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3753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53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最全最实用写好领导讲话稿Word下载.docx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内务司法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如果涉及不同的机关,而同一类机关又分为两个以上的机关,可分别用逗号、顿号将其隔开。

“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工委:

四、结构层次序数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第一层“一、二、三……”,用顿号,例如:

“一、”、“二、”、“三、”;

第二层“

(一)、

(二)、(三)……”,用括号,例如:

(一)”、“

(二)”、“(三)”;

公文系列知识之二:

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标题末不应加标点 

1、注意几个细节问题:

“第一”后面的标点是“,”不是“、”;

是“一、”不是“一,”,带有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标题号或中文数字标题号后不应有任何标点。

2、逗号、分号、顿号和句号 

(1)列举并列词语时一般用顿号而不用逗号,英文单词的并列参照此项或全文统一用逗号;

(2)列举并列内容时一般用分号;

(3)用分号隔开的内容中不能包含句号;

(4)每一层次叙述完后用句号,尽量不用分号。

3、冒号的使用,要注意避免出现冒号套冒号 

“依据对被投资单位产生的影响,长期股权投资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控制:

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2)共同控制:

指……” 

上面的例子是在第一个冒号的范围内又用了冒号,影响读者正确理解作者的原意,且易产生歧义。

应将“四种类型”后的冒号改为句号。

4、引号的用法:

整句引文,引文句末的标点应置引号内;

局部引文,引文末尾应无标点。

5、一些常用符号不要错用、混用。

如:

减号不要与一字线、连接号等混用,乘号不要用“X”。

6、注意以下标点符号的写法 

(1) 

冒号:

(居下,表示几点几分用冒号,如8:

30) 

(2)比号:

(居中,如2∶3) 

(3)省略号:

……(居中,中文省略号为6个点,英文为3个点) 

(4)破折号:

——(居中,双连线,2个汉字宽) 

(5)连接号(有3种形式):

一字线“—”:

连接时间、地名等,如1980—1985年,北京—广州;

表格中表示“未发现” 

半字线“-”:

连接相关词语构成复合名词;

连接数字、字母构成序号、代号等,如表2-3 

二、与数字相关的常见问题 

1、年代表示。

举例如下。

正确用法 

错误或不当用法 

1998年 

98年 

20世纪80年代 

80年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1980年代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12—15世纪、1970—1999年、9—12月、6月底—8月底 

(中间用一字线) 

2、“百”、“千”不能作为单位跟在数字后面,“万”、“亿”则可以。

例:

538,000,000为便于阅读可写为“53,800万”或“5.38亿”,一般不写为“5亿3千8百万”。

另举例如下。

300、3,000、300万、3,000万、300亿 

3百、3千、3千万、3百亿 

53,800万、5.38亿 

538,000,000 

3、 

四位数以上的数字一般应采用三位分节法,节与节之间空1/4格。

非科技书也可不分节,全文统一即可。

年份、页数、标准号、仪器型号不能用三位分节法。

4、表示概述的两个连用数字间不用顿号。

概述、约数要避免表意重复。

三四百 

三、四百 

二十七八 

二十七、八 

有三四十个 

有三四十个左右 

约有一百人、有一百来人 

约有一百来人 

三、常见文字错误举例 

错误或 

不当用法 

涉及 

涉及到 

好像、图像、形象 

好象、图象、形

像 

必需品 

必须品 

订单、订购、签订、制定 

定单、定购、签定、制订 

以致、以至于 

以致于 

赢利 

盈利 

惟一、惟有 

唯一、唯有 

非营利组织 

非盈利组织、非赢

利组织 

即使 

既使 

盈余、盈亏、扭亏为盈 

自己 

自已 

作为、作弊、作废、运作、

炒作、作调查、作总结、

自作主张 

简练 

简炼 

账户、账号 

帐户、帐号 

做工、做官、做主、当做、

看做、做笔记、做出回答、

做会计分录 

折中 

折衷 

抵消 

抵销 

做法/作法、叫做/叫作、

称做/称作(全书要统一) 

