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10040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docx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修改版

第一篇: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

《科学方法论》学习报告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家的发展对人民基本素的要求不断加大。

发展的同时,加大了社会的竞争力,低层次的学历已经不能促使学子们在高端技术领域立足,因此越来越多的学子会选择继续深造。

现在普遍认为,大学本科阶段是来接受学问的,硕士和博士阶段是来创造知识的,这期间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创造知识的过程艰苦而孤独,无奈而乏味,一旦放弃,一事无成。

博士研究生是我国发展创造的主力军,担当起了高层次科技发展创造的大梁。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坚定理想,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得巨大的成果。

因此,我认为《科学方法论》这门课对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十分有必要。

从保送本校研究生到选择硕博连读,直接从一名本科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博士研究生。

在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第一学期,学校就专门开设《科学方法论》课程,并邀请本校在各相关领域做出突出成就的知名院士、教授来为本课程做专题讲座,他们之中有王焰新教授、殷鸿福院士、蒋少涌教授等环境地学等领域的学术大牛。

各位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来科学实践经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科学方法论进行了解读,老师们讨论了关于科学精神、做学问的态度、科学研究的灵感、科技创新、学科前沿、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内容。

我十分有幸聆听到各位专家的教诲,了解他们做科研的方法以及他们在学术上的成就,课时并不多,但是每节课都觉得自己收获颇丰。

其中,给我印象较深的有殷鸿福院士讲授的“治学与做人”,蒋少涌教授讲授的“博士研究生科研工作方法漫谈”等,让我至今感触颇深。

殷鸿福院士已81岁高龄,是我国著名的地层古生物学家,本已到达退休颐养之年,然而他却始终坚持讲台,他的精神和素养让我为之折服。

在他的众多科研成果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将二叠纪-三叠纪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最终定址在我国浙江长兴煤山。

对于“治学”而言,殷鸿福院士提到了“金钉子”的意义。

“金钉子”名称来源于美国,1869年5月10日,美国第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贯通时,为表示永久性的纪念,就在最后两根的连接处钉上了一个金铆钉。

地质领域借用这一典故,把全球界线层形象地称为“金钉子”,体现了全球界线层在年代地层划分中的重要地位和永久性。

殷鸿福院士说每个“金钉子”都是国际地质专家历时多年,考察世界各地的候选剖面后确定的。

每个候选剖面都必修经过由所在国专家为主的国际地层工作组系统的研究和论证,并经过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

金钉子一旦确定,这个地点就称为某一地质时代分界点的唯一标准,不会因岩石年龄测算结果发生变化,而导致它的地位发生变化。

所以在一个国家建立“金钉子”,不仅体现了领先国际的综合科研实力,更是国家荣誉。

地球历史以生物演化为标准,分为宙、代、纪、世、期。

二叠纪-三叠纪既是两纪之间的界线,又是古生代与中生代之间的分界,是108颗金钉子中最大的三颗之一,历来是地质学研究的热点。

这一成果来之不易,而殷鸿福院士谈起来却十分的自然而平静,这就是科学家的胸襟。

对于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的划分,地质学界100多年来一直沿用耳菊石化石作为标志。

随着科学家们的探索,发现传统的三叠纪底界标志化石耳菊石只存在于中国西藏南部色龙剖面上,其它地方还没有可靠的耳菊石化石发现,处于不利地位,且世界上许多重要剖面也找不到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代表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的划分的标志。

殷鸿福院士对耳菊石提出了质疑,在野外建立了大小37个剖面,发现21条剖面中存在有微小欣德牙形石,并在煤山剖面上找到了许多牙形石带化石,建立了全球最完整的二叠纪与三叠纪界线牙形石序列。

1986年,殷鸿福院士提出,将我国地质工作组在浙江长兴煤山发现的微小欣德牙形石作为划分古生代与中生代的标志化石。

这一观点的提出,在国际地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也遭到了一些外国学者的极力反对。

在接下来的近10年时间里,殷鸿福院士的科研组和国内外科研工作组一起,对浙江煤山进行考察研究,取得了颇丰的成果。

在1996年,中、美、俄、德等国的9科学家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联名文章,推荐以我国浙江长兴煤山的微小欣德牙形石为划分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标志化石。

