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9352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Word文件下载.docx

14、离宫御苑:

建置在都城的远郊或者更远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地方

15、中国古典园林雏形源于商代:

囿,台,园圃

16、囿的定义:

囿是围了一定的地域,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和收养其中,还筑台掘池,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以及欣赏大自然的风光美景之处。

这种作为园林的雏形,称之为上古朴素的囿。

17、台的定义:

用土堆筑成的方形高台。

功能是古代人登高观天象,通神明。

台还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如殷纣王沙丘苑台,文王灵囿,灵台)

18、园圃的定义:

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蔬菜的场地,除食用、药用外,也发展为观赏用。

19、苑的定义:

是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苑继承了囿的狩猎传统,但其主要目的已不仅是供狩猎,而是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注意自然景色与人工造景的观景内容的结合。

叠山理水,聚山理水,聚土为山,辟池凿沼,种树植卉,养育禽鸟,并布置众多的建筑群供临朝、居住、游览等多功能结合的园林形式。

20、汉代奠定了中国至今的梁架结构法式。

21、一池三山:

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我国古代神化传说中的神仙境地。

最初在上汉代林苑建制,模拟海上神山,后来演变成历代皇家园林的一种传统格局,在一个宽广的水域中筑三岛象征一池三山的神仙住所。

对我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的创作均有深远影响。

22、我国古典园林意识形态:

“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23、寺观园林组成内容:

崇拜部分,生活部分,前导部分(丛林引导式,溪流引导式,山道引导式,综合引导式),游览部分

24、白马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25、曲水流觞:

我国古代的一种游戏,

26、中国四大名园:

避暑山庄、颐和园、拙政园、留园

27、《园冶》明末吴江人计成《一家言》(《闲情偶记》)清代李渔《长物志》清代文震亨

28、世界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体系,西亚体系,欧洲体系

29、园林的分类:

(按地域、历史、功能)按照园林的基址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按地域分可以分为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北方园林;

按照造园形式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30、苏州四大园林:

仓浪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

31、集景式园林代表:

怡园

32、风景建筑群代表:

万寿宫

33、一池三山园林代表:

杭州西湖,颐和园,上林苑建章宫

34、园林的概念及四要素:

山石,水体,植物,建筑

35、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

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融合杂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含蕴

36、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37、上林苑建章宫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一池三山”模式的园林是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38、哪个都城开创了我国皇都规划的新格局,确立了此后的皇都格局的模式?

邺城开创了城市中轴线;

洛阳开创了三套城做法(宫城,皇城,郭城)

39、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40、三山五园分别是?

三山即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即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

41、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是?

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

42、颐和园(清漪园)中的什么园是仿照无锡寄畅园所建:

谐趣园

刘宋宗炳《画山水序》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的提出和王微《叙画》为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专著。

 

简答题大题部分

1、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五个分期:

2、各个阶段的特征:

3、寺观园林的特点。

答:

一、组成内容:

崇拜部分,生活部分,前导部分和游览部分;

二、总体布局:

前塔后殿,是早期寺庙较典型的布局方式,绕以周垣,四面设门,沿墙沟渠,优美清净;

三、不同于一般帝王贵族园林,与风景胜地相结合,是古代公共游息场所,对于风景区开发有积极作用。

4、隋唐西京长安城的规划特点

唐长安建制采取三套城的规划,同时实行里坊制

5、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规划特点。

与隋唐时期城市规划的不同。

6、什么朝代出现了完整的皇家园林的三个类型?

代表园林是什么?

唐朝出现了完整的类型。

大内御苑(大明宫、兴庆宫)行宫御苑(洛阳西苑)离宫御苑(华清宫)

7、简述艮岳的造园成就。

以筑山为主体的大型山水宫苑,故以山名。

诗情画意写入园林。

打破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范模式,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8、西湖十景是什么?

西湖的规划特点?

西湖特点:

城市大型园林。

湖山主景突出。

“一池三山”模式。

园中之园景观。

林木特色景观。

四季朝暮景观。

历史文化景观。

小园大湖沟通。

西湖十景:

1.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菏2.4.5.6.7.雷峰夕照,南屏晚钟,双峰插云8.9.10.三潭映月3.平湖秋月,断桥残雪

9、寄畅园的特点。

1、小中见大,借景锡山。

2、顺应地形,造山凿地。

3、山水自然,主景开阔。

4、山中涧泉,水景多采。

10、拙政园的特点。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11、清漪园(颐和园)的特点。

1、依山开池,模仿西湖。

2、借景西山,建筑呼应。

3、东面宫殿,东北居住。

4、长廊连接,丰富景观。

5、园中有园,仿园寄畅。

6、石舫西洋,对立统一。

12、中国古典园林成熟后期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

1.明清两代苑囿风格更加趋向于宏伟浑厚、雍容华贵,以显示封建帝王统治的威力和无比的富有。

表现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及宗教色彩的设计思想。

2.明清时期的皇家苑囿多与离宫相结合,位于郊外,少数位于城内。

3.明清苑囿造园布局多半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巧于利用地形,创造各苑的特点。

4.集仿各地名园于其中。

5.明清苑囿中的建筑布局形式不同于正式宫廷建筑严肃庄重的布局。

6.明清苑囿中也运用我国传统的叠石手法。

7.苑囿中水面面积较大,大部分是利用原有地形水体或泉形成大水面。

8.花木是苑囿中的重要要素。

13、私家园林的三大地方风格是?

