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3031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作文之建水十七孔桥导游词Word文件下载.docx

一般是几年级的学生来这里做实验?

如果你要重点介绍学校的操场,那么你要去量一量学校的操场有多大?

能容纳多少学生?

操场上的哪些设施是学生最喜欢的?

周围的绿化又是怎样的呢?

4、参观结束了,导游要跟游客告别了。

作为导游,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告别语呢?

如果游客们一路很配合你,可以说一些感谢或者祝福的话。

如果在参观的过程中你的工作有些疏忽,那么征求一下游客的意见或者跟游客道歉哟!

2)主题:

介绍一处“世界遗产”

要求:

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提示:

1、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然后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3、把想好的内容写下来,写好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4、大家评议习作,修改习作。

[范文]校园导游词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杭州市青蓝小学的全体师生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我是今天的小导游,叫胡佳,今天就是我来为大家讲解,如果大家在参观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我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大家解决,希望今天的参观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

我们学校位于东清巷66号。

学校始于1903年,已经有百年历史了。

在2003年4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为她举办了百年华诞。

现在,她是由三国学校合并而成的较大型学校,共有30个教学班,950多名师生。

校园占地面积7800平方米,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有一个花园式大操场和占地1000平方米的教学楼,一幢属区政府实施规划的新型现代教学楼。

学校地处繁华地段,位于高楼林立的酒店围抱之中,北面是假日公寓群,西面是繁华的新华路,与闻名全国的王马社区毗邻。

南面是高档公寓区。

走进学门没酒来到从小爱哦操场,就可以看见镶嵌在南北两幢楼栏杆上的“养习、明志、炼能、厚基”八个大字,这是我们学校的校训,它时刻激励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要有勇往直前的精神。

东面五层的综合楼。

大厅两侧的花坛里摆满了各种鲜花,每天清晨它们迎着初升的太阳绽放。

现在请大家跟我能往左走。

这里是我们学校的教学大楼。

通过教学大楼底层的走道,你会眼前豁然开朗,来到我们的操场。

操场的正前方是升旗台,旗杆的顶端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旗台的后面挺立着以怕苍翠欲滴的大树,他们奋力向上攀爬,鼓舞着我们不断进取。

整个操场铺设了绿色的塑胶跑道,操场的东面有单杠、滑梯,是同学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西面的花坛里,中间种了两棵白玉兰,每当春天,操场总能问道白玉兰淡淡的清香。

花坛的西周种满了各色的小花,相互辉映。

我们在这生机盎然的环境中活动心情总感到无比愉悦。

接着,大家请跟我一起来参观我们的综合大楼吧。

这栋楼共有五层。

一楼的大厅?

二楼的东面是教师办公室,西面中间有一个开放式的消失陈列室?

三楼是东面是美术专用教师,里面布置着?

西面是教师办公室那?

四楼东面是电脑教室,电脑信息课教会我们运用电脑掌握大量的知识,是我们最喜爱上的课。

?

西面是开放式科学技术室?

五楼是充满书香的图书室?

里面有一万多册的藏书,都是由老师精心挑选的,有世界名著、有儿童文学、有自然科学?

它默默无闻地输送着知识的粮食。

每层的走道上,都有年级组文化长廊?

沿着中间的楼梯往上走,二、三楼是教室和办公室,五楼的左边是一个电化教室,我们学校对内外的公开课都是在这里展示。

自然室里面的架子上摆满了各种动植物标本,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大自然。

参观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校园是否给你留下了环境整洁、舒适、而又清静的感觉?

在这里,辛勤的园丁默默无闻地播种耕耘;

在这里,学校有着收获的喜悦。

我们的校园是学习的摇篮,我们为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感到无比幸福和自豪。

谢谢大家的光临,更欢迎大家常来我校做客

大家好!

我是本次的导游,姓米,你们可以叫我米导。

今天,就让我带大家游览北京的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是我国重点保护单位,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游览时请大家自觉保持它的清洁。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颐和园最有名的长廊。

这条长廊共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看,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缤纷的画,如:

花草、人物、风景等,你们相信吗?

这几千幅画竟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我们现在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仰望山上,那座闪闪发光的八角形宝塔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宫殿,就是排云殿。

请大家在上山时仔细观赏。

一小时后咱们在山顶会合。

咱们现在就站在万寿山山顶,这里是欣赏颐和园的最佳位置。

我们的正前方就是昆明湖,游人常说它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你们是否有同感?

