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5707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Word文件下载.docx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聋生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是课程的核心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聋生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在与人相处中,接纳自我,学会沟通,懂得关心,分辨是非;

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一部分前言│5

(二)珍视聋生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聋生的权利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

聋生的童年有不同于健听儿童和成人的特点和需要,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

聋校生活是聋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聋校生活是每个聋生的权利。

(三)道德存在于生活中,德育离不开生活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聋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

只有源于聋生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建构道德认知,引导道德行为。

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聋生的生活中进行。

(四)让教与学根植于聋生的生活聋生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而逐步建构的;

聋生的发展是通过其参与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

课程必须根植于聋生的生活,才能促进他们克服障碍、开发潜能、建立自信。

教学必须与聋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其成长。

三、课程设计思路品德与生活课程以聋生的生活为基础,以由近及远逐步扩展的四个生活领域和逐步提升的四个生活层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每个生活领域的课程内容按照四个生活层面的顺序排列。

四个生活领域为经:

聋生与自我聋生与家庭聋生与学校聋生与社会四个生活层面为纬:

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聋校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6年版)6健康、安全地生活是聋生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聋生从小知道珍爱生命,正确认识耳聋带来的障碍和自身发展的潜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是聋生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聋生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初步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和主动沟通与交往的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其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打下基础。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聋生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

它旨在使聋生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公民打下基础。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是聋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

它旨在引导聋生学会学习,发展认识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让生活更丰富更美好,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7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聋生。

本课程引导和帮助聋生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1.爱亲敬长,懂得感恩。

2.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3.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

4.认识自己,珍爱生命,热爱自然。

5.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

6.喜欢动手动脑,乐于想象与创造。

(二)行为与习惯1.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初步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

3.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

4.乐于参加劳动和有意义的活动。

5.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活自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初步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聋校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6年版)83.具有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4.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5.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能力。

6.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7.初步了解有关祖国的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1.初步体验提出、探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

2.初步体验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生活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

9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我的个人生活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建议健康、安全地生活1.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

1.课堂展示“我能过好每一天”。

2.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2.结合生活实际,组织聋生参观宿舍,开展卫生评比等活动。

3.知道初步的保健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

3.组织聋生开展“自我保健小常识”分享会。

4.学会使用和爱护助听设备,具有乐听、护耳的意识与能力。

4.结合日常生活中使用助听设备的经验,开展“保护耳朵、爱护助听设备”主题交流活动。

5.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

5.引导聋生通过观察,感受天气变化,开展“学会照顾自己”主题活动。

6.了解儿童易发疾病的有关知识,积极参加预防疾病的活动。

6.制作预防感冒、冻疮、中暑、过敏等有关疾病的画报。

愉快、积极地生活7.知道自己是聋童,了解自己和健听儿童的不同之处。

7.开展“我的自画像”活动,用画一画、写一写、演一演等方式介绍自己。

8.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为此高兴。

8.在班级中开展“夸夸我自己”的小活动。

9.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化解自己的消极情绪。

9.开展“讲讲自己最愿倾诉的对象”的活动。

10.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和活动。

10.组织开展“勇敢的孩子”主题活动。

聋校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6年版)10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建议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11.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

11.开展“不做小马虎”主题活动。

12.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了物品及时归还。

12.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开展情景模拟表演、辨析等活动。

13.能初步分辨是非,做了错事勇于承认和改正,诚实不说谎。

13.结合生活中的案例,组织开展分析、讨论、交流等活动。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14.对周围环境充满兴趣,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14.开展“小小探索家”活动。

二、我的家庭生活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建议健康、安全地生活1.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1.组织“我会做,我能行”竞赛活动,如洗手、洗毛巾等。

2.能安全使用常用的家用电器。

2.开展“家用电器我会用”活动。

愉快、积极地生活3.在成人引导下学会招待客人。

3.开展“我是家庭小主人”活动。

4.在成人指导下,学习独立地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

4.创设情境,开展模拟购物活动。

5.在成人引导下合理安排闲暇时间,丰富家庭生活。

5.组织“我休闲,我快乐”交流分享活动。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6.感受、珍惜家庭成员的亲情,能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

6.开展讲述家庭温馨小故事、角色表演等活动。

7.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7.做一件让家人开心的事。

开展“尊敬父母长辈”的辨析活动。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8.利用身边的材料,在家人的指导下自制小玩具、小礼物,布置居家环境等,丰富和美化生活。

