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28526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8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docx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张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建设对张掖市发展工业,进行工业体系改造,提升自身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张掖市向城市更高阶段迈进的重要一步。

1张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发展的必要性

(1)张掖市整体竞争力发展的需要

2007年,张掖市全年GDP146.6亿元,排名全省第9位。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44.2亿元,第二产业产值54.2亿元,第三产业产值48.1亿元,整体水平位于全省中上游。

从经济指标看出,张掖市农业在全省优势极大,农业整体水平处于上游,但是第二产业竞争力不强,排名不能与第一产业相提并论,整体水平不强的工业不能有效支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导致张掖市整体竞争力不强,没能充分发挥城市应有的潜力。

根据佩蒂——克拉克定律,随着城市整体实力的增强,城市产业的发展要经历从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产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过度。

张掖要向更高级的产业过渡,增强工业竞争力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张掖市目前已经处于发展工业的重要时期,雄厚的第一产业为第二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动力。

但发展工业,除了在产业、政策上予以支持,更要有发展空间。

循环经济示范园为张掖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空间用地,承担了张掖市发展工业的重担。

(2)张掖市城市空间发展转变的需要

张掖市原有工业主要集聚在城区与火车站之间的东北郊地区,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集聚之势。

若单从工业角度出发,目前的东北郊工业园区紧靠消费市场,毗邻火车站,良好的交通条件和广阔的市场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区位优势,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并且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不仅是张掖市立足河西走廊不可多得的优势,也是城市个性的体现。

因此,水资源的保护,乃至环境的保护是关系到城市发展,城市特色维护的重要方针。

而目前的工业园区紧靠城市湿地,工业的发展必然会对湿地、地下水和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展,保护张掖市最有竞争力的要素——水资源,有必要对现有工业,尤其是带有污染的工业进行重新选址,将有污染的企业搬离敏感地区。

循环经济示范园远离城市和敏感地区,工业生产对水资源、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是实行“腾笼换鸟”的理想地区。

(3)上位规划的需要

张掖市最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对全市的性质作出了调整,由原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的政治、经济、文教中心,河西地区重要的商贸流通枢纽,甘肃省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基地之一”转变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湿地生态之城,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旅游资源丰富的甘肃西部中心城市,甘肃省重要的商贸流通、能源基地和交通枢纽。

”城市性质中突出了生态内容,注重了城市环境品质的开发。

城市性质的转变使得城区工业职能向外分解,而工业又是全市经济的立足之本,且正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因此,需要迫切找到能够承担城市工业职能的空间,以此作为城市发展的动力。

从张掖市总体规划的城市性质转变可以看出总规的尴尬,在张掖市的城市性质中,很难找到真正的工业主导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充足动力,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张掖市工业主导产业的缺失。

如何转变生产方式,真正将农业优势转化为工业优势,是张掖市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建设并不仅仅是发展当地工业,而且是张掖市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工业重塑的需要、城市职能扩散的需要和城市个性保护的需要。

2循环经济示范园发展的可行性

(1)园区基础设施的供应能力

张掖市境内有国内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无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都很丰富。

循环经济示范园紧邻黑河,工业生产用水完全有能力解决。

园区内部现有2×30MW的热电厂,将来电力能源产业还要继续延伸,且张掖市原本就是能源大市,电力能源充裕;园区道路目前已经开始修建,通行能力逐步形成;园区地质属于祁连山地槽边缘拗陷带。

喜马拉雅运动时,祁连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大量新生代以来的洪积、冲积物。

走廊地势平坦,海拔1330—1976m左右,园区绝大部分地区以风力作用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

能够承载煤化工等重型装备,土地承载力完全可以保障;园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将逐步完善。

综上所述,依靠张掖市,循环经济示范园不仅能够拥有开阔的用地,而且在水电暖等方面可以借助城市的设施,方案可行。

(2)产业发展的前景

循环经济示范园主要承担的是张掖工业体系中的重工业,其主导产业有电力能源、煤化工和矿产品加工。

在上述三个产业中,煤化工产业作为整个园区的核心产业,是构建循环产业链条的主导产业,所以应该将重点放在煤化工产业。

国际油价的高位运行使得我国能源储备备受考验,而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多煤少油的局面在我国已成现实。

因此,发展煤化工以部分替代石油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认识,据有关部门预测,2006年至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

