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4871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docx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docx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一语文模块考试

2020年锦州市普通高中模块试题

语文(必修·第一模块)

第I卷阅读题(5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276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

明初,明朝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

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

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

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

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

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

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16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

情况的转变是自16世纪40年代开始的。

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驶到日本九州。

它们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

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

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矿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

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世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

当时达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义,立即开始与中国海商的贸易。

美洲白银不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贸易。

也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到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

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中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

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摘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

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1.下列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因此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并没有开始。

B.正统初年明英宗颁布“弛用银之禁”的诏令,表明白银开始货币化。

C.明代白银货币化虽然是从民间开始的,但后来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进程。

D.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B.16世纪中叶以前日本向中国输出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白银并不占主要地位。

C.戈迪尼奥这所以称中国为“吸泵”,是因为明代中国吸纳了全球数量庞大的白银。

D.白银货币化标志着中国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和中国商品的进一步走向世界。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16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受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B.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美洲白银不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㈠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

“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李信曰:

“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

“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

“王将军老矣,何怯也!

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王翦谢曰:

“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

“已矣,将军勿复言!

”王翦曰:

“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

“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曰:

“将军行矣,何忧贫乎?

”王翦曰:

“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

“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

“不然。

夫秦王怚而不信人。

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

对曰:

“方投石超距。

”于是王翦曰:

“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

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翦言不用用:

被采纳。

B.大破李信军,入两壁壁:

墙壁。

C.李信果辱秦军辱:

使……受辱。

D.乃悉国中兵以拒秦悉:

调动全部(军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以当南日

B.于是引兵而西呱呱而泣

C.乃引而东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D.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王派李信攻打楚国,开始频频胜利,却不知道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结果楚军大败李信部队,并杀死秦七个都尉。

B.秦军大败后,秦王亲自找王翦,请他出任统帅。

王翦认为,虽然自己老糊涂了,但他相信只有秦王能再次任用像他这样的良将。

C.王翦临出发时,请求秦王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目的是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不让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的秦王对他产生怀疑。

D.王翦抵达战场,不肯出兵交战,而是每天让士兵休息,供给好的饭食;荆军屡次挑战,秦军就是不肯应战,荆军就向东去了,王翦趁机追击他们,大败荆军。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王将军老矣,何怯也!

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4分)

译文:

(2)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4分)

译文:

㈡.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8.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2分)

答:

9.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又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分)

答:

㈢名片名句默写(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一小题)(4分)

(1)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仰观宇宙之大,,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但以刘,,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

,五十弦翻塞外声。

三.小说阅读(19分)

阅读下面这篇微型小说,完成11—13题。

我对善良没有免疫力

赵功强

戴蒙德是一个独行大盗,多年来他习惯于游荡在欧美各国易地作案。

因为他的手段非常高明,而且擅长易容术,心理素质又超出常人,所以从来没有失过手。

各国警方也对他束手无策。

戴蒙德有自己固定的下手对象,他总是选择那些富豪巨贾、军政要人的豪宅作为自己的私人银行,因为他要经常乘坐飞机辗转各大城市、住高档宾馆、购置有档次的行头。

而包装自己,也正是为了减少被怀疑的可能性,让行事更为顺利。

这一次戴蒙德的目标是法国珠宝商朱利安。

在经过周密的先期准备之后,戴蒙德在一个深夜进入了朱利安住宅的内室。

戴蒙德在那里发现了一个保险柜。

他像往常一样开始动手,可是,事情异乎寻常地不顺利。

尽管戴蒙德打开过各种保险柜,这一次几经周折却无能为力。

这样的情况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是从未出现过的。

忙乎了很久,戴蒙德只好暂时放弃。

他决定明晚接着行动——今晚的失利一方面刺激了戴蒙德挑战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证实保险柜里的钱财数额可能是惊人的——否则,主人何需用如此牢固的保险箱呢?

次日深夜,戴蒙德再次试图打开那个保险柜,结果仍然是无功而返。

当然,他没有打退堂鼓。

多年来,他一直是一个未逢对手的高手,他经常感到孤独,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落寞。

而现在,他的激情终于找到了释放的出口。

他志在必得。

那个棘手的保险柜在第三天深夜终于被打开了。

可是,里面的钱财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多得惊人。

里面除了一大笔还算客观的现金、一沓支票外,还有一张名单。

戴蒙德在下榻的宾馆房间里,面对着那张名单,皱着眉头寻思了很久。

这张名单是做什么的?

它究竟有多重要以至于被朱利安放在那么坚固的一个保险柜里?

