督导检查评估小组,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全体中层正职为组员,统一协调部署任务,真正做到人人有职任,事事有人管。

  4.“7S”管理在车间实训中应用的典型案例

  实训在技工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笔者学校作为机械类技工学校,机加工实训占比率很高,约占总课时的65%。

学校非常重视实训教学,质量和安全是重中之重。

在实行“7S”管理以前,实训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纪律性差、责任意识不强;

学生没有主动性、思想意识中没有协作精神等;

比如工具量具随意摆放,甚至有的学生不擦拭机床、照明灯不关、电源不断就下课走人;

实训中刀具量具非正常损坏现象严重、耗材浪费、车间环境脏、乱、差等。

实施“7S”管理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现场管理,直面实训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加以整改,收到了良好效果。

  

(1)整顿。

每天进入车间前,学生在车间门前集合整队,整理拉链、纽扣、防护眼镜。

班长负责点名,实习老师宣读实习内容后学生迅速进入工位。

实习结束后学生再次集合,做完小结后解散。

  

(2)整理。

学生在实训过程,先将物品进行整理,把物品归类,没用的清理掉,只保留必需品,工具、量具、卡具、设备附件、标识牌等物品按要求摆放分类整齐。

车间门口增设警示牌、登记表,考勤表等,对全体学生的表现登记打分,学生表现一目了然。

上课期间学生手机统一放入配备的铁皮箱,课后再取回。

  (3)清扫、清洁。

操作结束后对设备、操作场地等进行清洁,收集废旧物料,发现设备异常及时报告老师维修。

车间内干净整洁,设备和器具、工件和毛坯摆放整齐划一、井然有序。

  (4)素养。

学生实训中保持肃静,保持良好工作秩序以及精神状态。

教师不断巡视、检查、指导。

班干部协助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5)安全。

实训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生产教育。

操作前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操作。

在操作中只允许一人操作,其余人站在安全区观看。

  (6)节约。

对学生进行“节约为荣,浪费为耻”教育。

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教师科学设计实训课题,使耗材使用最优化,通过改变零件尺寸,达到循环使用材料的目的。

学生规范使用训练材料和工量具,提高利用率,减少无谓的消耗,从而培养学生节约的意识。

  实训教学,就是要以行业企业要求为标准,以目标任务为引领。

以评估标准作制度保障,以检查评估为抓手,以学生素养提升为目的。

“7S”管理对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的意识逐步形成,职业素养全面提升。

  5.“7S”管理在班级、公寓、校园、行政办公室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1)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让学生干部成为推行“7S”管理的主力军。

班主任抓好班委、团委两个平台,依托班团干部,开展《发挥表率作用,践行“7S”管理》的主题班会,强化班团干部的“领袖”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之成为“7S”管理的主力军。

学校还统一行动,开展主题板报活动,让墙壁“发言”,把“7S”管理融入到生活中。

活动开展以后,收到了显著成效。

以往学生常常逃避卫生值日、大扫除等,现在每次都主动自觉地参加,自觉行为逐渐形成?

惯。

  

(2)树立“学生公寓是学生共同生活家园”的理念。

笔者学校学生85%来自农村,对城市生活不太习惯,在没有实施“7S”管理之前,也是经常疲于应付,卫生脏乱差、物品乱堆乱放、床上用品不按要求折叠等现象屡禁不绝。

在实施“7S”管理制度后,公寓大门口和走廊张贴了“7S”管理标语和宣传画,教官每日清晨出早操时会带领大家集体诵读“7S”管理相关内容,每天晚上,各班负责人主动配合教官和生活老师巡视检查总结,表扬先进,查出问题督促整改,使学生在文明倡导、制度约定、友情提示、检查监督等方式的共同作用下,将“7S”牢牢地印入脑海中。

如今学生公寓里人人能自觉遵守“7S”管理规定,卫生整洁、物品摆放有序,文明风尚蔚然成风。

同时,校园卫生变化巨大,教师办公室也一律按照“7S”管理要求整理清洁,一切都井然有序。

  四、体会

  学校实施“7S”管理后,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这些变化得益于学校坚持不懈地推进“7S”管理,得益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努力实施“7S”管理中体会到了一些关键因素,分享如下。

  第一,认识需统一。

引进“7S”管理进学校,是技工教育培养目标;

企业员工需求的高度一致,是企业文化进入技工学校深度发展的必然,是校企合作的内涵体现。

“7S”管理绝对不仅仅是打扫卫生,他有利于学校建立系统的、明确的、精细的管理体系,注重的是过程、是效果,是全体师生的职业素养的提升。

因此,要把全体师生的思想认识提升到精细管理层面,提高到职业教育素养层面。

  第二,制度要跟上。

“7S”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要用制度来保障,形成长效机制。

笔者学校把绩效考核与之挂钩,实际上从根本上是与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挂上了钩,奖勤罚懒,鼓励先进,再加上“荣誉墙”“后进曝光台”等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

  第三,自上而下,全员齐动。

一定要理解“7S”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一批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的优秀毕业生。

因此,“7S”管理的最终落脚点一定是在学生身上,有了这个明确的、终极的目标,就不会在实施过程中偏离方向。

一切的制度措施保障,都会紧紧地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

  第四,持久战意识。

一般情况下,我们有很多制度要求,都会出现“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的现象,这是个通病。

因此,只有把这项措施制度化、常态化,并且让全体师生真正体会到其带来的好处,这项措施才有可能长久坚持下去,并且逐渐内化到校园文化中,变成全体师生的习惯和自觉意识行为。

正如约?

凯恩斯所言――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参考文献:

  [1]精益界.精益7S现场管理实用技术[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2]王雪亘,张效铭,赵兵.中职学校实施3Q7S管理的初步实践[J].管理,2009(7).

  (作者单位:

石家庄市机械技工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