此后,经过国际地层委员会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工作组、国际地层委员会三叠纪分会以及国际地层委员会投票,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会议确认,最终确定了我国浙江长兴煤山剖面在地质学上的“金钉子”地位。

殷鸿福院士认为,“治学”首先要有理想,要大胆地提出质疑,不要迷信权威。

遇到挫折,不要气馁,要在实践中寻找证明,持之以恒地前行,这才是一个科学研究者的素养。

谈到“做人”,殷鸿福院士认为它比“治学”更重要。

马克思中学毕业作文中的誓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

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纵观各学科的大牛,无一不是有着人格魅力的学者。

他们拥有远大的理想,他们坚持自己的选择,他们秉承正直和诚信的原则,他们能够做到自由独立思考。

人类的进步,都是伴随着新的重大科技发现,然而新的发现也为人类带来了新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好处也有坏处,科学技术的正面或反面价值取决于掌握科技的人使用它的目的和实际使用。

人文精神就是那仗剑的人,所以只有掌握了好方向,才能更好地利用这把双刃剑。

理想是我们成功的根基,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有不同的性格,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执着于理想,有自己的精神追求。

它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处事的原则。

在复杂的现实社会关系中,我们外面原有的棱角都磨圆了,但是不同的是,我们没有底线,是外圆内方,是有规矩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理想就是规矩,这是我们内心的精神支柱。

现在,要紧的是,如何在今天市场经济、金钱至上的情势下,忠诚地守住它们,并用我们的一生来作证。

殷鸿福院士在长达10多年里坐着冷板凳,没有科研经费的支持,而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科研之路,守住自己的信念,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获得了巨大成就,这就是理想的力量。

选择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实现理想是一个不断选择和舍弃的过程。

人生是一条多歧路,生活的每一步都是在做出选择。

人要在做事治学上有所成就,必须沿选定的目标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为其它歧路所吸引,这是不容易的,需要选择,需要割舍。

要治学,就要舍得金钱而耐得住清贫,舍得功名而耐得住寂寞,舍得玩乐而稳坐冷板凳。

殷鸿福院士谈到了自己的两次选择,“考大学”和“工作”。

“考大学”,他当时的高考分数足以去清华北大这样的高校就读,然而国家当时处于发展时期,他一心怀着报效祖国的梦想,直接选择了当时十分冷门的地质专业,进入当时的北京地质学院就读,这为他取得巨大成就做了铺垫。

“工作”,他在“回国-武汉-北京”这个选择面前,根据自己真正的需要,毅然回国到武汉,从零开始,坚持自己的科研道路。

他认为做好选择和舍弃的思想准备很重要,赏心悦目仅一二,不如意事常八九。

要想实现某个美好的理想,必须准备好舍弃,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家庭美满、事业成功、财源兴旺、身体健康”是美好的祝愿,而现实常常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如果你最后只得了鱼,不要怨天尤人。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冷静反思一下,那往往是自己选择的后果。

正直和诚信是我们成功的奠基石,有教养的社会和人群,不以功名富贵论成败,不以成败论英雄。

殷鸿福院士要求我们抵制大学里面的功利化现象,特别是要坚持学科建设上高标准、严要求,不要被急功近利搞扭了方向。

在金钱至上的环境里,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底线,在精神上战胜自己。

独立精神和自由思考是我们成功必要条件,要发扬大学精神。

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

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

我们当代大学生要不断地总结过去,在总结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

一个人的成功永远不是一个人所为的,它是集体的力量造就的成功,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让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发光。

殷鸿福院士的报告让我感触良多,他首先从治学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他对科学的尊敬以及求实的态度,再从做人方面为我们阐述了人的根本就是好好做人,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样,蒋少涌教授的题为“博士研究生科研工作方法漫谈”的报告让我们受益匪浅。

他为我们讲述了科学方法论的核心问题、研究生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科学论文的撰写于发表,对我们博士生的学习生涯十分有实用性。

他首先认为,博士研究生应成为地质大学科学研究的主力军,研究是一种境界,是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做研究要有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它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

科学精神是每一个科学研究者必备的基本条件,而基本功的训练也十分重要。

作为一名博士生,要具备高的英语水平、计算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处事能力,缺一不可。

在做科学研究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专业的特征,通过快速的阅读,掌握研究领域的文献。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制定读书战略。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平时多注意提高自己科技写作能力,循序渐进地练习论文写作,从读书报告开设,善于利用阶段性成果来撰写论文。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我们才能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不断地创新,为今后的成功打下夯实的基础。