造园手法的区别是?

稳重雄伟——北方园林;

明秀典雅——江南园林;

畅朗轻盈——岭南园林

园林主人——北,皇亲国戚、达官贵人;

南,退职还乡的官僚、地主、富商、文人墨客。

要求和设计主导思想——北,皇亲国戚向往帝王宫苑式的生活享受,追求气派,用以显示政治上的地位。

南,江南私家园林中官运不通的政客和落泊文人欣赏脱离现时的意境,追求超世脱俗的景色。

规模——北,较大,苑内空间划分数量少而面积大;

南,与之相反。

总体布局——北,多采取中轴对称处理,于整形布局中求得自然变化。

(追求气派的思想的必然反映);

南,总体布置自然式。

风格——北,庄重、雄伟、壮观、浑厚、沉实;

江南,秀丽、轻巧、精致、曲折。

结构——北,多以建筑为主,山水辅佐地位;

江南,以山水为主景。

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北,建筑要求承重、御寒,体量大,屋顶翼角低;

江南,建筑小巧玲珑,富于变化,屋顶翼角高。

水景——北,水源困难,小水池、小水面处理手法;

江南,水源充沛。

色彩——北,金碧辉煌,红柱色瓦、富丽堂皇;

江南,素雅淡泊,青砖灰瓦粉墙。

(原因1.2.)

堆山——北,规模小;

江南,规模较大。

植物——北,品种少,不丰富;

江南,反之。

岭南园林的规模一般比较小,和居住建筑结合在一起,这种庭园以适应生活起居要求为主,适当地结合一些水石花木增加庭内的自然气氛。

14、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特点

1、满足园主日常生活享乐,达到虽居闹市,而又有山林之趣。

2、多与住宅相连,占地面积不大。

3、水是园林中的重要要素。

4、堆山叠石是江南园林中城市山林的主景。

5、园林中的建筑常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

6、花木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题材。

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时代特点:

(1)囿到苑的发展

(2)一池三山的布局格局

(3)私家园林的出现

(4)建筑技术与艺术成就

(5)开创人工堆山的纪录

(6)已经注重风景植物的点缀

(7)植物园、动物园的雏形

总结:

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虽已经出现,但是和皇家园林没有明显的类型上的差异。

园林的内容驳杂,园林概念也比较模糊。

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观赏为主。

但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设计经营。

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目当中还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山水诗的影响

王羲之、陶渊明、谢灵运等

山水画的影响

顾恺之、戴逵、王羲之、谢赫等扩大了绘画领域。

顾恺之首创山水画,理论著作《论画》为画品最早文献。

妙极自然的山水意境是这个时代山水园发展的特点。

山水诗、山水画的影响,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外师造化,精炼而典型地再现自然山水之美,传统山水画风格形成山水风景园林的风格基础。

魏晋南北朝开始以山水为主题的造园风格逐渐形成起来,以模仿自然山水风景于有限空间内的造园手法已经普遍使用。

改变了前代豪壮雄伟之气,大量吸收了山水画的特色,继承了古代山水风景园格式,表现了以山水为主题。

1.园林规划设计由以前的粗放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2.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性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

3.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盛行,集中反映了这个时代造园活动的成就。

深刻影响后代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

4.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

5.“园林”一词已经出现:

“驰鹜翔园林”(晋.左思),“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晋.张翰),“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刘宋.何承天)。

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承上启下。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小结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有所升华。

着意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文人参与造园活动,为文人园林发展打下基础。

3.寺观园林进一步发展。

4.公共园林已更多见于文献记载。

5.创作技巧、手法更为先进、发达。

6.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三个艺术门类已经有了互相渗透的迹象。

较完善的园林体系。

园林的成熟期(宋代——公元960-1271年)

1.在三大园林的类型中,私家园林最为突出。

文人园林作为一种风格几乎涵盖了私家园林。

2.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了文人园林的影响。

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

寺观园林文人化(灵隐寺)。

3.掇山理水技艺更加高超,能模仿几乎所有大自然水体形象,与土山、石山、土石山结合构成地貌形象。

4.由唐代写实与写意结合转化为写意倾向。

所以写意山水园到宋代才得以最终完成。

园林的成熟后期(元明清——公元1271-1911年)

