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1893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5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docx

二年级音乐教案doc

第一课

第一课时

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

2、在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时,能感受到云南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时欢歌竞舞的热闹情景,并随音乐律动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阿里里》

2、听《阿细跳月》,感受音乐情绪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

教学过程:

1、情景定向听歌曲进教室

2、歌曲学习

1、学习歌词

(1)你们去过云南吗?

(2)就象同学们说的,云南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

(3)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来欢迎你们咯!

(4)听歌曲一遍

(5)你们喜欢听吗?

(6)播放歌曲

(7)你们再跟他们演唱一次吧!

(8)你们想学吗?

我们一起来唱!

2、学习旋律

(1)你听到歌中唱得最多的是那句词。

(2)(阿里里,撒小秧)

(3)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4)我们一起来对唱(师生互动)

(5)你们觉得哪句最容易唱

(6)教师边用手划出旋律线边教唱旋律

(7)学生随课件一起演唱

3、学唱歌词

(1)纳西族的小朋友还喜欢边唱边跳!

(2)老师示范声势

(3)学生模仿

(4)学生分句接唱

(5)自由交换动作演唱

(6)集体演唱

三:

课堂小结

四:

教学反思

通过歌曲《阿里里》的演唱,孩子们都能感受到云南彝族的人们欢度节日时欢快的节日气氛并能融入到歌曲中。

第二课时

阿细跳月

教学目标

1.学习彝族“跳月”的基本动作。

2.记忆音乐主题,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

3.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我国民族歌舞的特点,从而使他们热爱祖国的民族歌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四五拍子,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

2.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会唱主题旋律。

能够在音乐中听出主题旋律。

教材分析

《阿细跳月》是我国著名民乐指挥家和作曲家彭修文先生,根据彝族传统的舞蹈阿细跳月的音乐创编的同名民乐合奏曲。

乐曲吸取了传统“跳月”的民族音调,描绘了月夜欢舞的炽热场面。

乐曲开头是一个短小的引子,表现了月夜的特定景色,青年男女赶到广场集会,紧接着,乐曲不断重复变化了的固定主题,主题以新鲜而别致的5/4节拍特点,运用移调、转调等手法,显示不断变换的舞蹈场面。

    乐曲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高音笛、弹拨乐器、弦乐及全奏等不同配器手法多次重复出现,表现了多种舞蹈姿态和多种队形变化的舞蹈场面。

第二部分运用移调、转调的手法,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舞蹈场面更富于色彩。

第三部分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之后整个乐队全奏,乐曲进入高潮。

表现了宏大的场面,舞蹈达到更为热烈欢腾的景象。

最后短小的尾声在渐强中结束全曲。

  一、课堂导入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去做客,你们听听,这是哪个少数民族在欢迎我们呢?

欣赏歌曲《快乐的罗梭》。

生:

是彝族人在欢迎我们。

师:

同学们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吗?

这首乐曲叫《快乐的罗梭》。

今天彝族的朋友就用这首乐曲欢迎我们。

我们快到彝族山寨看看吧!

教师出示彝族风土人情的图片。

彝族有一个分支,就是阿细人,阿细人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的西山一带,能歌善舞,他们常常相聚于月下舞蹈,称“跳月”。

今天我们欣赏一首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二、欣赏乐曲

1.初次聆听乐曲《阿细跳月》。

生:

体会乐曲的情绪。

    2.介绍背景。

师:

《阿细跳月》原来叫“跳月”,表现的是年轻的男女在夜晚到山野趁着夜色或围着篝火跳舞的场面。

关于跳月的传说众说不一,有的说起源于劳动,在刀耕火种的年代,烧过的灌木容易扎到脚掌,所以在翻土播种的时候常常跳起跳落,后来演化成舞蹈;还有说阿细山寨因天火成灾,阿细人奋勇扑火,因大地被烧烫,所以双脚轮换弹跳,形成了跳月的基本动作。

(《阿细跳月》动画)

3.复听乐曲《阿细跳月》。

师:

指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

这首歌曲不是2/4拍,也不是3/4拍。

而是5/4拍。

4.听记主题。

(1)师:

你们能听出这首乐曲中运用了哪些音吗?

