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4425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

《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 13 文艺复兴1教案 新人教版.docx

高中历史13文艺复兴1教案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1.3文艺复兴1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文艺复兴的历史概念。

2、理解并掌握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的原因。

3、理解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

4、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过程并识记其代表人物(识记其作品,了解其思想特点)。

5、了解文艺复兴在欧洲扩展的情况,识记主要国家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6、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的情况,掌握其中天文学的重大成就。

德育目标

1、通过对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原因和性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文艺复兴是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情况下,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从而加深对“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这一理论的理解,由此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在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正确评价人文主义核心思想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3、在简要介绍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生评的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4、通过对布鲁诺为追求真理而殉难事例的讲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坚持真理的思想品质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一次升华。

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和评价人文主义思想,培养学生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历史地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在引导学生掌握本课较多知识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对比、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教学重点

1、意大利文艺复兴

2、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教学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作品的一些素材(音像资料),有条件的话可将其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讲述法:

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的主要生平事迹,由教师讲述,应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对于一部分文学、艺术作品的梗概、特点,亦可由教师进行简明扼要、画龙点睛的介绍。

2、谈话法:

通过师生一问一答,或其他双边活动的形式,使学生获得对某些问题的正确认识。

3、图示教学法:

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作品进行列表整理,边讲边画,或边讲边问边画,最后形成“文艺复兴人物一览表”;亦可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

4、讲读法:

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的补充材料,接下来由学生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堂构思本节课既有相当的理性分析内容,又涉及到很多的识记知识点,因而必须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的时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尽可能做到一张一弛,力求给学生以轻快的学习感觉。

对于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可先指明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然后指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得出基本认识,最后由教师进行扩展和补充;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以及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教学,教师事先要下功夫准备必要的素材,这里将枯燥的讲述转变为具有吸引力的文艺鉴赏的前提,如果有条件的话,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效果将更好。

当然,面面俱到地介绍每一个人物是不恰当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应围绕人文主义这一主题,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内容,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讲述。

对于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可联系相关学科进行讲述,但不宜过多展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之一:

导入语例示1550年,意大利艺术家兼艺术史家乔治奥瓦萨利把自己所处的朝代,称为“文艺复兴”时代。

欧洲的人文主义者一般把欧洲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时期,第二个时期为中世纪“黑暗”时期,第三个时期为文艺复兴时期。

他们强调指出第一和第三个时期是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时期。

前者创造了古代文化,后者复兴了古典文化。

那么,什么是文艺复兴呢?

它是不是单纯的古典文化的复兴呢?

文艺复兴运动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们又如何去认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及其成就和思想特点呢?

今天,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再次关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之二: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航路的开辟及随之而起的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殖民活动,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新航路的开辟有其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商业危机也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同时,那时已俱备了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并且有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对航海活动的支持。

师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

生在欧洲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同时,西欧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活动。

师这些结果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

生大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师这样来看,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新航路开辟所引起的欧洲和世界形势的变化,又使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必要的、越来越多的资本原始积累,而资本原始积累不仅意味着对欧洲封建主财富的剥夺,更意味着对国内外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它是一个“滴血”的过程。

欧洲的资产阶级在用暴力手段达到其目的的同时,已开始为自己行为的合理性进行美化和辩护,同时,面对当时依然相当强大的封建势力,这样一种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革命和斗争便显得尤为迫切。

于是,欧洲进入了一个资产阶级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创立时期,在历史上通常称为“文艺复兴”。

板书第三节文艺复兴(1417世纪)教师讲述文艺复兴时期从14世纪起至17世纪上半期为止,共300多年,它最初产生于意大利,以后又相继扩展到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尼德兰等地区。

进入16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和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高涨,文艺复兴达到了全盛的时代。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

板书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教师提问文艺复兴是不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复活?

如果不是,我们怎样认识文艺复兴的实质?