8.开展“巧手扮我家”的手工制作活动。

续表│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1三、我们的学校生活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建议健康、安全地生活1.了解学校位置。

熟悉学校环境,了解校内视觉提示设备的作用。

1.练习书写学校的地址。

通过实地观察,指导聋生熟悉学校教室、食堂、宿舍等场所。

2.喜欢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2.开展“我爱学校”主题活动。

3.了解使用各项体育、游乐等设施设备的正确方法,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3.开展“游乐设施我会玩”活动。

愉快、积极地生活4.学习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4.开展“做最棒的自己”和“夸夸我的好朋友”活动。

5.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难与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5.举办“金点子发布会”,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6.乐于用手语、口语和同学、老师交流沟通,愿意和别人分享。

6.开展“寻找我的好朋友”“小小故事会”“小记者发布会”等活动。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7.认真完成老师或班集体交给的任务。

7.开展值日班长、班级好干部评选等活动。

8.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誉。

8.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主题活动。

9.遇到同学、老师及熟识的人主动问候,学会对帮助自己的人表示感谢。

9.设置小小文明岗,开展“我会说谢谢”活动。

10.与同伴团结互助,友好相处,互相合作。

10.建立班级互助小组,开展“我们都是好朋友”等活动。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11.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

11.通过观察校园变化、阅读课外书等引导聋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12.能根据需要做简单的道具、小模型、小物品等来开展活动。

12.结合学校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制作创意作品。

13.能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来扩展游戏或推进活动。

13.组织开展“小小智多星”活动。

聋校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6年版)12四、我们的社会生活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建议健康、安全地生活1.爱护公共设施及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

1.组织实地观察、现场讨论、辨析判断等活动。

2.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耍,避免意外伤害。

2.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模拟交通、远离危险场所等活动。

3.了解当地多发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求助和自救方法。

3.组织聋生讨论当地的自然灾害,参加演练活动,练习使用电话报警。

4.与人交往不轻信,不盲从,避免上当受骗。

4.开展“不轻信陌生人”“不上当受骗”等主题活动。

愉快、积极地生活5.与他人交往时能礼貌待人,行为文明。

5.设置模拟交往情境,引导聋生分辨交往中的正确举止和不当举止。

6.感受社会的温暖,对帮助自己的人懂得感恩,并用行动表达。

6.结合学校举行的各种节日或社会爱心捐赠等活动,让聋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恩之心。

7.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7.开展“亲亲你,大自然”活动,让聋生通过“看一看”“画一画”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爱。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8.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8.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等相关活动。

9.了解自己身边的人,感受他们为自己作出的服务,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9.观察或访问身边的人,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

搜集优秀聋人的事迹,召开故事会。

10.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喜欢自己的家乡。

10.举办“家乡风景名胜图片展”“家乡美食品尝会”等活动。

11.热爱革命领袖,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

热爱中国共产党。

11.开展阅读图书、观看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的影片等活动。

12.热爱祖国。

尊敬国旗、国徽,学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12.组织聋生用手语或口语学唱国歌,结合每周的升降国旗仪式,进行行队礼及注目礼的行为指导。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3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建议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13.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

13.组织聋生阅读、看电视、上网,分享信息。

续表14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一)深刻理解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本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性质、特征和基本理念的部分,集中体现了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价值,是课程的灵魂所在。

在教学中深刻地理解课程的本质,是实施课程的根本,也是保证课程质量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

课程的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目标的各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始终把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聋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

(二)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在本课程中,教师是聋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不是“教”教科书的人,而是努力为聋生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的支持者;

与聋生共同进行活动的合作者;

在参与聋生活动的过程中,引导活动向正确方向发展,带领聋生向着课程目标前进的指导者。

在本课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来实现。

聋生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通过亲历活动去达到教学目标。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15(三)深入了解聋生特点,悉心关注个体差异鉴于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在了解聋生的实际生活和发展状况,掌握每个聋生的特点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了解其所在的家庭和社区的状况等基础上进行。

(参见图1)在教学中,应关爱每一个聋生,关注个体差异,努力寻找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指导,耐心帮助,及时表扬鼓励。

图1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环节示意图(四)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通过引导聋生主动参与各类活动来进行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的一大特点。

在本课程中,聋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活动主动地进行建构,而不是依赖教师的直接传授。

