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19124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1)预测城市供电负荷;

(2)选择城市供电电源;

(3)确定城市变电站容量和数量;

(4)布局城市高压送电网和高压走廊;

(5)提出城市高压配电网规划技术原则。

总体规划图纸:

城市电网系统现状图、负荷预测分布图、城市电网系统规划图。

2、★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基础资料★

需要自然环境、城市基本情况、城市规划、各专业工程等方面的基础资料。

供电工程资料:

区域动力资源、电源资料、现状城网资料、电力负荷资料。

第三章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

1、城市用电分类

按城市全社会用电分类分为8类:

农林牧副渔水利业用电、工业用电、地质普查和勘探业用电、建筑业用电、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用电、商业公共餐饮物资供销和金融业用电、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其他事业用电。

★或分为4类:

第一产业用电、第二产业用电、第三产业用电、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2、用电水平法:

以人口或建筑面积或功能分区总面积进行计算。

当以人口进行计算,所得用电水平即相当于人均电耗;

如以面积进行计算式,所得的用电水平即相当于负荷密度。

年用电量An=S×

dS=人口数或建筑面积(10–4㎡)或土地面积,㎞2

d=用电水平指标

3、城市电源类型与特点

城市电源通常分为城市发电厂和变电所。

发电厂有火力、水力、风力、太阳能、地热和原子能发电厂。

变电所按功能分有变压变电所:

将较低电压变成较高电压的变电所,称为升压变电所;

将较高电压变成较低电压的变电所,称为降压变电所,通常发电厂的变电所大多为升压变电所,城区的变电所一般都是降压变电所。

变流变电所:

即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或者由交流电变成直流电。

后一种变电所又称为整流变电所。

长距离区域性输送电采用整流变电所。

4、★城市电力网络等级★

电压等级对城网的标称电压,应符合国家电压标准。

城市电力线路电压等级有:

500kV330kV220kV110kV66kV35kV10kV380V/220V等八类。

通常城市一次送点电压为:

500kV330kV220kV,二次送电电压为:

110kV66kV35kV,高压配电电压为10kV,低压配电电压为380V/220V。

现有非标准电压,应限制发展,合理利用,根据设备使用寿命与发展需要分期分批进行改造。

城网应尽量简化变压层次,一般不宜超过4个变压层次。

5、城网的典型结线方式:

放射式、多回线式、环式、格网式、连络式。

容载比:

变电容量与最高负荷之比,它表明该地区、该站或该变压器的安装容量与最高实际进行容量的关系,反映容量备用情况。

6、城市送配电线路敷设

送电线路敷设:

市区架空送电线路可采用双回线或高压配电线同杆架设。

35kV线路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杆,66kV、110kV线路可采用钢管型杆塔或窄基铁塔以减少走廊占用面积。

耐张段:

35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耐张段的长度一般采用3-5km。

线路档距:

110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的平均档距在300m左右,在城区内档距为200-300m。

35kV架空电力线路档距平均为200m左右,在城区内档距为100-200m。

电缆敷设方式:

直埋、沟槽、排管、隧道、架空、水下敷设。

高压走廊:

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为电力导线边线向外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称之为电力线走廊,高压线路部分通常称为高压走廊。

第七章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1、★城市用水分类★:

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其他用水。

2、★最小水头★:

从地面算起的最小水压叫做最小服务水头,通常1层为10m,二层为12m,二层以上每增加一层增加4m。

3、人均综合指标法:

Q=NqkQ=城市用水量

N=规划期末人口数

q=规划期内的人均综合用水量标准

k=规划期用水普及率

4、城市用水量预测应注意的问题:

答:

(1)注意预测方法的选用;

(2)充分分析判别过去的资料数据;

(3)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4)应注意人口的增长流动(5)应掌握城市用水的变化趋势(初始阶段→发展阶段→饱和阶段);

(6)应注意城市自备水源的水量。

5、日变化系数:

在规划设计年限内,用水最多一日的用水量,叫做最高日用水量。

Kd通常为1.1-1.5。

Kd=年最高日用水量/年平均日用水量

时变化系数:

最高日中,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用水量的比值,叫时变化系数Kh,Kh通常为1.3-3.0。

Kh=最大日最大时用水量/最大日平均时用水量。

6、水资源可利用量:

通常水资源可利用量指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能和生态环境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最大可能被控制利用的不重复的一次性水量。

城市水资源可利用量才是与所预测的用水量进行水量平衡的依据。

7、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

自由开发阶段、水资源基本平衡到制约开发阶段、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阶段。

8、城市水源选择与保护

城市水源种类:

地下水、地表水、海水、其他水源(微咸水、再生水、暴雨洪水)

城市水源的选择:

(1)水源具有充沛的水量、满足城市近、远期发展的需要;

(2)水源具有较好的水质;

(3)坚持开源节流的方针,协调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

(4)水源选择要密切结合城市近、远期规划和发展布局,从整个给水系统的安全和经济来考虑;

(5)选择水源时还应考虑取水工程本身与其他各种条件;

(6)水源选择应考虑防护和管理的要求,避免水源枯竭和水质污染;

(7)保证安全供水。

地表水源的卫生防护:

(1)取水点周围范围100m的水域内,严禁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

(2)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内的水域,严禁排入污水。

(3)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给水,应把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的排放。

(4)水厂生产区的范围应明确划定,并设立明显标志,在生产区外围不小于10m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和绿化。

地下水源的卫生防护:

在单井或井群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有持久性毒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

以地下水为水源时,水井周围30m范围内,不得置设渗水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堆等污染源,并建立卫生检查制度。

9、城市水源规划思路:

(1)加强区域范围内的供水研究,考虑给水与排水的统一性;

(2)重视对水资源的可靠性进行详细勘察和综合评价;

(3)应充分考虑水资源对城市发展规模的制约作用;

(4)城市产业结构与布局必须与当地的水资源条件相适应;

(5)应考虑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6)3种缺水:

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工程型缺水;

(7)城市水源规划应有长远考虑;

10、解决城市缺水的规划对策(加入自我理解)

(1)尽可能利用当地水源优势,发挥有限的水资源的潜力;

(2)考虑远距离引水或跨流域调水;

(3)采用区域整体供水,满足城镇密集地区的供水需求;

(4)加强污水的处理回用,充实城市水源、(5)海水除了可以淡化为淡水外,还能够代替淡水直接应用在工业和生活方面。

(6)缺水地区可以建设雨水水库和雨水存留系统,蓄集雨、洪水作为城市水源;

(7)分质供水可以作到“水”尽其用,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11、★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功能★:

取水工程、水处理工程、输配水工程。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布置形式★:

统一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分压给水系统、循环和循序给水系统、区域性给水系统。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布置原则:

(1)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地形条件、水资源情况及用户对水质、水量和水压的要求等来确定布置形式、取水构筑物、水厂和管网的位置。

(2)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比较方案,尽量以最少的投资满足用户对水量、水质、水压和供水可靠性的要求。

(3)在保证水量的条件下,优先选择水质较好,距离较近,取水条件较好的水源。

(4)水厂位置应接近用水区,以便降低输水管道的工作压力和长度。

(5)输配水系统因造价较大,应在满足供水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对管网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减少金属管道和高压材料的使用。

(6)充分考虑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的可能性,努力发展清洁工艺,以利于节省水资源,减少污染,减少费用。

(7)给水系统扩建时,应充分发挥现有给水系统的潜力,改造设备,改进净水工艺,调整管网,加强管理,以便尽可能提高现有给水系统的供水能力。

地下水取水构建物考虑以下情况:

(1)取水点要求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应设于补给条件好、渗透性强、卫生环境良好的低端。

(2)取水点的布置与给水系统的总体布局相统一,力求降低取、输水电耗和取水井及输水管的造价。

(3)取水点有良好的水文、工程地质、卫生防护条件,以使于发开、施工和管理。

(4)取水点应设在城镇和工矿企业的地下径流上游,取水井尽可能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布置。

(5)尽可能靠近主要的用水地区。

给水处理方法:

(1)★澄清过滤和消毒★:

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为生活饮用水的常规处理方法。

填空!