在煤化工产业中,煤气化分支的产品最多,应用最广泛,是煤化工产业的核心部分。

由煤气化合成气后,生产甲醇、合成氨等中间产品,合成氨可生产尿素,而在煤基醇醚产业链上,甲醇是最重要的产出物及有机化工原料,可以生产甲醛、DMF、甲胺、合成橡胶、醋酸、二甲醚等一系列有机化工品,并且甲醇、二甲醚是目前较为适宜的替代能源品种,预计煤基醇醚产业链近几年将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而国家对该产业链也给予了稳步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在煤化工投资中,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15年将是投资的重点。

由此可见,以煤化工为主导,积极发展煤气化的示范园区前景非常乐观。

产业是园区发展的动力支撑和立园之本,产业发展前景决定了园区成败与否。

因此,园区对于产业的选择应该非常重视。

循环经济示范园产业大都为重工业,虽然目前能源,矿产品市场低迷,但是从长远看,该类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巨大的潜力。

只要产业定位准确,竞争得当,就可以谋得发展。

因此,园区产业选择在大方向上并无问题,可以作为园区,乃至城市的发展动力。

(3)张掖市的支撑能力

张掖市拥有充足的水电资源,具备工业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

城市还能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金和技术人才。

在产业方面,张掖市目前处于城市工业的扩张时期,在产业发展、交通运输能力等能够满足园区的发展需要。

因此,张掖市有能力支撑园区的发展。

第二章现状概况

一基本条件

1区位与交通

循环经济示范园位于张掖市西北方向,距离城区16公里,总面积3601公顷,属于张掖市甘州区靖安乡。

园区通过张靖公路与市区相连,经张平公路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相邻,位于园区内的张掖火电厂有专属铁路线经张掖火车站直抵园区。

铁路和公路为园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地形地貌

自然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开阔平坦。

地貌特征属合黎山山前冲积扇形与张掖盆地的过渡区,地质构造较稳定,适宜建设。

3气候

园区地处内陆地区,属典型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气候干燥、降水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冬长夏短、日照充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多风沙。

4水资源

园区西南部有山丹河,为季节性河流,山丹河境内干流长35km。

沿山小沟小河26条,总流域面积937.33km2,园区东面为平易河,为自然形成的排洪沟,沟宽20——30m,深5——7m。

主要承担了合黎山山洪的泄洪功能。

平易河出山口被称为人踪口,干流平均高程1770米,平均比降20.1‰。

山洪常在夏季爆发,山洪暴发时洪峰较大,冲击力强,经平易河最终汇入园区西南面的山丹河,由于没有水文观测站,平易河目前缺乏确切的现状水文资料。

园区内地下水主要蕴藏于第四系冲洪积形成的松散砂砾石及砂层中,水位埋深15~70m,含水层厚度40~70m。

根据张掖市环境监测站对园区地下水水质监测分析结果,园区内地下水符合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级标准。

5经济环境条件

甘州区2007年GDP为6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3.7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26.2亿元,增长10.5%。

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水平有所提高。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9.99%。

比上年提高1.55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3.31,实现利税29959万元,实现税金17401万元。

二土地利用现状

园区现状用地总面积为2666.19ha,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183.28ha,占示范园区总用地面积的6.87%;非建设用地面积为2482.91ha,占示范园区总用地面积的93.13%。

目前园区内已有入驻企业五家,分别是张掖火电厂,甘肃晨旭生物化工有限公司,钧方新型建材厂、西龙热电公司生物质发电项目和张掖市中能煤化工有限公司,共占地227公顷。

还有其它工厂选址待进。

园区大部分为国有荒滩。

三基础设施状况

园区内部分道路已经修建完成,水电暖等管线敷设工作正在筹划当中。

预计2010年可完成“三通一平”。

第三章园区发展条件分析

一园区现状不足

1区域交通瓶颈

目前从张掖市区通往园区的道路是张靖公路,宽度为九米,是连通甘州区与高台县的县级道路。

作为县级道路的张靖公路,交通承载力完全可以满足两个县区的交通通行能力,可是如果加上园区的交通量,则会不堪重负。

因为园区主导产业主要为二、三类产业,具有原料、产品质量大,流通密集的特征,这对交通运输要求很高。

随着工业园区的建设,将来交通通行量势必加大,且多为货运交通,对公路路面、地基要求较高。

另外,铁路专运线与张靖公路相交两次,共有两个涵洞,每个涵洞净高4.5米,虽然能够满足现行交通需求,但是对远期园区交通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综上所述,目前交通条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园区的发展。

