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气应急救援预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09355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气应急救援预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特气应急救援预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特气应急救援预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特气应急救援预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特气应急救援预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特气应急救援预案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气应急救援预案文档格式.doc

《特气应急救援预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气应急救援预案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特气应急救援预案文档格式.doc

当它在空

气中的浓度超过15%时有立即造成火灾及爆炸的危险,因此进入这样的区域前必须排空。

进入浓度超过暴露极限的区域要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大规模泄漏时需要全身防护服,并应随时意识到潜在的火灾和爆炸危险。

3四氟化碳:

四氟甲烷气存储在高压气瓶内,它是一种无色、无嗅、

不可燃的气体。

当空气中四氟甲烷含量过高而使氧含量<

19.5%时,会导致快速窒息,

这时营救人员需配备自给式呼吸器。

(三)日常检查及注意事项:

1钢瓶外观是否正常,是否有撞击变形等异常现象。

2检查钢瓶上的标识是否清楚完整。

3检查钢瓶阀是否关闭完好,防止钢瓶在运输过程中阀门松动,出现漏气情况。

4搬运充装有气体的气瓶时,最好用特制的担架或小推车,也可以用手平抬或垂直转动。

但绝不允许用手执着开关阀移动。

5储存区10米内不允许有火源,且所有电器必须防爆。

6气体先进先出,避免储存时间过长。

7储存区应配备灭火器和消防栓,并时刻保持完好。

8要定期对满瓶气进行检漏,防止钢瓶泄露。

(四)使用的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操作时佩戴好防护用品。

3气体用完,关掉阀门后,卸下钢瓶之前和装上新钢瓶后,打开阀门前都要对系统进行彻底的吹扫。

4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对系统进行巡检。

防止出现问题,能提前处理,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5气体用完后,使用完后,钢瓶内必须至少保留一定的余压。

防止气体全部用光,随着气温的变化,钢瓶内会产生负压,若因此而混入空气,有可能发生爆炸危险。

(五)泄露处理:

硅烷应急处理:

小量泄漏的情况

(1)钢瓶阀口泄漏时,首先关闭钢瓶阀门,注意使用防护用品避免烫伤。

当钢瓶阀即使关紧也没有制止泄漏时,要立即戴上钢瓶阀门堵头,按管理人员的意见把泄漏的钢瓶移到安全的位置。

(2)如果钢瓶已经无法阻止泄漏(或不能接近阀门),让钢瓶在原地泄放或将钢瓶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泄放,直到火焰熄灭。

注意在泄放过程中,用消防水从最远端不停的给钢瓶瓶身降温,防止钢瓶温度过高发生爆炸。

不要用消防水直接喷洒硅烷燃烧的火焰,防止火焰熄灭后,生产更大的危害。

(3)设备或管道漏泄时,首先关闭钢瓶阀门,把设备或管道内的气体安全放出,用氮气等置换后方可进行漏泄处修理。

严禁带气修理。

大量泄漏的情况

主要是为了防止二次灾害产生,处置如下。

(1)迅速退到上风,大声呼喊气体泄漏,使周围的人避开,同时带上自给式呼吸器,采取临时应变措施。

(2)在漏泄处附近拉上警戒线,不使人接近。

(3)发现大的事故隐患,本厂人员已经无法制止,请立即报警,通知消防部门救援.

氨气泄漏应急处理:

1泄漏:

关闭钢瓶阀,如无法关闭,就将氨气放入水中。

2着火:

从泄漏区疏散所有的人。

如有可能,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切断氨气泄漏源,然后根据燃烧的物质灭火。

只有在切断气源后才能灭火。

这样是为了避免易燃气体的累积和重燃。

如果可能,从火场移走邻近钢瓶并用大量水冷却直至火熄灭。

可能需要自给式呼吸器(SCBA)。

四氟化碳泄漏应急处理:

1保持现场通风,关闭钢瓶阀。

2如果无法关闭钢瓶阀,将钢瓶移至空旷通风处。

(六)现场急救:

硅烷:

1人体吸入较浓的硅烷气体造成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将患者尽快移到空气清新处,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呼吸和脉搏,必要时采取人工呼吸。

2发生热灼伤时应立即用冷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再

等待专业医护治疗。

3眼睛受到伤害时应立即用冷水冲洗30分钟以上,再等待专业医护治疗。

氨气:

眼睛接触:

用大量的水冲洗,立即进行医疗处理。

摄入:

摄入不可能成为接触氨气的途径。

吸入:

将人员移到空气清新处,若已停止呼吸,采用人工呼吸,若呼吸困难,则输氧,并迅速进行医务处理

皮肤接触:

用大量的水冲洗,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

如皮肤接触液体,脱掉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温水冲洗几分钟,并立即进行药物处理。

四氟化碳:

人员若缺氧,必须将其移到空气清新处,若已停止呼吸,采用人工呼吸,

若呼吸困难,则吸氧,并迅速进行医务处理。

(7)救援小组:

建立应急救援小组,统一指挥,协同作战。

救援小组由员工组成,在事故发生时迅速组成救援队伍进行救援。

小组成员:

(1)组长一名,负责指挥成员。

(2)报警接警人员一名,负责报警与接警工作。

(3)危险源控制人员2名,负责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

(4)救援人员两名,负责救援受伤人员。

(5)警戒与疏散人员两名,负责警戒与疏散现场人员。

(6)医务人员一名,负责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护。

(7)现场清洗人员5名,负责做好现场清洗,消除危害后果。

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等措施,防止继续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8)应急救援工作重点:

1、抢救受伤、受害人员。

  2、控制危害源。

应尽快组织工程抢险队和事故单位技术人员及时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继续扩大。

  3、疏散人员。

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迅速撤离出危险区。

  4、做好现场清洗,消除危害后果。

  5、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危害进行监测、处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