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5147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docx

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第六周周练测试题

部编版2021年春学期九年级语文第六周周末练习06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

一、积累运用(32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

(1)-

(2)题。

(4分)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残形秽。

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hún()的襟()怀。

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zǎn()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雄hún()襟怀()积zǎn()

(2)找出语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最新证据的出现,原来已经比较明朗的案情又变得扑朔迷离。

B.狂风骤起,深蓝色的海面卷起阵阵巨浪,滔滔不绝地涌向岸边。

C.有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突然在脑海中闪现,于是问题便茅塞顿开,这种一下子使问题解决的顿悟,便是所谓的灵感。

D.开幕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是民族的根,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把“保护”和“了解”调换位置)

B.作为有着近50年左右工艺经验的老匠人,冯炳棠花了几十年时间和十几万资金完成了中国古版画木刻艺术集《门神》。

(删去“近”或者“左右”)

C.创新是江苏的特色,也是多年来持续推动江苏经济发展。

(在“经济发展”后面加上“的强大动力”)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水平。

(在“实施”前加上“学校”)

4.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

“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C.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

有吃粽子、赛龙舟、赏菊花等习俗。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5.给空缺处选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偶尔,老井也会闲着,于是调皮的孩子们就会趴在冰凉的井沿石上,小心翼翼地探头往井底看,____________,倒映着清凌凌的一片蓝天,间或伴有漂浮着的白云,还有几张惊奇的小脸。

A.亮晶晶的水面镜子一样B.蓝莹莹的水面宝石一样

C.浮光跃金的水面镜子一样D.水波不兴的水面宝石一样

6.名句默写。

(10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运用典故,可使诗句言简义丰,耐人寻味。

范仲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表现戍边将士既思念家乡又渴望报国的矛盾心理;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期望得到重用以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愿望。

(5)在《定风波》中,苏轼以自然界的风雨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各种打击都能处变不惊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班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6分)

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

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

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

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要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写一写(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2分)

①讲一讲学习历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3)【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

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

(2分)

作品:

《背影》《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

示例一:

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

(《孔乙已》)

示例二:

特殊言行,预示悲剧结局。

(《孔乙已》)

拟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题。

(6分)

浣溪沙

苏 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①浮午盏②,蓼茸蒿笋③试春盘④。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①雪沫乳花:

形容烹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

②午盏:

午茶。

③蓼(liǎo)茸蒿笋:

蓼芽与蒿茎。

④春盘:

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8.上片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

(2分)

9.“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14分)

10.结合平时对《傅雷家书》的阅读,完成

(1)-

(2)题。

(11分)

(1)《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__________、如何________________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__________,做事要__________,礼仪要__________;遇困境__________,获大奖__________;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__________俱备、__________卓越的艺术家”。

(2)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一、讨论__________;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__________”。

11.结合平时对《艾青诗选》的阅读,完成

(1)-

(2)题。

(3分)

(1)艾青(1910-1996),原名_____________,中国现代诗人。

成名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这段诗节选自艾青的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语段,完成12-15题。

(13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本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

(1)躬耕于南阳() 

(2)先主器之()

(3)先主遂诣亮() (4)孤不度德量力()

1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17分)

