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5502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学业分层测评鲁教版选修文档格式.docx

D.进入海洋的杀虫剂等农药污染

【解析】 目前,石油污染是严重的世界性海洋污染,治理海洋污染的重点是石油污染。

【答案】 C

5.关于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要控制养殖废水的排放,保持养殖水域的水质处于良好的状态

B.科学认识外来物种,查清、控制其入侵渠道,建立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安全机制

C.实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修复工程,维护海洋生态环境

D.防治海洋污染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目标

【解析】 防治海洋污染不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目标。

【答案】 D

6.在海洋自然保护区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只允许经批准的科研活动,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的是(  )

A.外围区B.实验区

C.缓冲区D.核心区

【解析】 在核心区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只允许经批准的科研活动,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7.在实验区内(  )

A.可以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B.可以从事科学实验、科普及环境教育、考察、旅游等活动

C.只允许经批准的科研活动

D.可以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景观的设施

【解析】 在实验区内可以从事科学实验、科普及环境教育、考察、旅游等活动。

【答案】 B

8.在沿海地区建立一些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目的包括(  )

①保护珍稀或濒危的海洋生物物种及其栖息地 ②保护有重大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海洋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系统和历史遗迹 ③充分开发利用海洋所有资源

④保护沿海滩涂和湿地及物种的多样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沿海地区建立一些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珍稀或濒危的海洋生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有重大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海洋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系统和历史遗迹和保护沿海滩涂和湿地及物种的多样性,不是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海洋所有资源。

9.下列关于我国沿海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我国沿海各省都有湿地分布 ②杭州湾以北沿海湿地多为砂质和淤泥质海滩 ③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以基岩性海滩为主 ④从福建省南部到广西沿海滩涂、台湾西海岸和海南省均有天然红树林湿地分布 ⑤在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及台湾岛、海南岛沿海分布有热带珊瑚礁湿地

A.①②B.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湿地的情况。

10.关于沿海湿地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 ③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④可避免台风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湿地的作用,湿地不会避免台风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答案】 B

11.下列行为可能导致海洋环境遭到污染的是(  )

A.经科学论证可行的大规模围海造田

B.在实验区内旅游

C.农业大量使用的农药、除草剂、化肥等

D.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解析】 农业大量使用的农药、除草剂、化肥会导致海洋环境遭到污染。

12.海洋污染物质最主要来自(  )

A.核废料B.工业废弃物

C.人类生活污水D.油轮泄漏

【解析】 海洋污染物质主要来自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工业废弃物是最主要的来源。

13.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我国最大海洋渔场和当前重点开发区的名称。

A:

____________渔场 B:

____________重点开发区

C:

____________重点开发区 D:

(2)图中A处形成我国最大海洋渔场的原因。

(3)比较B、C两重点开发区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4)结合D重点开发区气候、草场和海洋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确定当前及今后开发重点,应在本区建成哪些农业生产基地?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东部地区有关知识,图上区域南北跨度大,知识的综合性较强。

本题既包括读图填空,又包含综合分析,难度适中。

【答案】 

(1)舟山 京津唐 沪宁杭 海南岛

(2)位于暖流与沿岸冷海流交汇处;

沿岸有长江、钱塘江汇入,饵料丰富。

(3)B区:

优势是煤、铁资源丰富;

不利因素是水资源紧缺。

C区:

优势是水运方便,可以从区外或国外输入原料;

不利因素是矿产与能源资源缺乏。

(4)以热带作物为中心的现代化农业基地;

海洋渔业基地;

畜牧业基地;

热带珍稀动物饲养基地。

14.读我国主要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到2002年底,我国已建成海洋自然保护区________个,总面积达________公顷,有些海洋自然保护区还被列入联合国________网和《____________》。

(2)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________,它有哪些作用?

(3)杭州湾以北沿海湿地多为____________海滩,由____________浅海滩涂湿地和________浅海滩涂湿地组成。

而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以_________________海滩为主。

天然红树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及台湾岛、海南岛沿海还分布有热带______湿地。

(5)江苏省主要有哪些海洋自然保护区?

