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二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11854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药化学二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化学二2.docx

《中药化学二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化学二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化学二2.docx

中药化学二2

中药化学

(二)-2

(总分:

41.5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A型题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总题数:

10,分数:

10.00)

1.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酚类和结合态酯总量的指标是()

∙A.酸值

∙B.酯值

∙C.pH值

∙D.皂化值

∙E.折光率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挥发油的化学常数是指示挥发油质量的重要手段,化学常数的测定包括酸值、酯值和皂化值的测定。

皂化值是代表挥发油中所含游离羧酸、酚类成分和结合态酯总量的指标。

它是以皂化1g挥发油所需KOH的毫克数表示。

实际上皂化值是酸值与酯值之和。

2.区别酸性皂苷和中性皂苷()

∙A.三氯乙酸反应

∙B.molish反应

∙C.中性醋酸铅

∙D.吉拉尔试剂

∙E.IR光谱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3.代表挥发油中酯类成分含量的指标是()

∙A.酸值

∙B.酯值

∙C.pH值

∙D.皂化值

∙E.折光率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挥发油的化学常数是指示挥发油质量的重要手段,化学常数的测定包括酸值、酯值和皂化值的测定。

酯值是代表挥发油中酯类成分含量的指标。

用水解1g挥发油中所含酯所需要的KOH毫克数表示。

4.做用于C-17位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是()

∙A.三氯乙酸反应

∙B.molish反应

∙C.中性醋酸铅

∙D.吉拉尔试剂

∙E.IR光谱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5.强心苷元在结构上不具有()

∙A.甾体母核

∙B.不饱和内酯环

∙C.饱和内酯环

∙D.C-3位的β-OH

∙E.C-14位的β-OH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强心苷元具有甾体母核,不饱和内酯环,C-3位的β-OH,C-14位的β-OH的结构。

6.从挥发油乙醚液中分离得到碱性成份,应加入()

∙A.Na2SO3

∙B.1%HCl或H2SO4

∙C.GirardT或P

∙D.丙二酸单酰氯

∙E.2%NaOH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从挥发油乙醚液中加入1%HCl或硫酸得到碱性成分。

7.区别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的反应是()

∙A.间二硝基苯试剂反应

∙B.三氯化锑反应

∙C.过碘酸-对硝基苯氨反应

∙D.α-萘酚-浓硫酸反应

∙E.三氯化铁反应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作用于甾体母核的反应是三氯化锑反应,作用于C-17位五元不饱和内酯环的反应是间二硝基苯试剂反应,作用于α-去氧糖的反应是过碘酸-对硝基苯氨反应,区别甲型和乙型强心苷的反应是间二硝基苯试剂反应,区别甾体皂苷元和甲型强心苷的反应是间二硝基苯试剂反应。

8.从挥发油乙醚液中分离得到醛酮类成分,应加入()

∙A.Na2SO3

∙B.1%HCl或H2SO4

∙C.GirardT或P

∙D.丙二酸单酰氯

∙E.2%NaOH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从挥发油乙醚液中加入GirardT或P得到醛酮类成分。

9.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成分含量的指标是()

∙A.酸值

∙B.酯值

∙C.pH值

∙D.皂化值

∙E.折光率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挥发油的化学常数是指示挥发油质量的重要手段,化学常数的测定包括酸值、酯值和皂化值的测定。

酸值是代表挥发油中游离羧酸和酚类成分含量的指标。

以中和1g挥发油中游离酸性成分所消耗KOH的毫克数表示。

10.区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

∙A.三氯乙酸反应

∙B.molish反应

∙C.中性醋酸铅

∙D.吉拉尔试剂

∙E.IR光谱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显色反应醋酐-浓硫酸(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可用以区别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甾体皂苷最后呈蓝绿色,三萜皂苷最后呈红色或紫色。

三氯醋酸反应是将甾体皂苷样品的氯仿溶液滴在滤纸上,加三氯醋酸试剂,加热至60℃,生成红色渐变为紫色。

在同样条件下,三萜皂苷必须加热到100℃才能显色。

二、B型题

以下每组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项,每一考题只有一个最佳正确答案,每个备选项可以重复选择。

(总题数:

6,分数:

11.50)

∙A.花色素

∙B.黄酮醇

∙C.异黄酮

∙D.二氢黄酮

∙E.查耳酮

(分数:

2.00)

(1).能与醋酸镁反应呈天蓝色荧光的是()(分数:

0.50)

 A.

