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50726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毕业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毕业论文.docx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毕业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毕业论文.docx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摘要: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复杂系统工程。

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需要,通过对自身的变革,以适应社会环境变迁,并与之保持新的平衡过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既有必然性和紧迫性,又有改革的敏感性和复杂性。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总结经验、审时度势、英明决策,改革要有目标和原则,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阳光型、服务性政府,构建一种民主政治体制。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必然性;对策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涵

所谓政治体制就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国家政治事务的具体规范体系,具体指与国家更本制度相适应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社会政治发展史上有两种革命,一种是解决基本制度问题的革命;一种是解决具体制度问题的革命。

政治体制改革就属于后者。

所谓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政治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治体系,政治结构,政治机制进行计划有步骤的变革以便调整政治关系,优化政治制度,巩固政治统治。

政治体制改革主要包括:

实行政企分开;进一步下放权力;改革政府工作机构;改革人事制度;建立社会对话协商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等。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有目标性。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胡乱搞改革。

邓小平曾说:

“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关键看三条:

第一是看国家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3]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决不照搬西方议会民主、多党制、三权分立那一套,需要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只能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采取由点到面,由表面倒深层的循序渐进方式。

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决定的政治体制属于上层建筑,应该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基础是在不断发展的,这要求上层建筑要随之不断调整和完善。

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表现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民主的必然之路

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是当前我国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的“总病根”,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要解决的根本为题。

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

“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的领导下的口号下,不是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

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成了个人领导。

全国各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

”[4]解决党委尤其是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在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会和战略构想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可以说邓小平所推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一开始就是触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一场“攻坚战二1989年后,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发生重大变化,改革的风险性凸显出来,稳定成为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

党中央“在具体思路和做法上对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调整。

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有所放缓。

"[5]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政治改革又开始向政治问题的核心靠拢。

但是权力是政治的核心要素,改革权力分配格局涉及到政治的深层内容,权力过分集中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所以要解决权力过分集中这一现象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6]由此可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选择。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政治发展要求相比,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倒,人民群众的民主观念和参政意识也伴随着我国民主制度的逐步完善而不断提高。

我国现行政治体制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政治的民主需求。

所以,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当务之急。

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为公众政治参与提供体制保障。

反之,如果不适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能为公众参与政治排除障碍、提供合法渠道,就会导致非制度化的参与,破坏社会和谐与稳定。

总之,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由之路,只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使党和国家更具活力,形成巨大的推动力,才能建立一个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2、政治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其中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两大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改革实践证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能否正确处理两大改革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着改革的成败。

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进展顺利并取得成效,离不开政治体制改革的密切配合与同步推进。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之恒指体制改革已经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

邓小平在1986年的多次谈话中反复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他指出:

“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7]他还指出:

“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之高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高不通,因为会首先遇到人的阻碍。

”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很多方面还严重滞后于日益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

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协调发展。

3、政治体制改革是遏制权力腐败现象的必然需求

腐败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没有建立有效防治权力的腐败的监督制约机制,是造成腐败现象的一个总要原因。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集中到一点就是权力过分集中。

高度集中的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导致政治权力对经济运行的非正常渗透,不可避免地产生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

遏制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腐败现象,仅仅靠市场经济自身的发展解决不了更本问题。

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建立新的权力运行及监督机制并是性权力合理配置,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权力腐败现象就不可能得到有效根治。

反腐倡廉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当前,党政官员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不仅严重破坏了我们已经取得的革命成果,而且沉重打击着人民对政府的信赖。

人民对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因此,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有效地解决旧体制的弊端,从根本上解决腐败现象,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4、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特殊时期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也要求中国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越发表现得越发明了,导致当前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具有历史性特色的新事物。

其中大型的特殊利益集团的出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之一。

现在中国房价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原因与中国房地产业利益不断集团化有关。

虽然中国现在的特殊利益集团还不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过程的重要环节,但是中国的利益集团已经开始影响到中国的政治决策。

经济干预政治开始萌芽,某些领域的权利开始失控,使得政治决策所能代表的利益的公共性减弱、社会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和谐发展。

因此,遏制中国利益集团干预政治的现实要求政治体制的改革。

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国的政治体制也要随之进行改革,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必然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生动实践。

虽然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阻力重重,但党和政府从来不放松,并把它放到为人民负责的战略高度,成为我党长期坚持和努力的重要领域和我国的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实践。

其次,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党执政地位稳固、执政能力增强的有力保障。

当前我国政治领域不和谐因素增加,民主进程缓慢、干群矛盾突出、腐败成风等等,严重影响和动摇着我党的执政根基。

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消除政治领域的不协调因素,调节党政关系、干群关系,加快民主进程,改善政治环境,遏制腐败严肃党纪政纪,使政治体制改革的管理科学化、系统化、法制化和民主化。

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

再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改革是我国政党成熟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需要。

当今世界格局多样化发展,各国民主进程不一,意识形态阵营冲突不断,恐怖组织、和平演变、军事威胁和经济危机等等,不一而足。

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国怎样才能走出一条真正适合我们自己的有说服力和现实生命力的当代政治体制改革之路,才是我党走向民主、展现自身魅力、实现政治成熟、迈向世界政治大舞台的现实需要。

三、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对策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应注意一个核心问题和一个关键问题。

在当代中国,任何改革和发展,试图回避或绕开党政关系都是不可能的。

[8]早在1986年,邓小平就指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领导的问题。

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

”[9]党政关系的规范化,实际上就是正确认识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强调用宪法和法律调整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尤其是党与人大的关系。