(2)师:

出示《阿细跳月》主题谱例,同学们能看着歌谱演唱乐曲的主题吗?

生:

演唱主题。

5.再次聆听乐曲《阿细跳月》。

师:

这个主题在乐曲里一共出现了多少次?

这首乐曲共分成几个部分?

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生:

14次……

教师指导:

指导学生分析相同旋律的乐曲,其他音乐要素的不同,引导学生听出乐曲中音色的变化,可以听出乐曲分成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笛子演奏的。

还可以指导学生在音高、调性、速度等方面有变化。

最终让学生通过已有的音乐知识解决问题。

三、分段欣赏

聆听乐曲《阿细跳月》第一部分。

师:

这一乐段的力度有什么特点?

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

力度由弱到强;好像篝火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是用笛子演奏的。

师:

这一段是用高音笛子、三弦等乐器进行领奏的。

再次聆听乐曲第一部分。

生:

边听音乐边模仿吹笛子的动作。

聆听乐曲《阿细跳月》第二部分。

师:

这一乐段的音区有什么变化?

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

音区比第一乐段低了;好像篝火边聚集的人越跳越高兴;这段是用扬琴演奏的。

再次聆听乐曲第二部分。

生:

边听音乐边在每小节最后两拍拍手。

聆听乐曲《阿细跳月》第三部分。

师:

这一乐段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

速度越来越快;好像越来越热闹;这段用笛子演奏的。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乐曲的情绪越来越热烈,好像无数的人都来参与跳月了,我看大家也跃跃欲试,让我们也加入进去吧!

师:

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舞步。

右脚右侧一步,左脚跟到右脚,右脚再右侧一步,左脚向右脚方向空中蹬两拍。

左脚左侧一步,右脚跟到左脚,左脚再左侧一步,右脚向左脚方向空中蹬两拍。

学生两排行对,方向可相对或相反,空中蹬脚两拍,同时击掌两次。

生:

边听音乐边拉手跳月。

4.欣赏《阿细跳月》舞蹈创编视频。

四、课堂小结

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是作曲家、指挥家彭修文,根据彝族民间歌舞“跳月”的素材编写创作的,旋律素材简洁,节奏富于动感,作品采用固定主题多次变化重复的结构,用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对比,表现了阿细人“跳月”时的欢乐热烈的歌舞场面,根据“跳月”的素材创作改编的舞蹈《阿细跳月》,曾在五十年代两次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得很高的荣誉,它足以证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希望同学们经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5、教学反思

通过听赏乐曲,学生们都能对彝族的音乐风格有了初步了解,可以随音乐做简单的动律并能跟唱乐曲的主题部分。

第三课时

游戏《阿西里西》

教学内容:

1.唱歌《阿西里西》

2.做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3.拓展音乐游戏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阿西里西》,能自信地用快乐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

2.学会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并随歌曲节奏进行律动。

3.了解我国彝族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

1.学会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培养友好相处、互相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带有彝族音乐特色的曲调和歌词,是学生学唱中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学生随音乐做动作。

师:

这首《小小的船》是几拍子的?

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优美抒情)

2.听琴填旋律

3.唱歌谱

二、学习歌曲的演唱。

1.播放歌曲《阿西里西》,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名字是《阿西里西》,是一首彝族的歌曲。

请大家听听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欢快活泼)

你听出了哪些歌词?

讲解:

“阿西里西”(我们的好朋友)和“丘都拉迪嗡啊”(表现欢乐的衬词)的含义。

2.按节奏读歌词

3.学唱《阿西里西》。

三、歌表演

1.播放彝族舞蹈录像,选择印象深刻的动作。

师:

请你注意观察片中跳舞人的脚下动作,模仿其中的动作,一会儿做给大家看。

2.生学动作

3.随音乐做动作。

4.边唱边表演。

四、拓展

1.分组做游戏,要求学生边唱边做游戏。

师:

我们分组可以练习歌表演的动作,也可以把你们平时玩的游戏边唱《阿西里西》并进行表演,比一比哪组表演得好?

