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历史知识教学文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9676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5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故宫历史知识教学文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故宫历史知识教学文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故宫历史知识教学文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故宫历史知识教学文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故宫历史知识教学文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北京故宫历史知识教学文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北京故宫历史知识教学文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北京故宫历史知识教学文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北京故宫历史知识教学文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北京故宫历史知识教学文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北京故宫历史知识教学文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北京故宫历史知识教学文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故宫历史知识教学文案.docx

《北京故宫历史知识教学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故宫历史知识教学文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故宫历史知识教学文案.docx

北京故宫历史知识教学文案

 

北京故宫历史知识

图索引

表索引

第1章北京故宫

1.1北京故宫简介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3,600平方米。

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

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

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

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

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北京故宫平面图如图11所示。

图11北京故宫平面图

1.2北京故宫历史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历时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

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明朝第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殿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北京故宫历年大事如表11所示。

表11北京故宫大事记表

年代

事件

1406年(永乐四年)

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

北京宫殿竣工。

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0年(正统五年)

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1459年(天顺三年)

营建西苑。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

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

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

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

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李自成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

同年清顺治皇帝从沈阳迁都至北京。

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

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

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庆十八年)

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1900年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阅兵。

1911年

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

但按照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1923年

建福宫发生火灾。

1925年

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1949年1月

北平稳定后,故宫博物院恢复开放。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陆续有提出故宫修建计划,后因种种原因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

1961年

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

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5年

北京故宫开始进行为期19年的大修。

1.3北京故宫建筑形式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

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

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

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

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

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

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

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故宫中的乾清宫的风格如图12所示。

图12北京故宫——乾清宫

第2章关于北京故宫的争论

2.1是“故宫博物院”还是“紫禁城”

故宫,作为东方宫殿建筑的代表、世界宫殿建筑的典范。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故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故宫的官方名称是“故宫博物院”(ThePalaceMuseum),但在欧美国家出版的旅游小册子里,通常都称其为“紫禁城”(TheForbiddenCity),并附加说明它是中国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驻地。

世界上大多数曾经来过或想来故宫的游客要看的,是那个在好莱坞电影《末代皇帝》中闪耀着神秘色彩的巨型皇家宫殿,想体验的,是东方帝制时代的壮美与恢宏,而不仅仅是要参观故宫内陈设的国家级文物。

故宫的皇家宫殿的属性,远远大于它作为博物馆的藏物功能。

在故宫被视为博物馆的潜意识下,一个在太和门设立大屏幕电视导游系统的设想曾被提出来,在专家们的据理力争下,这一计划最终没能实施。

2.2故宫的归属

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在这个意义上说,故宫属于世界。

从财产所有权的角度来看,故宫作为一项标的巨大的不动产,在辛亥革命以前,一直属于清朝皇族所有。

而当冯玉祥将爱新觉罗•溥仪赶出紫禁城之后,它就已被收归国有。

由此牵涉到国际法上的两个重要概念:

“国有化”和“政府继承”。

当一国政府基于人民利益或公共需要时,可以对国民私有财产或外国公私财产实行征用或征收,这便是“国有化”。

革命党人推翻帝制的正义行动,应民意、符民心,所实施的“国有化”手段是合法的。

故此,故宫始由中华民国政府所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合法取代了中华民国政府的国际法主体地位之后,国家财产发生了“交替政府的继承”———故宫也不例外。

和“中华民国政府”在海内外的众多财产一样,故宫的所有权归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行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对公共财产—故宫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力。

一直有一个隶属于国家文物局的“故宫博物院”管理着故宫,还建有一套庞大的行政事业管理系统。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故宫的管理者才会把故宫修缮工程当成自己单位内部的一件事情来处理,其封闭操作因而引发了一系列争议。

“故宫博物院只是一个被委托的机构,对故宫作为国家级博物馆和人类文明载体的有关事宜负有具体责任,而不意味着它对故宫拥有所有权和一切处置权。

”故宫博物院的法律地位,是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托、负责管理国有(全民所有)财产的代理机构。

2.3故宫大修方案应采取的决策程序

故宫大修绝对是“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大规模工程,其修缮方案的出台,应该慎而又慎,并经过专家的充分论证。

但是,对于整个大修计划,故宫院方和专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割裂现象。

一方面是,包括故宫内部的一些专家在内的专家们纷纷提出反对意见——其广泛程度超出了想象;另一方面是,故宫的管理者声称自己并不知道有反对意见。

据报道,故宫博物院一位副院长在谈及这个问题时非常肯定地说,他没有听到任何反对意见,所有的一流专家都同意这个方案。

“故宫开了三次专家论证会,没有人表示不同意。

”他说,如果有人反对,“那他们肯定不是一流专家。

”且不说故宫管理者是否召集了国内古建筑学界的权威学者,专家论证会是否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论证的结果在最终的大修方案中有无切实体现,仅就决策程序一项,就已违反了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条还规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像故宫大修这样一件影响甚巨的公共社会事务,没有公民的直接参与,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国家文物行政主管机关可以就故宫大修方案邀请各路专家、管理机构、普通公民参加听证,通过法律程序得出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最佳修缮方案。

