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2234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Word文件下载.docx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9

合肥工业大学

河南大学

10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通过观察、认识不同的自然地貌景观类型,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

2.能够分析描述不同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

【区域认知】

3.运用考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

【地理实践力】

4.能够运用不同的作用力说明相关的一些自然地貌形态的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

知识清单一 地貌概述

1.地貌:

是对地球表面各种起伏形态的统称。

2.类型:

(1)按形态划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2)按外营力划分为流水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和冰川地貌等。

知识清单二 流水地貌

1.概念:

由于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包括沟谷地貌和河流地貌等。

2.沟谷地貌

(1)成因:

广大山区,沟谷流水侵蚀形成。

(2)地貌景观特点:

通常较短小,纵剖面上游陡,下游缓,横剖面呈V型。

(3)局部地貌

①集水洼地:

较大沟谷上游小型盆状地。

      

②洪积扇(冲积扇):

沟谷水流流出沟口时,流速骤减,流水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并先后发生沉积,形成以沟口为顶点的洪积扇或冲积扇。

地势变化的影响

3.河流地貌

(1)概念:

由于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河谷、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地貌。

(2)河谷

河谷剖面示意

①组成:

由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组成。

②谷底

a.组成:

包括河床及河漫滩。

b.河床:

河谷中最低的部分,有经常性的水流。

c.河漫滩:

河床两侧为高起的河漫滩,在洪水泛滥时会被淹没。

③谷坡

a.位置:

河谷两侧的岸坡,高出河漫滩,洪水难以淹没。

b.河流阶地:

河流下切谷底,原谷底逐渐超出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

阶地是谷坡的一部分。

(3)冲积平原

①成因:

在河流中下游由河流带来的大量冲积物沉积而成的。

②特点:

坡度较缓,地势较为平坦。

(4)河口三角洲

由河流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

②形状:

扇形、尖头形、岛屿形和鸟足形等。

知识清单三 海岸地貌

是海岸在波浪、潮汐、风、生物等海洋作用和河流、地壳运动等陆地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地貌。

2.成因分类

3.海蚀地貌

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

(2)主要形态:

①海蚀穴:

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

②海蚀崖:

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生崩塌,便形成海蚀崖。

③海蚀拱桥:

突出海岬两侧,发育相向的海蚀穴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则形成海蚀拱桥。

④海蚀柱:

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形成海蚀柱。

4.海积地貌

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海积地貌,包括沙嘴、海滩等。

(2)沙嘴:

常出现在海岸线向陆地转折的地方。

(3)海滩:

海浪抵达海岸时,携带的物质发生沉积,形成海滩。

知识清单四 风沙地貌

因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地貌。

一般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大类。

2.风蚀地貌

风沙对地表吹蚀、磨蚀而形成的地貌。

(2)类型:

石窝、风蚀蘑菇、风蚀柱和雅丹等。

3.风积地貌

被风力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形成的各种沙丘地貌。

(2)沙丘类型:

新月形沙丘、长垄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

(3)新月形沙丘特点:

弧形突向主风向,迎风坡缓而呈凸形,背风坡陡而微凹。

知识清单五 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作用:

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和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沉积作用的总和。

  岩石为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

2.喀斯特地貌:

在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

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3.地表喀斯特地貌

(1)峰丛、峰林和孤峰:

由碳酸盐岩石发育而成的山峰,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峰丛、峰林和孤峰。

(2)溶沟:

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侵蚀形成。

(3)落水洞和喀斯特漏斗:

地表水集中漏入地下的地点。

(4)溶蚀谷地:

在峰林中间的宽阔而平坦的谷地。

4.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冲积扇与洪积扇都是流水在谷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二者发育形成的气候条件有何差别?

提示 在湿润、半湿润区的谷口常形成冲积扇,而在干旱、半干旱区的谷口常形成洪积扇。

移动沙丘是如何移动的?

提示 迎风坡的沙粒在风力吹动下,不断地越过沙丘顶部并向下滑落,这样沙子源源不断地移动,沙丘向前缓慢推移,成为移动沙丘。

任务清单一 流水地貌

情境探究

[情境]在学习河流堆积地貌时,有位教师带领同学们做了下面的实验,说明山前洪(冲)积扇的形成。

模拟这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一杯小米或细沙、一本书、一张白纸。

实验步骤:

①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

②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

③将小米或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④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探究]

(1)细沙在书本前的堆积体外形是否具有山前洪(冲)积扇的特征?

(2)流水搬运物体的重量与水流速度的6次方成正比。

据此推想,山前洪(冲)积扇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

(3)这个实验能否反映山前洪(冲)积扇不同颗粒沉积物的分布规律?

为什么?

(4)如何改进这个实验?