(2)除臭、除味(3)除铁、除锰和除氟(4)软化(5)淡化和除盐(6)水的冷却(7)预处理和深度处理。

12、输水管渠的布置:

输水管条数主要根据输水量、事故时须保证的用水量、输水管长度、当地有无其他水源和用水量增长情况而定。

供水不许间断时,输水管一般不宜少于2条;

当输水管小、输水管长,或有其它水源可以利用时,或用水可以暂时中断时,可以考虑单管输水另加水池。

若管线长、水压高,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应采用较大水池容积。

水源低于给水区时,须采用泵站加压输水;

水源位置高于给水区,可采用重力输水;

地形高差及地形变化,输水管有重力管和压力管,重力管又分为明渠和暗管。

给水管网的布置:

给水管网的作用就是将输水管线送来的水,配送给城市用户。

根据管网中管线的作用和管径的大小,将管网分为干管、分配管、接户管。

干管的主要作用是输水和为沿线用户供水,管径一般在200mm以上。

配水管主要把干管输送来的水,配给接户管和消火栓,管径一般至少100mm,大城市150-200mm。

接户管是从分配管接到用户去的管线,其管径视用户用水的多少而定,但不宜小于20mm。

13、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

树状管网优缺点:

树状网构造简单、长度短、节省管材和投资;

但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差,并且在树状网末端,因用水量小,管中水流缓慢,甚至停留,致使水质容易变化,而出现浑浊水和红水的可能。

环状管网优缺点:

给水管线纵横相互接连,形成闭合的环状管网。

环状网中,任意管道都可由其余管道供水,从而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

环状网能降低管网中的水头损失,并大大减轻水锤造成的影响。

但环状网由于增加了管线的总长度,使投资增加。

环状网用在供水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地区。

在城市给水工程管网布置中,常是由环状网和树状网相结合。

给水管网的布置原则:

平行的干管间距为500-800m,连通管间距为800-1000m。

给水管网敷设:

(1)覆土深度,金属管道一般不小于0.7m,非金属管道不小于1.0-1.2m;

(2)冰冻地区,管底在冰冻线一下的深度,管径d=300-600m时为0.75d,d>600mm时为0.5d;

(3)给水管道相互交叉时,其净距不应小于0.15m,与污水管相平行时,间距取1.5m;

(4)对铁路,要求管架底高出路轨面的高度不得小于6-7m。

14、★管径的计算★(换算时间,升立方)

d=√4Q/πv截面S=Q给水/V流速

Q=q×

n,为最高日最高时的管段计算流量(m³

/s)kd日,kh小时

V=管内流速(m/s)

例:

Q=Qmax×

kd×

kh/24×

3600

Kh通常为1.3-3.0。

15、给水管材

(1)灰铸铁管,经久耐用、耐腐蚀性强、使用寿命长,但质地较脆,不耐振动和弯折、重量大。

(2)球墨铸铁管,强度高,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3)钢管,较好的机械强度,耐高压、耐振动、重量较轻、单管长度达、接管方便,有强的适应性,但耐腐蚀性差、防腐造价高。

(4)钢筋混凝土管,防腐能力强,不需任何防腐处理,有较好的抗渗性和耐久性,但水管重量大、质地脆、装卸和搬用不便。

(5)塑料管,表面光滑、不易结垢、水头损失小、耐腐蚀、重量轻、加工连接方便,但管材强度低、性质脆、抗外压和冲击性差。

(6)玻璃钢管,重量轻,运输安装方便,内阻小、耐腐蚀性强,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但价格高,刚度差。

第八章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1、★城市排水的分类★: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