第3章故宫悬疑

3.1天人合一紫禁城

故宫又称为紫禁城。

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

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紫微垣是中垣,又称紫微宫、紫宫。

在北斗星的东北方。

“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古人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办理朝政与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

又因皇宫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最高级别的“禁区”,便有紫禁城的“禁”字来强调皇宫的无比尊严。

太微垣南有三颗星被人视为三座门,即端门、左掖门、右掖门;与此相应,紫禁城前面设立端门、午门,东西两侧设立左、右掖门。

午门和太和门之间,有金水河蜿蜒穿过,象征着天宫中的银河。

皇帝及皇后居住的乾清宫与坤宁宫,“乾”、“坤”二字就意味着天地的意思。

其东西两侧的日精门与月华门,则象征着日月争辉。

东西六宫及其他诸宫殿也都分别象征着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个星座。

3.2故宫房间知多少

故宫的房间数有人说,故宫有9999间房;有人说,故宫的房间应该有9999间半,何有9999间半呢?

半间是指文渊阁楼下西头的那一小间。

实际上故宫所谓的半间房是根本不存在的。

文渊阁西头这间,面积颇小,仅有一作上下用的楼梯,但仍是一整间。

文渊阁是藏《四库全书》的处所,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渊阁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数为间的惯例,采用了不讲对称的偶数——6间。

但又为了布局上的美观,西头一间建造得格外小,似乎是半间房。

故宫房屋到底有多少呢?

据实地测量有8704间。

浦江郑宅位于浦江县郑宅镇。

郑义门郑氏一家,为浦江一名门大族。

郑氏以孝义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叶,十五世同居共食360余年,时称义门郑氏,故名郑义门。

屡受朝廷旌表,明洪武十八年(1375),明太祖朱元璋敕封“江南第一家”,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在此居住达32年,郑氏《家规》、《家仪》就是经他审定的,至今尚存,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儒学治家的典范。

郑义门郑氏一家为研究封建家族内部关系提供了宝贵资料。

2001年,郑宅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冷宫何处

“冷宫”在哪里,要先谈“三宫六院”。

故宫中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为“三宫”。

六院分别指东路六宫:

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及永和宫。

封建帝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妃子。

皇帝的妻妾众多。

至于选到宫中的女子,一旦失宠,便在宫中禁室里等死,更为悲惨。

故宫的“冷宫”并无定所,但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即是乾清宫、长春宫;一说“冷宫”无固定地址,关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称“冷宫”。

查遍所见明、清史料,冷宫并不是某一处宫室的正式命名。

根据一些文献记载,明、清时代被作为“冷宫”的地方有好几处。

明末天启皇帝时,成妃李氏得罪了权势赫赫的太监魏忠贤,被由长春宫赶到御花园西面的乾西,一住四年。

先后被幽居乾西的,还有定妃、恪嫔等人。

这个“冷宫”在紫禁城内之西。

光绪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据说关在景祺阁北边北三所(现坍毁),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边的山门里。

如果这一出自太监之口的传闻属实,则此地也算得一处“冷宫”。

3.4门字之谜

故宫各门匾中“门”字末笔直下至底没有向上的勾脚,为什么故意写成这样呢?

原来“门”字的这种写法宋代就有了。

据说宋偏都临安后,玉牒殿失火,殿门烧光。

宰臣奏说,宫殿匾额中的“门”字,末笔都有勾脚,带火笔,因此招火,将这些匾额全部烧掉方能免灾。

从此以后,凡宫殿的匾额,书写时“门”字末笔都直下,不勾脚。

有一个为写“门”字而丧生的故事,更能说明宫殿匾额“门”字无勾的原因:

明太祖在南京命中书詹希原写太学集贤门匾,所写“门”字,末笔微微勾起,多疑的明太祖便大发雷霆说:

我要招贤,你詹希原这厮要闭门,塞我贤路!

遂下令斩之。

3.5故宫设计者

故宫这样宏伟的建筑,如果浩大的工程,由谁负责设计?

又是谁主持施工的?