教学应引导聋生通过观察、调查、讨论、交流、表演、参观、访问、制作、种植、饲养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来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身体验与感受,获得丰富的直接知识聋校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6年版)16或经验,促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过程的注意点1.教学准备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聋生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并通过观察、聊天等形式调查聋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做好课前学情分析,设立清晰的可操作性的活动目标。

根据聋生的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计划,关注聋生个体差异,补偿缺陷,开发潜能。

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要有相对的灵活性、开放性。

2.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源于聋生生活,关注聋生的兴趣和需要,关注聋生成长中的困惑与问题,可以通过“聚焦生活小事”“观察自然景象”“感悟细小情节”等来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作为教学内容或课程的生长点,以小见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本课程的教科书是聋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应正确理解和应用。

3.活动组织教师可根据活动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等,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以生为本,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如:

交流讨论、收集资料、现场调查、模拟演练、操作实践、参观访问、欣赏感悟、强化练习、故事感染、讲授引导、角色扮演等。

应重视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的整合,注意与班级活动、学校活动、少先队活动、社区活动、节日庆典活动等结合起来;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跨学科的联合学习,不断扩展和深化聋生的经验和体验。

二、评价建议本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聋生的发展,促进每个聋生的品德发展与生活能力提升。

设计课程评价方案时,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基本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面向全体聋生,尊重聋生的个性特点,搜集聋生学习的完整信息,倡导多元、开放、整体的评价观,客观评价聋生状况。

教师要总结与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17

(一)评价目标和内容的确定1.把单元主题与聋生的个性特点充分结合起来本课程采用的基本学习形式是单元主题学习。

教师在评价聋生学习的时候,既要关注所有聋生都要达到的共同目标,又要关注不同聋生对该主题的独特表现和各自不同的优势。

2.既关注目标及内容的整体性,又有所侧重、突出重点本课程“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在确定一个主题学习的评价目标时,既要关注目标的整体性,又要避免平均主义,要根据主题的性质和特点突出重点目标。

如在社会调查类活动中,可以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有所侧重;

在节日庆典类活动中,可在“情感与态度”方面有所侧重。

3.把预设目标和活动的生成结合起来在活动评价时,既要关注活动的既定目标,又不应拘泥于此,仅仅根据预设目标的达成度来评价活动的成功与否。

本课程的评价应充分重视活动的生成和聋生的实际表现,把预设与生成结合起来。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本课程的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重视聋生在本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方面的个性化表现。

评价方法主要有:

观察、访谈、成长资料袋评价、聋生作品分析等。

1.观察。

教师观察并记录聋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此对聋生进行综合评价。

2.访谈。

教师通过与聋生各种形式的谈话,获得有关聋生发展的信息,并了解聋生思想情感的变化。

3.成长资料袋评价。

用成长资料袋或活动记录册等方式收集聋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资料。

4.聋生作品分析。

通过对聋生各种作品、活动成果的分析,了解聋生活动过程和发展状况。

不同的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为避免方法的局限性,在评价实施中要注意综合运用。

聋校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6年版)18(三)评价的注意点1.关注过程。

重视对聋生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聋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行为表现以及付出努力的程度。

如关注聋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努力探索、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地与同学讨论、克服困难等。

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也应从聋生体验宝贵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而不是仅仅重视最后的结果。

2.追求多元。

评价主体多元,聋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积极鼓励聋生自评、互评,鼓励家长与其他有关人员的参与;

尺度多元,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聋生;

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个聋生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渠道多元,分析聋生的语言或非言语表达,收集聋生的各种作品,汇集来自教师、同学、家庭等各方面的信息,力求准确、全面地评价聋生。

(四)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应用教师应客观、全面、谨慎地解释评价结果,获得对聋生全方位的、深入的了解,避免以偏概全。

通过对评价结果的解释,教师应客观地评判每个聋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状况,发现其个性特点、学习特点、发展优势或进步等;

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在后续活动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聋生不断积累成功体验,健康、自信地成长。

同时,反思与改进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不能用评价结果对聋生分等、划类、筛选,甚至作为惩罚聋生的依据。

三、教材编写建议

(一)教材编写的主要依据教材的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与聋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为基础,创造性地编写教材。

(二)教材编写原则1.思想性原则教材的编写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1—2年级聋生品德发│第四部分实施建议│19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在整个教材中渗透对聋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重视聋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2.科学性原则教材的内容必须符合聋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和教育规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活动的安排与呈现、版式的设计与表现等必须符合1—2年级聋生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适合聋生的审美、阅读习惯和接受能力,有利于激发聋生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