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风湿证类风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0426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痹证风湿证类风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痹证风湿证类风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痹证风湿证类风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痹证风湿证类风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痹证风湿证类风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痹证风湿证类风湿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痹证风湿证类风湿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痹证风湿证类风湿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痹证风湿证类风湿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痹证风湿证类风湿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痹证风湿证类风湿文档格式.docx

《痹证风湿证类风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痹证风湿证类风湿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痹证风湿证类风湿文档格式.docx

舌暗淡,苔白,脉沉细。

祝师辨证为气血两虚、风寒阻络。

以补益气血。

散寒通络为治则。

用四藤一仙汤合黄芪建中汤为主方:

黄芪3O克,桂枝10克,白芍3O克,鸡血藤3O克,钩藤15克,络石藤15克,海风藤15克,威灵仙15克,桑枝30克,狗脊15克,寄生20克,川断15克,大枣5枚,甘草6克。

嘱水煎服14剂。

再诊时四肢凉麻痛及关节痛均有好转,仍诉腰背疼痛,畏水腿软,大便日行1次。

舌脉同前。

祝师根据效不更方的法测,嘱于上方中加羌独活各10克,继服2周。

本例以此方为主加减调理治疗月余,诸症若失。

三、xx热痹汤(xx拟方)

老鹤草3O克,板蓝根3O克,狶莶草15克,忍冬藤3O克,羌活9克,秦艽15克,独活9克,桂枝12克,威灵仙12克,地龙12克,海桐皮15克。

水煎服。

发热者加柴胡12克,生石膏15克;

高烧时柴胡加至I5克,生石膏3O。

-50克;

关节红肿,加汉防已15克。

治疗风湿病,发热,周身关节疼痛,或局部灼热红肿。

脉细数或弦数,去尖红,舌苦白腻罩黄,血沉快,抗“O”高,是以热邪为主,兼以湿热结聚之热痹证。

有结节性红斑的5例患者(上方加猪牙皂6克),红斑由大减小,由红转淡红、淡黄,再变为青色,终至消失,恢复正常活动。

方中以老鹤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兼清湿热之品为主药。

狶莶草、海桐皮、秦苏苦寒辛平,忍冬藤甘寒,均能祛风湿,通经络,善治风热痹痛。

地龙咸寒,搜风剔络,长于解除关节红肿疼痛。

桂枝通经达络,与羌独活、威灵仙同为辛温通经达络、蠲除痹痛的良药。

板蓝根清热解毒,撤除三焦之热邪,有佐使相辅、同奏治热痹的功效。

风湿结节性红斑,是湿热变痰阻络所致,猪牙皂重用至6克,消除给节性红斑颇称应手

xx三藤通痹

祛风、散寒、除湿等法确有效验,但只能缓缓图治,其痛为由衷之苦,临证多选忍冬藤、鸡血藤、夜交藤(20~25克)相伍为用,其痛可著减,或三藤煎水外洗热敷,或三藤煎水送服乳没散(乳香

1.5xx,没药

1.5xx)。

忍冬藤,又名银花藤,性味甘寒,清热通络,“治筋骨疼痛”(《履镜岩本草》),“治一切风湿气”(《本草纲目》)。

鸡血藤,又名血风藤,活血舒筋,“活血,暖腰膝,已风瘫”(《纲目拾遗》),行血蠲痹确为之长。

夜交藤,性味甘微苦、平,虽可养心安神,但“行经络,通血脉”(《本草再新》)之功亦不可没,且与冬藤、血藤相合,通痹止病相得益彰。

三藤甘苦相合,寒温并用,其性则和,其治在痹,其义在通,临床应用多年,对风湿、类风湿等安全有效,但孕妇当忌。

五痹止痛丸

是孙老自拟治疗顽痹之验方,方药以麻黄、苍术,祛、散寒、除湿;

川芎、防风、羌活三药皆可入太阳经,增加麻黄、苍术散寒除湿之力,并有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乳香、没药活血止痛;

炙川乌、炙草乌散寒止痛;

当归养血活血通络;