各个时期的代表园林

一、秦汉时期

(一)皇家园林(雏形)

1、商朝:

殷纣王修建的沙丘苑台;

周文王修建灵囿,灵台,灵沼(皇家园林前身)

2、周朝:

楚国华章台,吴国姑苏台

3、秦朝:

阿房宫,上林苑,兰池宫(首次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

4、汉朝:

上林苑(扩建改建:

一座庞大集锦式皇家园林,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首座具有完整的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二)汉代贵族和富商的园(与西汉帝王苑囿无异仅仅规模小)

河南商丘:

兔园(梁园)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妙极自然的山水意境是这个时代山水园发展的特点。

(一)皇家园林

1、邺城:

(首次使用城市中轴线)曹操修建铜雀园,内筑三台冰井台,铜雀台,金虎台;

曹魏修建城西“元武苑”和城北“芳林苑(由此山水为骨干的山水园已经有新发展)”

2、洛阳:

三套城的建设法式(宫城,皇城,郭城)宫城多为改建

3、建康(南京):

玄武湖(利用自然,顺应自然,加以人工改造而成的自然山水园)

(二)门阀士族地主的别墅,山庄(内容和规划设计方面均不同于皇家园林)

1、城市外的——别墅园:

西晋石崇金谷园

2、城市里的——城市型园林:

北魏张伦园

(三)寺观园林(舍宅为寺南朝和唐朝盛行此风,寺观园林与宅园内容和规模上没有差别)

南京栖霞寺(贵族们施舍而建)——到了隋唐时期,与山东灵岩寺、湖北玉泉寺、浙江国清寺被誉为我国佛教四大丛林。

三、隋唐时期

(一)皇家园林(出现完整的三个类型)

1、大内御苑:

大明宫

2、行宫御苑:

西苑(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大型皇家园林,沿用一池三山,他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代园林的全盛期的到来;

西苑的造园创作是我国宫苑演变为后代山水宫苑的一个转折点)——杨广建设

3、离宫御苑:

华清宫(建设有华清池中又莲花汤)

(二)私家园林(官僚士大夫都厌烦都市繁华生活,向往田园化,诗意化生活)

1、山池(山池院):

都城或都城近郊

2、自然山水园林:

就天然山川胜景加以人工布置而成的自然山水园

代表:

辋川别业——一个林大茂盛、湖光山色、风景优美自然山水园。

景点提名和人的感受都是充满诗情画意

(三)风景游览地

我国古代公共游览地:

曲江池(唐)宜春苑(秦汉离宫别馆)芙蓉苑(隋文帝)

曲水流觞(兰亭园)

(四)寺观园林

慈恩寺(大雁塔)——佛教交流中心

荐福寺(小雁塔)

四、宋代时期

(一)皇家园林(规模不如唐代,但是规划精致)

1、东京(四水灌都,打破里坊制度,三套城,皇家园林只有大内和行宫)

大内御苑:

后苑,延福宫,艮岳

行宫御苑:

琼林苑、玉津园、金明池、

2、临安(南宫北市,倒骑龙)

玉津园、富景园、聚景园

(二)私家园林

1、花园:

天王府花园子(牡丹)归仁园(牡丹、芍药、竹子、桃李)李氏仁丰园(嫁接)

2、宅院:

富郑公园,沧浪亭

3、游息园(别业类):

董氏西园(布局特点去山林之胜,亭台布置不用轴线对称,花木种植不成行)

(三)寺观园林(文人化)

灵隐寺

五、明清时期

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御花园

西苑(北海园林,始于辽代明代形成格局,清代沿袭)

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

圆明园:

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

避暑山庄:

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清漪园(颐和园):

以杭州西湖为规划蓝本,最后一座一池三山园林,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中心,谐趣园仿建无锡寄畅园

1、北方园林:

勺园,恭王府邸园

2、南方园林:

苏州: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

无锡:

寄畅园

上海:

豫园、古漪园(南翔)、秋霞圃(嘉定)、曲水园(青浦)、醉白池(淞江)

南京:

瞻园

扬州:

个园、何园、小盘谷

常熟:

燕园

杭州:

水竹居

(三)寺观园林

一般和私家园林没有太大区别,更加朴实,更加简洁

(四)其他园林

1、公共园林

A:

依托于城市的水系或者利用河流、湖沼、水泡以及水利设施而因水成景。

如北京什刹海。

B:

利用寺观、祠堂、纪念性建筑的旧址,或者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名迹,在此基础上稍加园林化开辟而成。

如成都杜甫草堂、新都桂湖(纪念明代学者杨升庵)

C:

农村聚居的公共园林。

如皖南徽州

2、衙署园林

3、书院园林

(五)少数民族园林

藏族——罗布林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