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2980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卫生管理规范Word下载.doc

4有机产品的包装、标志、仓储、运输卫生要求。

4.1有机产品的包装材料应符合GB/T19630.2标准4.6条规定。

4.2有机产品的标志应符合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GB/T19630.3规定要求。

4.3有机产品的仓储,运输按照《有机产品出入库贸易管理办法》执行。

南郑县汉山茶业有限公司

有机茶加工技术规范

Q/HS-GF-02-2009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有机茶生产的鲜叶摊青、杀青、理条、做形、提毫、烘干、精选等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有机茶的加工和生产。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79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1680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GB/T19630.1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NY5199-2002有机茶

3术语

3.1有机茶:

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采取有利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的茶叶。

4技术要求

4.1对鲜叶的要求:

鲜叶的采摘应不带蒂、不含鳞片鱼叶及老叶、芽叶鲜嫩、无劣变或异味、无污染、无非茶类。

4.2鲜叶的品质应符合表1规定

Q/HS-GF-02-2009

表1

级别

品质要求

珍品

全为单芽、芽长1.5—2cm均齐肥壮,完整。

特级

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其中一芽一叶初展占80%以上,芽叶长2.5cm左右,细嫩匀齐。

一级

一芽一叶为主,一芽一叶占80%以上,芽叶长3cm以下,细嫩,匀整。

二级

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主,其中一芽一叶占60%以上,一芽二叶初展40%以下,芽叶长3cm以下,细嫩匀齐。

4.3鲜叶的卫生指标应符合GB9679标准规定,鲜叶的运输工具以竹器为宜,并应干净卫生无污染,在鲜叶的运输,验收操作中应避免机械损伤,混杂和污染。

4.4鲜叶运抵加工厂后,应摊放于清洁卫生、设施完好的贮青间,鲜叶不得直接摊放在地面,鲜叶应分级摊放,摊放厚度不得超出3cm,摊放时间不超过10小时。

5对加工厂的要求

5.1有机茶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应符合GB3095二级标准规定。

5.2加工厂周围200m以内不得有垃圾场、医院、畜牧场,应远离经常喷洒化学农药的农田100cm以上,应离交通主干道20m以上,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500cm以上。

5.3有机茶加工用水及冲洗加工设备用水,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标准之规定。

5.4有机茶加工车间内地面应硬化处理,并平整、光洁、易冲洗;

墙壁无污

垢并有防尘、防虫、防鼠的设施。

5.5有机茶加工场所在加工前应消毒处理一次。

5.6车间内应通风采光良好,粉尘浓度不得超出10mg/m3,车间内不得码放与有机茶加工无关的物品和杂物。

5.7加工厂内应有污水排放及垃圾,废弃物存放的设施。

6对加工设备的要求

6.1有机茶加工不得使用铅及铅锑合金、铅青铜合金、锰黄铜、铸铅及铅合金材料制造接触有机茶的零部件。

6.2加工炉灶、供热设备应安装在车间墙外、需在生产技术部内添加燃料,应设搬运的隔离通道,并备有燃料及灰渣贮存箱。

6.3供热的锅炉等设施离车间至少有3m的距离。

6.4车间内噪声不得超出80dB,强烈振动的设备应有防振措施。

6.5允许使用无味,清洁干净的竹、藤、木等天然材料以及不锈钢及食品塑料制品的器具盛装茶叶。

6.6每季开始应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除锈和维修处理,茶季结束后应做好保养工作。

7对加工人员的要求

7.1对使有机茶加工人员应在岗前进行培训,使加工人员能准确掌握有机茶的加工技能,经培训的人员应保存培训记录。

7.2有机茶加工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合格后可持证上岗。

7.3加工人员进车间应洗手、换鞋、穿戴工作衣帽,有机茶的包装,精制人

员还应戴口罩上岗。

7.4加工厂内禁止抽烟,随地吐啖,不得将个人生活用品带入加工场所。

8加工要求

8.1有机茶包装用纸应符合GB11680标准规定。

8.2在加工过程中茶叶的成品,半成品不得与地面接触。

8.3茗茶:

“汉中仙毫”、“毛尖”的加工工艺:

鲜叶摊凉——杀青——理条——做形——烘干——挑选——包装。

8.4特炒生产工艺:

鲜叶摊凉——杀青——揉捻——初干——复火——足干——挑选——包装。

8.5工艺要求

8.5.1摊青:

摊青应阴凉通风,不要阳光直射,干净卫生的室内。

摊青应在竹质匾盘式晾席上,厚度不超过3cm,每1—2小时翻动一次。

摊青时限应在6—10小时内完成,达到叶色变暗,叶质萎软、青气消失、失重8—10%为宜。

8.5.2杀青:

用30、40、50型滚筒杀青机,锅温以40型单锅机为例,一般200~1800C,投叶量为500—700克/每锅。

达到青臭气散尽、茶香显露、叶色变暗为宜。

8.5.3理条:

用五槽和七槽多功能理条机、锅温为80~900C,投叶量每槽100—200克,达到初步成型,含水在40%左右。

8.5.4做形:

用五槽七槽理条做形机,通常锅温在70~800C。

投叶量每

槽150~250克,达到基本定形,含水量在20~30%为宜。

8.5.5提毫:

用炒茶锅手工提毫,锅温60~700C,投叶量150—250克/每锅,达到白毫初露,外形固定。

8.5.6烘干:

用热风烘干机、初烘100~900C,复烘80~700C,达到足干、手

捻成沫,水份含量在6%以内。

8.5.7精选:

按产品实物对照标准拣剔。

8.5.8成品茶应符合NY5196《有机茶卫生标准》4.4表1之规定。

禁止有机产品与转换期产品及非有机产品相互混合

及加工贸易中受禁用物质污染的管理办法

Q/HS-GF-03-2009

1目的:

为了有效防止有机茶叶和转换茶及非有机茶的相互混合及在生产加工贸易过程中受禁用物质的污染,特对有机茶的原料、生产加工、贮存贸易过程进行控制。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防止有机茶与转换茶及非有机茶的混合及有机茶在生产加工过程受污染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技术部负责茶园的卫生管理及生产过程中有机茶的加工管理控制。

3.2质检部负责有机茶和转换茶及非有机茶鲜叶的分类分级控制。

3.3供销部负责防止有机茶在贮存运输贸易过程中与转换茶及非有机茶的混合及受禁用物质污染的控制。

4、有机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控制

4.1茶园的卫生管理及环境要求按照Q/HS-GF-01-2009《卫生管理规范》执行。

4.2鲜叶的采摘应用提手采摘法,保持鲜叶的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受污染。

4.3盛装鲜叶的容器应干净卫生,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不得使用不卫生含有毒有害有污染的容器盛装鲜叶,为了防止鲜叶不受污染和保证鲜叶的品质,鲜叶采摘后应在规定时间内迅速运往加工厂进行加工。

4.4鲜叶进厂后质检部检验员应对鲜叶的感观质量进行检验,首先要检查鲜

叶是否被污染,要对有机鲜叶和转换鲜叶及非有机鲜叶进行分类规定区域进行标识,再按照Q/HS-GF-02-2009《有机茶加工技术规范》4.2条表1的规定,对鲜叶的品质进行检验分级后用干净卫生的专用容器运往摊青室进行摊青处理。

4.5加工车间在加工茶叶的时候,要对有机鲜叶转换鲜叶,非有机鲜叶进行定设备、定区域加工,不得在同天同班同一台设备加工不同的茶叶,以防止有机茶和其它茶叶的相互混合和污染。

4.6生产技术部、质检部应不定时到加工车间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行为进行现场纠正。

4.7有机茶的搬运、贮存、标识、运输、交付按照Q/HS-GF-07-2009《有机茶出入库贸易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5、有机茶在贸易过程中控制

5.1从事有机茶销售的人员应按照管理手册3.2《人力资源》的规定进行有机茶专业知识培训,确保有机茶在销售贸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免受污染的安全性。

5.2有机茶进货、销售、帐务、消毒及工具要有专人负责,严禁有机茶与常规茶合并作有机茶销售。

5.3有机茶销售点应远离厕所、垃圾场和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场所,室里建筑材料及器具必须消毒、无气味、卫生清洁,并配有有机茶的贮藏、防潮、防蝇和防尘设施,室内不得吸烟和随地吐啖。

5.4销售人员应持健康证上岗,保持销售场地柜台、服装、周围环境清洁卫

生,并熟悉有机茶销售的基本知识。

5.5销售有机茶的单位要严把进货关,进货时应向供货单位索取有机茶证书复印件,有机茶交易证明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证明文件,严格按有机茶质量标准检查,拒决接收证货不符或质量不符合标准的有机茶。

5.6销售人员所出售的茶叶应随时检查,发现变质、过期等不符合标准的茶叶应立即禁止销售,向有关领导汇报进行处置,对茶叶品质有异议时,应对留样进行复验,或在同批产品重新按GB/T8302规定加倍取样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如对复验结果仍达不成共识时,可以封存茶样,委托法定检验机构检测仲裁。

病虫害防治办法

Q/HS-GF-04-2009

1目的

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从茶园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利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增进生物多样化,保持茶园生物平衡,提高茶叶质量和降低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

2本办法适用于茶园病虫害的防治。

3职责

3.1生产技术部负责茶园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指导工作。

3.2茶园管理人员负责病虫害防治的实施工作。

4防治要求

4.1农业防治

4.1.1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

4.1.2分批多采茶,采除假眼小绿叶蝉、茶橙虫婴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抑制其群发展。