【解析】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生态环境全面恶化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同时也可以为海洋生物,尤其是那些不堪环境改变而面临灭顶之灾的物种。

留下一片尽可能无异于它们祖先生息、繁衍的“乐土”。

中国海域纵跨3个温度带,具有海岸滩涂生态系统和河口、湿地、海岛、红树林、珊瑚礁等多种生态系统。

【答案】 

(1)69 130多万 “人与生物圈” 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湿地 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3)砂质和淤泥质 环渤海 江苏基岩性 从福建省南部到广西沿海滩涂、台湾西海岸和海南省 (4)珊瑚礁 (5)江苏大麋鹿自然保护区和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3单元保护海洋环境第3节海洋环境保护整合提升鲁教版选修

1.了解海洋环境保护的原则。

2.简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3.了解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价值。

[基础·

初探]

一、海洋环境保护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不能影响后代人对海洋的利用。

2.“以防为主”原则

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人类活动给海洋生物、海洋利用以及人类自身健康带来危害。

3.“统筹兼顾”原则

不得将污染危机直接或间接地转移到其他环境介质中。

4.“国际合作”原则

主要包括保护措施的协调、资料交换、监测协调以及技术与资金的互助等,以保证实现海洋环保的全球目标。

1.我国实行的”伏季休渔”措施属于海洋环境保护的哪一原则?

【提示】 “伏季休渔”体现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海洋环境保护对策

1.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监视

(1)目的:

为减少和避免海洋环境污染以及海洋生态破坏造成的危害。

(2)意义:

以便及时获取资料,采取处理措施。

(3)手段:

应用遥感遥测、计算机模拟和地理信息技术

2.加强入海污染源控制

加强陆地污染源管理,实施海陆双向监督。

(2)措施:

①做好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与利用;

②对入海污染物实行达标排放及总量控制;

③适当建设深海排放系统。

3.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

(1)目标:

修复被破坏的海洋生态系统。

(2)具体措施:

①加大对海洋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②控制养殖废水的排放;

③建立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安全机制;

④实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修复工程,维护海洋生态环境。

4.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向全社会广泛开展防治海洋污染、生态破坏和物种有害入侵的科普宣传活动,以增强全民的防灾减灾和保护海洋的意识。

2.1972年12月,在伦敦召开的第三次政府间海上倾倒会议上通过了《防止因倾倒废弃物及其他物质而引起海洋污染的公约》,即伦敦公约。

该公约属于哪项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提示】 伦敦公约主要应是对废弃物的倾倒引起海洋污染的,属于加强入海污染源控制措施。

三、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

1.目的与意义

保护珍稀或濒危的海洋生物物种(包括经济生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有重大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海洋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系统和历史遗迹。

2.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划分

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划分:

核心区、缓冲区以及实验区。

3.保护措施

(1)核心区: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只允许经批准的科研活动,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2)缓冲区:

只准进入缓冲区从事研究、观测活动,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3)实验区:

可从事科学实验、科普及环境教育、考察、旅游等活动,但不允许建设任何污染环境、破坏环境资源或景观的设施。

4.成就:

至2002年底,我国已建成海洋自然保护区69个,总面积130多万公顷。

3.在三类功能区中,保护力度最大的是哪一类?

【提示】 从三类功能区的保护措施中可以看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只允许经批准的科研活动,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其保护力度最大。

海洋环境保护对策

1.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监视

对海洋环境和生态进行全面监测、调查和跟踪监视。

开展环境预报服务,发展海洋污染生物效应监测技术,应用遥感遥测、计算机模拟和地理信息技术,以监测、监视海洋污染。

做好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与利用;

对入海污染物实行达标排放及总量控制;

适当建设深海排放系统。

采取措施,加大海洋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

控制养殖废水的排放,保持养殖水域的水质处于良好状态;

建立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安全机制;

实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修复工程,维护海洋生态环境。

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向全社会广泛开展防治海洋污染、生态破坏和物种有害入侵的科普宣传活动,以增强全民的防灾减灾和保护海洋的意识。

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

1.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指以海洋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为目的,依法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海岸、河口、岛屿、湿地或海域划分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在于保持原始海洋自然环境,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保护重要的生态过程和遗传资源,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防止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措施之一。

海洋自然保护区可根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状况和保护需要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或者根据不同保护对象规定绝对保护期和相对保护期。

核心区内,除经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管理部门批准进行的调查观测和科学研究活动外,禁止其他一切可能对保护区造成危害或不良影响的活动。

缓冲区内,在保护对象不遭人为破坏和污染前提下,经该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可在限定时间和范围内适当进行渔业生产、旅游观光、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等活动。

实验区内,在该保护区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可有计划地进行适度开发活动。

绝对保护期即根据保护对象生活习性规定的一定时期,保护区内禁止从事任何损害保护对象的话动;

经该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可适当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实习活动。

相对保护期即绝对保护期以外的时间,保护区内可从事不捕捉、损害保护对象的其他活动。

3.在海洋自然保护区内禁止的活动和行为

(1)擅自移动、搬迁或破坏界碑、标志物及保护设施;

(2)非法捕捞、采集海洋生物;

(3)非法采石、挖沙、开采矿藏;

(4)其他任何有损保护对象及自然环境和资源的行为。

教材77页活动

此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选材适宜,介绍条理、清楚即可。

海洋环境保护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海底地形名称是A________;

B________。

(2)①处为基岩海岸,其主要利用方式为________;

②处为砂质海岸,其特点是________;

③处为珊瑚礁海岸,它与红树林海岸同属于________海岸。

(3)图中②处附近有莺歌海盐场,其发展晒盐业的主要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南岛已被国家确定为“国际旅游岛”,这将促进其海岸带的大规模开发。

在大规模开发海岸带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海洋环境?