2、★排水工程系统体制分类★必考

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采用的不同的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成为排水体制,又称排水制度。

可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

合流制排水系统:

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

分流制排水系统:

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

排水体制的选择:

环境保护方面,工程投资方面,近远期关系方面,施工管理方面。

总之,排水体制的选择应因时因地而宜。

一个城市通常采用混合制的排水系统,既有分流制,又有合流制。

3、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的布置形式

(1)正交式布置:

在地势向水体适当倾斜的地区,其干管长度短,口径小,污水排出迅速,造价经济,但是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使水体污染严重。

(2)截流式布置:

对正交式布置,在河岸再敷设总干管,将各干管的污水截流至污水厂。

(3)平行式布置:

在地势向河流方向有较大倾斜的地区,可使干管与等高线及河道基本平行,主干管与等高线及河道成一倾斜角敷设。

(4)分区式布置:

在地势高低相差很大的地区,当污水不能靠重力流流至污水处理厂时。

只能用于个别阶梯地形或起伏很大的地区,优点是能充分利用地形排水。

(5)分散式布置:

当城市周围有河流,或城市中央部分地势高,布置具有干管长度短、口径小、管道埋深浅、便于污水灌溉等优点,但污水厂和泵站的数量将增多。

(6)环绕式布置:

由于建造污水厂用地不足。

(7)区域性布置形式:

把两个以上城镇地区的污水统一排除和处理的系统,集中化大型化,有利于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节省投资,运行稳定,占地少,是水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

但也有管理复杂,工程效益慢等缺点,比较适合于城镇密集区及区域水污染控制的地区。

4、排水方式的选择重力流压力流

(1)传统的排水系统采用重力流排水方式,需要较大的管径和必要的坡度,通常埋设较深,开挖面积大,工程费用高,对低于广阔、人口密度低、地形地质受限的地区很不适应。

(2)压力流排水方式,相对于重力流方式具有管道口径小、工程量小、施工方面、建设周期短、建设费用低、方便污水厂选址等优点,但其管理维护要求高。

5、污水管网的布置

污水管道平面布置,一般按先确定主干管、再定干管、最后定支管的顺序进行。

在总体规划中,只决定污水主干管、干管的方向与平面位置,在详细规划中,还要决定污水支管的走向和位置。

(1)污水干管的布置形式

按干管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分为平行式和正交式

(2)污水支管的布置形式:

低边式、围坊式、穿坊式。

污水管网布置的原则:

污水处理利用情况、处理厂和排放口位置;

排水量大的工业企业和公建情况;

道路和交通情况;

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分布情况。

6、污水管道的敷设

(1)最大埋深不超过7-8m,在多水流沙石灰岩底层中不易超过5m。

(2)管道的覆土厚度是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尽管管道埋深越小越好,但管道的覆土厚度有一个最小限值,叫最小覆土厚度。

其中最大值就是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

通常最大覆土厚度不宜大于6m,在满足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理想覆土厚度为1-2m。

(3)在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设深度起控制作用的点称为控制点。

7、管渠的断面和衔接

常用管渠的断面形式有圆形、半椭圆形、马蹄形、矩形、梯形以及蛋形等,圆形管渠广泛运用。

原则:

(1)尽可能提高下游管段的高程,以减少埋深,降低造价

(2)避免上游管段中形成回水造成淤积

(3)不允许下流管段的管底高于上游管段的管底

管道的衔接方法:

水面平接、管顶平接,特殊情况下需要管底平接。

城市污水管道一般采用管顶平接法,在坡度较大的低端,污水管道可采用阶梯连接或跌水井连接。

8、污水管道水利计算设计数据

设计充满度:

在设计流量下,管道中的水深h和管径D的比值成为设计充满度。

明渠的超高应不小于0.2m。

自净流速:

为防止管道因淤积而堵塞或因冲刷而损坏,规范对设计流速规定了最低限值,即最小设计流速(自净流速),最高限值为最大设计流速。

在街坊内,最小管径为200mm,在街道下最小管径为300mm。

9、雨水管渠系统布置的要求

(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2)尽量避免设置雨水泵站;

