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2701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心理学模拟Word文档格式.docx

A.脑的机能 

B.心脏的机能 

C.脑与心脏协同活动的结果 

D.脊髓的机能

3、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C)。

A.视觉 

B.知觉 

C.感觉 

D.记忆

4、一般说来,文艺工作者擅长(B)。

A.动作记忆 

B.逻辑词语记忆 

C.听觉和运动记忆 

D.形象记忆

5、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C)

A.逻辑思维 

B.直觉思维 

C.形象思维 

D.动作思维

6、具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影响人的整个生活的情绪状态叫(C)。

A.激情 

B.应急 

C.心境 

D.情感

7、期望理论是心理学家(B)做的一个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提出的。

A.巴甫洛夫 

B.罗森塔尔 

C.冯特 

D.马斯洛

8、下列哪一种是一般能力(A)。

A.记忆力 

B.节奏感 

C.曲调感 

D.色彩鉴别能力

9、小李是数学系的高材生,但李也喜欢外语、历史、体育、音乐、象棋,这是他兴趣的(D)。

A.持久性 

B.效果性 

C.倾向性 

D.广阔性

10、下列学生属于胆汁质的是(D)。

A.孤僻、敏感、情绪发生慢而强 

B.轻率、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

C.沉着、淡漠、情绪发生慢而弱 

D.热情、粗暴、情绪发生快而强

五、简述题

1、简述记忆的品质

2、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3、简述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5、简述想象的功能与分类

6、简述多血质气质的行为特征

六、论述题

1、举例说明引起心境的原因,如何调节自己的不良心境?

2、联系实际说明,影响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因素。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按照信息加工理论,记忆就是人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都会在大脑中留下一些痕迹,并在一定条件下重新显现出来。

这种人脑对过去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就是记忆。

2、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十分复杂、纷繁多样的,在一定时间内,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它们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对它们作出清晰的反映。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由有同的部分组成,有不同的属性,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

在感知当前事物的时候,人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

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其知觉对象的映象仍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3、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它是对人的生物及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

例如,当小孩子又累又困,特别想睡觉时,家长非要他学习,他就会表现得很烦躁。

如果我们能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一定会感到幸福。

认知则包括感知、思维和决策等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我们接触一个人时,对他的外貌、言谈举止的印象,考虑他说的话有什么含义,我们是否想跟他作进一步的接触,等等。

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但是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包括对活动的瓦解或促进。

一般来说,正性情绪象愉快、兴趣等,对认知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负性情绪象担忧、沮丧等,则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

4、马斯洛毕生力图为人的心理活动提供一个积极的动机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发自人的内在需要,这些需要有着高低不同的层次结构,这就是著名的需要层次论。

具体如下:

(1)生理需要:

它是指作为有机生命体的个人对生存的需要,它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原始、最基本和最需优先满足的一种需要。

(2)安全需要:

它是指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继发的个体希望获得安全、稳定、秩序、保障,免受恐吓、焦躁和混乱折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它是指个体对友伴、家庭的需要,对受到组织、团体认同的需要。

前两种需要满足后,人就会产生比单纯生存愿望更高的需要,个人一般渴望同他人有一种充满深情的关系,渴望在他的团体和家庭中有一个位置,人需要爱情、社交和友谊,需要理解和被理解,需要找到一种情感的归属和依托。

这种需要如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良好的归属感,否则便会引起孤独感和爱的缺失感。

(4)尊重的需要:

它是指个人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追求。

尊重需要的满足导致一种自信的感情,使人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和必不可少,这些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产生自卑、弱小以及无能的感受,使人丧失基本的信心。

(5)自我实现需要:

这是指个体成长中对未来最高目标和境界追求的愿望。

马斯洛认为,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定成为什么,他必须忠实于他的本性,他称这一需要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人对于自我发挥和自我完成的欲望,是一种努力实现个人潜力的倾向。

总之,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是关于人的生存动机问题的动机论,它是由低级过渡到高级的现实的动态的需要系统,马斯洛认为只有人自身的内在需要才是人的行为的真正动机。

5、想象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借助于想象,认知活动不仅可以驰骋于广阔无际的世界,而且可以展望引人入胜的未来;

不仅可以认知世界,而且可以改造世界。

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进行的想象。

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

(1)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2)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3)幻想幻想是一种与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6、多血质气质的人感受性较强,有很强的耐受性、兴奋性、敏捷性和可塑性,外向;