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个人学术的发展固然重要。

首先我们要有自己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并为之不断地奋斗。

总体目标是我们学术研究中的导向,为我们指引着方向。

阶段性目标是我们科学研究中的动力,不断地激励我们前进。

其次,就是要选择重要的课题。

选题十分重要,决定着研究中的成败。

在选题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好奇心,不论对自然还是对普通食物都要有好奇心;要有怀疑精神,不要迷信权威,要大胆猜想并去论证;要有创新精神,不断地发现新事物,这是科学的本质。

最后,保持良好的态度。

在科学研究中,要于导师保持好良好的关系,经常沟通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要保持主动性和积极性,尝试接受挑战、勇于克服。

在科学研究中,既要有“责任感”又要有“罪恶感”,找到学习的楷模,细心体会他人是如何做研究。

尽早动手写论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苛求一举完成精典之作。

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方法和途径是成功的关键。

我们时刻要保持着“观察、思考、交流、求证”的态度。

作为一名博士生,尤其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博士生,观察能力十分重要,亚里士多德曾说观察是科学发现之父。

在观察之后就要进行思考,思考是对观察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改造喝归纳。

我们不能被传统观念所束缚,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当自己有新的想法之后,要与老师、同学多交流,共同探讨,琢磨出想法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在求证的过程中,一定是最艰难的历程,所以我们一定要带着执着、勇气和信心。

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自觉抵制不当的学术行为。

在当今社会,学术和人品十分重要,我们必须摒弃学术不端的低俗行为。

我们要多开展新形势下的伦理观、道德观教育,不但要把学问做好,更要把人做好;提倡潜心攻读和严谨求实,反对急功近利和浅薄浮躁;严禁造假,严禁抄袭和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

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他人发现和提出的观点、概念、理论、方法、技术、数据和图表不能以任何方式和借口据为己有。

在参考文献问题上,引用他人的观点、概念、理论、方法、技术、数据和图表,必须加以标注。

最后,蒋少涌教授为我们讲解了科学论文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他以地质学期刊论文写作结构为例,分别对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题目、写作内容、数据分析、结果讨论以及图表制作方面一一做了阐述。

他要求我们在撰写文章过程中,思路要清晰,内容要尽量完整,资料数据要准确,论述要十分深刻。

《科学方法论》课程的授课老师们,都结合自身的科学研究经历向我们阐述了做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前期准备工作。

我们博士研究生需要做的就是,紧密围绕学科前沿和国家目标凝练研究方向。

全面了解相关学术领域的历史、现状,对其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尤其是研究上薄弱甚至空白、能够形成竞争优势、具有相对长期、持续的研究机会的方向做出科学判断。

作为一名资源勘查工程(固体)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认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堂堂正正做人。

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人品十分重要,搞科研亦是如此。

在做科学研究之前,我们要做一个有诚信的人,现代社会生活的三大基石就是诚信、善待、宽容,只有获得别人的信任,我们的学术研究才会长久立足。

要做一个勤劳的人,作为一名学地质的博士研究生,野外工作、室内工作、数据分析等繁琐而枯燥,我们必须要多读、多想、多写,才能不断获得新的进展。

做一个严禁的人,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项严谨的工作,特别是实验数据的处理工作,必须秉着严谨务实的态度对待,否则一事无成。

2、坚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

以地质勘查领域的研究为例,该领域既需要高水平的英语能力,也需要极强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计算机的运用)。

涵盖的知识面包括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以及遥感技术等,范围十分广泛。

我们只有加强自己的基本功训练,才能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少碰壁。

3、掌握学科前沿的最新动态。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一旦选择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就要保持好良好的心态,为之不断奋斗着。

准备工作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前提,我们必要要了解国内外同行在这一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以及该领域的前沿研究内容和成果,以判断你即将从事的研究内容的学术价值。

首先从阅读文献开始,泛读中文文献,然后精读外文文献,逐步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

然后多聆听相关领域内的学术报告,了解别人的动态。

4、科研创新性。

搞科研不能总重复别人的实验,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科学研究中寻找证据不断论证。

