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0958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74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docx

数与代数总复习教学设计说明

1.数与代数

第1课时数的认识

(1)

【教学容】

数的认识

(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自然数和整数的基础知识。

2.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谈话导入】

1.教师: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小学六年中我们都学过哪些数?

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这些数的例子吗?

说明每个数的具体含义。

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数据来汇报,指名在黑板上写下这些数。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听一听数读得是否正确,看一看黑板上的数写得对不对。

2.教师用课件出示一组数,弥补学生的不足。

(课件出示:

如:

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m。

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只有-25℃。

今年我市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天数占全年的

这本词典有1722页。

一条围巾的成分:

羊毛40%、化纤60%。

3.把黑板上的数分一分类。

4.揭示课题。

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这就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几种数,这几节课我们就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我们今天先复习自然数和整数。

(板书课题:

数的认识)

【归纳整理】

自然数和整数。

1.教师提问:

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

0表示什么?

有没有最小的自然数?

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教师提问:

谁知道我们学习的哪些数是整数?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问题:

能不能说整数就是自然数?

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

教师向学生说明:

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整数,除了自然数,还学习了一些小于零的整数即负整数,这些负整数到中学要更深入的学习。

结合上面的复习和板书,将板书补充成如下形式:

3.小组整理数的其他知识。

提问:

关于数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1)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组合作学习,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

(出示讨论题)

a.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

b.你能说出哪些计数单位?

c.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d.说一说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各自的含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成整数、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教师说明:

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得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

各个计数单位所站的位置,叫做数位。

数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练一练:

填空(口答)。

27046=2×()+7×()+0×()+4×()+6×()

说出4004.04这个数中的三个“4”分别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这个数中的三个“0”各起什么作用?

4.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从整数、小数、分数三个方面回答。

整数、小数的比较方法。

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从同分母、同分子、异分母三个方面小结。

教师逐一指名回答。

提问:

非0自然数有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非零自然数根据是不是2的倍数,分成偶数和奇数;根据所含因数的个数,分成

1、质数和合数。

板书:

回答:

什么是奇数、偶数?

什么是质数、合数?

教师指名一一回答,并要求学生记住100以质数表。

【课堂作业】

教材73页第3~5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请你们把自然数和整数的有关知识整理一下并在小组流。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数的认识

(2)

【教学容】

数的认识

(2)。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不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自然数和整数的基础知识。

2.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自然数和整数,今天来我们回忆下数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归纳整理】

分数和小数。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复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2.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展示整理和复习的结果。

教师结合各个小组整理和复习的情况,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并注意突出“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同时还可以做如下板书: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a÷b=

(b≠0)

3.通过直观图形,导入对小数意义的整理和复习。

出示下面各图形,要求学生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阴影部。

4.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1)什么样的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2)小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3)什么是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可以怎样写?

小数是不是都小于1?

5.组织各小组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发表看法,教师板书如下:

6.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关系?

小数点移动位置,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

分别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容是什么?

举例说明。

板书:

0.1=0.10=0.100=……

=……

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关系?

(因为小数可以看做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所以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特殊情况。

练习:

填空(口答)。

做一做,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出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下面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他们有什么规律?

0.1081.0810.81081080

【课堂作业】

教材74~75页练习十四第2、3、7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请你们把分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整理一下并在小组流。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3课时数的认识(3)

【教学容】

数的认识(3)。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在联系。

1.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2.培养学生运用法则熟练计算的能力和对学过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比较异同、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百分数的基础知识。

2.弄清数的认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谈话导入】

今天是数的认识的最后一节课,主要归纳一下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归纳整理】

百分数

(1)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

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

提问:

我们已整理、复习了有关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谁能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几?

还有百分之几没有完成?

(2)结合刚才的回答,谁能说一说:

什么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3)“一节课的任务已经完成了80%”也可以说“已经完成了

”,我们能不能因此就说百分数和分数的意义完全相同呢?

请同学们议一议:

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百分数常用%来表示。

百分数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不表示具体的数量,百分数与分数的意义不完全相同。

(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小数、分数

(1)教师:

“六一”快到了。

同学们为欢庆“六一”在精心准备,瞧,有的折幸运星,有的做蝴蝶结,有的用彩带做中国结,还有的买来了矿泉水,真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

如下所示:

(有条件的教师可通过这些问题创设情境图)

①同学们折了37颗红星,23颗蓝星,一共折了多少颗星?

②同学们买了40瓶矿泉水,每瓶0.9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③有24m的彩带,用

做蝴蝶结,做蝴蝶结用去了多少米?

④有24米的彩带,用

做中国结。

做中国结用去了多少米?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些问题。

(3)教师:

在解决问题中,你们使用了哪些运算?