2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

张掖工业园区分为一区三园,各个园区各负其责,共同承担着全市工业化的重任,这一功能分区较为符合全市基本情况。

但是在城市工业化初期,项目来源少,城市竞争力有限,无法满足三大园区的功能需要。

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协调好各个园区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不同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承担的功能,避免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

3配套设施问题

目前循环经济示范园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完善,除了部分道路已经修建完成之外,供排水、电力、供气、供暖等配套设施还未到位,无法有效支撑工业发展的需要。

除此之外,园区公共设施也严重不足,虽然园区可以共享城市公共设施,但是还需要在本地建立医院、商店等基本的公共设施,以满足职工日常的基本需求。

4园区环境不佳

由于园区大部分为荒滩,平日多风,且风力较大,人居环境和办公环境都不理想。

由此影响园区形象,并影响项目的引进工作,因此,园区绿化工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条件分析

1园区区位分析

园区位于张掖市西北部,与城市联系紧密。

良好的地缘优势,决定了园区可以便捷的接受外来产业和市区外溢产业。

并利用母城的扩散效应,使得园区成为城市功能的有效补充和功能重组。

2园区自然资源分析

(1)水资源

园区周边没有较大的河流,但距离黑河不远,可以依借黑河丰富的水资源,发展园区工业。

黑河在甘州区境内流域面积3663.8平方公里,灌溉56万亩农田。

是区域内重要的水源地,也是园区水源的基本依靠。

(2)土地资源

园区内部土地类型单一,基本为国有荒滩。

可以为入园企业提供大量的工业生产用地,土地资源丰富。

3园区人力资源分析

园区的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持,因此园区应该依托张掖市的力量,从全省角度出发,积极吸纳优秀人才。

三SWOT分析

本项分析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内部优势条件,劣势条件,外部挑战和机遇进行系统分析,选用区位资源,人力资源,产业资源等与工业园区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进行分期,以期为园区发展战略的制定确定明确、系统、可靠的参考模式。

园区发展策略研究框架

分析层面

S(优势)

W(劣势)

O(机遇)

T(挑战)

区位资源

紧邻张掖市,由公路、铁路将城市与外界进行连接;

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内陆地区;

1、西部大开发区域之一;

2、甘肃省工业强省的战略支持;

甘肃省各地州市的竞争;

自然生态资源

1、有丰富的水资源;

2、有充足的土地资源;

1、生态环境脆弱;

2、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率低;

1、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2、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张掖市环境品质的升级对园区的环境要求更为严格;

人力资源

从事简单劳动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城市能提供中级人才;

高端科技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科技创新能力差;

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加快;企业跨区域的人才流动;

东西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教育资源不均衡;

资本资源

以城市为依托,大型企业为主力的方式保证了园区的基本发展活力

1、吸引外资有限;

2、民间投资活动不活跃;

1、东部资金向西部转移;

2、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不仅面临着其他地州市项目的争夺,在市域范围内也存在一定的竞争;

产业资源

产业导向明显,政府支持力度较大;

1对资源承载力要求较高;

2会对小区域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不同层次的区域产业分工不断深化;

西部其他省市已走在前列,发展竞争压力较大;

第四章规划技术路线及编制程序

如何理解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建设意义和它在张掖市中的地位,以及它将来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等重要问题,是决定本次规划能否成功的重要基础。

一项目特点

1“工业”园区与“生态”城市

园区建设的大背景是张掖市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城市不但对城区内部环保要求较高,对周边敏感区、缓冲区都会有一定的环保要求。

而园区是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城市职能外拓的表现,必然和城市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园区与城市湿地公园相距不远,对城市存在一定的影响。

如何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城市的影响,是本次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园区的发展要立足于环保、生态,这样才能和城市和谐发展。

在环保的大背景下,园区不仅注重环保指标的建设,而且对企业的环保要求比一般园区更为严格,推行“绿色GDP”才符合园区乃至城市的环保宗旨。

为此,本规划在园区建设指标中增加了突出生态、环保的“绿色指标”,从源头防范园区的污染。

2产业循环的示范园区

虽然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工业性质为二、三类产业,但并不是将城市有污染的企业都放在园区内,环境保护并不是简单的将污染源搬移,这种线性的处理方法已被证明并不可取,应该从根部治理,对企业生产提出环保要求,立足于清洁生产,然后通过产业联系,彼此废物的处理利用等,建立循环链条,变废为宝,才是解决污染的最好方法,才符合全市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