学生回答文艺复兴不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复活,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学生可能有多种表述方法,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其中“资产阶级”这一关键内容)教师分析实质也就是本质,亦即事物的根本属性。

任何新文化的创造,都必须有所借鉴,有所继承。

为了同千百年来禁锢人心的天主教神学相对抗,资产阶级先进代表们的目光,鄙夷地越过“黑暗”的中世纪,专注于湮没已久而又突然重放光彩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努力发掘和利用古典文化中与封建意识形态相对立的一切积极因素,使之服务于自己的反封建斗争。

因而,文艺复兴绝非恢复古典文化。

板书实质,资产阶级性质教师提问既然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那么,它最早应兴起于什么地方呢?

学生回答资本主义最早产生的地方教师提问更具体地说,发生于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

教师讲述意大利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物质基础,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先决条件。

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经济、政治利益和扩大自己的财富,不仅力图树立新的法权和法权观点,而且也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精神统治和陈腐的神学世界观,主张改变维护封建制的各种传统观念;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关心生产,注意改进技术,也重视发展科学;他们希望掌握原料性能、革新生产工具、开辟商路,改进运输,扩大国内外市场,因而对天文、物理、化学、地理等领域的自然科学提出了许多探讨的课题;他们希望出现新的文学、艺术作品为其制造舆论和提供欣赏享乐;他们要求培养出通晓罗马法、国际法规的人为巩固资产阶级政权和扩大海外贸易服务;他们希望能够有经营工、商、金融业的“能干”的人才为其服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新兴资产阶级主张建立和发展世俗性质的新文化。

板书

2、原因:

(1)资本主义萌芽教师提问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可以说是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的经济原因,是根本原因,它提供了文艺复兴兴起的必要。

那么,为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最大可能性的因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意大利更直接、系统地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的古典文化。

教师讲述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是早期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在古典文化方面,意大利可谓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首先,意大利是古罗马的直接继承者,罗马文化就是意大利民族的文化,拉丁语也是意大利各区语言的祖先;其次,意大利在古代是大希腊的一部分,希腊文化对它影响一直没有间断,源远流长;第三,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廷、阿拉伯有着经济和文化联系,使意大利人熟悉了更多的古希腊的文稿和艺术古迹,尤其是在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之后,大批学者携带着古典书籍和手稿来到比较开明的意大利城市避难,这促进了意大利学者对古典文化的了解、整理和研究。

板书

(2)文化条件教师讲述当然,如果从更为广阔的视野去考察文艺复兴,其兴起原因不仅只这两个方面,如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经阿拉伯人西传后,在意大利等西欧诸国的广泛使用,最终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人们共同文化意识的达成,从而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同时,欧洲二至四世纪城市市民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也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而这一点,尤以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最为突出。

教师提问在中世纪的欧洲,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是什么?

学生回答基督教、基督教神学、教会神学思想。

(学生可能回答“天主教”等内容,教师应做必要的解释)投影显示关于基督教的神学观点

1、不应论证,而应信仰上帝的存在;

2、上帝创造了世界,并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并赋予人以管理万物之权;

3、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造成了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所以人世的罪恶是与生俱来的,要解脱人世的枷锁,必须禁欲修行;人在死后获得平等;教师提问在基督教神学观点中,以什么为中心来观察、认识世界?

学生回答上帝(神)教师提问在基督教神学观点中,“人”怎么样?

学生回答人是罪恶的、卑微的、消极的教师提问人怎么样、在何时能摆脱苦难、获得平等和幸福?

学生回答禁欲、修行,在来世获得平等、幸福。

教师提问既然教会神学是维护欧洲封建制度的思想工具,而文艺复兴是反封建、反教会神权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那么,它的思想主张又该是什么内容呢?

学生回答以人为中心来认识世界、思考问题;人是崇高的,其追求财富、幸福、自由、平等的活动是合理的、正确的,并且,通过努力,可在现实生活中达到目的。

教师讲述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指导思想,即人文主义。

从“人文主义”的英文单词humanism,我们同样可进一步认识人文主义的含义:

human,是“人的、人类的(以区别于动物或上帝的)、有人性的、人类”的意思,加后缀ism,为“人性、人道、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等意思,即以“人”为中心,从“人”出人,以“人”为本认识问题。

人文主义者针锋相对地指出主宰宇宙的不是上帝,而是人。

从而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他们肯定现实、肯定人生,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不在天上而在地上。

