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15953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新区农村城市化发展规划纲要Word格式.doc

农民外出就业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是权宜之计。

我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格局将继续呈现农业就业比重逐步下降,非农产业收入比重稳步上升,外出就业较快增加的基本态势。

三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发生重大变化。

“农业结构调整”已不再是我乡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

耕地的大量而快速征占,使“农业结构调整”这一农民增收的最有效手段变得不再适合,非农产业收入占据主流。

目前,农民收入构成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已接近一半;

工资性收入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

来自非农产业和进城务工的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四是农村发展对城市依赖程度发生重大变化。

城乡发展的互动性、互补性越来越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受到周围城市发展环境的影响。

城乡各种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城市发展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农村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

五是农村发展的内涵发生重大变化。

在农村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我们主要是发展农村经济,往往很难顾得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保护。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不仅要繁荣经济,而且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㈡当前我区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也带来了新的发展中的矛盾。

当前我区农村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村集体缺乏主导型产业,与当前市场日益多样化,竞争日益激烈化的发展形势不适应;

二是农村人口多,耕地日益减少,失业和不充分就业人口快速增多,劳动力所占比重没随土地减少而同步下降,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

三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就业渠道单一不畅,增收困难,农民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公益事业滞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贫困家庭救助机制还未真正建立。

这些问题,是改革持续发展所难以避免的现实问题,是我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妥善解决的重点环节,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将农村城市化各项任务一项一项落到实处。

二、农村城市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落实加速农村城市化各项任务,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到2010年全面实现农村城市化。

奋斗目标: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城郊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增长质量。

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左右。

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逐步过上富裕生活。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户均一套功能配套、宽敞舒适的住房,计算机进入多数居民家庭,家庭轿车拥有率大幅度提高。

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全面进步。

居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较为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2010年,适龄青年受中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人占总人口的70%以上,受高等教育的人达到15%。

每一百人有1名医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100%,人均寿命75岁以上。

城乡居民教育文娱支出比重达到30%以上。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8‰以下,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

  ㈠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加速农业经济转型换代

区内耕地的逐步减少,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和发展经营理念,在“有限空间”里争取“无限发展”。

明确以“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融入城市、发展城市”为主要内容的城郊型经济为我区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途径。

不断加大区内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调减一产,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二、三产业上。

要让传统农业逐步退出舞台。

二产重点发展配套加工业、新型工业和科技型工业。

三产侧重围绕城乡居民生活需要,加快发展商贸、餐饮业、休闲娱乐等新型服务业。

1、提高主导型经济。

乡镇企业是我区农村经济的重头。

一是培育特色产业。

支柱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特别是要将小西帐的三轮车、大西帐的铸铁件、赵村的铝合金、留村的建筑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是壮大骨干企业。

积极引导企业走技术创新之路,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生产、营销、运输和服务方式的变革。

将乡镇企业纳入全区经济运行指导和服务范围。

加强对乡镇企业发展和运行状况的监测分析、预警预测。

集中力量扶持发展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行业优势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竞争力的大中型乡镇企业和企业集团。

每两年评选一次重点乡镇企业,参照享受政府扶持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优惠,对重点乡镇企业实行动态调整与管理。

三是加强自主招商能力。

用足用活人均2.5分地的优惠政策,组织乡干部走出去招商引资,借力发展。

每年为农村干部举办1-2期招商引资培训班,提高科学招商水平。

鼓励各村打破村级界限,拓展空间发展经济。

2、发展服务型经济。

服务产业是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是繁荣商贸流通。

目前商贸流通业对我区财政贡献份额还比较低,今后要抓住城市化的机遇,促进商贸流通有更大的发展。

一方面大力推进以大型超市为龙头的商业连锁化经营,以仓储、运输、配送中心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超前规划消费行业的布局,形成以购物、餐饮、娱乐为主,休闲、观光为辅的格局。

继续推动特色街、特色路建设,集聚“商机”,凝聚“人气”。

2008年长江大道全线贯通,建成我区内消费环境好、消费总量大,消费人群集中的繁华地带。

二是全力进行旧村改造。

按照新村建到哪里,商业网点布局到哪里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的生活。

提高房地产开发在服务型经济中的比重,发展“楼宇经济”。

3、壮大财源型经济。

财源型经济应立足于增加积累、增加群众收入,形成收入来源广泛、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一是巩固稳定性财源。

围绕做强村级经济,重点通过仓储、租赁、公用设施的有偿使用等途径,用3年时间,使大多数村的年固定收入超过200万元,一批村超过500万元。

二是发展动态性财源。

围绕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结合村办企业二次改制,因地制宜地推进“买断”。

对于经济基础薄弱,急需建设资金或者集体创收渠道较少的村,厂房、基础设施等集体资产可“一次性买断”,实现资产的现金转换;