【解析】 

(1)海底地形主要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大洋洋盆、海岭等。

(2)该题主要考查海洋空间利用以及不同的海岸类型。

(3)盐场形成的原因是气候和地形。

(4)本题主要考查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

【答案】 

(1)大陆架 大洋盆地(海盆) 

(2)筑港 坡缓水清 生物 (3)地势平坦,滩面宽阔;

位于背风坡,晴天多,蒸发量大 (4)加强海洋环境的监督、监视;

加强入海污染源的控制;

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课堂·

小结]

1.下列不属于海洋保护的原则是(  )

B.“以治为主”原则

【解析】 海洋保护的原则中没有“以治为主”原则,有“统筹兼顾”原则。

2.不得将污染危机直接或间接地转移到其他环境介质中属于(  )

A.“可持续发展”原则

【解析】 不得将污染危机直接或间接地转移到其他环境介质中属于“统筹兼顾”原则。

【答案】 C

3.监测海水赤潮的有效手段是(  )

A.卫星遥感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人工观测

【解析】 对海上赤潮进行检测最有效的手段是卫星遥感技术。

【答案】 A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展环境预报服务,必须发展海洋生物效应监测技术,应用遥感遥测、计算机模拟和地理信息技术

B.对海洋环境和生态进行全面监测、调查和跟踪监视便于及时获取资料,采取措施

C.2002年5月我国成功发射“海洋2号”卫星,进一步提高了海洋环境监测和赤潮预警能力

D.按国家制定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水标准的要求,要做好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与利用

【解析】 2002年5月我国成功发射“海洋1号”卫星。

5.下面关于海洋自净能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洋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自然的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自净能力

B.世界大洋水体连通性好,海水有相当的自净能力,不会产生海洋污染

C.海洋自净能力是有限的,绝不能把海洋当做“天然的垃圾池”

D.近岸水域,由于海湾、海峡、河口湾等面积较小,自净能力有限

【解析】 虽然世界大洋水体连通性好,海水有相当的自净能力,如果污染物超过其自净能力后就会产生海洋污染。

6.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目标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修复被破坏的海洋生态系统

C.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D.保护海洋环境

【解析】 修复被破坏的海洋生态系统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目标。

7.至2002年底,我国已建立成海洋自然保护区(  )

A.68个B.69个

C.70个D.82个

【解析】 至2002年底,我国已建立成海洋自然保护区是69个。

8.关于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保护区只保护珍稀或濒危的海洋生物物种及其栖息地

B.自然保护区内可划分为四类功能区

C.我国有些海洋自然保护区已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网和《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D.我国已建成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40多万公顷

【解析】 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或濒危的海洋生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也保护海洋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和历史遗迹。

自然保护区内可划分为三类功能区。

到2002年底我国已建成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30多万公顷。

9.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湿地可以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B.湿地只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环境资源

C.湿地是一类与水体相同的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

D.我国杭州湾以北的沿海湿地多为砂质和基岩性海滩

【解析】 湿地可以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10.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是(  )

A.海洋B.陆地

C.森林D.湿地

【解析】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11.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建立了河北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三亚国家珊瑚礁自然保护区、辽宁蛇口—老铁山自然保护区等海洋自然保护区。

(1)某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位置是(120°

59′E,38°

57′N),它可能是(  )

A.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

B.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

C.三亚国家珊瑚礁自然保护区

D.蛇口—老铁山自然保护区

(2)位于浙江沿岸的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贝藻类极为丰富,原因是什么?

(3)简述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4)除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外,你认为还可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海洋环境?

【解析】 本题以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为背景,考查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特色及成因、建区的意义、保护海洋环境的其他措施等。

【答案】 

(1)D

(2)位于温带浅海大陆架上,阳光可照射海底,植物光合作用强;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台湾暖流与浙江沿岸流交汇,饵料丰富。

(3)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可采取的措施有实施伏季休渔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加强近岸海域赤潮的监测与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