通过了解前人的研究资料,根据自身研究的特性,不断地创新。

5、与导师的合作与沟通。

一方面,导师能够洞察你从事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课题,把握自己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经常与导师沟通,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只要在导师研究的大范围内,让导师给自己一个宽松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大胆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做出创新性的工作。

6、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与他人进行团结合作,创造一个积极活跃的科研氛围。

科学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往往都出自于一个团结合作,积极活跃的科研群体。

在一个科研氛围十分活跃,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的科研群体中,团体中的每个人的思想都会变得十分活跃,新的观点、新的想法不断出现,最终必会产生原创性的成就。

7、科技论文(包括SCI论文)撰写能力。

SCI所收刊物是全球自然科学方面较为重要的学术刊物,在这些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读者较多,是国际学术界用来交流的主要媒介。

虽然,SCI论文并非每篇都是高质量的,但总的说来其读者较多,可以认为,只有在SCI所列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才能被国际同行所知晓。

因此,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较好的SCI论文撰写能力和熟练掌握SCI论文的写作方法。

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我们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品格,树立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做出选择之前,要有取舍心理,只有舍才能有得。

一旦选择,就要咬紧牙关,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在科学研究中,追求科学真理,以科技创新为己任,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挑战权威。

我们要积极谋求合作,主动寻找机会,强强联合,开放交流,获得新的灵感。

第二篇:

科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科学方法论》课程报告220120238一.课程开设背景

二.“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意义科技提高生产力,而生产力改变生产关系,从而促进社会变革,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得以丰富和改善。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科学技术居功至伟,它使人类从野蛮变得文明,增强了人们适应和驾驭自然的能力,它使人们的生活变得便利,人与人之间距离变短,时至今日,科技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已经不能想像如果没有科技的支持,人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电器、互联网络、汽车、医疗、能源、农业种植等,科技作为一种改善人们生活的工具和手段,已经如此紧密得与这个世界进行关联,人们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巨大能量。

这个世界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推动,而科技的进步需要科学的方法做支持,重视科技必须重视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归纳总结。

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都有其规律和章法,无论我们是从事行政管理,或是程序编写,还是三维动画制作,也可能从事财务管理,新闻记者等,我们都有其方法做指导。

像其他任何职业一样,作为潜心学问的学者,要想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掌握合适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和方法,养成独立思考和研究的习惯是极其重要的。

可以说,科技有多么重要,科学的方法就有多么重要。

一切理论的探索,归根结底是方法的探索。

在科学创造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科学方法的创新,尤其是在划时代的科学理论诞生时,集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哲学家于一身的哲人科学家,在科学方法的形成和进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独特作用。

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和牛顿,是近代科学方法的奠基者。

他们在构筑经

典力学的巍峨大厦时,成功地使数学与实验、假设与验证、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诸方法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十九世纪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其中蕴涵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广泛地渗透到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成为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独到的维度或视角。

世界观是在谈世界是什么,是指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观点,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方法论主要在谈“怎么办”的问题,科学方法论则是方法论的一种,它是科技哲学的范畴,它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科学观,科学法则,科学方法论主要在讨论人们用什么方式、方法观察科学现象和解决科学领域的问题,它是对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学科研究方法的归纳总结,科学方法论如同哲学是对所有学科知识的概括总结,又指导各学科知识的运用,科学方法论是指导各类科学运用不同的具体方法完成科学实践的重要学科。

三.“科学方法论”的几个重要问题1.科学是什么?

什么是科学?

科学社会学者孔德认为,科学应该同时具备三个性质:

自然一致、因果联系和可重复。

它认为所有被认为是科学的知识,都应该具备这三种特性。

但我们认为这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在谈论科学,并不确切和全面。

吴冲龙教授在“科学方法论问题”讲座中详细讲解科学的概念与分类,引导同学深入认识什么是科学。

他通过列举中国历史上一些重大发现,如四大发明,讨论中国历史上是否有科学。

吴教授在讲座中指出,科学的核心是关于世界处于什么状态,以及世界如何运作的系统理论知识。

科学是相对于技艺(techne)的认知(episteme)行为和结果,它具有思辨性,并总是猜想新实体、新过程和新机制的存在,直至对可能存在的新世界的探索。

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我们的祖先对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等技术的运用已经非常娴熟,但古代中国人并不知道其原理,也没有尝试找出其中的原理规律,并形成系统的理论。