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死后的“升天”,而是对现世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物欲不应该加以限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于是人文主义者把人从神的世界,拉回到现实的人的世界。

他们颂扬人、赞美人生和自然,崇尚科学和理性,这就形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新文化的基本内容。

板书

3、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人、现实)教师提问关于人文主义的积极历史意义,即它在反封建、反教会神学中所起的巨大进步作用。

按人文主义的思想,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能力,塑造一个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典型人物。

学生回答他积极进取,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他事业有成,家中富有;他为达到发财的目的,不择手段;他思想开放,不拘泥于旧观念和伦理道德的束缚;他安于享乐,为现实的幸福而陶醉教师提问请问,你如何评价此人?

学生甲他是一位值得称道的成功者,他身上体现了顽强的拼搏精神。

学生乙他以自己为中心处理问题,有极端利己的思想倾向。

学生丙应历史地看待此人的作用。

教师总结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了一位我们共同虚拟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

由此,我们也就得到了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正确评价。

每一种主流性社会思潮都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并起到推动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作用,然而,它又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这就是辩证的观点。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认识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社会思潮,其进步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大动摇了教会封建神学,起到了打击封建制度的作用,二是鼓励人们追求财富及现实的幸福,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

但是,其局限性也正是体现在资产阶级属性上,人文主义所主张的人性或个性自由,都是以资产阶级利益为前提的,它的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其物质基础是私有制,它的道德观是利己主义,这是我们应该认识和必须批判的。

板书积极消极教师提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投影显示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学生回答选B。

教师讲述这是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思想文化上的反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强调个人竞争和市场,突出个性解放,选B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思想文化是社会经济反映的基本原理。

那么,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学、艺术大家们是如何揭露和批判教会的黑暗、腐败的呢?

同时,他们又是怎样赞美人、描述人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

4、代表人物教师提问教材中介绍了几位杰出人物呢?

他们是谁?

学生回答8位,分别是但丁、乔托、彼特拉克、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马基雅维利。

教师提问为什么恩格思在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称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学生回答但丁生于1265年,卒于1321年,他生活于中世纪末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

教师讲述大家能准确地把握但丁所处时期的阶段特征,这很好。

下面,我们就通过其神曲来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但丁的思想。

投影显示神曲的主要情节是写但丁假托梦幻神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虚构故事:

1300年4月8日黄昏之际,但丁在一座黑暗的森林之中迷了路,黎明时,来到一座洒满阳光的小山脚下,但是忽然来了豹子、狮子、母狼三只张牙舞爪的野兽挡住了他登山之路。

在这前有猛兽、后有幽谷的进退两难之际,古代罗马的伟大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碧雅特丽奇(但丁年轻时的恋人)之委托来搭救但丁,帮助他从另一条路走向“幸福之国”。

在维吉尔引导下,但丁游历了地狱和炼狱。

下地狱者是一些形形色色的罪恶灵魂,在地狱中有一个位置是留给当时活着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

炼狱是有赎罪的性质,比地狱的惩罚轻,犯有轻微过失者在此忏悔、修炼、洗心革面。

罪恶的灵魂要在炼狱山接受烈火烧炼,洗涤罪过后,才能升级到山顶的“地上乐园”。

维吉尔的灵魂把但丁引到此处就隐没不见了,碧雅特丽奇出现,由她带领但丁游历了幸福精灵所处之天堂,在天堂中,但丁谒见了上帝,并达到了大彻大悟,见到了“最后真理”。

梦游到此结束,时为4月14日,正好一周时间。

教师讲述但丁是一位新旧交替时代的思想家和诗人,因此他的神曲具有两重性,它既有新思想的萌芽,又有浓厚的宗教世界观的色彩。

在神曲中,但丁使用隐喻象征的笔法来描写当时的社会和政治,重复中世纪关于禁欲和来世的观念,同时还流露没落骑士贵族的幻想。

但是诗中所反映的这些旧观点已经无疑地被新的思想所压倒。

但丁选择古典时代的诗人维吉尔作为梦游地狱和炼狱的向导,又选择理想中的恋人碧雅特丽奇为游历天堂的引路人,这两人都是俗界人物,所代表的是尘世而非教会。

但丁在神曲中,首先把矛头指向教会,他对教会的黑暗、腐败,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他痛斥教皇、主教和僧侣们“用基督的名义做着买卖”“把金钱当作上帝”谋取私利,“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境地”,骂他们是一群“披着牧羊人衣服的贪婪的豺狼”。