炙马前子擅治痹痛,明方乌贤《奇效良方》中以此治“历节风”及治风湿脚气,攻注脚膝肿瘤,筋挛不能屈伸、脚不能蹈地与一切疼痛;

山甲珠重在搜剔活血通络。

炼蜜为九,以解诸药之毒。

用法,每九重5克,日服2次,早晚各1丸。

葱蜜膏此方为吾师治疗骨质增生祖传密方,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葱白性味甘温,其功能发表散寒,温中通阳。

蜂蜜性味甘缓,生用具有消炎解毒止痛之功。

二药配用,蜂蜜可借葱白发汗之功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用法:

将葱白放到大火上烤熟后,再把烤干的外皮扒去,捣制成葱泥,再放适量蜂蜜,调均,敷在患处24小时更换1次,一般治疗2~4天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五痹止痛丸是吾师自拟验方,临床运用3O余年,治愈患者不计其数,制方原则系根据风寒湿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治以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法,临床应用于一切顽痹之症,不论行痹、着痹、痛痹,远年近日疼痛不止,甚至周身关节疼痛变形肌肉萎缩,卧床不能行走都可服此药治疗。

葱蜜膏是吾师祖传秘方临床运用数百例,有效率达9O%。

此方适用于一切顽痹,尤对骨质增生引起疼痛不止,活动受限为佳。

二、治痹有灵验

周老治疗痹证,每以标本结合论治。

认为风寒湿热虽是痹证之外因,但病之根本在于脏气虚损,营卫不足。

因其有虚而受邪,阴阳违和,湿邪留滞,气血瘀阻的病机特点,故治疗以通阳散寒、祛湿通络治其标,温肾制邪治其本。

临床多用通阳活血汤加减治疗诸痹,尤长于治寒湿凝滞、血脉瘀阻而肌肤顽麻不仁、筋骨展废或疼痛之症,如风湿性关节炎,雷诺氏病,硬皮病,中风后遗症等。

方用附片温肾助阳,散寒行痹;

鹿角霜补益、温阳益血;

细辛散寒,除风湿痹痛;

干地龙,制鳖虫活血通络止痛;

黄芪益气养血;

当归补血活血,除湿止痛;

赤白芍同用,通补行痹,且制附片之燥。

或加雷公藤、威灵仙以散风除温,或加田三七、中川蚣、炙全虫治血定痛等。

治上则加羌活、防风等,治下则加川淮牛膝、独活等,务令药达病所,如加局部外敷膏药,内服酒方,内外并治,则取效更捷。

临床跟师所见痹证治例甚多,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椎炎、硬皮病、雷诺氏病等,均用通阳活血加减治疗,得到显著疗效,病程短者只需半月,长者需用3个月—至半年,甚至以上,但效果确切而肯定。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属中医痹证,有“久痹”“顽痹”之称。

治愈困难。

黄老近20余年来采用针药并治,取得良好效果。

(一)针灸治疗:

以疏通经脉,调和气血。

治疗以针刺为主,偏寒者针、灸并用。

操作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O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1次。

每天或隔天1次,12次为l疗程。

(二)内服中药:

(xx经验方)黄芪龙蛇汤:

生黄芪3O克,乌稍蛇(或白花蛇1条,蜈蚣2条)、党参各15克,地龙、白术、桂技、防已、当归、白芍、僵蚕各12克,桑枝3O克,甘草9克。

随证加减:

偏热型加生石膏6O克,土茯苓3O克。

偏寒型加细辛6克,川草乌各12克;

寒热错杂型加丹参、石膏各20克,全蝎6克,蜈蚣2条。

(三)外用中药:

当归、桂枝、威灵仙、雷公藤、乳没、川草乌各15克,赤芍、羌独活各12克,川芎、细辛各9克,桑枝3O克,鸡血藤20克。

偏热型去细辛、桂枝,加石膏2O克,土茯苓3O克,防已15克。

上药煎汤一脸盆,熏洗患部半小时,每日l一2次,药汤可连用2天。

黄老认为气血不足,肝肾亏损是本病主要病机。

故以补气血,滋肝益肾为法。

由放久治不愈者,多表现脾胃虚损,故调补脾胃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本之法,病之初中期应补脾胃,益气血,兼顾肝肾;