撤销 

撤消 

无须 

无需 

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不可把台湾、香港、澳门列入国家行列。

不得不混合排列时,必须注明“国家和地区”。

在提到“台湾”、“香港”时应在其前加“中国”。

另外,不用“中国大陆”的说法,应用“中国内地”。

公文系列知识之三:

同音不同义

(1) 

附 

件:

相关文件:

一、‚制定‛和‚制订‛:

这两个词是近义词,但决不是同义词;

尽管它们读音一样,但含义和用法是不完全相同的。

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①根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见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②‚中国要不要制订西部开发法‛一时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

(见2001年3月15日《中国市场经济报》2版) 

为什么这两个句子选用了不同的加点词语?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就会发现,‚制定‛的解释是‚经过一定程序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

‚制订‛的解释是‚创制拟定‛。

撇开它们相同的语素‚制‛不谈,就看不同的语素‚定‛

和‚订‛:

‚定‛指决定、使确定,有完成了的意思,多强调行为的结果,可见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完成时。

比如我们编撰或整理前人的著作,在一定时间内已经整理完毕,最后确定,准备发表的本子就叫它‚定本‛。

而‚订‛则有‚拟‛的意思,未必形成最终结果,多强调行为的过程,一般不能和‚了‛连用,类似于英文时态中的“进行时”或“将来时”。

‚制定”和“制订”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动词,都有表示创制、拟定的意思。

区别是‚制定‛是动补型,‚制订‛是联合型。

‚制定‛偏重于做出最后决定,使完全确定下来,‚制订‛偏重于从无到有的创制、草拟而后的订立。

‚制定‛常与政策、法令、方针、路线等搭配,‚制订‛常与计划、方案等搭配。

二、‚作‛、‚做‛的用法 

著名语文学家吕叔湘先生提出:

‚区别的办法基本上还是用‘文’和‘白’做标准,但不是绝对的。

那么怎么办呢?

我说,遇到没有把握的词,宁可写‘作’不写‘做’。

‛到了20世纪90年代,吕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作‛、‚做‛的用法补充如下:

‚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言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

一般都写成‘作’……‛吕叔湘先生的论述,点明了区分‚作‛、‚做‛用法的一般规律。

在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中,‚作‛‚做‛ 

沿袭了历史上的习惯用法,又有所规范。

‚作‛‚做‛ 

的用法大致如下。

(一)从语体色彩来看:

‚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

‚做‛多用于具有口头语色彩的词语。

这种情况与‚作‛出于文言,起源很早,而‚做‛出于北方白话,起源很晚有关。

即使是一些后起的词语,如果具有书面语色彩,也多用‚作‛而不用‚做‛。

前者如:

作罢、作别、作答、作伐、作废、作古、作践、作结(收尾)、作乱、作孽、作陪、作祟、作息、作业、作俑、作战、操作、动作、耕作、工作、劳作、写作、制作。

成语一般用‚作‛而很少用‚做‛。

胡作非为、弄虚作假、为非作歹、为虎作伥、无恶不作、寻欢作乐、以身作则、自作聪明、自作自受、作恶多端、作法自毙、作壁上观、作奸犯科、作茧自缚、作如是观、作威作福等。

后者如:

做鬼、做媒、做梦、做买卖、做圈套、做人家、做生活、做生意、做手脚等。

(二)从语义特点来看:

‚作‛表示的动作性不强,意义比较抽象;

‚做‛表示的动作性强,意义比较具体。

公文系列知识之四:

同音不同义

(2) 

作者:

总裁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0-11-29 

发布人:

总裁办公室/徐

洁 

一、“营利”和“赢利” 

营利是指主观上谋取利润,赢利是指客观上获得利润。

二、“绝不”和“决不” 

1、“决不”:

表示坚决否定的意思,强调坚决。

“决不”一词用于对抉择事物的认识还处在了解过程中的情况。

2、“绝不”:

表示完全否定的意思,强调完全、绝对,如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

“绝不”一词用于对抉择的事物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或是早有认识,无需考虑而做出的决定的情况。

三、“期间”和“其间” 

“期间”与“其间”都是名词,但意义和用法不同。

主要区别有三点:

1、范围大小不同。

“期间”只用于时间,指某个特定的时期里面,如“奥运会期间游客人数有所增加”。

“其间”可用于时间,指某一段时间,一般单用,前面不加别的成分,例如“他行医多年,其间多次获得嘉奖”。

“其

间”还可以表示时间范围之外的食物,如“厕身其间”是指空间,“其间定有缘故”指特定的抽象范围。

2、结构方式不同。

“其间”是代词和名词搭配,“期间”是名词和名词搭配。

当“其间”表示时间的时候,“其间”的“间”可以理解成为“期间”。

此时,“其间”就等于“那期间”。

3、语法功能不同。

“期间”是个黏着词,不单独使用,一般担任定中结构中的中心语。

如“农忙期间”“审查期间”等。

“其间”的独立性很强,在上文有时间交代的语境中,可以单独担任状语。

“期间”和“时期”“阶段”“时候”等同义,其语法作用也类似,它们都不能单独使用指明具体的时间段落。

如“他行医多年,()多次获得嘉奖。

”括号中填入“时期”、“阶段”、“时候”等明显说不通,填入“期间”似乎语感能接受,那是因为接受者把它当成了“其间”

公文系列知识之五:

词语辨析 

1、“会同”不是“汇同”。

会同:

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创新业务部作为公司改制工作的主要承办单位,要会同股权管理部加强与财政部的沟通。

2、“嘉宾”不是“佳宾”。

嘉宾:

指尊贵的客人,是对客人的尊称,不能错用为“佳宾”。

3、“以至”与“以致”。

以至:

到,直到,用于时间、数量、范围的延伸或扩大;

以致:

弄得,由此而造成,用于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结果。

4、“起用”与“启用”。

起用:

指重新任用、提拔已离职或犯错误的人;

启用:

指开始使用、提拔年轻干部。

5、“定金”与“订金”。

定金:

指起担保作用的押金;

订金:

指预付款性质的押金。

6、“需要”与“须要”。

需要:

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例如:

发展经济,需要有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

须要:

务必,一定要,例如:

医务人员对病人须要耐心。

7、“效法”与“效尤”。

效法:

照好样子去做;

效尤:

照坏样子去做。

二者词意截然相反。

8、“棘手”与“辣手”。

棘手:

指事情难办;

辣手:

指手腕毒辣。

9、“仿造”与“仿照”。

仿造:

照样子制造;

仿照:

模仿,参照,用于经验或办法。

10、“推脱”与“推托”。

推脱:

推卸;

推托:

借故拒绝。

11、“分”与“份” 

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2年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分”和“份”构成的许多异形词词汇,有推荐用法。

比如:

“分量”不是“份量”、“分内(外)”不是“份内(外)”、“成分”不是“成份”、“本分”不是“本份”。

但是有三个词需要注意,一是份额,必须用“份”;

二是身份,多写作“身分”,但“身份证”必须用“份”;

三是分子和份子,“分子”有两个读音,读fēnzǐ时,是数学和物理上的两个名词,如,①三分之一的分子是一;

②分子由原子构成。

读fè

nzǐ时,是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如:

知识分子、积极分子等。

“份子”读轻声(fè

nzi),多指集体送礼时各人分摊的钱,如:

凑份子。

12、“连接”与“联结” 

“连”和“联”是同音近义字,但也有一定的区别,首先从涉及的对象上来看,“连接”的两个事物,一般都是具体可感的;

而“联结”所涉及的事物,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笼统的。

其次,“连”表示纵的承接关系,“联”表示横的结

合关系。

所以在运用中,凡是并存两种关系的两字也就可以通用,如连接与联接(或联结)、连翩与联翩、连绵与联绵等;