上面的那些人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他们和朱利安是什么关系?

一连串的疑问在戴蒙德脑海中盘旋。

后来,他得出了一个结论:

名单上的这三十多个密切相关的人,可能是他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或者是政府高官。

除此之外,他想不出任何别的可能性。

这样推测之余,戴蒙德有点感激朱利安了。

因为名单上每一个姓名后面都注明了地址,无意中为戴蒙德指明了下一步行动的目标,这让他省去了多少事情。

接下来,他将光顾名单上的那些富豪或者官员。

他有理由相信,他将满载而归。

循着地址,戴蒙德前往第一个人的住处。

可是,他惊异地发现,自己后来竟然站在贫民区的一间简陋的房间里。

里面没有几件像样的家什,更没有他感兴趣的保险柜。

满腹狐疑的戴蒙德按计划来到了名单上的第二个家庭。

他发现自己进入的同样是一个贫寒的家庭。

待在那里,他多想马上搞清楚那张名单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就在他准备离开这家的时候,他在一张桌子上看到了一个本子,是一个孩子刚完成的家庭作业。

在随身携带的微型电筒的微光的照射下,戴蒙德读到了这家孩子的一篇名为《我最感激的人》的作文:

“我的家很贫穷……妈妈患有艾滋病,我们兄弟都不可能再继续求学……一个叫朱利安的叔叔每月按时给我们家寄一笔钱……我们现在的成绩都非常好……”

快速浏览了这篇作文,戴蒙德的心被深深刺痛。

那个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他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个答案!

戴蒙德重新光顾了朱利安的家,不过,这一次他的心情与前几次到这里都不同,甚至他从事这个职业的三十年中没有过一次是这样的心情。

他将从朱利安的保险柜里拿走的东西——现金、支票及那一分名单连同他自己的一部分钱都放了回去。

这是他入行以来的唯一一次妥协。

戴蒙德不久之后被警方抓获,时间是2020年2月13日,因为他归还的东西,还有他自己的钱上面留下了指纹。

他的唯一一次妥协出卖了自己。

正因为如此,他的经历才能够大白天下。

戴蒙德被判处终身监禁,但他对采访自己的媒体宣称,他并不后悔!

他说:

“如果分析我失手的原因,我只能说,我对善良没有丝毫的免疫力!

(选自2020年18期《微型小说选刊》)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讲述了一个独行大盗行窃案终被破获的故事。

B.戴蒙德多次打不开朱利安的箱子,说明他不是一个行窃手段高明的盗贼。

C.戴蒙德的最突出性格特征是劫富侠义性格。

D.戴蒙德对媒体宣称的“并不后悔”是说他对行窃被抓并不后悔。

E.戴蒙德“失手”被俘的主要原因是“对善良没有免疫力”。

12.“他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个答案。

”结合文本说说,戴蒙德看到的究竟是怎样的“答案”。

(6分)

答:

13.这篇小说的情节设置匠心独运,请探究小说情节设置的特点。

(8分)

答:

 

第II卷表达题(4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B.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精于营销策划、广告创意,但却疏于品牌战略管理,这导致不少中国品牌陷于昙花一现的宿命。

有人统计,中国品牌的平均寿命只有7.5年。

C.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D.在久居内陆的人眼里,大海的一吟一荡都是诗。

可从小就生长在海边的人,早已司空见惯了归帆片片、鸥影点点。

1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4500种以上,其中《王蒙自传》《我在央视》等一批精品备受读者青睐。

B建设新农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资金和人才,农民工返乡创业,能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向农村,将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C.能否从制度设计上保证2020年高考更公平、更公正、更准确地评估考生的学习成绩,更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将直接给首批实施新课程的四省区带来积极的影响。

D.几乎每个网络使用者都体验过美国专家所说的网络“黑洞”,网页毫无原因地无法打开,电子邮件莫名其妙地丢失,原因都可能是由于网络“黑洞”所致。

16.“如同陶渊明那样”这个短语是从下面这个句子中抽出来的。

分别按

(1)

(2)(3)三种不同含义指出它在句子中相应的位置。

(3分)

李白A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B不可能C永远隐居而不出仕

(1)陶渊明和李白都不可能永远隐居而不出仕。

(2)陶渊明可以永远隐居而不出仕,而李白却做不到。

(3)陶渊明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表达

(1)含义,短语应放在处;

表达

(2)含义,短语应放在处;

表达(3)含义,短语应放在处。

                                                                         

17.请针对下列情况,从其负面影响上谈谈你的看法,要求有观点,有论据。

60字以上。

(6分)

为了让自己广告更加吸引市民的眼球,商家们绞尽脑汁,成语不断被篡改:

“‘骑’乐无穷”(山地车)、“‘鳖’来无恙”(补品)、“一‘明’惊人”(眼镜)、“‘饮’以为荣”(饮料)……

答:

 

五、写作(30分)

对手是什么?

