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0752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散文类练习8Word文档格式.docx

进不为盈,退不为抑,荒凉昏默,卒不自克。

此其大凡者也,愿以是污汝可乎?

于是溪神深思而叹曰:

“嘻!

有余矣,其及我也。

”因俯而羞,仰而吁,涕泣交流,举手而辞。

一晦一明,觉而莫知所之,遂书其对。

【注】 ①濑:

湍急的流水。

②分寸:

指很近。

③六极:

指疾、忧、贫、恶、弱、凶六种不好的事情。

④蒸郁:

形容闷热的雾气。

⑤翰:

指毛笔。

⑥矫,即细葛布,比喻单薄的衣裳。

⑦吕梁:

水名,以水流湍急而闻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饮而南者         南:

南面B.虽欲革其名不可得矣革:

去掉C.握天子有司之柄以生育天下者生育:

主宰D.汝欲穷我之愚说耶穷:

追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作者自嘲为“愚”的一组是(  )

①柳子名愚溪而居

②子幸择而居予,而辱以无实之名以为愚

③汝既不能得彼而见获于我,是则汝之实也

④当汝为愚而犹以为诬,宁有说耶

⑤是则然矣,敢问子之愚何如而可以及我

⑥溽暑之铄,众从之风,而我从之火A.①③⑤     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与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愚溪诗序》一样,也借溪名为题,假托自述己愚以发泄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愤懑,对当时善恶颠倒、愚智莫辨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B.文章采用灵动变化的对话形式,通过一连串生动的比喻,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作者的种种“愚相”,表达了自己虽面对黑暗现实而坚持“不知怵惕”的决心。

C.文章笔墨恣肆而条理井然,诙谐戏谑而寓意深长,作者笔下的自我,是一个反常背俗的形象,表面看来是自矜自负,实际上是自嘲自责。

D.作者通过对“溪神”的回答,隐晦曲折地说明,自己被当作罪人贬到“远王都三千余里”的永州,只不过是因为触犯了那些自称“聪明皎厉、握天子有司之柄”的势力而已。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其实者,名固从之,今予固若是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得之而不辞,穷万世而不变者,有其实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诚无其实,然以吾之愚而独好汝,汝恶避是名耶!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B.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C.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3.下列成语根据句式方面的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贻笑大方②一言九鼎③何去何从④持之以恒⑤饱以老拳⑥时不我待⑦名满天下⑧受制于人A.①⑧/②⑦/③⑥/④⑤B.①⑦/②⑧/③⑤/④⑥C.①⑤/②⑦/③⑥/④⑧D.①④②/⑤③⑧/⑥⑦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孟子见梁惠王①。

王曰:

“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王!

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

“寡人愿安承教。

“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

”曰:

“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

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

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为死者一洗之,如之何则可?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见齐宣王。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

“于传有之。

“若是其大乎?

”答曰:

“民犹以为小也。

“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乃入。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则是四十里为阱于国中。

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齐宣王问曰:

“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臣弑其君可乎?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

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节选自《孟子 

梁惠王》,有删改)

[注]①梁惠王,即魏惠王,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

②梃,木棒。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夺不餍餍:

满足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修:

治理C.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挞:

打击D.汤放桀放:

流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其无后乎

②其皆出于此乎B.①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C.①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D.①然后乃入

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孟子仁政思想的一组是()

①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

②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③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④省刑罚,薄税敛

⑤仁者无敌

⑥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

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

D.文王方圆七十里的狩猎场,老百姓觉得小;

宣王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百姓却认为大。

孟子将两者对比,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3)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5.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题。

浮槎山水记

欧阳修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阇山,或曰浮巢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

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

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

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

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

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

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

羽则不然,其论曰:

“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

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

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

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

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予于京师。

予报之曰:

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

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溜之潺滠,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

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

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

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

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为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

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其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

故子以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次第次第:

等级次序B.李侯折节好学折节:

降低身份,屈己下人C.至于荫长松,藉丰草藉:

凭借D.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厌:

满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

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

A.以此知其所失多矣B.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C.因以其水遗予于京师D.其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待浮槎山的地理位置、名称及其来由,并附以佛教、道教之说,给浮槎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B.陆羽在论水的品质时,认为山中泉水是上品,而山泉之中又以似乳汁喷流的和石池之中清流四溢的泉水为最好。

C.作者认为李侯是一个贤士,是因为李侯在登浮槎山时发现上等的山泉后,送至京师给自己引用,可谓情真意切。

D.文章既写浮槎山水之美,又写李侯游赏之乐;

既笑张又新的狂妄多失,又赞陆羽的善言山水,行文开合有度。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译文:

(2)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3)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5.作者在文中从三个方面赞扬了李侯。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郗超与谢玄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唾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唯超曰:

“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以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世说新语·

识鉴》)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

善良B.又虎视淮阴矣    阴:

北面C.容必能立勋     容:

或许,表推测语气D.元功既举      举:

提拔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

餔糟啜漓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

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

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

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

“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美恶之辨战乎中中:

中心

B.背湖山之观背:

背弃

C.隐然如城郭隐然:

高大的样子

D.而吊其不终吊:

安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推此类也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B.果蔬草木皆可以饱以修补破败

C.人之所欲无穷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D.稍葺而新之瀹脱粟而食之

3.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作者“超然物外”的一组是(  )

①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

②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③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④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⑤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⑥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曰: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②⑥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如不能超然物外,则乐少悲多;

如能超然物外,即使在困苦的环境中,也有可乐的东西。

B.作者认为求福辞祸是人之常情,超然物外,才能不被外物影响,才能达到求祸辞福的最高境界。

C.文章叙写超然台四方的胜景,是为了说明作者能在既有的境况下获得较大的快乐,突出和渲染了他的超然物外的思想。

D.文章篇末点题,借弟弟子由的文章来给台子取名,并表示自己“无所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困境的豁达胸怀。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②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世美堂后记

归有光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

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

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

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

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

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鬻于人。

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

“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

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

乃谋质金以偿鬻者;

不足,则岁质贷;

五六年,始尽雠其直。

安亭俗呰窳①而田恶。

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

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

众莫不笑之。

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

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

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

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

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

有遘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

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

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

“得无所有恨耶?

“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

“世无知君者矣!

然张公负君耳!

”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

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

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

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

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

“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①俗呰窳:

俗习懒惰。

②訾省:

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

③遘悯:

遭受患难。

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家昆山之南戴家:

安家B.岁苦旱而独收苦:

为……所苦C.辄令里媪访求访:

拜访D.始尽雠其直雠:

通“酬”,偿还

2.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

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

③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⑤⑥D.①③④

3.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

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属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治学全力支持,十分贤惠。

C.归有光落第回乡后,妻子王氏并没有责怪丈夫。

但后来张文隐去世后,她才流露出对张文隐的怨恨,认为张文隐辜负了自己的丈夫,以致丈夫科考落第。

D.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

(2)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

(3)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于牛目,坏城郭,且为栈道而葬。

群臣多谏太子者,曰:

“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官费又恐不给,请弛期更日。

”太子曰:

“为人子,而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丧,不义也。

子勿复言。

群臣皆不敢言,而以告犀首。

犀首曰:

“吾未有以言之也,是其唯惠公乎!

请告惠公。

惠公曰:

“诺。

”驾而见太子曰:

“葬有日矣?

“然。

”惠公曰:

“昔王季历①葬于楚山之尾,栾②水啮其墓,见棺之前和③。

文王曰:

‘嘻!

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故使水见之。

’于是出而为之张于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后更葬。

此文王之义也。

今葬有日,而雪甚,及牛目,难以行,太子为及日之故,得毋嫌于欲亟葬乎?

愿太子更日。

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

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

若此而弗为,意者羞法文王乎?

“甚善。

敬弛期,更择日。

惠子非徒行其说也,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王,而又因说文王之义。

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岂小功也哉!

(《战国策·

魏策二》)

[注] ①季历:

周文王之父。

②栾:

漏流。

③和:

棺材两头的木板。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必甚病之      病:

损害B.栾水啮其墓啮:

侵蚀C.出而为之张于朝张:

设置D.意者羞法文王乎法:

效法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够打动太子,使他推迟葬期的一组是(  )

①雪甚如此而丧行,民必甚病之

②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夫

③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

④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

⑤若此而弗为,意者羞法文王乎

⑥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岂小功也哉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

⑥是对惠子的评价。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惠王死了,下葬日期已经确定,但天下起了大雪,城中道路无法通行,太子决定修栈道去送葬,大臣们纷纷劝谏。

B.太子认为不按期举行先王的丧礼是不合道义的,坚决不肯改期,群臣没有办法,最后只好请出了德高望重的惠子。

C.文王认为,当年周王的坟墓被水冲开,是先王想要再见一见群臣百姓,如今天降大雪,是惠王想要多停留几天,扶社稷、安黔首。

D.惠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巧妙进谏,使魏太子没有匆忙地安葬先王,同时又向天下人宣扬了周文王的大义,实在是不小的功德。

4.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子,而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丧,不义也。

(2)先王必欲少留而扶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雪甚。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讳辩

韩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

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

“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

皇甫湜曰:

“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愈曰:

律曰:

“二名不偏讳①。

”释之者曰:

“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

”律曰:

“不讳嫌名。

②”释之者曰:

“谓若‘禹’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