没有人能够看轻你的梦想

①我曾在暑期吉他班里,替朋友客串半个月的老师。

②点名的时候,竟有个拘谨的中年女人答到。

我吃了一惊,按她的年龄和衣着,应该出现在小区的秧歌队,或者公园的健身操行列才对。

可是,她却怀抱着吉他,坐在一群青春飞扬的少年中间。

少年们纤柔的手指如得宠的精灵,弹拨扫按,轻松洒脱,很快就会弹简单的曲子了。

而她的手枯瘦粗糙,显得极为僵硬。

一个星期过去了,她还在笨拙地练习爬格子。

③起先,我还担心会有同学笑话她,可大家看上去都特别尊重她,包括那些学生的家长,也对她很客气,我不禁有些诧异。

在课程将要结束的时候,我终于从学生口中知道了她的故事。

④五岁那年,她爱上了小朋友家的钢琴,乖巧的孩子大哭大闹起来。

家境虽清寒,可她也是父母的豌豆公主。

父亲答应,十五岁时一定送她一架钢琴。

⑤她总怕父母会忘记,于是,每个生日都撒着娇,要他们承诺了再承诺。

可真的快到十五岁了,她却终于明白,父母肩上的担子太沉了,老老小小一大家人,都靠他们的肩膀撑着呢。

十五岁那天,点燃蜡烛后,父亲与母亲对视着,有些欲言又止的尴尬。

懂事的她掏出一把口琴,笑着吹起了《生日快乐》。

弟妹们抢着吃蛋糕,简陋的屋子里满是笑声。

她握着口琴,感觉这就是自己的钢琴,只不过变小了,很乖地贴在掌心。

⑥初中毕业后,她在一家火锅城做了服务员。

天天忙到深夜,腿和脚都肿了,头发里全是火锅的味道。

可想到自己能减轻父母的负担了,还能慢慢攒起买钢琴的钱,她的心便成了琴键,叮叮咚咚地响着些小小的快乐。

⑦婚后,丈夫深爱善解人意的她,也为她的梦想动容。

丈夫为她买来许多钢琴磁带,只要走进小小的家,就会有她爱的音乐。

她在音乐里做家务,在音乐里给丈夫发短信,嘱咐他开车要小心。

连小小的儿子,听见钢琴曲也会手舞足蹈。

⑧看着陶醉的儿子,她的心有一种幸福的痛惜。

她辞去了服务员的工作,去一个菜市场,专门给人杀鸡剖鱼。

活儿虽苦,可挣得也比从前多。

⑨儿子上小学了,就在他们喜气洋洋去选钢琴时,老家的舅舅打来了电话,说他的小女儿得了腿病,没钱做手术。

全家一致同意,将两代人的梦想,移植到那个十六岁的女孩的腿上。

那个花季少女,也应该有许多水晶般的梦想吧。

⑩这时候,两家的老人,也渐渐成了医院的常客。

他们夫妻都是家中的老大,照顾老人,帮助弟妹,所有的担子都一股脑地压过来,日子一直过得忙忙碌碌。

⑪不知不觉间,儿子已上了高中。

那是个争气的孩子,每学期都拿一等奖学金。

可是,她的手開始莫名其妙地痛。

拖了很久才做检查,诊断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指关节已经僵硬变形。

吃药,理疗,效果都不太明显,每天早晨都痛到痉挛。

儿子用奖学金替她买了一把吉他。

儿子说:

“妈,你先试试这个,活动活动手指。

等以后,我给你买钢琴。

”儿子长得比父亲还高了,黑黑的眉毛,宽宽的肩膀,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丈夫为她报了这个暑期班,于是,她抱着吉他来了。

她笑呵呵地说:

“从口琴到吉他,我离钢琴又近了一步。

⑫接着,儿子以《妈妈的梦想》为题,参加了地区举办的中学生演讲大赛。

讲完妈妈的故事后,[A]他深情地说:

“妈妈的梦想,就像我幼时叠的纸飞机,被风揉过,被雨泡过,也落满了岁月的尘埃。

可是只要举起来,呵一口气用力飞出去,它仍然是一架满载人生喜悦的飞机,而不是一团面容愁惨的废纸。

⑬结业的那天早晨,她也上台表演。

尽管她平时练得很熟了,可此时那些调皮的音符,显然不想听命于那双痉挛的手。

一首简单的曲子,她弹得艰难无比,额上的汗都微微沁出。

我心里默默想:

她的手,一定很痛吧!

⑭同学们在台下轻轻为她伴唱:

你已归来,我忧愁消散,让我忘记,你已漂泊多年,让我深信,你爱我像从前,多年以前,多年以前……我怔住了,我从未听过这样动人的合唱。

生硬艰涩的弹奏,渐渐变得柔和动人。

[B]我端详着这个四十二岁的学生:

她的唇微抿,面容安静如水,眼睛里有淡淡的光辉。

这是我所见过的,最执着地爱着音乐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⑮一曲终了,所有的少年都自动起立,并长时间热烈地鼓掌,大家轮流上前拥抱她,像拥抱自己的母亲。