中晚期应注重调肝肾补阴阳,兼顾脾胃,方能获得较满意效果。

四、验方“热痹”五圣汤介绍

五圣汤即黄芪3O~6O克,石斛、远志、牛膝各15克,银花20~克所组成。

此方主治热痹发病急骤,四肢各大关节,掀肿发热痛势剧烈,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之证,脉弦大或滑数者,每收立杆见影之效。

此方重用黄芪鼓舞气血,通经络贯百脉,调营卫气为主药,配银花甘寒清热解毒以除红肿;

远志温经祛风,逐顽痹润关节,驱除瘀结,又助黄芪贯注络脉,石斛味甘益精强阴合黄芪补虚损壮筋骨,助一身之元气通关逐痹;

牛膝性降滑走十二经络,补髓填精,益阴活血,引药下降,直入病所,共奏益气通络,清热消肿止痛之功。

如肿痛退后,脉仍滑数,为阴伤阳浮,则加鳖甲、龟板、白芍益阴除蒸、补肾养肝;

若膝关节肿滞不消,皮色正常多属风湿空滞,则加枸杞,苍术,秦艽,独活,萆薢,蚕砂,白茄根等益肾祛风胜湿其肿可消。

例,18岁,类风湿性关节炎5年,近~年加重,两膝关节肿大如瓜,上下骨瘦如柴,阵发性剧痛,间歇高热,食少神糜,而脉弦滑大,极虚之体反见旺盛之脉,予以五圣汤为主,或加苍术、桐粑、威灵仙、白芥子或加鳖甲、龟板、归芍、花粉之类,经治半年而全愈。

焦树德尪痹的辨证论治(类风湿)

(二)尪痹病因病机的特点

l.素体肾虚,寒湿邪盛深侵入肾。

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遗精滑精,房室过度,劳累过极,产后失血,月经过多等而致肾虚,正不御邪。

肾藏精、生髓、主骨,为作强之官。

肝肾同源,共养筋骨。

肾虚则髓不能满,真气虚衰,三气之邪,如寒湿气胜,则乘虚深侵入肾。

肾为寒水之经,寒湿之邪与之同气相感,深袭入骨,痹阻经络,血气不行,关节闭涩,筋骨炎养,渐致筋挛骨松,关节变形不得屈伸。

甚至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反以代跷,脊以代头,几成废人。

2.冬季寒盛,感受三邪,肾气应之,寒袭入肾。

《素问·

痹论》说:

“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时”指五脏气王之时(季节)。

肾王于冬,寒为冬季主气,冬季感受三邪,肾先应之,故寒气可伤肾入骨,致骨重不举,瘦削疼痛,久而关节肢体变形,成为便赢难愈之疾。

3.复感三邪,内舍肝肾。

痹病若迁延不愈,又反复感受三气之邪,则邪气可内舍其所合而渐渐深入,使病复杂而重。

冬春季节,天气尚为寒冷,此时复感三邪,寒风气胜,内舍肾肝,肝肾同源,互为影响,筋骨同病,渐臻筋挛骨松,关节变形,脊柱怄偻,难以行走。

可见格痹的发病机理比一般风寒湿痹更为复杂,病情更为深重。

主要是风寒湿三邪已经深侵入肾,并已影响到肝,骨损筋挛。

且病程较长,寒湿、贼风、痰浊、瘀血,互为交结,凝聚不散,经络闭阻,血气不行,亦可加重病情发展。

这是治痹病机与其他痹病不同之处,应予以注意。

四、尪痹的辨证论治

(一)尪痹的临床特点

尪痹除有关节疼痛、肿胀、沉重及游走窜痛等风寒湿痹共有的症状外,它还具有病程较长,疼痛之表现为曼轻夜重,痛发骨内。

古人称此为”其病彻骨如虎之啮。

”关节变形,骨质受损,僵直踡挛,不能屈伸。

重者活动功能受限。

生活不能自理。

因病邪在里。

故脉见沉,因肾虚故常见尺脉弱小,因痛重故脉弦。

总之常见脉象沉弦、沉滑、沉弦滑、尺弱’等等特点。

(二)尪痹的常见证候

尪痹也和其他疾病一样,常常因人、因地、因时而出现不同的证候。

但归纳起来,我认为挂痹最常见的证候,可有以下3种;