提示 

(1)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体具有山前洪(冲)积扇的扇形特征。

(2)洪(冲)积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分选性较差。

随着流水搬运能力向扇缘减弱,堆积物质变细,分选性也较好,一般为沙、粉沙等。

(3)不能。

因为实验选用的颗粒物大小比较均匀,作用力为重力。

(4)选择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质量不等的物质混合作为实验材料,用流水作搬运媒介。

素养凝练

1.河流侵蚀的类型       流速快,侵蚀强

向源头侵蚀

向下侵蚀

向河流两岸侵蚀

表现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影响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谷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

发生河段

河源、上游

上中游

中下游

2.河谷的形成

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与河谷形态不同,如下图所示:

3.河流沉积地貌类型      流速慢,沉积强

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如下图所示:

 

组成部分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分布

山前

河流中下游

河口地区

形成机制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入海处海水顶托;

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势平坦、宽广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图示

素养应用

例1:

(地理实践力)

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的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所组成,全长193km。

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人们传颂:

西陵峡滩多险峻;

巫峡幽深秀丽;

瞿塘峡雄伟壮观。

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1)你知道三峡是怎样形成的吗?

(2)三峡地区的地貌是河流地貌中的哪种?

提示 

(1)三峡地区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

(2)河流侵蚀地貌。

任务清单二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情境]孤立突起的岩石,尤其是裂隙发育的不太坚实的岩石,受到长期风蚀作用以后,形成上部大、基部小的地形,很像蘑菇,故称风蚀蘑菇,或石蘑菇。

[探究]

(1)探讨图示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地区的气候特点。

(2)探究图示地貌上下不同位置风蚀作用的强弱。

(3)据图推测该地貌上下不同部位岩石硬度的差异。

提示 

(1)气候干旱,多大风。

(2)近地面的气流含沙量大,孤突的岩石下部受到风沙的磨蚀较上部严重。

(3)上硬下软。

一、风沙地貌

1.风蚀地貌相关分析

风蚀,即风的侵蚀作用,指在风力作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磨蚀并被带走的过程。

干燥的土壤和地表上空相对稳定的风力是发生严重风蚀的主要条件。

(1)风蚀强弱的影响因素:

风速;

地表土壤物理特性;

地表覆盖及粗糙度状况。

(2)风蚀作用的分布

风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和遭受周期性干旱的湿润地区。

(3)风蚀的危害

①风蚀的直接后果是地表上的细粒物质减少,粗粒物质增加,同时伴随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损失。

②风蚀是荒漠化的重要过程和表现。

2.风力作用中风向的判定

(1)利用沙丘的坡度陡缓来确定风向

迎风坡和背风坡风力的侵蚀与沉积有差异

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

如果没有植被等阻滞,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

携带风沙的气流在风力受阻、停止时会形成静止沙丘,静止沙丘的特点是具有多层弧形层理结构,并且迎风坡平缓,背风坡较陡。

所以坡度缓的一侧为上风向。

(2)利用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风向

沉积物会随着风速减弱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故在一次沉积过程中,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如图所示。

3.风力地貌分布

风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二、海岸地貌

1.海蚀作用和海蚀地貌

(1)海蚀作用:

包括波浪对海岸的撞击、冲刷,对波浪挟带碎屑物质的研磨,以及海水对海岸带基岩的溶蚀。

(2)海蚀地貌:

海岸在海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3)类型

类型

成因

海蚀穴

波浪将海滨陆地冲淘成的槽形凹穴,沿海岸分布

海蚀崖

海蚀穴不断扩大,导致顶部基岩崩塌而形成的陡壁

海蚀拱桥

两个方向相反的海蚀穴被蚀穿,而相互连通

海蚀台

在崖壁上不断形成海蚀穴和崩塌过程中形成

2.海积地貌

海积地貌是由海滨沉积物堆积而成的。

海滨沉积物是海岸的松散物质,如河流冲积物、贝壳、生物残骸等,在波浪变形作用力推动下移动,被进一步研磨、分选沉积而成。

(2)分类

①以横向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主要有侵蚀凹地、海滩、滨岸堤(沿岸堤)、水下堆积台、离岸坝、潟湖等。

②以纵向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主要有沙嘴、泥滩、草滩、岛沙坝等。

例2:

(区域认知)

里亚斯型海岸,以西班牙西北部的里亚斯发育最为典型,具有岛屿、半岛与海湾大致垂直于海岸线总方向的特征。

下图为里亚斯型海岸景观图及形成示意图。

简述里亚斯型海岸的主要形成过程。

提示 在沿海谷地、山脉与海岸接近垂直分布的海岸,由于地面沉降或海水上升,海水淹没与海岸呈直角的山谷而形成。

任务清单三 喀斯特地貌

[情境]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

“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

他还指出这“磅礴数千里”的喀斯特地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各省有各省的特点:

广西之山的特点是“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

云南之山,“皆土峰缭绕,间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

贵州之山,“则界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

又说:

云南之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至贵州则“界于二者之间”。

[探究]

(1)文中“壅流成海”的“海”是指________,“流多浑浊”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文中“穿穴之流”是指________。

提示 

(1)湖泊 “惟多土”即泥沙入河流,水变浑浊。

(2)地下(暗)河

1.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大,水的溶蚀能力越大,喀斯特作用越强烈。

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

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岩

岩石的可溶性强,喀斯特作用强;

反之则弱

岩石的透水性

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

水体成分及溶蚀力

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数量越多,水的溶蚀力越强;

反之则越弱

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体流动性

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

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

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

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

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

2.喀斯特地貌类型及成因

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地下的景观各有洞天,形态和成因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

形态

地表喀斯特地貌

石芽→石林→

→孤峰→残峰

溶蚀

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落水洞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

石钟乳、石笋、石柱

淀积

例3:

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千米。

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下图)。

读图,探讨下列问题。

龙里高山草原地貌特征示意图

(1)图示景区位于我国的哪个地形区?