3大面积园区的特殊性

全国工业园区平均面积为2平方公里(不含组团式),循环经济示范园总规划面积为36平方公里,属于大规模工业园区。

虽然园区由于产业性质的原因使得用地规模变大,但是大面积的工业园区还是有其特殊性,不能用规划2平方公里的规划手法对36平方公里的园区进行规划。

大面积园区对交通的要求,内部交通的组织,企业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要求,比如长距离运输中对交通标识的要求较高,需要完善的标识系统,也是规划需要注意的方向。

二规划技术路线

1.现状调研和分析

通过实地踏勘、文献检索等方式对区域内土地综合利用、环境评价与保护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从区域大环境分析园区,了解园区现状问题和特点。

2.发展模式对比分析

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经验,尤其结合外出考察的机会,对成功园区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借鉴其可取之处,确定符合园区的发展模式。

3.规划多方案比较

在规划中,实行多方案比较,充分研究空间结构布局多种可能性,并最终能形成最具可行性的规划方案。

三园区与城市的关系

园区是城市职能空间拓展的表现,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功能分区。

城市是园区的依靠,是园区生存的基础,二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承的关系。

循环经济示范园占地面积3601ha,超过了张掖市现状建设用地规模。

如此巨大的工业组团的建立,将会对城市布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先,它的出现重组了全市的工业用地布局,全市工业中心将北移,城市将有向北拓展的趋势,北出入口将会成为繁忙的转运出入口;再次,园区职工与城市的交流,联系将给城市带来生机和发展动力;最后,甘州区城市环境的提升,将会增加园区的软实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园区。

四园区与其他园区的关系

张掖工业园区包括生态科技产业园、循环经济示范园、冶金建材产业园,各个园区功能明确,定位清晰合理。

但从整体来看,冶金建材产业园由于距离市区较远,区位优势相对较弱,但是距离黑河电力枢纽和肃南县矿产区较近,适合发展以冶金、建材为主导的产业。

生态科技产业园凭借位于城郊的区位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已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适合发展高新技术、旅游居住、行政办公和商贸物流等产业,逐步成长为张掖工业园区的管理和服务中心;循环经济示范园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不如生态科技产业园强,但是园区所在的兔儿坝滩远离城市敏感区,环境容量较大,地形地质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可以承受重工业的发展。

因此,各有优势,应该加强彼此的产业联系和信息交流,协调发展。

同时园区之间的交通连线,使得货流等交通流不经过城市,直接在园区、火车站之间传输,减轻城市道路的压力。

五其他园区的借鉴

1卡伦堡案例

(1)园区概述

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是目前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

卡伦堡模循环经济园区,其要义是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等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

这个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以这四个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其中的燃煤电厂位于这个工业生态系统的中心,对热能进行了多级使用,对副产品和废物进行了综合利用。

电厂向炼油厂和制药厂供应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使炼油厂和制药厂获得了生产所需的热能;通过地下管道向卡伦堡全镇居民供热,由此关闭了镇上3500座燃烧油渣的炉子,减少了大量的烟尘排放;将除尘脱硫的副产品工业石膏,全部供应附近的一家石膏板生产厂作原料。

同时,还将粉煤灰出售,以供修路和生产水泥之用。

炼油厂和制药厂也进行了综合利用。

炼油厂产生的火焰气通过管道供石膏厂用于石膏板生产的干燥,减少了火焰气的排空。

一座车间进行酸气脱硫生产的稀硫酸供给附近的一家硫酸厂;炼油厂的脱硫气则供给电厂燃烧。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还进行了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炼油厂的废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通过管道每年辅送给电厂70万立方米的冷却水。

整个工业园区由于进行了水的循环使用,每年减少25%的需水量。

(2)园区成功分析

第一个驱动力来自于制度创新。

政府在制度安排上对于外部性很强的污染排放实行强制执行的高收费政策,迫使污染物排放成为成本要素;与此同时,对于减少污染排放则给予利益激励。

例如,对于各种污染废弃物按照数量征收废弃物排放税,而且排放税逐步提高,迫使企业少排放污染物。

为了防止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动机驱动下采取隐瞒危险废弃物规避废弃物排放税而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对于危险废弃物免征排放税,采取申报制度,由政府组织专门机构进行处理。