他说教堂是“兽窟”,罗马教廷已经变成了“污血沟”和“垃圾堆”。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但丁用“神学”这把剑刺向教会和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但手握剑柄的已是世俗的人。

板书但丁:

神曲教师讲述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和但丁同时代的,也是但丁知交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一位画家乔托。

板书乔托教师讲述乔托,约12671337,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先驱,由于他首先打破了中世纪绘画传统,为近代写实主义绘画开辟了道路,因此西方美术史家尊称他为“欧洲绘画之父”。

最能反映他艺术成就的是他13051309年创作的佛罗伦萨阿雷纳礼拜堂壁画。

整个壁画虽为宗教内容,却充满生活气息,反映了世俗的人。

在阿雷纳礼拜堂壁画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金门之会逃亡埃及犹大之吻和哀悼基督。

用多媒体显示金门之会的画幅,播放下面文字)金门之会金门之会(又称约清和安娜之会见)描写的是圣玛利亚之父约清和母亲安娜在金门相会的故事。

年老无嗣的约清别妻离家,隐居荒野,苦修求子,安娜在家中也每日向天祈祷,他们的虔诚之心感动了上帝,派天使告慰二人,将有后降临。

他们异常高兴,赶往金门会晤,两位老人在金门城门口的桥上见面,欣喜之情,通过他们相互拥抱的姿势、面部表情和手势被充分表现出来。

画中城门口站着几位妇女,为他们久别重逢而高兴的表情和一身穿黑袍女郎掩面掉头而过的形象,是很富人情味的。

整幅画面显得更加生动、丰富和耐人寻味。

这幅画讴歌了爱的力量,由于两位老人真挚的爱,才有玛利亚的诞生,因而这一爱的主题历来受到人们的欢迎与赞赏。

用多媒体设备显示犹大之吻的画幅同时播放下面文字狂大之吻这幅画取材圣经,耶稣的门徒犹大暗中与敌人勾结,约定捉拿耶稣的暗号:

我吻谁,谁就是耶稣。

在逾越节的晚餐桌上,耶稣当着众门徒揭露犹大的叛变行为。

犹大见事不妙,随即逃走,并带领罗马士兵和法利赛人的差役前来捉拿耶稣。

画面上描写的正是敌人要逮捕耶稣的情节。

这幅画的特点是戏剧性强,心理描写突出。

整个画面笼罩着激烈紧张的气氛,耶稣及其门徒被层层的罗马士兵和法利赛人的差役围在中间。

画面的两侧描绘了耶稣门徒和士兵搏斗的情景。

画面正中是耶稣和犹大,画家通过犹大向老师耶稣拥抱、接吻等动作,把叛徒犹大虚伪、凶狠的嘴脸和卑鄙的灵魂揭露得淋漓尽致。

犹大那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好像同情老师的遭遇。

他紧蹙眼角用尖削嘴唇正凑对着耶稣的嘴,抢上前一步用双臂紧紧拥抱他的老师,给敌人递送逮捕耶稣的信号。

画中的耶稣是一个英俊的人物,他沉着、镇静,凝目敛唇,神圣不可侵犯,毫不俯就。

他那严峻而又专注的目光,说明他早已看透了叛徒犹大会有今天。

(注:

教师可选择其中一幅画让学生欣赏)教师提问乔托的画以宗教题材为主,为什么他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家呢?