4.1.3通过修剪,剪除分布在茶丛中上部的病虫。

4.1.4秋末合理施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数量。

4.1.5将茶叶根际落叶和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防治叶病和在表土中越冬的虫害。

4.2物理防治

4.2.1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卷叶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的危害。

4.2.2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杀或糖醋诱杀。

4.2.3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除杂草。

4.3生物防治

4.3.1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蜥蝎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4.3.2允许有条件地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

4.4农药使用准则

4.4.1禁止使用和混配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螨剂。

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4.4.2植物源农药宜在病虫害大量发生时使用,矿物源农药应严格控制在非茶季节使用。

4.4.3从国外或地引种时,必须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病虫草随种子或苗木带入。

4.4.4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附录A。

4.4.5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物质和措施见附录B。

附录A

有机作物种植允许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

物质类别

物质名称、组分和要求

使用条件

1.植物和动物来源

有机农业体系内

作物秸秆和绿肥

畜禽粪便及其堆肥(包括圈肥)

有机农业体系以外

秸秆

与动物粪便堆制并充分腐熟后

畜禽粪便及其堆肥

满足堆肥的要求

干的农家肥和脱水的家畜粪便

海草或物理方法生产的海草产品

未经过化学加工处理

来自未经化学处理木材的木料、树皮、锯、刨花、木灰、木炭及腐殖酸物质

地面覆盖或堆制后作为有机肥源

未搀杂防腐剂的肉、骨头和皮毛制品

经过堆制或发酵处理后

蘑菇培养废料和蚯蚓培养基质的堆肥

不含合成添加剂的食品工业副产品

应经过堆制或发酵处理后

草木灰

不含合成添加剂的泥炭

禁止用于土壤改良;

只允许作为盆栽基质使用

饼粕

不能使用经化学方法加工的

鱼粉

未添加化学合成的物质

2.矿物来源

磷矿石

应当是天然的,应当是物理方法获得的,五氧化二磷中镉含量小于等于90mg/kg

钾矿粉

应当是物理方法获得的,不能通过化学方法浓缩。

氯的含量小于60%

硼酸岩

微量元素

天然物质或来自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镁矿粉

天然硫磺

石灰石、石膏和白垩

粘土(如珍珠岩、蛭石等)

氯化钙、氯化钠

窑灰

未经化学处理、未添加化学合成物质

钙镁改良剂

泻盐类(含水硫酸岩)

3.微生物来源

可生物降解的微生物加工副产品,如酿酒和蒸馏酒行业的加工副产品

天然存在的微生物配制的制剂

附录B

有机作物种植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物质和措施

物质类别

物质名称、组分要求

印楝树提取物及其制剂

天然除虫菊(除虫菊科植物提取液)

苦楝碱(苦木科植物提取液)

鱼藤酮类(毛鱼藤)

苦参入其制剂

植物油及其乳剂

植物制剂

植物来源的驱避剂(如薄荷、薰衣草)

天然诱集和杀线虫剂(如万寿菊、孔雀草)

天然酸(如食醋、木醋等)

蘑菇的提取物

牛奶及其奶制品

蜂蜡

蜂胶

明胶

卵磷脂

铜盐(如硫酸铜、氢氧化铜、氯氧化铜、辛酸铜等)

不得对土壤造成污染

石灰硫磺(多硫化钙)

波尔多液

石灰

硫磺

高锰酸钾

碳酸氢钾

碳酸氢钠

轻矿物油(石蜡油)

氯化钙

硅藻土

粘土(如:

斑脱土、珍珠岩、蛭石、沸石等)

硅酸盐(硅酸钠、石英)

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办法

Q/HS-GF-05-2009

1目的

为了加强设备管理,合理使用设备、消除事故隐患、确保设备处于完好稳定的工作状态,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

3.1生产技术部负责公司的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在完好的状态下正常运行。

3.2生产技术部负责编制生产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对维修设备进行验收,对定期保养的设备进行检查。

对设备事故调查,分析处理。

3.3负责设备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建档工作。

4控制要求

4.1设备的例行保养

设备保养是设备操作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是完成任务的主要保证。

在揉茶季节必须按设备的保养,维护计划进行维护、保养、生产技术部要经常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看设备是否满足生产的需求。

4.1.1班前检查:

设备的操作者在班前班后应按以下内容对设备进行检查。

a)揉茶设备是否经过冲洗、能否满足有机茶卫生要求。

b)检查设备润滑系统是否定时,定点、定量加注润滑油。

c)检查设备易松动、脱落部位。

d)检查设备有无跑、冒、滴、漏现象。

e)检查工具是否齐全。

4.1.2班中检查和维护

操作者在工作中要注意设备的运行情况,通过各种子形式观察设备状况,如发现问题立即维修,使设备在完好状态下正常运行。

4.1.3班后维护

操作人员在下班前应对设备及生产现场进行清洗和打扫、填好记录。

4.2设备的定期保养

在生产技术部的领导下、机修人员每月对设备进行一次维护和保养。

4.2.1生产技术部组织相关人员每周对设备的保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填好设备检查记录。