我也静静地站起来,向这位大我十九岁的学生,深深地鞠了一躬。

⑯她是个普通人,既懂得抗争,又懂得妥协;她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却从不回避生活的责任;她乐观地活着,什么都不抱怨;她活出了独立的生命个体特有的精彩,所以没有人能够看轻她的梦想。

16.从“我”的角度,请你在横线上补充相关的情节及“我”的心情。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同学和家长们都尊重她时我诧异。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完她深情地表达时我由衷的赞叹。

17.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A]他深情地说:

“妈妈的梦想,就像我幼时叠的纸飞机,被风揉过,被雨泡过,也落满了岁月的尘埃。

可是只要举起来,呵一口气用力飞出去,它仍然是一架满载人生喜悦的飞机,而不是一团面容愁惨的废纸。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端详着这个四十二岁的学生:

她的唇微抿,面容安静如水,眼睛里有淡淡的光辉。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⑤段中划线句“父亲与母亲对视着,有些欲言又止的尴尬。

”请你结合语境,展开想象,揣摩父母此时会对女儿说些什么?

(用第一人称口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在记叙顺序方面有什么特点?

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

(1)—

(2)题。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残形秽。

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hún()的襟()怀。

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zǎn()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雄hún()襟怀()积zǎn()

(2)找出语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

(1)浑jīn攒

(2)残改为惭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随着最新证据的出现,原来已经比较明朗的案情又变得扑朔迷离。

B.狂风骤起,深蓝色的海面卷起阵阵巨浪,滔滔不绝地涌向岸边。

C.有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突然在脑海中闪现,于是问题便茅塞顿开

,这种一下子使问题解决的顿悟,便是所谓的灵感。

D.开幕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解析】A.扑朔迷离:

原指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会扑腾不停,雌兔也会眯上眼睛,在地上跑的时候雌雄难辨;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使用正确;

B.滔滔不绝:

滔滔,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

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不符语境;

C.茅塞顿开:

原意为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现在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想通了;用在此句中属于望文生义。

D.捉襟见肘: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不合语境;

故选A。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文化是民族的根,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把“保护”和“了解”调换位置)

B.作为有着近50年左右工艺经验的老匠人,冯炳棠花了几十年时间和十几万资金完成了中国古版画木刻艺术集《门神》。

(删去“近”或者“左右”)

C.创新是江苏的特色,也是多年来持续推动江苏经济发展。

(在“经济发展”后面加上“的强大动力”)

D.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水平。

(在“实施”前加上“学校”)

4.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

“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C.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

有吃粽子、赛龙舟、赏菊花等习俗。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5.给空缺处选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偶尔,老井也会闲着,于是调皮的孩子们就会趴在冰凉的井沿石上,小心翼翼地探头往井底看,____________,倒映着清凌凌的一片蓝天,间或伴有漂浮着的白云,还有几张惊奇的小脸。

A.亮晶晶的水面镜子一样B.蓝莹莹的水面宝石一样

C.浮光跃金的水面镜子一样D.水波不兴的水面宝石一样

【解析】句子的衔接根据上下文分析。

根据后面“倒映”一词,可排除B、D两个错误项,因为“宝石”不能产生“倒映”现象;“浮光跃金的水面”不能像“镜子”一样,可排除C;“亮晶晶”才符合“镜子”的特点,故选A。

6.名句默写。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运用典故,可使诗句言简义丰,耐人寻味。

范仲淹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表现戍边将士既思念家乡又渴望报国的矛盾心理;苏轼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期望得到重用以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愿望。

(5)在《定风波》中,苏轼以自然界的风雨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各种打击都能处变不惊的句子是: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7.某班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

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

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

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要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写一写(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忆过去欢乐在眼前,展未来豪情盈心底。

(2)【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2分)

①讲一讲学习历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示例:

②说一说同窗趣事③抒一抒师生真情

(3)【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

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

(3分)

作品:

《背影》《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

示例一:

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

(《孔乙已》)

示例二:

特殊言行,预示悲剧结局。

(《孔乙已》)

拟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

一个背影,凝聚父爱力量。

(《背影》)

示例二:

几个大字,彰显爱国力量。

(《最后一课》)

示例三:

一封家书,勾起发财梦想。

(《我的叔叔于勒》)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题。

(4分)

浣溪沙

苏 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