2.让学生评价各组的表现。

五、小结

1.彝族风情介绍

师:

大家来听一段有关彝族的介绍。

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记的内容多。

(能歌善舞,女孩头上戴包头,男孩披擦尔瓦斗篷,火把节是彝族的重要节日。

六、教学反思

彝族人民与各少数民族人民一样喜爱用歌声和舞蹈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彝族是一个聪明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自己的良风美俗,成为祖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部份。

通过游戏学生们对彝族的音乐风格也有所了解。

第二课

第一课时

《金铃铛》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金铃铛》。

教学目标:

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

教学重点:

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

教学难点:

随音乐模仿摘果子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体验摘果子的快乐

教具学具:

钢琴、录音机、挂图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金铃铛》

1.欣赏秋天:

采用音像、挂图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色:

变红的枫叶,漫天飞舞的黄叶,硕果累累的果树,一望无边的金黄色稻田和麦田,……。

创设一种秋天丰收的情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说说秋天:

从欣赏丰收的果园图人手:

果园里,树上挂满了苹果、梨子,人们在快乐地采摘果实,汽车司机满脸笑容地驾驶着载满果实的汽车。

让学生说说果园里的自然景象,模仿风吹雪花梨像金铃铛一样哐啷响,模仿司机驾驶装满果子的汽车的模样。

通过说秋天和模仿动作,使学生在生动、快乐的感受和想像过程中,形象地记住歌词。

3.听歌曲:

可播放录音,也可由老师范唱。

让学生边欣赏丰收图景边听赏歌曲,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和冲动。

4.唱歌曲:

可让学生先学唱歌词,再学唱曲子。

这首歌的旋律流畅,只要跟着音乐或琴声模唱几遍,学生就能很快地将歌词唱出来,然后老师再教唱几遍曲子,学生就能唱准曲子的音高了。

2、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们都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很连贯的演唱歌曲,八分休止符的部分也做得到位。

第二课时

《丰收之歌》音乐知识

听赏(丰收之歌》           

1.初听全曲。

最好是用录音,让学生静心听赏歌曲,感受优美的旋律,想像秋天美好的丰收景象。

    

2.复听全曲。

可结合秋天的画面欣赏全曲,也可以随着歌声轻轻哼唱。

    

3.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材上呈现了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双响筒的图片和相应的

 节奏型,学生可以边听歌曲边用这些固定节奏型伴奏,也可以自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自编舞蹈动作欢庆丰收。

学生可扮演农村各种人物的模样,边听歌曲边表演,表现“人人都高兴,到处歌舞欢”的丰收景象。

5.画秋天、写秋天。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随着歌声,选用合适的颜色画出秋天的景色,或用文字写下对秋天的美好记忆和想像。

学生能随音乐模仿摘果子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体验摘果子的快乐

6.教学反思

通过听赏乐曲,同学们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同时也明白了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珍惜我们的劳动成果。

第三课时

《摘果子》

1、复习歌曲,

二、跳秋天:

老师应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以便学生能忘我地自编动作,边唱歌边表演,尽情表现秋天的快乐。

做律动《摘果子》

1.出示果园挂图:

果园里的苹果又红又大,把果树压弯了腰,小朋友们在愉快地采摘果子,以激发学生模仿或摘果子律动的欲望。

2.学生边听音乐,边模仿摘果子的动作。

3.教师指导学生创编一套动作。

《摘果子》有四个乐句,可每一乐句安排一个摘果子的动作,其动作可以是学生一手挎篮,一手分别向上、向前、向左、向右四个方面做伸手摘果子的律动。

这一套动作适合全体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表演。

4.学生表演摘果子的律动。

人数多的班级,学生可以坐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向不同方向做摘果子的律动。

人数少的班级,可以离开座位,在教室的空地上,分成小组进行表演。

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对学生能创造性地设计摘果子、倒果子、装果子等动作,要及时表扬,并让他们当众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教学反思:

通过简单的律动学生们对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有所掌握。

第三课

第一课时

阿凡提骑驴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习歌曲《小毛驴》,掌握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

2、能力目标:

学会用欢快、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毛驴》,能用轻快、诙谐、风趣的声音表现我骑驴赶集的有趣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培养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用动作表现歌曲所表现的动物形象,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

教学重点:

学会用欢快、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毛驴》

教学难点:

引导掌握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以及吐准字音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音乐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1、律动激趣。

播放音乐《大风车》,师生律动。

【设计意图:

以游动画城为主题线索拉开有序的音乐课堂,建立良好的音乐氛围,律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训练节奏。

播放课件,出现一扇大门,门上有一首节奏。

XXXXXX|XXXX|X-||咕噜噜噜噜请把门打开吧!

【设计意图:

以“打开动画城的大门”为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会暗号的欲望,进行节奏训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前把难点解决。

二、听唱结合,教授新歌1、初识旋律

出示课件,让学生玩“摘音乐果”游戏。

⑴动画城小主人:

Hi!

小朋友们好!

我是动画城的小主人SNINA。

欢迎你们来到动画城。

今天,我将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度过愉快的一天,首先请小朋友们玩一个摘音乐果的游戏。

⑵老师示范摘音乐果。

⑶请学生摘音乐果。

⑷老师弹奏旋律,让学生唱出旋律。

⑸老师按《小毛驴》歌谱顺序弹奏,请学生排列。

【设计意图:

通过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掌握歌谱的练习,为后面学习歌曲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阿凡提骑驴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习歌曲《小毛驴》,掌握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

2、能力目标:

学会用欢快、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毛驴》,能用轻快、诙谐、风趣的声音表现我骑驴赶集的有趣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培养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用动作表现歌曲所表现的动物形象,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

教学重点:

学会用欢快、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毛驴》

教学难点:

引导掌握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以及吐准字音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音乐果

教学过程:

旋律接龙

一、1⑴、分组接龙唱旋律。

⑵、用“啦”(或其他字)演唱旋律。

学生用啦字哼唱歌曲旋律。

【设计意图:

通过接龙唱记住歌谱,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

】欣赏歌曲

⑴、动画城小主人:

同学们刚才表现都不错哦!

现在我们玩第二个游戏,就是学唱一首动听的歌。

2课件播放歌曲《小毛驴》,欣赏歌曲,请同学们议一议,歌曲里讲了怎样一件有趣的事?

⑵讨论:

请学生说说讲了怎样一件有趣的故事。

3、范唱歌曲

让学生边听边用手拍打节奏念歌词。

4、理解歌曲

配节奏朗诵歌词,感受小毛驴行走的节奏。

请一部分同学朗读歌词,一部分同学用手拍打节奏模仿小毛驴行走的节奏声。

5、听唱歌曲

引导学生进行边唱边拍打节奏的练习。

6、研唱歌曲

⑴、边听歌曲边拍手感受歌曲节奏的行走特点。

⑵、让学生轻声跟老师唱后讨论歌曲的处理方法,启发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来处理歌曲演唱的速度。

7、巩固歌曲

鼓励学生个人试唱、挑战式试唱等。

二、创编动作,体验乐趣:

激发学生创编愿望。

动画城小主人:

同学们刚才学会了这首动听的歌,现在请你们为这首歌创编优美的舞蹈吧。

1、学生分组创编动作。

2、分组展示创编动作。

3、学生自由发表评价。

4、观看录像欣赏舞蹈。

三、小结全课,律动下课

1、老师小结。

2、全体表演,结束本课。

4、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还可随音乐简单的律动很好的锻炼了他们的编创能力。

第三课时

《对十》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对十》,表现歌曲欢乐的情绪;并能边唱《对十》边打霸王鞭。