凡是只有一种关系的两字必须区分。

下列词语都是必须区分的:

连任、连日、连播、连锁、连载、连环、连续、连篇累牍、连锅端、连轴转、连台戏,联席、联合、联想、联邦、联盟、联欢、联赛、联防队员、联立方程。

13、“部署”不是“布署” 

“布署”这种写法确实得到过人们的认可,但它出现的较晚,跟“部署”同音同义又并用,形成了一组异体词,但经过查询《汉语大词典》、《辞海》、《新编汉语词典》(李国炎等 

1988)、《新华字典》等几部工具书,并翻阅了有关异体词文章专著,大都认为不存在“布署”这个词,《人民日报》等权威报刊也从未使用过“布署”这一用法,因此推荐使用部署,表示“安排、布臵”之义。

公文系列知识之六:

词语辨析

(2) 

1、“结余”与“节余”。

结余:

结算后的剩余。

节余:

因节省而余下。

2、“谋取”与“牟取”。

谋取:

设法取得。

牟取:

(通常指非法地)取得。

3、“合计”与“核计”。

合计:

盘算,商量;

合在一起计算。

核计:

核算(成本等)。

4、“私自”与“擅自”。

私自:

指背着组织或有关的人做不合乎规章制度的事。

擅自:

指对不在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自作主张。

5、“交代”与“交待”。

交代:

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

交待:

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说明;

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

6、“搁置”与“搁浅”。

搁置:

把事情无限期地闲置一旁(如不予考虑)。

搁浅:

进入水浅处,不能行驶。

比喻事情遭到阻碍而中途停顿。

7、“陈规”与“成规”。

陈规:

已经不适用的规章制度;

陈旧的规矩。

成规:

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8、“场面”与“局面”。

“场面”指一定场合的情

景,所表示的范围较小。

如舞台的场面、晚会的场面、婚礼的场面。

“局面”通常指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如稳定的局面、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也可指规模,如这家商店局面虽然不大,货色倒齐全。

公文系列知识之七:

常用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公文知识系列之十五:

写好领导讲话稿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领导讲话是各级领导指导和推动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机关干部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特殊劳动,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水平、理论素养和文字功底,也最能检验出一个机关干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那么,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呢?

一、注意学习,运用好资料 

孔子有一句名言:

“学而后知不足。

”我们起草领导讲话,往往也有这样的感觉:

“写而后知不足。

”一方面学习准备不足。

接手起草任务坐下来真正研究时,往往觉得脑子里空空的,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从哪里切入。

另一方面是熟悉资料不足。

机关干部大都会剪贴报纸、摘抄笔记,橱柜里资料满满的,可需要运用资料时,怎么翻箱倒柜也找不到可用的。

这启示我们,在起草领导讲话时一定要注意学习,善于积累,学会运用资料。

一是学习好上级文件和指示精神。

学习上面的东西,主要是找方向、找依据。

它需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和指导单位建设的角度思考问题,一般要注意考虑这样一些问题:

主要精神是什么?

提出的重要思想和原则有哪些?

在领导工作、单位建设中应注意和解决什么问题?

如何把主要精神和思想原则贯穿到领导讲话中去?

上级指示精神关

系到讲话的站立点问题,有的讲话起点不高,层次上不去,很大程度上就是体现上级指示精神不够。

二是围绕主题深入研究。

领导讲话一般都有一个重点,突出一个主题,这是领导讲话的灵魂和统帅。

前期的学习要围绕主题内容展开:

对主题涉及的一些背景资料、能够烘托和阐述主题的材料、可能涉及的新鲜思想及典型事例等,都要“现炒现卖”进行研究和把握,努力使自己在较短时间内成为所写问题的“专家”。