1.肾虚寒盛证;

临床表现为腰痹痛,两腿无力,易疲倦,不耐作劳,喜暖怕凉,膝踝、足趾、肘、腕、手指等关节疼痛,肿胀,僵挛变形,晨起全身关节(或最疼痛的关节)发僵,筋挛骨重,肢体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变形。

舌苦多白,脉象多见尺部弱、小、沉、细,余脉可见沉弦、沉滑、沉细兹等象。

此乃肾虚为本。

寒盛为标,本虚标实之证,临床上最为多见。

2。

肾虚标热轻证:

此证患夜间关节疼痛时,自感把患处放到被外,似乎痛轻些,但疼处在被外敌久后又觉疼痛加重;

又赶紧收放入被窝中,手足心也有时感到发热,痛剧的关节或微有发热,但皮肤不红,肢体之力,口子便涩,舌质微红,青苔徽黄,脉象沉弦细略数。

此为肾虚邪实,寒邪久郁或服热药助阳两邪欲化热之证。

此证虽时有所见,但较肾虚寒盛证少见。

3.肾虚标热重证;

此证关节疼痛而热,肿大变形,用手们之,肿痛之处,局部可有发热,皮肤也略有发红,因而喜将患处放到被外,虽然在被外放久宜凉,仍可加重疼痛。

但放回被内后,不久又放到被外,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小便黄,大便于,舌质红,舌苔黄厚而腻。

脉象常滑数或弦滑数,尺脉多沉小。

本证年看起来,可诊为热证,但结合本病的病机特点和病程来分析,此实为本虚标实,标邪郁久化热,或服湿肾助阳药后,阳气骤旺,邪气从阳化热之证,与一般的热痹不同(热痹病程短,无关节变形,关节疼处红肿甚剧,皮肤也赤红灼热„)。

此证临床上虽也能见到,但较之肾虚寒盛证则属少见之证。

本证有时见于年轻、体壮患者的病情发展转化过程中,但经过治疗后,则多渐渐出现肾虚寒盛之证,再经补肾祛寒、强壮筋骨、通经活络等治法而愈。

(三)尪痹的治则与方药

1.治疗法则:

尪痹的治疗大法是补肾祛寒为主,辅以化湿散风,养肝荣筋,祛瘀通络,肝肾同源,补肾亦能养肝、荣筋。

祛寒、化湿、散风,促使风寒湿三气之邪外出。

活瘀通络可祛瘀生新。

肾气旺,精血足,则髓生骨膜,关节筋脉得以淖泽荣养,可使已失去正常功能的肢体、关节渐渐恢复功能。

总之,在治疗时要抓住补肾祛寒这一重点,再随证结合化湿、散风、活血、壮筋骨、利关节等,标本兼顾。

若见有邪郁欲化热之势时,则须减少燥热之品,加用苦坚清润之品,遇有已化热之证,则直暂投以补肾清热法,候标热得清后,再渐渐转为补肾祛寒之法,以治其本。

另外,还须经常注意调护脾胃,以固后天之本。

2.方药:

根据治疗法则的要求,拟定了以下3方,随证加减,进行治疗。

(1)补肾祛寒治尪汤

组成:

补骨脂9~12克,熟地黄12~24克,川断12~18克,淫羊藿9。

~12克,制附片6~12克(用15克时,需先煎10~20分钟),骨碎补10~20克,枝枝9~见克,赤白芍各9一12克,知母9一15克,羌独活各10~12克,防风10克,麻黄3~6克,苍术6~10克,威灵仙12~15克,伸筋草3O克,牛膝9一15克,松节15克,炙山甲6一9克,地鳖虫6~10克,炙虎骨(或豹骨、熊骨)9~12克(另煎兑入)。