对经济状况较好,集体创收渠道较多的村,厂房、基础设施等集体资产尽可能地实行有偿使用,创造源源不断的后续财源。

科学经营改制后的集体资产的变现资金,确保集体资本的保值增值。

㈡加快旧村改造步代,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

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居住条件为落脚点,严格按照我区“关于加快旧村改造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把握“三种模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全力推进旧村改造。

按照“统一规划,法人开发,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的原则,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标准,在区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由区旧村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按照市场运作方式,具体组织实施。

2006年前,涉及长江大道,采取安置模式进行旧村改造的留村、南庄、郝家营完成安置房建设,迁拆户全部住进新居;

小西帐村通过拆迁安置补偿办法,拆迁安置房动工建设。

2007年前,采取联合开发模式进行旧村改造的小岗上、北庄完成一期居民住宅楼的建设,符合条件的居民住进新居;

2008年前,采取自主开发模式进行旧村改造的大西帐、赵村、周通完成改造任务量的70%。

2010年全区9个村按规划基本改造完毕。

把落后的旧村改建成为居住环境优美、市政公用设施配套齐全的现代化文明社区。

启动“农村城市化发展基金”,按照每征一亩地投入基金一万元的标准,支持各村城市化改造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优先解决建区初期征地多补偿低,为开发区建设先期贡献的村。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全方面吸引社会资金,形成旧村改造新的投融资机制和管理机制,加快旧村改造步伐。

㈢着力改善就业创来环境,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

切实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拓宽劳动力就业途径。

落实农民工维权政策。

㈣统筹推进城乡体制改革,着力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农民在承包期内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权。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肃查处违法占地和破坏农田行为。

建立失地农民生产生活保障机制,对失地农民全部继续实行养老、残疾保险和安置补助保险,并随着经济发展适当适度增加金额比例。

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自2004年起区内农村全部免征农业税。

认真搞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工作,区成立种粮农民直补工作小组,确保直补政策按照要求落到实处。

继续完善农村集体资股份制改造。

在已经全部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村办公司(经合社)的规范运作。

加强农村财务监督集中支付中心建设,强化农村集体财务的科学规范化管理。

㈤扎实推进城乡文化教育建设,有效促进城乡社会转型

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2004年底完成学校布局方案,按3-5万人建一所初中、万人建一所小学,小学规模按4轨制标准在校生千余人左右。

继续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对新建的54中学和保留的小学进行装备,两基尽快达到城市一类办学标准,加强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配置。

2006年7月前实现班班有多媒体设备,建立区教育中心网站,实实校校通、班班通、进行网络教学,创建市级示范性中小学。

加快幼儿教育发展,坚持统一规划,公办、民办相结合的体制。

新建小区要按规定建幼儿园,各村结合旧村改造建幼儿园,2005年前区建一所公办、示范性幼儿园。

力争2-3年完成全区幼儿园建设,取消学前班,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加快普及高中步伐,满足群众接受普通高中教育需要,2007年实现区内学生十二年义务教育,2010年再建一所中学。

树立大文化理论,建设一流文化体系。

2005年建设区级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乡建立不少于300平米文化宣传站,村、居委会建设综合性文体中心和予留人均0.1平方米的绿地。

2008年,区文化广场、文体活动中心和标志性建筑融为一体,相互辉映。

盘活区内文体设施资源,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文建设新理念。

对区内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等单位的文体设施、文化资源加以整合,充分利用这些公开的、潜在的资源,为繁荣我区特色的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

创新文体内容和方式,打造具有高新区特色的文化品牌。

积极运作承办大型的文体活动和重大体育赛事,每4年召开一次全区性的综合运动会。

创办高新区特色文艺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

继续举办一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创办政企联姻的文艺演出活动。

每年在高新区文化广场举办大型冠名大型音乐、演唱、歌舞晚会,营造浓厚的高新区文化气氛。

建立高新区特色的文体产业。

有意识的引进好的文体产业,鼓励文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开拓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

加大对留村业余体校的扶持力度,进行基础设施改造。

㈥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积极稳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试点抓起,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2004-2005年制定合作医疗实施方案,开展调查研究并选择1-2个村开展试点工作,2006年全面推开,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履盖率达到100%。

同时,积极探索其他救助形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多渠道、多形式、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看病难、“因病”返贫、无钱医治的问题。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在旧村改造中对村卫生所建设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开发区医院的指导、带动作用,帮助村卫生所逐步向社区服务站转变,力争到2010年全部达到甲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