 B.

 C.

 D. √

 E.

解析:

(2).能与二氯氧锆作用呈黄色,加柠檬酸不褪色的是()(分数:

0.50)

 A.

 B. √

 C.

 D.

 E.

解析:

(3).不与盐酸-镁粉反应的是()(分数:

0.50)

 A.

 B.

 C. √

 D.

 E.

解析:

(4).加盐酸后不加镁粉即可显红色的是()(分数:

0.5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检识:

显色反应(还原反应)盐酸-镁粉反应是黄酮类特征性最常用的鉴别反应,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阳性反应,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异黄酮(-),四氢硼钠反应是鉴别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取代基团检识:

锆盐-枸橼酸反应检识含有3-OH(+),5-OH(-)黄酮鉴别;氨性氯化锶反应检识含有邻二酚羟基(+)的反应。

∙A.7-OH黄酮

∙B.5-OH黄酮

∙C.3'-OH黄酮

∙D.8-OH黄酮

∙E.7,4'-OH黄酮

(分数:

2.00)

(1).上述混合物的乙醚液依次用由弱至强的碱液萃取,可得到69.5%NaHCO3水溶液()(分数:

0.50)

 A.

 B.

 C.

 D.

 E. √

解析:

(2).5%Na2CO3水溶液()(分数:

0.50)

 A. √

 B.

 C.

 D.

 E.

解析:

(3).0.2%NaOH水溶液()(分数:

0.50)

 A.

 B.

 C.

 D. √

 E.

解析:

(4).4%NaOH水溶液()(分数:

0.5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总游离黄酮的乙醚液依次以5%NaHCO3、5%Na2CO3、0.2%NaOH、4%NaOH萃取得到以下几个部分,5%NaHCO3液(7,4'-OH黄酮),5%Na2CO3液(7或4'-OH黄酮),0.2%:

NaOH液(一般-OH黄酮),4%NaOH液(5-OH黄酮)和母液。

∙A.结晶法

∙B.专属试剂沉淀法

∙C.分级沉淀法

∙D.盐析法

∙E.分馏法

(分数:

1.50)

(1).某些试剂能选择性的沉淀某类成分,称为()(分数:

0.50)

 A.

 B. √

 C.

 D.

 E.

解析:

(2).在混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易溶于水的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饱和状态,使其中药成分在水中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或用有机溶剂萃取出的方法称为()(分数:

0.50)

 A.

 B.

 C.

 D. √

 E.

解析:

(3).在含皂苷的乙醇溶液中分次加入乙醚或乙醚-丙酮混合液可使极性有差异的皂苷逐段沉淀出来的方法是()(分数:

0.5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①结晶法:

化合物由非晶形经过结晶操作形成有晶形的过程称为结晶。

结晶法是纯化物质最后阶段常采用的方法,其目的是进一步分离纯化,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达到分离的方法。

②专属试剂沉淀法:

某些试剂能选择性的沉淀某类成分,称为专属试剂沉淀法。

③分级沉淀法:

在混合组分的溶液中加入与该溶液能互溶的溶剂,改变混合组分溶液中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使其从溶液中析出。

改变加入溶剂的极性或数量而使沉淀逐步析出称为分级沉淀。

④盐析法:

在混合物的水溶液中加入易溶于水的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饱和状态,使其中药成分在水中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或用有机溶剂萃取出的方法称为盐析法。

⑤分馏法:

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适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A.N-苷

∙B.S-苷

∙C.C-苷

∙D.酯苷

∙E.氰苷

(分数:

2.00)

(1).最难被酸水解的是()(分数:

0.50)

 A.

 B.

 C. √

 D.

 E.

解析:

(2).与酸碱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的是()(分数:

0.50)

 A.

 B.

 C.

 D. √

 E.

解析:

(3).最容易被酸水解的是()(分数:

0.50)

 A. √

 B.

 C.

 D.

 E.