看,昆明湖多大,它周围的堤岸更长。

看到湖心的小岛了吗?

大家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到小岛上去玩。

我们现在就站在十七孔桥上,因为这座桥有十七个孔洞,所以叫十七孔桥。

在桥的旁边的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些小狮子姿态不一,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活动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配合,请大家随意游赏,祝大家旅途愉快!

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叫毛万亮你们可以叫我毛导。

在游览长城之前我要向大家提个小小的建议:

我们要保护历史文物请不要在城砖上乱涂乱画,不要乱扔垃圾。

游客们毛主席曾经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好!

惊天我们就当一回好汉,让我们一起登上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游客们请大家看我们的脚下,光看这数不清的调试一块就有两三千金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的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这长城上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这里每隔三米就有一个方形的烽火台,那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这里还有一个关于长城的传说:

“传说在修长城的时候只有60岁的老人和小孩不去修长城,其他的青年都的去修长城。

一个叫范喜郎的青年刚刚结婚三天就被抓去修长城。

他的新婚妻子孟姜女千里迢迢去看丈夫,谁知范喜郎已被活活埋在了长城里,孟姜女就在长城脚下哭了整整三天三夜,就在第四天只听“轰隆”一声长城倒了八百里。

”这就是有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神话传说?

游客们今天的游览就到此结束。

我祝大家吃好,休息好,明天再见!

我是你们这次游览的导游。

大家可以叫我小陈。

秦兵马俑在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都是精美的艺术珍品。

谁知道它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呢?

对,就是20000平方米,大概有50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大家想不想知道他的来历呢?

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以前有几个农民相约一起打水井,发现了有一些陶片,他们继续打井,发现那是一条通道。

他们陆陆续续下去察看,就发现了‘秦兵马俑’。

好!

大家一起参观一下吧!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你们看,那些身材魁梧,头带鹤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是什么俑?

他就是将军俑。

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身的领军人物了!

大家跟我来。

那些身高1。

8米什么俑,体格健壮,体形匀称,身穿战袍,披挂铠甲,手持兵器的是什么俑?

对,就是武士俑。

谁知道身着短甲,下穿紧口裤,左手握弓箭,右手执缰绳的又是什么俑?

错了,是骑兵俑。

你们看,每一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术珍品。

仔细端详,他们神态各异,惟妙惟肖,走近他们身边,似乎还能感受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呢!

哈哈!

好了,还有很多精彩的东西,大家自由参观,自己欣赏吧。

活动时间,请大家注意安全!

1、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

这是颐和园南湖岛月波楼的一副对联,上联写的是白天幽径竹阴,下联说的是夜晚月下花影,大意是:

小路两边幽竹茂盛,竹丛的影子投下来,路上像是铺满了或浓或淡的云。

入夜后,帘纱半卷,月光如泻,四周好像罩上一层薄纱,各种花木的影子印在窗帘上,深深浅浅的,很是好看。

2、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明写景,写福唐观周围众树与枫树参杂,烟雾缭绕的景象。

暗写人生,写悟性。

这种远近高低斑驳陆离的树影和缭绕的烟雾,是秋的迷离,也是作者人生的迷离。

“七年岐路亦堪愁”道出其对误入歧途的迷离的人生的感叹。

既悟前事皆为“岐路”所以“不须去”,于是便“伫陪天仗入神州”陪佛修化,苦守青灯,归入正途。

3、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此联石刻至今嵌在庭园西廊壁洞门两侧,已成为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名联佳句。

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

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

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4、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这是梁章钜因编辑《沧浪亭志》而获得的集句联,上联系欧阳修句,下联系苏舜钦句,皆沧浪亭本事。

此联用了反义词“有”对“无”,“皆有情”对“本无价”,含义是,清风明月到处都有,但对俗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

近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对比强烈。

说“近水遥山”对“清风明月”工整,是指句中自对工整,即“遥山”对“近水”,“明月”对“清风”十分工整,而且“近水”与“遥山”是反对,更有情趣。

【篇二:

导游词和园】

口试导游词颐和园

题一:

颐和园的宫廷区(历史沿革;

东宫门;

仁寿殿;

