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956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60人,男生30人,女生30人。

全班成绩稳定的尖子生不多,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学习基础薄弱,有8个学生智力很差。

,有个别学生特别贪玩,懒记知识、怕背书,家长管教不善,总是拖欠作业,成绩有待提升。

二、语文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

全册共分8组。

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绝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

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8个专题依次是:

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

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

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

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协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

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

“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相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实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理解200字,会写200字。

要求理解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

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理解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

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

“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理解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

四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特点,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

(一)增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二)增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增强整合”的思想,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增强整合,每组的课文都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

而且,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

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增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实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

这个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表现方式:

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实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四年级上册的“我的发现”,在“发现”的范围上有所扩展,安排了4个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

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

“我的发现”栏目的表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

这两个孩子,能够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的一个学习伙伴。

教材中,他们的对话一般仅仅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

(四)增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

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增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主要表现:

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四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展开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教学措施及建议

上述四个方面的特点,是教材各个部分的共同特点。

因为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在编排上还有些不同的特点。

(一)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

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理解的字。

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水平,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

所附选读课文中的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学生使用已有的独立识字水平,在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

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

实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要有比较从容的写字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都留到课外。

教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也可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持续丰富词语的积累,还可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

四年级上册,仍然单独编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教材,要凭借这些教材,增强对学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指导。

(二)阅读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的阅读教材,除安排识字和写字任务外,还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

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1.练习朗读和默读。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

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水平,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

教材中很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实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升朗读的水平。

默读的练习也是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

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

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

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很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

默读水平的提升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四年级上册教材,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等。

引导体会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

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得到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都能通过独立阅读,把课文读懂,并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再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行讨论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能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

事实上,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是会有所不同的。

学生从文章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加以肯定。

当然,如果学生的讨论交流偏离了对课文的理解,纠缠于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或者学生的感受明显与课文的思想内容不符,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这是学生能够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最能体现教师引导的地方。

3.领悟表达的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这样的思想。

教材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

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

教材中还特别安排了侧重学习表达的“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个组,读了《白鹅》和《白公鹅》,我们会觉得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特点是那样相同,形象都栩栩如生,但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又迥然不同;老舍的《猫》和《母鸡》,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但写法完全不一样,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会受到很多启发。

对于表达方法的领悟,教材中都采用了启发式,有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发现,有的是先举一两个例子,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读读,体会体会。

教师教学时要注意这个特点,一定要让每个学生经历这样的领悟过程。

4.积累语言。

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使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

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

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5.向课外扩展延伸。

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与收获,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

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有的引向课外实行观察,有的安排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还有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实行思考。

以上五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

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某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所侧重。

教师可参照教材中的安排,因文而异,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每课的特色。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要求不同,一般只要求读后能粗知文章大意。

指导略读课文的学习,能够先让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己认真读课文,然后适当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对内容的大致理解和读后的感受,有兴趣的地方还能够再读读,特别感兴趣的也能够背背。

在词句的学习上不必多作要求。

(三)口语交际教材与教学

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水平。

四年级上册教材注意突出口语交际的这个特点,而且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有的以交流为主,如,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自己喜欢的动物,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的以讨论为主,如,讨论如何保护文物;有的要模拟生活情境练习交际,如,感谢和安慰;有的带有比赛游戏性质,如,看图比眼力;还有的是讲故事,演短剧,如,第三组的讲童话,演童话,第七组的讲成长的故事,演成长的故事。

实行口语交际教学,要充分体现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这个特点,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上出特色。

如,实行以交流为主的口语交际,首先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讲清楚;还要设法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再如感谢和安慰,这次口语交际,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或引导学生回忆,再现生活中的情境。

如果能捕捉学校或班上发生的具体的相关实例引入教学,面对面地感谢、安慰,或模拟情境表示感谢、实行安慰,效果可能更好。

“成长的故事”那一组的口语交际,提供了几种选择,除了讲成长故事,演成长故事外,还有交流读了《乌塔》以后想到了什么和讨论王虹来信中提出的问题。

对此,能够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实行口语交际;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实行交流讨论,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

(四)习作教材与教学

四年级上册教材与三年级一样,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

一是在每组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八次。

这八次习作,有四次与口语交际合并安排。

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四次小练笔。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习作,有以下四个特点。

1.在习作的类型上,兼顾了写实和写想象。

教材中安排的写一处自然景观、写观察中的发现、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导游词、写成长故事,都是练习写实;写童话、看图作文、写奇思妙想,都是练习写想象。

对于写实的习作,要强调如实表达,就是要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反映真实的生活,不能造假,不能瞎编。

这样,既能切实提升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水平和记实的表达水平,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

对于写想象的习作,则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四年级的孩子受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想象不一定合理,所以在这方面的要求不能过高。

学生只要敢于想象,并能把自己想象的事物写下来就行。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教材中的习作都不搞命题作文,每次习作都仅仅提出一个范围,而且所提的范围很宽泛,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

特别是安排综合性学习的两组,提供了多种选择,而且有的能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有的则能够先写再说。

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条件。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里专门提了这样一条: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四年级上册教材,采用多种形式引导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

例如,“语文园地七”的展示台中:

“这是我给王虹写的回信,我给大家读一读。

”“语文园地二”的习作提示,让写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在一起交流。

再如,“语文园地五”练习写导游词,“写好以后,能够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实行讲解。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使学生从交流和展示中获得习作的快乐,逐步提升习作的水平。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修改的水平是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责任的态度。

所以,我们编写的中年级习作教材,体现了这样一个思想,就是:

修改水平和写作水平的训练同时起步,修改的习惯在习作开始之日起就加以培养。

在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对修改自己的习作继续作了引导。

(五)综合性学习教材与教学

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的主体性。

教材注意体现这个特点,同时考虑到孩子还小,独立活动的水平有个培养锻炼的过程,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既放手,又适当辅导的思想。

教材中对综合性学习引导的具体步骤是:

先在该组的导语中点出,再在第一篇课文的后面作具体的布置,最后在语文园地中实行交流展示。

与三年级的教材相比,去掉了“综合性学习提示”这个步。

这体现了逐步放手的思想。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展开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展开的情况,即时表扬好的做法,协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

习作、展示台,都是展示交流的形式。

展示台中提到的仅仅举出几个例子,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创造,例如,“成长的故事”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学生可能还会有采访的录音,拍的照片等。

教师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

 五、教学进度:

 

周  次

教学内容

第一周

1.观潮

第二周

2*雅鲁藏布大峡谷、3鸟的天堂、4*火烧云

第三周

语文园地一、5古诗两首

第四周

6爬山虎的脚、7蟋蟀的住宅、

第五周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语文园地二

第六周

国庆放假

第七周

9巨人的花园、10*幸福是什么、11去年的树、

第八周

12*小木偶的故事、语文园地三

第九周

13白鹅、14*白公鹅、15猫、

第十周

16*母鸡、语文园地四

第十一周

17长城、18颐和园、19*秦兵马俑、

第十二周

语文园地五、20古诗两首、21搭石、

第十三周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3*卡罗纳、

第十四周

24给予是快乐的、语文园地六

第十五周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十六周

27*乌塔、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语文园地七、

第十七周

29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31飞向蓝天的恐龙、

第十八周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语文园地八

第十九周

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

期末迎考

 

2014-8-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