行为表现为活泼好动、敏捷、反应迅速,热情、喜欢与人交往,兴趣易变换,具有外倾性。

敏捷而好动是其主要特色。

1、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

因此,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因素。

(一)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人的心理主要是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然而,人的心理发展与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2病毒感染与躯体疾病由病菌、病毒(例如脑梅毒、斑疹伤寒、流行性脑炎)等引起的中枢神统系统的传染病会损害人的神经组织结构,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

(3)脑外伤及其他因素脑外伤或化学中毒,以及某些严重的躯体疾病、机能障碍等,也是造成心理障碍与精神失常的原因。

(二)社会因素

(1)生活环境因素首先,生活中的物质条件恶劣,生活习惯的不当如摄取烟、洒、食物过量等,都会影响和损害身心健康。

(2)重大生活事件与突变因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尤其是一些突然变化的事件,常常是导致心理失常或精神疾病的原因,比如家人死亡、失恋、离婚、天灾、疾病等。

(3)文化教育因素教育因素包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三)心理因素

(1)情感因素人的心理活动总是通过人的情感变化而影响内脏器官的活动。

(2)个性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

(3)心理冲突心理冲突是人们面对难以抉择的处境而产生的心理矛盾状态。

2、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性格在个性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重要心理生活标志。

人的性格是后天获得的。

一个人做什么和怎样做,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关联,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

性格决定的行为及其后果可能有益于社会,也可能有害于社会,因此,性格有好坏之分,如公而忘私、与人为善、勤奋、诚实是好的或受肯定的性格特征,自私自利、冷酷无情、懒惰、虚伪则是坏的或受否定的性格特征。

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特点,使性格的表现涂上气质的特色。

气质能影响性格的发展速

2009年教师招聘考编心理学模拟+参考答案

(2) 

1、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_整体_反映。

2、注意的两个重要特点是__选择性_、__集中性__。

3、我国心理学界通常把情绪划分为__心境__、激情和__应激__。

4、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__果断性_、_自制性__和__坚持性__。

5、人的个性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__个性心理倾向性__和__个性心理特征_。

1、知觉恒常性

2、记忆

3、集中思维

4、动机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2、所有遗忘都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回忆。

3、激情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4、性格俗称为性情、脾气。

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正比关系。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C)

A.1789 

B.1897 

C.1879 

D.1987

2、第一位科学心理学家是(B)

A.弗洛伊德 

B.冯特 

C.艾宾浩斯 

3、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C)

A.尊重 

B.求知 

C.自我实现 

D.安全

4、智力的高级表现是(B)

A.抽象思维 

B.创造力 

C.观察力 

D.创造想象力

5、问题解决的第一阶段是(A)

A.提出问题 

B.提出假设 

C.检验假设D.分析问题

6、记忆的首要环节是(D)

A.保持 

B.再认 

C.回忆 

D.识记

7、某人稳重踏实,勤奋刻苦,做事认真细致,他(她)的气质类型倾向于(B)

A.抑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B)

A.理解性 

B.规律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9、短时记忆的容量为(C)

A.9±

B.8±

C.7±

D.6±

2

10、(A)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思维

1、简述人的心理实质。

2、简述感觉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3、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

4、动机冲突有哪些类型?

如何解决?

5、简述胆汁质气质的行为特征

6、简述个性心理的结构。

1、举例说明引起心境的原因,并谈谈你是如何调节自己的不良心境的。

2、联系个人实际说明,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1、心理是脑的机能,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脑,即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机能的表现;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即所有心理活动的内容都来源于外界环境;

心理是外界事物在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2、感觉知觉的区别: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认知活动,而知觉则是属于感觉的一种认知活动。

感觉知觉的联系:

感觉和知觉又是密不可分的,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总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的。

3、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想象的概述。

4、人类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

从不同的侧面,可以把动机分成以下种类:

(1)生物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2)内因性动机与外因性动机

(3)进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4)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5)合理动机与不合理动机

5、胆汁质气质的行为特征:

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感受性较弱,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均强,兴奋比抑制占优势,外向;

行为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

兴奋而热烈是其主要特色。

6、个性心理作为整体结构,可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系统,即个性倾向性(动力结构)和个性心理特征(特征结构)。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的动力结构,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决定社会个体发展方向的潜在力量,是人们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个性结构中的核心因素。

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自我意识等心理成分。

在个性心理倾向中,需要是个性积极的源泉;

信念、世界观居最高层次,决定着一个人总的思想倾向;

自我意识对人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中的特征结构,是个体心理差异性的集中表征,它表明一个人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个性对心理活动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心理活动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现实进行反映。

个性差异通常是指人们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

1、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生活上重大事件、事业的成败、工作的顺利或挫折、人与人相处的关系以及激情遗留下来的影响等,都可成为引起心境的原因。