2、能积极参与音乐游戏《谁家的门铃在响》,并能初步听辩和模唱简单的音程。

教学设想

本课设计由:

营造音乐环境、唱出心中的感受、创编出巧妙的问与答,舞动着我们的快乐四部分组成,主要学习演唱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导入时把听辩音程和猜谜语设计成一个灯谜活动,使之富有趣味性,娱乐性,新歌的学习从听——唱——议到对唱——创作——表现,逐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对十》并用自制的霸王鞭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即兴为《对十》创编歌词和舞蹈动作。

课前准备:

CAI课件、霸王鞭、头饰、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营造音乐环境

音乐活动《谁家门铃在响》

师:

同学们,今天小动物邀请大家去参加在森林中举行的灯谜活动,你们高兴吗?

(生答)

师:

不过小动物先要考考大家,它带来了一道难题——《谁家门铃在响》,如果能顺利过关,我们就能顺利到达灯谜现场。

(1)模唱门铃声。

师:

现在将每个动物家门铃上的声音告诉你们,你们请听清楚了。

小兔31小熊16小猪15小猫63小狗51

(2)教师弹琴,请学生听听谁家门铃在响,并用“叮咚”模仿门铃的声音,谁能听出来又模仿得准,请同学们给点掌声。

3、猜谜

师:

小动物对大家的表现非常赞赏,同学们顺利过关,我们一起随小动物到灯谜活动现场去看一看。

(1)出示写有谜语的四个小灯笼

什么开花像喇叭?

什么动物鼻子长?

什么动物脖子长?

什么开花向太阳?

(2)学生猜谜,谁猜对了多媒体给“欢呼声”。

二、唱出心中的感受

师:

同学们猜谜的积极性真高,你听,小动物们高兴

地为大家唱起了猜谜歌。

1、全班欣赏歌曲《对十》,初次感受河北民歌的特点。

2、学习歌曲

师:

这也是一首对唱的歌曲,两人或两组一问一答演唱形式叫做对唱。

下面我来问,请同学们来答,好吗?

(按节奏接龙游戏念歌词)

师问:

我说那个一来谁给我对上一?

什么开花在水里?

生答:

你说那个一来我给你对上一?

水仙开花在水里?

师问:

我说那个三来谁给我对上三?

什么开花在道里?

生答:

你说那个三来我给你对上三?

马莲开花在道里?

(要求学生读出一问一答的语气。

3、模唱旋律。

(出示写有旋律的三朵花)

师:

请同学们一起轻声用“lu”哼唱这优美的旋律。

随琴划拍唱。

4、学唱歌词

(1)老师带唱第一段

(2)男、女生跟琴模唱第二段

问:

这首歌曲最大的特点在哪里?

生:

对唱形式(要求学生唱时将“对”体现得强一点。

(3)巩固练唱:

师生对唱、小组对唱、男女生对唱。

(4)演唱处理:

师:

想一想,参加这样盛大的猜谜活动,你的心情会怎样?

(生答)

师: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对十》?

(生讨论)

指导学生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对十》

三、创编出巧妙的问与答

师:

同学们,你们仔细看一看,我们唱的歌曲和歌名是不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生:

歌名是《对十》,而歌曲只唱了对三。

师:

所以剩下的歌词就由你们来创作好吗?

1、老师创编

师:

请看CAI显示长颈鹿图片

问:

它的特点是什么?

创编:

什么动物脖子长哟?

长颈鹿脖子长又长。

(唱一唱)

2、分小组,展开想象力,创编歌词,并确定演唱形式(齐唱、对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任选一项。

3、在学生分小组活动时,老师巡视指导,背景音乐《对十》)学生展示创编的歌词并进行演唱。

举例:

第一组:

创编的歌词为:

“我说哪个一来哟你给我对上一,什么开花像喇叭哟?

你说那个一来哟我给你对上一,喇叭花开像喇叭。

第二组:

创编的歌词为:

“我说哪个一来哟谁给我对上一,什么动物鼻子长?