这种“临阵磨枪”式的学习,因为带着问题、紧贴主题,往往了解情况快,打下烙印深,取得成效比较明显。

三是用活积累的资料。

储存资料不是为摆门面,资料再多再好,不知道有用的东西在哪里,不知道怎么使用,资料就是废料。

用活资料的前提是学习资料。

现在资料来源广,特别是网上轻轻一点,就有成千上万条信息。

我们要把有用的初步挑选出来,作一个简单分类,对重要的思想、观点、事例要做上记号,有启发意义或直接能用的还要记在脑子里,认真思考,反复领会;

对一些有联系但又不能直接用的,要进行粗加工;

对一些重要的观点、表述等要认真查找出处,确保准确无误,做到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能找得到、用得上。

四是发挥好“边角料”的作用。

聪明的工匠懂得利用边角料,变废为宝。

我们在研究材料的过程中,也会经常

遇到一些精彩的论述等,但因为主题的要求、篇幅的限制等没用得上。

有的同志就丢弃了,可有经验的同志,往往把这些“边角料”像珍珠似的珍藏起来,记在本子上、装在脑子里,有时间就反复琢磨。

有时一些有亮点的思想和语言在领导讲话中就会派上用场,有的典型例子就会给某篇文章增添色彩,真正使“边角料”实现增值。

二、注意对路,领会好意图 

为领导起草讲话,只有写到领导的心坎上,反映出领导真实的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才能达到目的,尽到“外脑”职责。

这就需要我们在起草讲话稿之前,摸清、摸准领导想讲什么。

那么,怎么才能把握好领导意图呢?

一是把领导对问题的基本看法、零散认识集中起来思考。

领导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对问题的思考和认识比较成熟,形成了基本的思想,有的见解独到深刻。

我们要注意学习,认真领会。

有时领导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并不是系统、完整地呈现出来,而是在某个场合、某次讲话或交谈中冒出一些火花,有时可能只是一句话、一个例子。

机关干部要做有心人、细心人,平时跟领导一起下基层、交谈工作时要注意用心记录,并连续起来思考,深入集中分析,努力把握领导讲话的脉络,总结梳理出共性的、规律性的基本思想,用以指导领导讲话起草,这对提高写作效

公文系列知识之八:

公文写作中的数字运用问题 

公文中的数字运用,一般来说都有着严格的规范,不能随意而为之。

要重视数字的运用规范,使公文更加规范、美观。

200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

“公文中使用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所以公文写作中数字运用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必须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 

1、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组中作为语表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一律、一方面、第三季度、第一书记、不管三七二十一、“十二五”时期等。

2、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

正月初五、丙寅年十月五日。

3、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

五四运动、十月革命等。

4、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必须使用汉字,同时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用顿号隔开。

二三米、一两个小时、五六万元等。

5、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时。

几千年、一百几十次等。

6、公文结尾处的成文日期。

二〇一〇年六月八日。

二、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1、统计表中的数值。

正负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

如50%、4/5、1:

500、-50等。

2、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分、秒等。

2011年1月12日上午8时30分55秒、90年代、21世纪。

3、代号、代码和序号等。

53010部队。

4、表示物理量时。

如80KM,39℃等。

5、引文标注中的版次、卷次、页码。

如《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58页。

三、书写原则 

1、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数不能分行书写。

2、5位数以上的数字,如果原数中零较多,可以改写以万、亿作单位的数。

235000000公里可以改写成2.35亿公里,这样容易辨认和朗读。

公文知识系列之十六:

简报的写作方法 

一、名称解释 

简报,就是工作情况的简要报道。

它是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用于向上级迅速及时地报告工作情况,反映存在的问题,向下级推广经验、指导工作,向平级单位互通情况、交流信息的一种重要事务文书。

在各种事务文书中,简报的数量最多,应用最为广泛,它在机关内部汇报工作、反映问题、沟通情况、交流经验、传递信息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践中所见的《×

×

动态》、《×

交流》、《×

反映》等,也均属简报文体。

二、基本特征 

简报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快 

简报有强烈的时限性。

一篇简报能否发生作用以及发生作用的大小,时限快慢是重要因素。

它要求一定要快写快发,讲求速度,以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