如虎、豹、熊三骨均购不到,可用透骨草20克、寻骨风15克,自然铜(醋淬、先煎)6~9克,三药同治,以代虎骨。

功能:

补肾祛寒,化湿疏风,活瘀通络,强筋壮骨。

主治:

尪痹,肾虚寒盛证。

其中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结核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有肢体关节疼痛、变形、骨质损害的疾病。

方解:

本方以《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虎骨散加减化裁而成。

方中以川续断、补骨脂补肾阳、壮筋骨,制附片壮肾阳,祛寒邪,熟地补肾填精,养肝益血共为主药。

以骨碎补活瘀祛骨风,淫羊藿补肾阳、祛肾风,虎骨祛风壮骨,枝枝、羌独活、威灵仙搜散少阴、太阳经及肢体风寒湿邪,白芍养血荣筋,缓急费挛共为辅药。

又以防风散寒,配熟地可温肌腠,苍术化湿,赤芍活瘀清热,知母滋肾清热,穿山甲通经散络,松节通利关节共为佐药。

其中赤芍、知母、地鳖虫兼具反佐之用,以防温药化热。

牛膝益肾并能引药人肾为使药。

加减法:

上肢病重者,加片姜黄10克。

瘀血明显者加红花10克,乳香、没药各6克,皂刺6克。

腰腿痛明显者,可去松节、苍术,加桑寄生30克、杜仲12克,并加重川断、补骨脂用量,吃药时再嚼服胡桃肉(炙)1~2个。

肢体僵屈者,可去苍术、防风、松节,加生苡米30~4O克,木瓜9~12克,茯苓12克,白僵蚕9~12克。

脊柱僵直,弯曲变形者,可去苍术、牛膝,加金狗脊4O克,鹿角胶9克(鹿角片、鹿角霜亦可),白僵蚕12克,羌活改为12克。

关节疼痛重者,可加重附片的用量,并且再加草乌9克,七厘散(每次1克)随汤药冲服。

舌苦白厚腻者,可去熟地,加砂仁5克,曹香10克,中运不健、脘胀纳呆者,可加陈皮、焦麦芽、焦神曲各10克。

注意事项①本方以治本为主,往往需服4~6周才出现疗效。

②显效后,可将此方研末,每痛。

周身疼痛取曲池、大包,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大包为脾之大络,阳明太阳为后天之本荣养周身通灌四旁。

镇痛诸穴,刺直泻法,并于留针过程中行针1~2次,多有针起痛止之功。

五、xx治疗鹤膝风

疗效明显,用法:

何首乌30克,加水300毫升、黄酒10O毫升,微火煎成20O毫升顿服,药渣趁热敷于患部,或敷于膝眼,一般以12剂为一疗程。

三、烧山火透天凉的操作方法

杜师治病将理、法、方、穴、术贯穿于始终,尤其注重手法的应用,他认为针灸是一种较高手技的外治法,除辨证求因,准确取穴外,其疗效与手法关系甚密。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杜师博采众长,师古创新,执简驭繁,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简便易行的独特针刺补泻手法如古代的烧山火,透天惊有呼吸、徐疾、提插捻转、九六、开阅等单式补泻手法组合而成,而今杜老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烧山火:

在进针得气的基础上将针再插入1~2分深左右,行重插轻提多次,候针下有沉紧感时紧握针柄,勿令气散(不使针下脱离针感,意在守气)使针下持续况紧,直至产生温热感,一次不效,可再重复数次,出针时以拇指名轻向后捻退约1~2次(以防滞针)最后将针缓缓退出皮肤,速闭其孔,此法有温阳调气十用,常用于治疗顽麻冷痹等虚寒性疾病,效果确实较一般常用补泻手法为好。

透天凉:

在进针得气的基础上,将针上提1~2分行重提轻插多次,再以根指向居.合格向俞.单向捻转多次,此时于往针下之气,紧提针柄.体针下或全身产生凉感。

出针时摇大针孔,急戍速拔针,不按或慢按针孔.此法有泻热作用。

多用于热痹,或急性痈肿实热性疾病。

位以上两种针刺补泻方法是杜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摸索总结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