这是卡伦堡生态工业园模式产生的基本原因。

 第二个驱动力来自于企业经济效益和长期发展。

卡伦堡地区水资源缺乏,地下水很昂贵,发电厂的冷却水若直接排放不仅会导致水资源供给短缺,使得当地其他企业无水可用,发展受限,而且还需交纳污水排放税。

因此,其它企业主动与发电厂签订协议,利用发电厂产生的冷却水和余热。

在卡伦堡,加工废水重新利用的成本比缴纳污水排放税可以节约50%的成本,比直接取用新地下水的可以节约成本约75%。

因此,水的循环利用成为最早循环利用的生产要素。

发电厂的粉煤灰用于制造水泥的原料也是一样。

发电厂把粉煤灰送到水泥厂作原料,可以免缴污染物排放税,水泥厂用粉煤灰做原料可以减少原料成本。

两家企业都可以获得经济效益。

这是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存在并发展的核心。

表: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共生网络组成

企业名称

原材料

产品

废弃物/副产品

石膏厂

石膏

石膏板

微生物公司

污泥

土壤

发电站

可燃气、煤、冷却水

热、电

石膏、粉煤灰、硫代物

炼油厂

原油

成品油

可燃气

制药厂

土豆粉、玉米淀粉

胰岛素等药品

废渣、废水、酵母

废物处理公司

三废

电、可燃废物

市政府

水、电、热

服务

石膏、污泥

(3)资源环境收益

水资源消费总量:

共生企业通过对水的循环利用,每年减少用水60万立方米,由此每年能节约约190万平方米地下水和100万立方米地表水;

油类:

共生企业每年油类消费量减少2万吨,多是通过制药厂与炼油厂使用发电厂生产过程中的蒸汽实现的;

 灰烬:

每年发电站中煤和油的燃烧产生8万吨灰烬,被用于基础建设和水泥行业;

 石膏:

每年石膏厂从发电站获得20万吨石膏,代替在石膏板制作过程中天然石膏的使用;

 化肥:

制药厂的肥料代替了约2万公顷土地上石灰与部分商业肥料的使用;

 温室气体的排放:

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7.5万吨,二氧化硫1.02万吨;

 废水:

制药厂、发电站和卡伦堡市政府在废水处理上的合作,相应减少了对周边水域的环境压力;

 减少资源消耗:

每年4.5万吨石油,1.5万吨煤炭;

 其它废弃物:

每年,废物处理公司可获得

(1)11.3万吨报纸——经过质检后出售,

(2)1.7万吨碎石与混凝土——压缩和分类后用于不同类型地面,(3)11.5万吨花园/公园的废弃物——用于区域土壤的改善,(4)1.4万吨铁和金属——清洗后出售再利用,(5)1.18万吨玻璃和瓶子——出售给玻璃生产企业。

由上述各项收益大致得出卡伦堡每年可节约资金150万美元左右,目前已累计节约资金7000万到1亿美元左右。

(4)借鉴之处

卡伦堡园区的循环是以热电厂为核心,充分利用了最直接的能源——热能;同时各个企业之间的副产品交流是通过贸易完成的,是自下而上的,自发的经济行为。

卡伦堡园区内的废物处理公司处理了无法循环的废弃物,使之变为可燃废弃物或能源,废物处理公司逐步演变为静脉产业。

严厉的排污政策保障是园区顺利运行的基础,也是各产业寻求合作的原始动力。

2外出考察的园区

参考本次考察的园区,得出以下可以利用的经验。

1园区的工业用地规模,地块大小大致在30——40公顷,以满足煤化工企业用地完整性需要。

2煤化工企业通常包含了很多附属产业,之间通过管道相连,用地较大。

3园区煤化工产业用水较大,需要较大的水源以维持园区的用水。

园区的蓄水池,不但可以储存园区工业用水,而且可以引用为景观。

4煤化工企业自动化程度较高,吸纳的就业人数并不多。

5大型企业经常在工厂内部安排职工宿舍,以方便职工上下班和日常生活。

同时配备通勤车,连通城市与园区。

6缺水地区煤化工降热水循环采用的做法是采用直接空气冷却技术,以减少自然通风冷却塔的蒸发和风吹损失,节水量可达到原用水量的2/3。

第五章规划总论

为进一步发展张掖市工业,保证产业发展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城市工业职能的重新布局和有机延伸,提升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其它相关法律规定,特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2006)

5《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6《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7《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

8《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9《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10有关的标准和规范

二规划原则

1节能减排原则

节能减排作为国家提倡的政策,是园区应当执行的基本原则。

入驻工厂必须确定节能减排原则,才能从源头执行环保政策,确保园区整体环境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