主要的岩石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营力作用分别是什么?

(2)喀斯特地貌是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请你具体说说各圈层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提示 

(1)云贵高原;

石灰岩;

流水溶蚀。

(2)来自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圈中的地表水、地下水对岩石圈中的石灰岩产生溶蚀作用,溶蚀作用形成了溶洞、地下河等,又为地下水提供了一个贮存空间。

生物圈中植物生长茂盛的地区,土壤中的有机酸含量较高,对岩石的溶蚀起促进作用。

课堂小结

考点必背

1.常见的地貌类型有哪些。

2.各种地貌类型景观的特点。

3.各种常见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

课堂学业达标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向往。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下图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解析 第1题,地下“神宫”为地下喀斯特地貌。

第2题,读图可判知该景观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磨圆度很好,可推知其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较显著。

答案 1.A 2.A

读“某河流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形成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原因是(  )

A.搬运作用B.外营力作用

C.溶蚀作用D.波浪侵蚀

4.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a层最老B.b层最老

C.c层最老D.一样老

解析 第3题,根据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可知,该地貌是河流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属外营力作用。

第4题,沉积岩岩层的新老关系是先沉积的岩层(底层)年代古老,后沉积的岩层年代新,故c层最老,b层次之,a层最新。

答案 3.B 4.C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

人行无迹,遂多迷路。

四远茫茫,莫知所指。

是以往来者聚遗骸以记之”。

(《大唐西域记》)

(1)请在唐玄奘西游路线图中标出文字材料中描述区域的大致位置。

(2)下图为唐玄奘西游路线中某种地貌的等高线示意图,该地貌类型是________,并在图中①用箭头标出盛行风向;

②用P标出治理该地貌时植树种草的适宜位置。

解析 第

(1)题,文字描述的是风力强盛,沙尘漫天飞舞的景象,是沙漠地区,应在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北部边缘)。

(2)题,根据等高线示意图可知,绝对高度较大而相对高度较小,是沙丘地貌的特征。

盛行风由缓坡吹向陡坡,植树种草宜在背风坡(陡坡)。

答案 

(1)图略(标在塔里木盆地即可)

(2)沙丘 如图:

课后质量评估

合格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第五套人民币20元票样图。

1.此人民币票样,展示的是我国何处景观(  )

A.九寨沟风光B.桂林山水

C.泰山风光D.长白山天池

2.下列对该处景观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石灰岩广布,岩性纯,所以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

B.位于我国热带湿润地区,全年降水丰沛

C.气候利于生物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为其形成创造了条件

D.与该地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密切相关

解析 第1题,图中所示为桂林的峰林地貌。

第2题,桂林地区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地区。

答案 1.B 2.B

下图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

A.岩石有风化裂隙B.岩石中含有化石

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岩石具有可溶性

4.图中a、b、c地貌的形成最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B.沉淀作用

C.化学溶蚀作用D.侵蚀作用

解析 第3题,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

第4题,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沉淀作用形成的。

答案 3.D 4.B

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

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

下图为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

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6.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

A.呈上升趋势B.基本稳定

C.呈下降趋势D.反复升降

7.如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  )

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

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

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

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

解析 第5题,图示a位于陆地河流入海处,则该三角洲应是河流泥沙堆积而成;

b位于潮汐通道处且三角洲由外海向潟湖发展,则应是外海涨潮时海浪堆积而成。

第6题,图示岩层沉积物由左向右依次为:

沼泽沉积、潟湖沉积、沙坝沉积和浅海沉积,说明该处由沼泽逐渐演变为浅海,则海平面不断上升。

第7题,海平面显著下降,则通过涨潮进入潟湖的海水会逐渐减少;

同时陆地淡水进入潟湖后,潟湖水体不断流入外海,必然使潟湖水体盐度降低。

答案 5.D 6.A 7.B

读下图,回答8~9题。

8.上图中地貌广泛分布于(  )

A.四川省B.吉林省

C.广东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9.这种地貌的成因是(  )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D.风力沉积

解析 第8题,图示地貌为风蚀蘑菇,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第9题,该地貌为风力侵蚀而成。

答案 8.D 9.A

下图是“某地区的等高线图”(单位:

m)。

读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10~11题。

10.该地区的盛行风是(  )

A.东南风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11.此处地形可能分布在我国的(  )

A.云贵高原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D.珠江三角洲

解析 第10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分析,该地形为沙丘。

图中沙丘的西北侧坡度缓,所以该地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第11题,沙丘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

答案 10.B 11.B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含1道附加题,共56分)

12.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拼搏,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

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20分)

材料一 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圣王虑之,以为掘穴……”。

材料二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

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

(1)读材料一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和图乙及图丙,分析“汭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