你说哪个一来哟我给你对上一,大象鼻子长又长。

第三组:

创编的歌为:

“我说哪个一来哟谁给我对上一,什么动物爱吃鱼?

你说哪个一来哟我给你对上一,小猫咪爱吃鱼。

第四组:

创编的歌词为:

“我说哪个一来哟谁给我对上一,什么开花向太阳?

你说哪个一来哟我给你对上一,向日葵开花向太阳。

四、舞动着我们的快乐

师:

同学们我们唱了河北民歌,还得有舞蹈呢,老师为同学们表演一段,好不好?

(1)欣赏老师的表演增加亲近感,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师:

同学们一起来跳个舞吧;生:

(好);师:

不着急,我们先来认识老师手上的道具叫——(霸;

(1)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插图的提示,自主探究霸王鞭;

(2)老师示范打霸王鞭,然后分组练习;(再请学生上台演示,背景音乐《对十》);

(2)教师教授基本动作:

;单腿背手击鞭;半蹲叉腰击鞭;两人单腿背手对击鞭;(3)全班合音乐一起表演;(4)进行自由的表演,然后分组表演,评选优

师:

同学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生:

(好)

师:

不着急,我们先来认识老师手上的道具叫——(霸王鞭),课前老师已请同学们制作好了,同学们赶快把你们的得意作品亮出来吧,霸王鞭是河北民间舞蹈中的一中道具。

表演者单手或双手执彩棍中间,用彩棍的两头对击或敲击地面、肩头、腿、脚等处,边舞边唱。

(1)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插图的提示,自主探究霸王鞭的打法。

(2)老师示范打霸王鞭,然后分组练习。

(再请学生上台演示,背景音乐《对十》)

(2)教师教授基本动作:

单腿背手击鞭

半蹲叉腰击鞭

两人单腿背手对击鞭

(3)全班合音乐一起表演

(4)进行自由的表演,然后分组表演,评选优胜小组。

五、教学反思:

同学们真是太能干了,不仅了解了用歌声对话的演唱形式,还创编了许多朗朗上口的歌词,并用不同的表演把对歌曲的理解表现出来了。

第四课

第一课时

大钟小钟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用平稳的声音、饱满的时值和准确的音高演唱歌曲。

2、初步学习轮唱技巧。

3、能正确认识五线谱的五线、四间。

教学重、难点:

五线谱的线、间位置

教学用具:

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资料、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1、师生节奏问好

2、导入:

利用录像、图片展示钟表店在整点时大钟小钟一起响的情景和声音,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并理解歌曲轮唱所要表现的音响效果。

二、学唱歌曲《大钟小钟一起响》

1、录音范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音响效果。

2、采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注意提示学生演唱长时值音符时声音要平稳、气息要饱满、尽量保持稳定的音高。

4、单独练习模仿钟声的长音:

“叮当”,要求口形要圆、竖起来。

5、请学生试着和琴声做二声部轮唱练习。

三、听听音乐《快乐的罗梭》

1、初听全曲,感受弹拨乐合奏的艺术魅力。

2、学唱乐曲主题。

四、谜语

一匹马腿儿勤,日夜奔跑不停息,滴答滴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师:

你能猜一猜是什么吗?

《钟》

师:

时间在滴答滴答地走,告诉我们要早睡早起休息好。

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这首歌告诉我们时光来去匆匆,它就像是一辆不知疲倦小马车,我们大家都坐在上面。

有的人在车上珍惜时间,学会了很多本领;有的人却在浪费着时间,什么都没学到。

就让我们一起坐上时间的小马车,大家都来做个珍惜时间的人吧!

五、新授歌曲

六、节奏练习:

2∕4

(1)×××∣×××0‖

(2)××××∣××××∣××∣×‖要求学生击掌拍出节奏。

1.熟悉歌词

(1)按节奏有韵律地朗读歌词。

(歌曲伴奏音乐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