德和园;

玉澜堂;

宜芸馆;

乐寿

堂)

讲解顺序:

1:

开场白

2:

历史沿革

3:

东宫门

4:

仁寿殿

5:

玉澜堂

6:

宜芸馆

7:

乐寿堂

8:

德和园

9:

结束语(共4073字)开场白(略)颐和园原名叫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四年。

清末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把清漪园改称叫

颐和园。

它占地面积有29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约占1/4,湖区面积约占3/4。

按照功能可分

为宫廷区和园林区。

宫廷区又分为,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和以乐寿堂为中心的帝后

生活区;

园林区又分为,以万寿山前山中轴线为中心的风景游览区和昆明湖景区。

整个颐和

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外游客到北京的必游之地。

颐和园的位置在北京的海淀区,位于北京城的西北方向。

辽金时期这里曾建有金山行宫,

山被称为“金山”;

水域被称为“金海”。

元代时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下挖出一个石瓮,于是

山改称叫“瓮山”水域改称叫“瓮山泊”。

又因为瓮山泊在元大都西面,而且景色妖娆,所以

这里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就出现了“西湖”的美誉。

明代时在瓮山上建了圆静寺,后来陆陆续

续出现了“西湖十景”“西湖十寺”等景观。

这为乾隆皇帝营造清漪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在清朝乾隆十四年的冬天,皇帝下旨,开始疏浚西湖。

次年,将“瓮山”改称叫“万寿

山”,“西湖”改称叫“昆明湖”,着手大规模兴建清漪园。

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为母祝寿所建,按照一池三山的格局,连续施工15年,建成的规模宏大,风景秀美的皇家园林。

题诗“何处燕山最畅情,无边风月属昆明”,来表达自己对清漪园的情有独钟。

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颐和园经历了“三毁三重建”的坎坷命运。

三次被毁分别是:

第一次被毁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城,皇家园林被大火烧毁,

其中就包括清漪园,就是后来的颐和园。

第二次被毁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颐

和园被外国列强占领,园中珍宝被洗劫一空。

第三次被毁是在清逊帝溥仪退位以后,颐和园

常年无人治理,园中杂草丛生,垃圾遍地。

三次重建分别是:

第一次重建是在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城以后。

1886年,光绪十二年,慈

禧挪用海军军费,重修清漪园,取“颐养冲和”之意,把清漪园改名叫颐和园。

第二次重建

是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以后,1902年慈禧回京,动用巨款重修颐和园。

第三次重修是在新

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颐和园经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和整治,使得颐和园涣然

一新。

这次大修陆陆续续一直持续到今天。

1998年,颐和园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那好,现在我就带您走进这颐和园,感受一下“虽

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皇家园林。

在颐和园东宫门外,有一个过街牌楼,东面写着“涵虚”,西面“罨秀”。

意思是说颐和

园是山水广阔,捕捉天下秀色于一园的皇家园林景观,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过了涵虚罨秀坊,一路向西,我们可以看到照壁,照壁的正前方就是颐和园的东宫门了。

抬头门匾上写着“颐和园”三个字,据说是光绪皇帝的手书。

“颐和”二字是颐养精神、心平

气和的意思。

寓意颐和园是慈禧太后养老的地方。

东宫门面阔五间,中间开三门,门口立有一对铜狮。

上台阶的时候,您注意一下,台阶

中间镶嵌着的这块雕刻精美的云龙石,俗称叫龙垫儿。

这块石头可是从圆明园安佑宫废墟上

移植过来的。

进入东宫门,我们可以看到仁寿门,仁寿门三个字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

门内立有一块太湖石,这块太湖石的学名叫“寿星石”。

寿星石所在的这个院子是仁寿殿

前院落。

院落的四个角还有四块太湖石,象征春、夏、秋、冬。

院子的中间立有一尊神兽,龙头、鹿角、牛蹄、狮尾,浑身火麒麟。

这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祥瑞神兽,有辟邪和

分辨善恶的本领,叫铜麒麟。

它是从长春园二宫门前移植过来的,本来是一对,其中一只被

英法联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仁寿殿前月台两侧摆放着铜龙、铜凤。

铜龙凤象征龙凤呈祥,实际作用是香炉。

按照礼

制龙应该放在内侧,凤应该放在龙的外侧。

可这里龙、凤的摆放位置是凤在内侧,龙在外侧。

为什么这样摆放呢?