学生可能说出: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复习讲授】

1.复习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

(1)学生自己编题并列式回答。

(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求小组同学互相补充纠正编题和列式出现的错误。

说出运用了哪种运算,这种运算的意义是什么?

(3)小组汇报,其他同学注意补充纠正。

说说用到的每种运算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板书

28+36=36-28=36÷28=28÷36=

0.9×40=40÷0.9=24×12=12÷24=

(4)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指名说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哪些运算的意义相同?

哪些意义有扩展?

(5)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吗?

师生总结:

2.整理四则运算的法则。

(1)复习加法和减法的法则。

①出示三道题,请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改正。

学生观察后回答,指出错误分别是:

相同数位没有对齐,小数点没有对齐,没有通分。

②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的?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

③前两条法则的要求反映了一条什么样的共同规律?

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2)复习整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①出示两道题:

对照下面两道题,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②把上面两道题改编成小数乘除法。

1.42×2.3,4.282÷1.23,让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③教师:

通过上面的计算,你们发现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小数乘除法先按整数乘除法法则计算,小数除法把分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乘除法法则计算。

不同点:

小数乘除法还要在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3)复习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①课件出示

指名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②分数乘法和除法在计算方法上又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

(相似点是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不同点是分数除法转化后乘的是除数的倒数。

3.完成教材第76页的“做一做”。

计算后说一说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73.05-3.96(小数点对齐)

27.5×1.4(积是两位小数)

3.12÷15+4.71(0占位)

12.5×28-19.3(先乘法后减法)

(要先通分)

(转化成分数乘法一次性计算)

答案:

69.0938.54.918330.7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3课时数的运算

(1)

第4课时数的运算

(2)

【教学容】

数的运算

(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能正确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3.通过探索运算定律的应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经历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5.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在联系,感受数学的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整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

2.能够准确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六年,已经学习了几级运算?

几种运算?

还记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的复习一下吧。

【复习讲授】

1.复习四则运算的顺序:

课件出示:

5400-2940÷28×27

教师:

这是两道四则混合运算的题,说说这两道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谁能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复习简便运算:

课件出示:

3.87+2.9975.2-19.8

10.47-5.68-1.325.39-2.88-1.39

4.37+

+0.63+

1.25×72

38×56+44×3894×101

提问:

把简算的式题进行分类,怎么分?

学生分类后汇报,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

(1)加上或减去接近整数、整十数的运算。

3.87+2.9975.2-19.8

=3.87+3-0.01=75.2-20+0.2

先让学生说出简便方法,教师再总结:

像这类题目简算的时候一般先加上或减去整数,多加了几就减几,多减了几就加几。

(2)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运算简便。

指名说出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容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

a+b=b+a(a+b)+c=a+(b+c)

计算下面的题。

4.37+

+0.63+

指名板演,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提问这样结合的目的是什么?

(凑整)

(3)根据减法性质,使运算简便。

让学生说出减法的性质容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

a-b-c=a-(b+c)a-b-c=a-c-b

学生做下面的题:

10.47-5.68-1.325.39-2.88-1.39

一人板演,其余的同学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

为什么要把后面两个数加起来?

(凑整,也就是必须在能凑整的情况下才能用这个性质,否则就弄巧成拙了。

第二个题目交换位置也是为了凑整,所以一道题到底怎样计算简便还是要认真分析题目的特征,再选择适当的性质来计算。

(4)根据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使运算简便。

让学生说说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容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

a×b=b×aa×b×c=a×(b×c)

(a+b)×c=a×c+b×c

1.25×7238×56+44×3894×101

教师:

这三道题各应怎样简便运算?

请三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做完后集体订正,说说你的理由。

1.25×72

=1.25×8×9

(算式中有125应想到8,因为125×8=1000,乘积得整百整千的数,算起来方便。

38×56+44×38

=38×(56+44)

(两个不同的因数相加组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这样计算起来简便。

94×101

=94×(100+1)=94×100+94×1

(一个因数接近整十、整百,拆成和或差的形式。

(5)教师:

我们已经回顾了加法、减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除法又有哪些运算性质呢?

学生回答,教师整理。

除法的运算性质(除数不为0):

板书:

a÷(b×c)=a÷b÷ca÷(b÷c)=a÷b×c

3900÷(39×25)5700÷(57÷9)

先让学生利用性质进行计算,并请两名学生板演,做完后集体订正。

3900÷(39×25)5700÷(57÷9)

=3900÷39÷25=5700÷57×9

=100÷25=100×9

=4=900

3.课件出示。

例1:

计算:

让学生观察这道题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提问: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这道题在计算时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

让学生独立完成。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77页下面的“做一做”的题。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答案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5课时数的运算(3)

【教学容】

数的运算(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回顾】

复习简单应用题。

(1)算一算。

过程要求:

1利用计算卡片逐一出示算式。

2学生口算,直接说出计算结果。

③选择部分算式要求学生说一说过程与方法。

(2)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①六年级学生为灾区捐款,六年级

(一)班捐款105元,六年级

(二)班捐款98元。

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2学校图书馆买来150本故事书,借给五年级

(一)班48本,还剩多少本?