心境还可由自己身体的自我感觉所引起,如身体的健康水平,精神充沛或疲劳状态等。

此外,自然环境的变化也能引起心境的变化。

春光明媚、秋高气爽,会引起心境振奋舒畅。

调节自己的不良心境

(1)学会放松。

当感到过分紧张、烦恼、害怕时,可采用深呼吸的方法,或自我暗示的方法,使自己的身心放松。

(2)学会转移注意。

一定的情绪是与一定的情境相关的。

当感到情绪糟糕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

(3)学会宣泄。

如果有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不要压在心里,而要向知心朋友和亲人诉说出来乃至大哭一场。

这种发泄可以释放内心的郁积,对人的身心有利。

(4)学会自我解嘲。

当一个人的追求得不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常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就像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童话一样,这被称作“酸葡萄心理”。

与此相反的是“甜拧檬心理”,即用各种理由强调自己所拥有的是好的,以此冲淡内心的不安与痛苦。

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偶尔用一下作为缓解情绪的权宜之计,对于帮助人们在极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接受自己,避免精神崩溃不无益处。

(5)学会幽默。

不过,要指出的是,良好的心境终究是源于成熟的自信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2、气质与性格具有如下的关系:

(1)性格对气质具有一定的影响:

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掩蔽或改造着气质,使其服从于实践活动的要求。

(2)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特点,使性格的表现涂上气质的特色:

比如,同是勤劳的品质,多血质的人常常是充满热情地去工作,粘液质的人则不动声色、从容不迫地工作。

(3)气质能影响性格的发展度:

比如,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由于神经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因此,他们比粘液质更容易形成果断和勇敢的性格。

2009年教师招聘考编心理学训模拟+答案(3)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__1879_,其标志是心理学的诞生。

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指向__和__集中__。

3、知觉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__选择性__、理解性和__恒常性__。

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__7±

2_组块,信息保持时间为__0.25-2_秒钟。

5、情绪总是与人的__生理__需要相联系,情感与人的__社会__需要相联系。

1、注意起伏:

这种变化称之为注意起伏。

2、创造想象:

一个人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之为创造想象

3、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

4、气质:

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人格特征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干后打√,错误的打×

1、智商85分说明智力低下。

2、动机和行为的一致的。

3、操作活动相比智力活动容易注意分配。

4、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有困难就是遗忘。

5、思维是一种积极、能动的活动。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C)及其规律的科学。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认识过程

2、以经历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做(B)。

A.逻辑记忆 

B.情绪记忆 

C.动作记忆 

3、“础润而知雨,月润而知风”。

主要体现思维的(C)。

A.概括性 

B.间接性 

C.直接性 

D.敏捷性

4、下列事例属于再造想象的是(A)。

A.作家塑造新人物形象 

B.建筑工人根据蓝图想出的建筑物的形状

C.发明家创制了一台新机器 

D.小红长大想当科学家

5、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叫做(B)。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识

6、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通常产生的内心冲突(A)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7、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C)

A.尊重 

8、气质的类型是(B)

A.有好坏之分 

B.没有好坏之分 

C.有强弱之分 

D.没有强弱之分

9、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它包括(C)

A.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 

 

B.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10、意志品质的首要品质是(A)

A.自觉性 

B.坚持性 

C.果断性 

D.自制力

1、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遗忘规律,如何科学组织复习?

3、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5、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6、举例说明心理冲突的类型。

1、联系个人实际说明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2、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产生“高分低能”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感觉和知觉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觉和知觉的相同点:

(1)两者都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2)两者都是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3)两者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人脑的活动。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反映的内容不同。

(2)产生的性质不同。

(3)生理机制不同。

2、根据遗忘规律,可以如下组织复习:

(1)复习要及时。

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里,所以及时复习非常重要,可使即将消失的记忆痕迹重新强化,变得清晰,使学到的知识不断纳入知识系统之中。

(2)复习方式单调既容易感到乏味,又容易产生厌倦、疲劳。

而多样化的复习,则可使人感到新颖,促使各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记忆的效果。

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理解复述同一内容,要尽可能地动员多种感官的参与。

(3)合理安排和分配复习时间。

这主要是指一般情况下,采用分散复习(将复习分成若干次,相互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其效果将优于接集中复习(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连续地重复复习以学的材料)。

(4)复习内容系统化。

3、注意有以下4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

(1)问题表征

(2)思维定势

(3)功能固着

(4)酝酿效应

(5)知识经验

(6)动机和人格

5、意志行动表现出以下特点:

(1)它是有意识的、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目的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

(2)它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克服内部、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