因为当时光绪年间,皇帝虽为一国之君,但形同虚设是个傀儡皇帝,说

话不算。

真正把持朝政的是慈禧太后。

那象征慈禧的凤就放在了内侧,龙就放在了外侧。

意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凤在上,龙在下”。

在铜凤的底座上还刻有“天地一家春”的字样。

“天

地一家春”曾经是慈禧在圆明园中,她居住宫殿的名字。

在慈禧垂帘听政以后铸造的陈设上

全都被要求刻有“天地一家春”,可见慈禧在当时的权利可谓是一手遮天。

仁寿殿是一座“座西朝东”的大殿,原名叫勤政殿。

重修颐和园以后,取《论语雍也》

篇中“知者乐,仁者寿”的典故,改勤政殿为仁寿殿。

也就是说心怀仁德和施行仁政的统治

者,能够长寿的意思。

仁寿殿是皇帝在颐和园中举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如皇帝上朝听政、接见外国使节等,

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过生日也曾经在这个大殿举行过庆典。

大殿内是按照清朝光绪年间原样摆设的,里面有玻璃屏风、百蝠捧寿图、点翠插瓶、琉

璃甪端等。

玻璃屏风是位于宝座的后面,屏风的架子是紫檀木的,顶部雕有九条金龙。

屏心是一面

玻璃镜,上面写着226个不同的“寿”字,是专门为慈禧太后定做的寿礼。

百蝠捧寿图位于仁寿殿后面的墙壁上,是缂丝工艺品。

大大的“寿”字写在蝙蝠和彩云

中,据说是慈禧太后的手书。

蝙蝠的“蝠”与福气的“福”字同音,在这里是寓意多福多寿。

点翠插屏是乾隆年间制作的玻璃风景台屏,玻璃屏内描绘的洞庭湖胜景是用翠鸟羽毛粘

制而成的。

虽经历200余年,天然羽毛的颜色依然鲜艳。

珐琅甪端在地平床上宝座两侧。

甪端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

国语言。

放在皇帝宝座旁,象征八方来朝,当今皇帝是圣主明君。

它的实际作用其实是个香

炉。

仁寿殿的北侧有口水井,名叫延年井。

开凿于1903年,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

清亡以

后,多年废弃不用。

现在看到的是1984年按原样复修过的,上面的“延年井”三个字是当代

书法家王遐举题写的。

仁寿殿南侧有两座假山,好似挡住了前面的去路,实际上这是当时的工匠特意设计的“抑

景”造景手法。

古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我们穿过假山时,眼前是豁

然开朗。

一碧万顷的昆明湖,便映入了我们的眼帘。

顺东堤向北走,我们进入的这个院落叫玉澜堂。

“玉澜”二字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的诗句“芳

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意思是说湖水清澈潋滟。

玉澜堂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时居住和日常

处理政务的地方。

东暖阁是早餐室,西暖阁是寝室。

东耳房是书房,西耳房是厕所。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光绪皇帝被囚禁在这里。

东西配殿里面砌起的高墙就是最好的

证明。

东配殿叫霞芬室,西配殿叫藕香榭。

原本是穿堂结构。

皇帝每天早上要穿过霞芬室,到

仁寿殿去上早朝。

去给慈禧太后请安时,便从藕香榭,穿过“水木自亲”到乐寿堂行礼请安。

可现在,东、西两座配殿内都是屋里砌有高墙,光绪皇帝被困在玉澜堂院内不得随意走动,

只有南面的一个门进出,门口还有太监把守。

这里真可以称得上是“天子监狱”。

玉澜堂殿内有“复殿留景”匾和“风篁成韵”匾,还有一块立体感极强,同时采用中西

画法画成的围屏。

玉澜堂的后面是宜芸馆。

“芸”是古人放在书房里“驱虫防蛀”的一种香草。

清漪园时期,

宜芸馆曾经是乾隆皇帝的书房。

宜芸门两侧廊壁上,镌刻着10块乾隆皇帝临摹古代著名书法

家的墨迹。

重建颐和园后,宜芸馆正殿是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的寝宫,西配殿是光绪皇帝的

宠妃珍妃居住的地方。

穿过宜芸馆,我们来到当年慈禧太后居住的乐寿堂。

乐寿堂是一三进院落。

前院叫“水

木自亲”码头,中院是乐寿堂正殿,后院的东侧是永寿斋,西侧是扬仁风。

每年农历四月到十月间,慈禧太后都会坐船,从水路来颐和园避暑。

自高粱桥畔倚虹堂

上船,入颐和园绣漪桥水津门,在水木自亲殿外的码头上岸,进入乐寿堂。

水木自亲码头殿外有一座绿色灯杆,当年灯杆上吊一盏大灯笼,是慈禧太后驻园的信号

灯。

这个灯杆叫探海灯杆,又叫水月灯杆。

中院乐寿堂殿前,有铜鹿、铜鹤、铜花瓶,象征“六合太平”。

指是上、下、东、西、南、

北6个方向,寓意为天下太平;

有玉兰花、海棠花、牡丹花,象征“玉堂富贵”;

还有一块大

石头,学名叫“青芝秀”,俗称叫“败家石”。

乐寿堂殿内有青花大瓷盘;

“百鸟朝凤”和“孔雀开屏”的屏风;

有五彩玻璃的吊灯和供

慈禧太后喝茶吃点心,并且还能养鱼用的鱼桌。

正殿上写“慈晖懿祉”。

“慈”是指母亲,“晖”指阳光,“懿”指德行美好,“祉”指福禄。