4.2.2经常检查电器装置、加强用电规范管理,保证生产安全。

4.2.3特种设备应定期保养,作业人员必须持正上岗。

4.3设备检修或大修

4.3.1由生产技术部编制设备大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4.3.2维护计划由车间编制、报生产技术部批准,组织实施。

4.3.3设备经大修或维修后,由生产技术部组织验收。

5记录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由生产技术部保存。

茶叶感官品评办法

Q/HS-GF-06-2009

1总则:

为了稳定提高茶叶的品质量、找出在有机茶加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切实发挥出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优势,以我公司产品色、香、味、形的独特特点去开发市场,占领市场,特制定本办法。

2感官品评小组:

2.1感官品评小组组长由生产技术部经理担任,成员由质检部经理、生产技术部副经理、供销部经理及质量检验员组成。

2.2品评小组的职责是依据茶叶感官品评标准和实物对照样,对每批成品茶叶的感官指标进行品评打分,找出每批产品之间的质量差异以便改进。

2.3对品茶员的要求:

a.经过专业训练和充事该项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的、感官器官灵敏能熟练应用茶叶品评的专业用语,有较强的品茶能力;

b.品茶员应热爱该项工作,在评语、打分中应科学公正、准确、不得存有私心。

3品茶环境:

品茶室环境优雅、温度适宜、光线充足、柔和、室内空气新鲜,无其它香气及邪杂味。

4打分:

有机茶感官品评采用满分为100分制,其中:

外形占20分;

汤色占20分;

香气占20分;

滋味占20分;

叶底占10分;

净度占10分;

得分在75~95为合格品。

5有机茶感官品评标准:

项目

等级

外形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净度

汉中仙毫

微扁挺秀、翠绿显毫

鲜明、清澈

嫩香高锐、持久

鲜爽回甘

匀齐鲜活、嫩绿明亮

无杂质

汉缘毛峰

微扁挺直、翠绿显毫

清澈、鲜明

嫩香持久

匀整成朵、嫩绿明亮

特炒一级

嫩绿、明亮

清香高长

鲜醇爽口

嫩绿明亮

特炒二级

微扁挺直、翠绿有毫

清香持久

鲜醇浓厚

6品评方法及处置

6.1采用暗评的方法:

具体操作是将该批被评的茶叶和标准对照样及其它茶厂生产的同类、同等级的茶叶编号。

(暂时保密)茶具上编上与茶叶相符合的号码,将茶泡好后端给每个评委,由评委根据茶的质量进行品评打分和评语,每轮评完后,由工作人员对分数进行统计,排出分数高低后当场进行宣布编号,茶叶名称和得分情况。

6.2被品评的茶叶得分达不到最低标准线,该批茶叶可作为降等处理。

6.3被评茶叶被降等后,品评组应会同相关部门查找出问题所在,制定纠正措施进行纠正,预防不合格再次发生。

有机茶出入库及贸易管理办法

Q/HS-GF-07-2009

为了确保有机茶在搬运、贮存和贸易过程中不受到其它物质的污染,对有机茶提供适宜的贮存条件,保证有机产品在贮存、运输和贸易中的完整性,特制定本办法。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有机茶的贮存、运输、贸易。

3职责

供销部负责有机茶的贮存、运输和贸易过程中的控制。

4控制要求

4.1有机茶的贮存

4.1.1贮存有机茶的成品库必须干净卫生、无虫害、无有害物质的残留,在一周内未经任可禁用物品处理过。

4.1.2有机茶在贮存中应注意提供适宜的贮存环境,采用科学的贮存方法,除常温贮存之外,允许使用空气调控、温度调控、干燥等手段。

4.1.3有机茶应在专用的仓库贮存,但在无条件单独贮存的情况下,允许有机茶和非有机茶在同一仓库内贮存,但必须在仓库内划一特定区域存放有机茶,并用标识卡严格标识,防止有机茶与非有机茶的混淆。

在仓库内严禁存放化学品和有毒有害有污染的物品。

4.1.4产品的出入库应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台帐,确保帐物相符并有相应的单据。

4.2运输

4.2.1运输有机茶的运输工具应为专用工具或委托运输,在运输有机产品前应对运输车辆进行严格的清洗,清洗车辆用水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标准》,经清洗后的运输车辆应干净卫生、无不良气味和污染物的残留。

4.2.2有机茶在运输过程中不得与其它物品混装混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