学生回答画中的人物形象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并且反映着世俗世界。

板书宗教人、现实教师讲述如果说但丁和乔托非常明显地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人物思想的双重性,说他们仍保留着较多中世纪的东西的话,下面我们所要认识的彼特拉克,则可被看作第一个真正自觉的人文主义者。

板书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教师讲述彼特拉克,(13041374),出身于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父亲是著名的法律公正人,他自幼酷爱文学,尤其喜欢古典作品。

彼特拉克在一生中用了大量时间研究古典文化,把古典文化看作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他说:

“在我感兴趣的事物中,我总是着意于古典,因为当今世代对于我常常是难以忍受的。

”出于这一想法,他不辞劳苦,四处周游,极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和历史文物,然后反复阅读,认真校对,并用自己的观点予以诠释和阐述。

他把自己的文艺、学术思想称之为“人学”或“人文学”,以此和“神学”相对立。

他大声疾呼,要来“一个古代学术它的语言、文学风格和道德思想的复兴”。

彼特拉克不仅是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文化进行研究的带头人,而且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更直接了当地、更真实地表达了人间的感情。

他最有生命力的作品是用方言按内心冲动随意写成的一些抒情的四行小诗,这些诗绝大部分收集在他的代表作歌集中。

板书歌集教师讲述在歌集中,数量最多的是爱情诗,这些诗是彼特拉克为一个名叫劳拉的女子而作,浸透了作者心中热烈的恋情。

如果说但丁诗中的贝雅特里奇是一个梦、一种幻觉的话,彼特拉克诗中的劳拉则是一个活生生的、平易可亲的女子。

从这些爱情诗以及彼特拉克格调轻快、韵味隽永的抒情诗中,我们能深刻地领会诗人的人文主义之情。

另外,在歌集中,还有少量的爱国主义诗篇和政治讽刺诗,爱国主义诗篇饱含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情,寄托了诗人渴望祖国(意大利)统一的强烈愿望,政治讽刺诗主要是抨击教会。

总的来看,彼特拉克的诗中已很少见到宗教神学的影子,直接地关注着现实生活中的人和社会问题,但有一点他同但丁是一样的,即都将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而比彼特拉克小九岁的另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薄伽丘,同样如此。

板书薄伽丘日谈教师提问但丁和彼特拉克都可称伟大的诗人,我们又如何来称呼薄伽丘呢?

学生回答文学家(若学生回答的是“小说家”,教师应予以肯定)教师讲述薄伽丘的杰作是短篇小说集日谈,它叙述3名男青年和七名少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的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日谈。

这些故事题材来源分广泛,分别取材于历史事件、中世纪趣闻轶事、法国的寓言、东方民间故事、宫廷传闻和街谈巷议等。

薄伽丘把这些故事情节移至意大利,然后在创作过程中注入新的人文主义血液,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从而生动地反映了14世纪意大利的生活场面和各阶层人物。

通过这些故事,薄伽丘揭露了教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及教会禁欲主义的虚伪,讽刺了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了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

其中第九天的第二做事描写了一个以“圣洁”著称的女修道院长的可笑形象:

一天晚上,修道院中捉到一个犯了奸情的修女,交院长处理。

院长在匆忙之中,拿起男教士的短裤当作自己的头巾戴在头上,来到大厅,当着全院修女声色俱厉地审问该修女,要对她进行严惩,不料这个修女不但不怕,只用一句话就打掉了她的威风,使其当众出丑:

“请你先把头巾扎好,再跟我说话吧!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日谈中的有些故事有放纵情欲的描写,有对个人主义行为的赞扬,表现了作者资产阶级人生观的局限,我们不应盲目地、不加区别地进行提倡。

教师提问意大利近代著名文艺评论家桑克提斯马日谈和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你能指出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回答日谈面对现实,描写的是普通的人、世俗的人。

教师讲述日谈着意刻画的是“人”,而不再是天堂幸福和梦幻似的虚无飘渺的“神”。

因而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薄伽丘通过讲故事,描绘了意大利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把人间的百态、人间的欢乐和幸福、形形色色的人物,作为自己描写的中心。

他塑造了商人、手工业者、农民、诗人、艺术家、高利贷者、国王、贵族、僧侣、后妃、闺秀和贩夫走卒等不同身份、阶级和职业的人,并且有各自鲜明的性格特征。

日谈可以说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正如神曲为意大利诗歌奠定了基础一样,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因而,薄伽丘与但丁、彼特拉克齐名,在意大利文学史上称为“三颗巨星”。

以上我们了解的四位人物基本属于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代表人物,而意大利的文艺复兴高潮出现在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前半期,出现了同学们比较“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