“党同政权机关的性质不同,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不同,党不能代替人大行使国家的权力,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要通过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向国家机关推荐重要干部等方而来实现。

要善于把党有关重大事务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的意志。

”[10]因此,既要保证党的领导,又要改革各种国家机构的权力配置之间的关系,是党政规范化的前提,也是政治体制改革解决的核心问题。

权力制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

时下,不少人面对当前愈益严重的官僚腐败问题,往往天真地(在有些人那里大概就是那个意思)把“文革”及其以前的那些年代美化成政治清明、人民安居、道德高尚、举国同心的理想时代。

这种社会上流行的对于昔日中央集权体制充满了向往的一种思潮,在理论上是一种大倒退,是针对实际问题的一种反动,其思维方式是本能地向后看。

它如果能真正得到实现,不但不能解决当前问题,反而只会造成历史倒退和新的恶性循环。

因此,必须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确立民主政治,确保政治权力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否则绝不可能走出兴亡交替的历史怪圈。

[11]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制度路径。

1、扩大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国家政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我国政治权力的核心。

我国政治体制所存在问题的“总根源”就在于党的权力过大,党内权力过分集中。

因此,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最关键的突破口。

党史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党的意愿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转化为国家意志。

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前提,人民民主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最终归宿。

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党内民主的发展为契机改革国家权力机关。

在扩大党内民主方面,党的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的票决制;扩大常委会权力,减少党委副职个数;强化纪委权力,健全党内监督机制都就将成为调整党内权力结构、变革党的领导体制的重要举措和有益尝试。

扩大党内民主的同时要调整党和人大的关系、党政关系,使人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权力机关,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从发展党内民主着手,进而实施党政分开,发展人民民主和党际民主。

我国完全可能探索出一条逐步健全并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之路。

”[12]

2、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依托,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系统是国家机关体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各种政治决策最终要通过行政系统去落实,行政管理体系的结构是否优化关系是否顺畅,分工是否合理,关系到国家行政管理效能的高低与社会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关系到党的执政绩效和政治合法性的高低。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清除体制性障碍。

现代政府必然是责任的政府、便民的政府、回应的政府、法治的政府和民主的政府,但政府的最高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现代政府的最本质属性应该是其服务性。

服务型政府是指导下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性价值理念。

要以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公平的公共服务为依托,展开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机构体系整合为核心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权力架构设计、决策方式、执行方法和监督方式等方面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使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3、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近年来,我国虽然采取了多种手段,下了很大的力气进行反腐,但腐败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根本原因是反腐活动没有触及到腐败问题的根源,权力的运行缺乏透明度,权力行使缺乏有效地监督和制约。

因此,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探索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手段成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力量主要来源于两大领域,一是政治系统内部的制约和监督力量;一是政治系统外部的社会力量。

从政治系统内部来说,关键要加强党的纪律检查权力,创新纪检部门的工作方法,例如中央纪委新创的巡视制度、垂直管理制度以及变革地方纪委书记提名权的做法就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

同时要把党纪监督和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结合起来,发挥整个监督体系的合力。

就加强社会监督力量而言,主要是提高群众的话语权,发挥群众直接监督的作用。

随着网络社会逐步形成,信息交流变得公开和便捷,为民众监督政治权力提供了舆论和技术支持。

社会权力成为政治权力的重要监督和制约力量。

只有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才能保证权力始终在阳光下有序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4、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用制度规范政治体制改革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必须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是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通过法律形式将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制度化、法制化,提高其权威性和普遍约束力。

我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人治社会,政治的首要特征表现为权力掌控者个人的特殊立场及人格特质是政治运行的决定因素,权力运行的制度化水平低,不稳定性高,政治行为不可预期。

这种政治传统对当今政治仍然有影响,加上我国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健全,所以法制建设要紧跟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13]用法律制度规范政治体制改革不等于政治体制改革得到了真正的保障。

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衡量是否真正依法治国的客观标准,能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关系到我国法制建设的实效。

同样政治权力要依据政治制度所确立的规范和准则运行,防止出现政治制度形同虚设和低效运行的状况,否则政治体制改革将是不彻底的、不成功的改革。

四、结束语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30多年来走了一条渐进式的改革道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进步。

但也存在一些重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期望相比,政治改革的力度还不够。

改革开放前存在的许多重要问题,如权力集中、官僚主义、机构臃肿和家长制等依然严重存在。

另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权力腐败问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问题。

其基本特征仍然是:

在权力结构中,过度集权仍是主要倾向,表现为党委对政府机关的集权,中央对地方的集权,政府对企业的集权,国家对社会的集权;在权威结构中,法律权威、制度权威的比重有所上升,但人格权威仍占主要地位;在组织结构中,层级和部门化仍是主要表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结构中,地方虽然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但仍表现了中央集权的倾向。

中国政治体制的这种状况及其基本特征,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不相适应,面临着来自经济、社会和党内民主的多重压力与挑战。

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民主执政。

他说,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要牢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总之,政治体制的改革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改革一定要坚持到底,坚持民主法治和公平的原则,合理正确实现权力的有效控制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真正的广大的中国人民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A1.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08-2-27.A1.

[3]邓小平文选: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213页.

⑷邓小平文选:

第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

[5]师泽生,王英.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概览(上)[J].探索,2008,

[5].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A1

[7]邓小平文选:

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176页,164页

[8]朱光磊,周振操.党政关系规范化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4,(3):

51-52页.

⑼邓小平文选:

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93,1177.

精品资料

内部资料,请勿外传!

第8页共11页

第9页共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