(3)结合街区及道路规划布置;

(4)结合城市竖向规划;

(5)雨水管渠采用明渠或暗管应结合具体条件确定;

(6)雨水出口的设置;

(7)调蓄水体的布置;

(8)雨水口的布置。

10、雨水管渠水利计算

(1)满流时管内最小设计流速不小于0.75m/s

(2)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雨水支干管最小管径300mm,相应最小设计坡度0.002;

雨水连接管最小管径200mm,设计坡度不小于0.01。

梯形明渠底宽最小0.3m。

(3)覆土与埋深:

最小覆土在车行道下一般不小于0.7m

(4)管道在检查井内连接,一般采用管顶平接。

11、排水管材

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陶土管、金属管、大型排水管渠

排水管道系统附属构筑物

直线管道上检查井间距通常为25-60m。

雨水口的间距一般为25-60m。

倒虹管:

遇到河流、山涧、洼地或地下构筑物等障碍物时,不能按原有坡度埋设,而是按下凹的折线方式从障碍物下通过的管道。

管道有折管式和直管式。

12、合流制排水系统适用条件

(1)雨水稀少的地区

(2)排水区域内有一处或多处水源充沛的水体,其流量和流速都足够大,一定量的混合污水排入水体后对水体造成的危害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3)街坊和街道的建设比较完善,必须采用暗管渠排除雨水,但街道横断面比较窄,地下管线多,施工复杂,管渠的设置位置受限时

(4)地面有一定坡度倾向水体,当水体高水位时,岸边不受淹没,污水在中途不需泵站提升。

(5)水体卫生要求特别高的地区,污、雨水均需处理者

13、水环境容量:

水体自净有一定的限度,即水环境对污染物质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中水系统:

将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一定处理后作城市杂用,或工业用的污水回用系统。

第十章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规划

1、固体废物:

人们在开发建设、生产经营、日常生活中向环境中排放的固态和泥状对持有者已没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质。

固体废物分类:

城市生活垃圾、城市建筑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

2、垃圾收集过程方式:

垃圾箱收集、垃圾管道收集、袋装化上门收集、厨房垃圾自行处理、垃圾气动系统收集

3、清运路线如何优化?

(1)收集路线的出发点尽可能接近停放车辆场;

(2)线路的开始于结束应邻近城市主要道路,便于出入,并尽可能利用地形和自然疆界作为线路疆界;

(3)在陡峭地区,应空车上坡,下坡收集,以利于节省燃料,减少车辆损耗;

(4)线路应使每日清运的垃圾量、运输路程、花费时间尽可能相同。

4、固体废弃物的基本处理方法

自然堆存、土地填埋、堆肥化、焚烧、热解。

5、收运处理设施规划

废物箱:

商业大街设置间距50-100m,交通干道100-200m,一般道路200-400m,居住区内主要道路可按100m左右间隔布置。

垃圾管道的有限断面不得小于0.6m×

0.6m。

生活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m。

垃圾转运站:

把用中、小型垃圾收集运输车分散收集到的垃圾集中起来,并借助于机械设备转载到有大型运输工具的中转设施。

6、公厕布局

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300-500m,流动人口密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以750-1000m为宜。

新建居民区为300-500m,未改造的老居民区为100-150m。

7、化粪池

化粪池有圆形和矩形之分,实际使用以矩形为多,规定长宽深分别不得小于1.0m、0.75m、1.3m。

化粪池距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不得小于30m,化粪池壁距其他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m。

8、环境卫生设施的通道应满足

(1)新建小区和旧城区改建应满足5t载重车通行

(2)旧城区至少应满足2t载重车通行

(3)生活垃圾转运站的通道应满足8-15t载重车通行

通往环境卫生设施的通道宽度不小于4m,环境卫生车辆通往工作点倒车距离不大于20m,至少保证有12m×

12m的空地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