有人说,对手是要战胜的对象,要想尽办法击垮它;有人说,对手是竞争的伙伴,要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有人说,对手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有人说,对手是论坛上的辩友,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会失去意义……如何寻找对手,如何对待对手,常常关系到人生的成败。

请以“对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附加题(此题不计入总分)(10分)

1.请仿照例句的句式和修辞特点另写一句话。

(5分)

例句:

对你严肃的面孔,可能是一盏明灯;对你谄笑的面孔,可能是一座暗堡。

 

2.将下面这则消息压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5分)

新时期以来的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拉开帷幕。

根据3月11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

答:

 

2020年锦州市普通高中模块试题

语文(必修·第一模块)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分)

1.C(参见第一段,ABD三项与原文不符。

2.A(无中生有。

3.D(应为“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

二、(27分)

(一)(17分,4-6题,每小题3分)

4.B(“壁”这里应是军营的意思。

5.C(C项中两个“乃”都是“于是”的意思。

A项中第一个“以”是“因为”的意思,第二个“以”是连词:

相当于“而”,来,用来。

B项中第一个“而”是表示承接的连词,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

D项中两个“之”都是助词,但第一个“之”是音节助词,第二个“之”是取消句子性的助词。

6.B(关键是对“唯大王更择贤将”理解错误,“唯”不是“只有”,而是“希望”的意思,“更”不是“再次”而是“更换”“另外”的意思。

7.(8分)

(1)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

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

(4分,“何”“是”各1分,译对大意2分。

(2)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

(4分,“日”“善”各1分,译对大意2分。

(二)(6分)

8.(2分)清幽静谧(清静),以动衬静。

9.(4分)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的。

(1分)有直接表现:

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

间接表现:

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

(3分)

(三)(4分,每空1分)

10.

(1)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2)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风雨不动安如山一觞一咏

俯察品类之盛八百里分麾下炙

三、(19分)

11.(5分)BD(B并不是戴蒙德手段不高,而是说明朱利安对箱子里边的东西的珍视;D是戴蒙德对自己因“妥协”被抓不后悔。

12.(6分)①一心要偷窃的竟然是这么一个悲惨的家境;②富豪朱利安竟然寄钱帮助着这样一个家庭:

孩子不但没失学,成绩竟然还是那么的优秀。

(意思对即可,每点3分)

13.(8分)

(1)情节多次照应;

(2)多次设置悬念;(3)情节跌宕曲折,一波三折。

(抓住某一个情节设置方面的特点,观点鲜明2分;结合文本阐述清楚,理由充分,表达准确6分。

四、(15分,14-16题,每小题3分)

14B(A“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也形容声音细微悠长,用于此处不恰当;C“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该成语适用范围要注意一是用于两人之间,二是要处于困境中,句中成语是误用了D“司空见惯”不能带宾语。

15B(A.不合逻辑,同时用“至少”与“以上”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

C项照应不周全。

D“原因都可能是由于网络‘黑洞’所致”句式杂糅。

16.⑴B⑵C⑶A

17.(6分)

【评分标准】①从负面影响入手,观点鲜明2分;②能联系生活实际,阐明其负面影响2分,没有联系生活实际,该项只能得1分;③符合字数要求2分。

附加题(10分)

1.(5分)对你甜言蜜语的人,可能是一只豺狼;对你逆耳直言的人可能是一团火焰。

(句式2分,修辞2分,表达1分)

2.(5分)国务院机构改革,部门设置27个。

参考译文: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

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奉事秦始皇。

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多次战败楚军。

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

一天,秦始皇问李信:

“打算攻取楚国,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

”李信回答说:

“最多不过二十万人。

”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

“非得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说:

“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

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

”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

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

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

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

其实,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

“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

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吗!

”王翦推辞说:

“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

”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

“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

”王翦说:

“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满口答应说:

“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

”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

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

秦始皇说:

“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

”王翦说:

“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的时候,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

”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

有人说:

“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

”王翦说:

“这么说不对。

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

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难道让秦王因为这个而怀疑吗?

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

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

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

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

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

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军中玩什么游戏?

回来报告说:

“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

”于是王翦说:

“士兵可以派用了。

”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

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攻击,大败楚军。

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

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