加强乡卫生院建设,加大资金投入,进行房屋改造和必要医疗设备的添置,2010年乡卫生院达到全市一流标准。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业务素质,从2004年开始,对没有接受过正规医学教育,没有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医学教育毕业证书的乡村医生进行分批考试。

2006年80%以上乡村医疗服务人员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2010年全部达标。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2010年全区达到城市环境卫生标准。

㈦构建社会救助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立体化保障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从源头从基层着眼于实处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保证广大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共同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以社会互助为辅助,以基层组织为依托,以维护和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根本任务,全方位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2004年6月底前制定《石家庄高新区最低生活保障办》、《石家庄高新区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形成社会救助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建立贫困户扶贫制度,增强其生产生活自救的“造血”功能,从源头上脱贫解困,开发性扶贫由区扶贫办组织实施,使他们从贫困线上及早地走出去。

建立助学、住房、法律培训等社会救助制度。

通过政策引导,教育、房管、司法、劳动等部门单位和社会团体为贫困群众的子女教育、住房、法律服务等方面提供帮助,由区工委、管委作出原则性规定,相关部门分别制定具体优惠措施,形成约束性文件,2005年底建成专项社会救助网络。

把社会捐赠作为募集社会救助资金的主要渠道,完善集中性和经常相结结合的社会捐赠制度,定于每年5月、11月为集中捐赠月,建立经常捐赠网络,使社会捐赠制度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有力补充。

㈧优化社区布局,深入推进自治建设

加快我农村区进入城市发展快车道的速度,充分转变政府职能,2004年6月前完成长江街道办事处的挂牌,2004年底彻底完成留村乡改建任务,做到职能任务到位,组织结构健全,工作制度完善。

根据我区现状及发展远景分析,到2006年再增设一个街道办事处,以满足社会生活管理与服务的需求,担当起城市建设、管理的重任。

按照“便于居民自治、便于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原则,调整居委会的管辖规模,优化设置布局。

2010年全居委会设置数量达到12-13个,管辖规模均在1500户至3000户范围内。

高标准建设居委会,社区居委会办公楼平均面积800平米,软硬件齐全,2006年达到全国示范居委标准。

开展经营性社区活动,推动社区内下岗、待业人员的再就业,提高社区的自我保障能力。

以基层民主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为目标,以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容矛盾为主题,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配套齐全的民主管理体制、科学规范的村务运作体系,全面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抓好村民代表会、民主理财、村民议政、民主选举、群众评议、村务公开等为重点的制度建设。

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制定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真正做到自己管理自己。

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宣传,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使广大干部学法懂法、依法行政,普通群众知法守法、履行义务。

㈨坚持党管农村原则,继续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管农村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也是一个重大原则。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全部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巩固基层政权、保持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深入开展创优争先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深入开展以实事承诺制为主要内容的惠民工程,2004年五分之一的农村创建成示范点,2005年抓规范完善机制,2006年全面实施,“惠民工程”步入健康运行轨道,群众对基层组织办实事的满意测评率达到80%以上;

开展以培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素质工程,2005年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的农村干部达到总数的60%,2006年达到70%;

开展以选树典型为主要内容的示范工程,2004年留村乡党委达到市级“五好”乡镇要求,2个村达到市级“五好”党支部要求,2006年其余各村达到市级“五好”党支部要求;

开展以发展高素质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培养工程,2004年在全区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农村致富能手要占到农村入党积极分子总数的50%以上,全区农村35岁以下青年党员中,接受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的人数达到30%以上。

2005年农村致富能手占农村入党积极分子人数的比例有所增长,全区农村35岁以下青年党员中,接受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的人数达到70%以上。

2006年农村致富能手农村入党积极分子人数所占比例达到70%以上,全区农村35岁以下青年党员中,接受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的人数达到100%。

通过“三级联创”和“基础工程”的实施,使我乡基层党组织政治更坚定,组织更坚强,作风更务实,制度更完善,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农村城市化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四、切实加强农村城市化的领导

成立农村城市化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科学决策,协调解决高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由区工委书记李景林同志任组长,区工委副书记檀海静、区工委委员刘振刚任副组长,区有关职能部门和留村乡一把手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会事业局,主任由区社会事业局长刘怀山同志兼任。

区直各部门都要树立全局观念,更多地关注农村城市化、支持农村城市化。

各级各部门,都要围绕农村城市化综合奋斗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千方百计搞好服务,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为农村城市化做贡献。

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形成万众一心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