解析:

(4).水解后能产生氢氰酸的是()(分数:

0.5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苷键的裂解:

酸催化水解:

苷键具有缩醛结构,易为稀酸催化水解。

反应一般在水或稀醇溶液中进行。

按苷键原子不同,酸水解的易难顺序为:

N-苷>O-苷>S-苷>C-苷。

N易接受质子,最易水解,而C上无未共享电子对,不能质子化,很难水解。

氰苷水解后能产生氢氰酸;酯苷与酸碱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A.硅胶

∙B.聚酰胺

∙C.离子交换

∙D.大孔吸附树脂

∙E.葡聚糖凝胶

(分数:

2.00)

(1).按分子极性大小进行分离的是()(分数:

0.50)

 A. √

 B.

 C.

 D.

 E.

解析:

(2).可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是()(分数:

0.50)

 A.

 B.

 C. √

 D.

 E.

解析:

(3).根据物质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可选用()(分数:

0.50)

 A.

 B.

 C.

 D.

 E. √

解析:

(4).分离原理为氢键吸附的是()(分数:

0.5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硅胶按分子极性大小进行分离;离子交换树脂按照离子所带电荷不同,及电荷大小不等,可用于分离离子型化合物。

葡聚糖凝胶色谱通常起分子筛作用,按照分子大小进行分离。

聚酰胺色谱依据氢键吸附能力不同分离化合物。

∙A.氨性氯化锶

∙B.四氢硼钠

∙C.二氯氧锆

∙D.Molish反应

∙E.醋酸镁

(分数:

2.00)

(1).可用于鉴别二氢黄酮的是()(分数:

0.50)

 A.

 B. √

 C.

 D.

 E.

解析:

(2).可用于鉴别黄酮苷的是()(分数:

0.50)

 A.

 B.

 C.

 D. √

 E.

解析:

(3).可用于鉴别3-OH和5-OH黄酮的是()(分数:

0.50)

 A.

 B.

 C. √

 D.

 E.

解析:

(4).可用于鉴别邻二酚羟基黄酮的是()(分数:

0.5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四氢硼钠反应是鉴别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取代基团检识:

锆盐-枸橼酸反应检识含有3-OH(+),5-OH(-)黄酮鉴别;氨性氯化锶反应检识含有邻二酚羟基(+)的反应。

三、X型题

(总题数:

20,分数:

20.00)

11.脂溶性生物碱提取方法有()

(分数:

1.00)

 A.用水或酸水提取,然后用离子交换或溶剂法纯化 √

 B.用醇提法,后以溶剂法纯化

 C.用亲脂性溶剂(氯仿、乙醚、苯等)提取,然后用溶剂法纯化 √

 D.用石油醚提取

 E.用乙醇提取不必纯化则可得总生物碱 √

解析:

[解析]脂溶性生物碱提取方法有用水或酸水提取,然后用离子交换或溶剂法纯化,用亲脂性溶剂(氯仿、乙醚、苯等)提取,然后用溶剂法纯化,用乙醇提取不必纯化则可得总生物碱。

12.关于醌类的理化性质,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分数:

1.00)

 A.醌类成苷后,易溶于苯、乙醚等非极性溶剂,不溶于甲醇、乙醇、热水

 B.游离蒽醌类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或不溶于水 √

 C.醌类成苷后,易溶于甲醇、乙醇、热水,不溶于苯、乙醚等 √

 D.天然醌类多为有色结晶 √

 E.游离醌类溶于水,微溶或不溶于乙醇、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

解析:

[解析]游离酮类多溶于乙醇、乙酸、苯、氯仿等有机溶剂,微溶或不溶于水。

而醌类成苷后,极性增大,易溶于甲醇、乙醇、热水,几乎不溶于苯、乙醇等非极性溶剂。

醌类化合物如无酚羟基,则近乎无色。

随着助色团酚羟基的引入而表现出一定的颜色。

引入的助色团越多,颜色则越深。

天然酮类多为有色晶体。

苯醌及蒽醌多以游离状态存在,蒽醌往往结合成苷。

13.以下属于亲脂性成分的是()

(分数:

1.00)

 A.叶绿素 √

 B.鞣质

 C.油脂 √

 D.挥发油 √

 E.蛋白质

解析:

[解析]鞣质和蛋白质都是水溶性成分,叶绿素、油脂、挥发油为亲脂性成分。

14.酶水解具有()

(分数:

1.00)