所以无论是著名的四大发明,还是郭守敬的天文观测仪器,张衡的地动仪,都只能称为技术,在本质上都是“手段、技巧,是主观思维和操作能力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系统”,而非系统的、规范的、认识事物本质的理论体系。

因此,今天的多数

中外学者都认为,在中国古代领先于西方只是在技术应用的领域,而科学研究则远落后于西方,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不存在“科学”。

科学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

按人类对自然规律利用的直接程度,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和实验科学两类。

按是否适合用于人类目标来看,科学又可分为广义科学、窄义科学两类。

自然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实用科学;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包括:

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

社会科学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

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等。

科学方法论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结归纳。

2.如何选择科学的问题?

在历经一个月的讲座中,几乎所有的老师,无论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或是从事社会科学,无论是从事能源研究、还是生物学、或者是地质灾害的研究,老师们都谈到如何选择研究方向和领域的问题,已经八十高龄的赵鹏大院士在讲座中引用爱因斯坦的观点“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强调选择研究方向和科学问题的重要性。

发现问题是起点,如何发现,作为一个研究者,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于有些科学问题,很多都是假问题,没有研究意义;比如《论哲学家对自然科学家的引导》这一问题,实际上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都是平行工作的,它们不存在谁引导谁的关系,这就是一个假问题;还有许多研究心理学的学者,研究六岁儿童的运算能力等,都是过于肤浅或者没有意义的研究问题。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吴德华研究员在一次学术会议提出这样的观点,在选择研究问题时,第一个方面是要找到科学问题,科学问题可以通过多阅读文献寻找。

如某学者测定一个物种的代谢特征的季节变化,发现了一些规律,如(啮齿动物)冬季产热能力增加,夏季产热能力降低等,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

那么科学问题就有:

为什么会有季节变化?

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动物的代谢能力?

哪些

生理因素影响动物的代谢能力?

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动物的代谢能力的?

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有还是没有?

)?

哪个因素的影响最大?

如果你认为食物的因素重要,那么是食物中的哪种营养成分导致的?

脂肪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还是蛋白质含量?

发现食物有影响,那么很容易就会产生类似:

光照周期是否有影响?

如何影响?

环境温度是否有影响?

有哪些影响?

„„那么到底做哪个?

选择其中哪个问题作为研究问题?

发现科学问题后,要确定科学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这里边要问几个问题:

这个科学问题重要吗?

有意义吗?

怎么个重要法?

有什么重要意义?

在科学(学科领域)上有什么贡献?

对人们认识自然规律上有哪些启示?

有应用价值(前景)吗?

如果有,有哪些?

作为教师和科学工作者,我们经常被家人和朋友问到一个问题:

“你是做什么研究的?

你的研究有什么用?

”如果你能拍着胸脯,满怀信心回答这个问题,并且让听的人有无限的兴趣,参与到该问题的讨论,大概这就是对人们有价值的和有兴趣的问题。

如果回答了对方的问题后,对方只是抬了一下头,然后又低下头读自己手里的书(报纸),说明你的研究问题还需要重新加以思考。

对于自然科学,如地球科学领域,地质灾害的问题、新能源、环境污染和治理等问题都是大家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对于社会科学,如人们的健康、长寿、食品安全、旅游文化、教育、房产经济等问题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综合来说,在选择科学问题时,阅读和思考是发现科学问题的途径,自己的兴趣、人们的关注和需求是衡量问题价值和意义的基本标准。

在《科学方法论》的讲座老师中,殷坤龙教授选择滑坡灾害的预测研究、以及对水库库岸滑坡与涌浪灾害的研究,唐辉明教授的《水库滑坡演化进程多维诊断与稳定性研究》等这些研究课题的选择,对我们如何选择研究课题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3.如何展开和深入科学问题研究?

确定要研究的科学问题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开展对该问题的研究,即研究方法的问题。

综合来讲,按照概念内涵的深度和广度,科学研究的方法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各门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例如:

地质学中通过古生物化石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方法。

第二层次是各门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如观察实验法、科学抽象法、逻辑方法、数学推导、资源预测和评估方法等。

第三层次是篇二:

《科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科学方法论》读书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

学号:

22002154姓名:

秦跃群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2004.12.对地球信息科学的认识

----以地理息系统应用为例

地球信息科学是20世纪90年代新兴的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是在卫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