这的确是个历史谜团,难倒不少老北京人。

因为故宫的建筑上没有如现代建筑那样明确地刻上此建筑物建于何年,由何人设计等字样。

目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故宫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名祥,人称蒯鲁班的人设计的。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于倬云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见:

曾经参加建造南京宫殿的蒯祥是故宫的设计者这个说法不确切,其实,蒯祥只是故宫的施工主持人,故宫真正的设计人应该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

永乐15年紫禁城宫殿开始进入大规模施工高潮时,蒯祥才随朱棣从南京来到北京,开始主持宫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宫和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了。

第4章南京故宫

4.1简介

南京故宫,又称明故宫,是明朝初期的皇宫。

由明太祖朱元璋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地址在元集庆城外东北郊,初称"吴王新宫",后又称"皇城"。

由于当时朱元璋尚未称帝,故新宫建筑规模有限,只有中路的外朝和内廷建筑,东西两侧空地均未兴建宫室。

新宫东西宽790米,南北长750米,有门四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

入午门为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楼,武楼。

后为华盖殿,谨身殿。

内廷有干清宫和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位称帝,以应天府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并于次年在凤阳兴建中都城。

由于人力物力全被集中于中都城池和宫殿的兴建,因此南京宫殿的扩建工作再度终止。

此后数年间只对已有宫殿进行了必要的维修。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京师,建文帝出逃,马皇后在宫中自焚死。

朱棣即位后仍居于南京皇宫中,但同时下令以北平为行在,准备迁都。

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建成,次年朱棣迁都北京,此后南京宫殿不再使用,但仍作为留都宫殿,委派皇族和内臣管理。

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朱由嵩在此即位,一度建立南明政权。

此时的明故宫内大多殿宇已经坍毁无存,南京太庙也早已被焚毁,朱由嵩进行了一些修复工作,兴建了奉天门,慈禧殿等建筑。

清灭南明后,改南京为江宁,将明皇城改为八旗驻防城,设置将军及都统二衙门于明故宫中。

康熙年间,曾取明故宫石料雕件修建普陀山庙宇。

太平天国攻陷南京后,没有使用明故宫作为宫殿基址,而是在城中另择新址营建新宫,此间拆取明故宫大量石料和砖瓦。

至太平天国灭亡时,明故宫的宫殿和宫墙已基本无存。

中华民国时期,曾计划以明故宫地区为中央行政区,但由于财力和战争的原因,该计划没有全部实现,只是在明故宫遗址范围内修建了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和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资料陈列馆。

1929年修建的中山东路从明故宫遗址中穿过,将其划为南北两部。

至民国后期,明故宫已成为一处小型机场。

南京故宫历史如表41所示。

表41南京故宫发展历史表

阶段

年代

事件

第一个阶段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吴元年(1367年)

解决了选址问题并奠定了明代宫殿基本模式,形成三朝二宫制度

第二个阶段

洪武八年(1375年)九月--十年(1377年)十月

洪武八年四月朱元璋停止中都宫殿建设后不到半年就开始了大规模改作南京宫殿的工程。

第三个阶段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再次扩建大内,增加宫前建筑。

改建金水桥,又建端门、承天门、长安东西二门,向南直抵洪武六年建成的洪武门,遂成完整的明南京宫殿布局。

4.2分布

整个明代皇城区,位于南京城的东部,是以皇城与宫城为主体、以一系列建筑旨在突出皇权“神圣”为内容、以全国最高中央行署机构为大明王朝核心区域(只有“三法司”在太平门外),也是明初南京城的核心所在。

明南京皇宫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成为后来兴建的北京皇宫的母版。

明南京皇宫由内宫城和外皇城两部分组成,均坐北向南。

宫城,又称大内、内宫,俗称紫禁城、紫垣,是朱元璋起居、办理朝政、接受中外使臣朝见以及皇室成员居住之地,位于南京四重城垣最里边一重,有御河环绕。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受朱元璋之命,由精通堪舆术的刘基占卜后填湖而建,因而地势南高北低。

宫城坐北朝南,平面略呈长方形,宫墙主体南北长约0.95公里,东西宽约0.75公里,周长约3.4公里,布局如图41所示。

图41明朝南京城布局

4.3布局特色

在选址上顺应自然,权衡各种利弊做出最佳选择宫城卜地于城东钟山之阳,北倚钟山的“龙头”富贵山,并以之作为镇山,放弃了对平坦的中心地带--原六朝及南唐宫殿旧址的利用,而采用填湖造宫的办法。

究其原因,除了“六朝烟祚不永”的忌讳外,不外是“(旧内)因元南台为宫,稍庳隘”,不符合新王朝的要求,而且旧城居民密集,又有诸多功臣府第,大量拆迁有关人心向背;加之南京属丘陵地带,平地难寻,而因地就势依山而建,能创造出气象宏伟的效果。

这种选址,在金陵有历史先例可循,六朝宫城便是选择在鸡笼山、覆舟山下的一片高河漫滩上,东濒青溪,西达五台,鸡笼山和覆舟山就旬天然屏风拱卫于宫城之后。

明代南京宫城以富贵山作为依托,并巧用原来的东渠作为皇城西城隍,将午门以北的内五龙桥、承天门以南的外五龙桥和宫城城濠与南京城水系相互连通,取得人工和自然相互辉映的效果。

而宫城偏于城之东,则可减缓居中布局常带来的交通阻塞问题。

因此南京宫殿选址是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和社会心理因素而进行决策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