 A.选择性 √

 B.专属性 √

 C.氧化性

 D.温和性 √

 E.不可逆性 √

解析:

[解析]酶水解具有选择性、专属性、温和性、不可逆性。

15.鞣质的性质有()

(分数:

1.00)

 A.吸湿性 √

 B.可溶于水 √

 C.具有还原性 √

 D.与铁氰化钾氨溶液作用 √

 E.与H,s作用

解析:

[解析]鞣质具有吸湿性,可溶于水,具有还原性,与铁氰化钾氨溶液作用。

大多为灰白色无定形粉末,多具引湿性,属极性成分,溶于水、亲水性有机溶剂、乙酸乙酯,难溶或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为强还原剂,能还原斐林试剂,与铁氰化钾氨溶液作用。

16.具有内酰胺结构、可在碱性溶液中加热溶解,酸化后又环合析出的化合物是()

(分数:

1.00)

 A.羟基苦参碱 √

 B.苦参碱 √

 C.氧化苦参碱 √

 D.麻黄碱

 E.小檗碱

解析:

[解析]具有内酰胺结构、可在碱性溶液中加热溶解,酸化后又环合析出的化合物是羟基苦参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17.香豆素与碱作用的特点及原因为()

(分数:

1.00)

 A.在强碱溶液中可以开环,酸化后又闭环成为原来的内酯 √

 B.7-甲氧基香豆素、7-羟基香豆素较难开环 √

 C.长时间在碱溶液中放置,再加酸也不能环合成内酯环 √

 D.与浓碱共沸,可裂解为酚类或酚酸等产物 √

 E.遇碱开环的原因是具有内酯环 √

解析:

[解析]香豆素在强碱溶液中可以开环,酸化后又闭环成为原来的内酯,长时间在碱溶液中放置,再加酸也不能环合成内酯环,遇碱开环的原因是具有内酯环,与浓碱共沸,可裂解为酚类或酚酸等产物。

18.总生物碱的初步分离常常根据各生物碱是否含有弱酸性官能团及碱性的强弱将其分为()

(分数:

1.00)

 A.非酚性弱碱性生物碱 √

 B.酚性弱碱性生物碱 √

 C.非酚性叔胺碱 √

 D.酚性叔胺碱 √

 E.水溶性季铵碱 √

解析:

[解析]总生物碱的初步分离常常根据各生物碱是否含有弱酸性官能团及碱性的强弱将其分为非酚性弱碱性生物碱、酚性弱碱性生物碱、非酚性叔胺碱、酚性叔胺碱、水溶性季铵碱。

19.Molish反应呈阳性的是()

(分数:

1.00)

 A.大豆素

 B.葛根素 √

 C.槲皮素

 D.芦丁 √

 E.橙皮柑 √

解析:

[解析]Molish反应是指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萘酚反应作用生成紫色的化合物,原理是羰基与酚类进行了缩合,这样,将糖与浓酸作用后再与α-萘酚反应作用就能生成紫色的化合物,可鉴别糖及苷类化合物。

20.自中药中提取原生苷可采用的方法是()

(分数:

1.00)

 A.水浸泡法

 B.沸水煮沸法 √

 C.乙醇提取法 √

 D.酸水提取法

 E.石油醚提取法

解析:

[解析]植物体内苷类常与能水解苷的酶共存于不同的细胞中,因此在提取苷时,必须设法抑制或破坏酶的活性,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在中药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钙,或采用甲醇、乙醇或沸水提取,同时在提取过程中还须尽量勿与酸和碱接触,以免苷类被酸和碱水解,如不加注意,则往往提到的就不是原生苷,而是已水解失去一部分糖的次生苷,甚至是苷元。

21.黄酮类化合物分类的依据是()

(分数:

1.00)

 A.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 √

 B.苯环取代的羟基情况

 C.4位是否具有羰基

 D.B环连接位置 √

 E.三碳链是否成环 √

解析:

[解析]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母核A、B环上常有羟基、甲氧基等取代基。

根据黄酮母核中C环氧化的程度、是否开环、B环连接特点,可将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22.构成强心苷的糖的种类有()

(分数:

1.00)

 A.葡萄糖 √

 B.α去氧糖 √

 C.2,6-去氧糖 √

 D.6-去氧糖 √

 E.2,6-去氧糖甲醚 √

解析:

[解析]构成强心苷的糖的种类常有葡萄糖、α去氧糖、2,6-去氧糖、6-去氧糖、2,6-去氧糖甲醚。

23.下列苷类中水解相对较容易的为()

(分数:

1.00)

 A.脂肪苷

 B.三萜皂苷

 C.甾体皂苷

 D.蒽醌苷 √

 E.香豆素苷 √

解析:

[解析]芳香族苷因苷元部分有供电子结构,其水解比脂肪族苷容易得多,蒽醌苷、香豆素苷属于酚苷类,其水解不用加酸,只需加热也可能水解成苷元。

24.可与鞣质生成沉淀的是()

(分数:

1.00)

 A.蛋白质 √

 B.生物碱 √

 C.醋酸铅 √

 D.三氯化铁 √

 E.皂苷

解析:

[解析]蛋白质、生物碱、醋酸铅可与鞣质生成沉淀。

与蛋白质产生沉淀。

明胶提纯鞣质试剂。

与重金属盐沉淀:

铅盐、铜盐、钙、钡氢氧化物等用于鞣质的分离或除鞣。

与生物碱沉淀:

为生物碱沉淀试剂。

与三氯化铁产生蓝黑、绿黑反应或沉淀。

作为工业原料制造蓝黑墨水,与铁氰化钾氨溶液反应成深红色,很快变为棕色。

25.提取香豆素的方法有()

(分数:

1.00)

 A.系统溶剂法 √

 B.真空升华法 √

 C.水蒸气蒸馏法 √

 D.碱提取酸沉淀法 √

 E.色谱法 √

解析:

[解析]香豆素的提取方法有:

①系统溶剂法(常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丙酮和甲醇顺次萃取。

石油醚对香豆素的溶解度不大,其萃取液浓缩后即可得结晶);②真空升华法(一些小分子香豆素类具有升华性);③水蒸气蒸馏法(小分子的香豆素类因具有挥发性;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④碱提取酸沉淀法(香豆素类可溶于热碱液中,加酸又析出,故可用0.5%氢氧化钠水溶液(或醇溶液)加热提取,提取液冷却后再用乙醚除去杂质,然后加酸调节PH至中性,适当浓缩,再酸化,则香豆素类及其苷即可析出。

但必须注意,不可长时间加热,以免破坏内酯环);⑤色谱法(结构相似的香豆素}昆合物最后必须经色谱方法才能有效分离。

26.下列提取中药的方法中,不常用水作溶剂的有()

(分数:

1.00)

 A.回流法 √

 B.煎煮法

 C.渗漉法 √

 D.连续回流法 √

 E.浸渍法 √

解析:

[解析]一般情况下,只有煎煮法常用水作溶剂。

27.挥发油为混合物,组成如下()

(分数:

1.00)

 A.单萜 √

 B.四萜

 C.倍半萜 √

 D.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 √

 E.苯丙素等芳香族化合物 √

解析:

[解析]挥发油为混合物其中有单萜、倍半萜、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苯丙素等芳香族化合物等。

28.一化合物Feigl反应阳性,说明可能属于()

(分数:

1.00)

 A.苯醌 √

 B.萘醌 √

 C.菲醌 √

 D.蒽醌 √

 E.蒽酮

解析:

[解析]Feigl反应醌类衍生物在碱性条件下加热与醛类、邻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

醌类在反应中仅起传递电子作用,蒽酮该反应呈阴性。

29.皂苷类化合物一般具有的性质包括()

(分数:

1.00)

 A.吸湿性 √

 B.挥发性

 C.溶血性 √

 D.发泡性 √

 E.还原性

解析:

[解析]皂苷类化合物一般具有的性质:

吸湿性、溶血性、发泡性。

30.可用作皂苷类化合物纸色谱显色方法的反应是()

(分数:

1.00)

 A.Liebermann反应

 B.醋酐-浓硫酸反应

 C.三氯醋酸反应 √

 D.氯仿-浓硫酸反应

 E.五氯化锑反应 √

解析:

[解析]三氯醋酸反应将甾体皂苷样品的氯仿溶液滴在滤纸上,加三氯醋酸试剂,加热60℃,生成红色渐变为紫色。

在同样条件下,三萜皂苷必须加热到100℃才能显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