③农具厂每天能够生产56件农具,7天能够生产多少件农具?

④水果店有24筐苹果,要6天卖完,平均每天要卖多少筐苹果?

⑤成绩展览会上要展出48本大字本,每桌子上放8本,需要几桌子?

⑥五年级有学生136人,其中5/8是女生,女生有多少人?

教师:

逐一指名列式,并要求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它表示的是什么意义?

(说出加、减、乘、除。

教师小结:

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应用题,从以上的应用题可以看出,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而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

也就是说,都是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

如果是一道复合应用题我们又该怎样入手呢?

怎样熟练地掌握解题技巧呢?

【课堂作业】

教材78页“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答案:

(16.5-15)÷15=0.1=10%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于解决问题的困惑解除了吗?

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6课时数的运算(3)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首先,理解题意,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

其次,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再次,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最后,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检验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步骤,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6课时数的运算(4)

【教学容】

数的运算(4)

【教学目标】

1.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重点难点】

教会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两种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回顾】

复习复合应用题。

1.出示教材第78页第10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提问:

①解决问题时一般可以分成几个主要步骤?

每一步做什么?

②分析数量关系时有几种方法?

你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③需要借助线段图等直观手段吗?

④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

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在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首先,理解题意,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

其次,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再次,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最后,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检验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步骤,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2.教师:

同学们,我们就按刚才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来解决例2吧!

这道题已知什么和什么,求什么?

指名回答。

教师:

同学们,你们经常是怎样分析题意的?

你知道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有几种方法吗?

让学生思考,再在小组流。

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解决问题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两种:

①综合法:

从已知信息入手,利用已知信息看能解决什么问题,直到求出未知数。

②分析法:

从所求的问题出发,逐步找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条件,依次推导,直到问题解决。

3.教师:

请你用喜欢的方法来分析这道题吧。

学生分析题意。

教师:

如果这道题用分析法来分析题意应怎样思考呢?

要求六

(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就要找到六

(2)班的作品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回答:

通过分析发现,得到六

(2)班的作品与六

(1)班有关系。

同学们画出线段图吧。

1教师:

(2)班作品是六

(1)班的几分之几?

(六

(2)班的作品是六

(1)班的“1+

”。

②教师:

求六

(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实际是求什么?

(实际是求六

(1)班的“1+

”是多少,也就是求32件作品的“1+

”是多少件。

③教师: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请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解答并检验。

教师: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为了方便我们分析题意,还应该记住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

你能说出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收入、支出、结余

收入-支出=结余

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路程、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本金、时间、利率、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请以小组为单位,先举例说明数量关系的意义,再填出每组数量中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指名汇报,教师完成板书。

教师:

复杂应用题都是以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基础的,所以掌握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对我们来说很有帮助。

【课堂作业】

教材7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讲。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6课时数的运算(4)

1.解决问题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两种:

(1)综合法:

从已知信息入手,利用已知信息看能解决什么问题,直到求出未知数。

(2)分析法:

从所求的问题出发,逐步找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条件,依次推导,直到问题解决。

2.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收入-支出=结余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本金×时间×利率=利息

 

第7课时式与方程

(1)

【教学容】

式与方程

(1)。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及其作用,能正确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

【重点难点】

能正确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谈话导入】

1.看到这些字母,你能立刻想到什么?

课件出示:

BTVSOSkgNBA……

同学们能很快的说出这些字母或字母组合表示的意义吗?

说明字母在生活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式与方程。

(板书课题)

【复习讲授】

复习字母表示数

1.结合谈话导入说说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越性?

教师:

用字母能简明的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

2.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

(1)填空。

(课件出示)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①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那么s=()。

②b乘5.6可以写作(),还可以写作();a乘h可以写作(),还可以写作()。

③a、b、c、d表示非0自然数,那么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用字母表示()。

(2)订正后提问:

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3.师生共同总结在写含有字母的式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2)省略乘号时,应当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3)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加号、减号、除号都不能省略。

4.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1页的第一个“做一做”。

(2)根据题意写出各式表示的意思。

一种滚筒式洗衣机,单价a元,商城第一天卖出m台,第二天卖出9台。

m-9表示()m+9表示()

ma表示()9a表示()

(m+9)a表示()(m-9)>a表示()

答案:

(1)

(2)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卖出的台数

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卖的台数

第一天卖的钱数

第二天卖的钱数

两天一共卖的钱数

第一天比第二天多卖的钱数(或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卖的钱数)

【课堂作业】

教材第82页练习十六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检验。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7课时式与方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