合起来的意思是说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是夸赞慈禧的话语。

乐寿堂后东侧跨院是永寿斋,当年总管太监李莲英就居住在这里。

西侧的跨院叫扬仁风。

院内北面正中山坡上有一座扇面殿。

大殿的装饰、摆设全都是扇形样式的。

这个小院构思精

巧,布局紧凑。

慈禧居住在颐和园时,常在这个院落里休息观鸟。

扬仁风的典故出自《晋书袁

宏传》里谢安赠扇的故事。

谢安在袁宏出任东阳郡守走马上任时,送给他一把扇子,鼓励袁

宏在做官期间要扬仁义道德之风,以安慰黎明百姓。

由此可见,偌大的颐和园不但风景秀美,而且极富文化内涵。

那当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

避暑休息时最多的文化娱乐消遣是什么呢?

这就要说一说,清宫三大戏楼之一得德和园大戏

台了。

德和园大戏台位于仁寿殿的北侧,是专供慈禧太后在园内看戏的场所,前后用了3年时

间建成,耗费白银71万两。

清末多位著名京剧演员,在这里登台演艺。

如:

谭鑫培、杨月楼、

言菊鹏等。

“德和”二字出自《左传》,“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君子听了美好的音

乐,就会心地平和,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

大戏楼通高21米,底台宽17米,与故宫的畅音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并称清代三

大戏楼。

戏楼共3层,自上而下分别称福、禄、寿三台。

戏台各层地板均可开合,上有天井,

下有地井,可满足演出剧目“上天入地”的故事情节。

最下一层寿台底下,还埋有水缸。

是因为当时没有电声设备,用水缸共鸣的方式,起到放大声音的效果。

篇二:

颐和园导游词

的作文

颐和园导游词的作文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王导,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颐和园的风景名胜。

请大家随着我走。

现在,我手指的这个是著名的长廊。

这个长廊可不一般。

它全长700

多米,分成273间。

大家可以看到,每间的横槛上都有许多五彩图画,画得各式各样,有人

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难怪被称为“世界第一廊”。

大家往前看,这就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

这片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游船经常从这里经过,

大家可以听到船上游人们的欢歌笑语。

在昆明湖的上面,就是闻名遐迩的万寿山。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

站在这里看,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是无比壮观。

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

朱红的宫墙。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

古香古色的佛香阁。

大家快随我看看这美丽的石桥吧!

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

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姿态不一的活灵活现的小狮子。

这座在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每年

接待游客数百万人。

1986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家听了我的介绍,也心动了吧!

那就亲自到颐和园看看吧!

(2)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要带大家去颐和园游玩,希望大家在颐和园留下一段美好的

回忆。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长廊。

你们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

廊有七、八百米长,分成二百三十七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花,画着人物、花草、

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你感觉到了吗?

大家看,我们现在走到了长廊的尽头。

我们面前就是万寿山。

大家抬头向上看,那一座

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

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