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5934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9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住宅标准化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Word下载.docx

消防疏散楼梯3.5kN/m2

一般楼梯2.0kN/m2

地下室顶板

室内部分:

5.0(用于楼盖计算配筋),2.0(用于整体分析)

室外部分:

10.0

消防车道:

20.0(双向板或无梁楼盖)

3.2砖墙荷载

砖墙荷载(设计说明中应注明材料强度要求),结构设计师应对建筑设计师提供轻质高强的合理化建议。

⏹内外墙:

实心砖:

19.0kN/m3、空心砖:

14.9kN/m3、炉渣空心砌块:

8.0kN/m3、粉煤灰空心砌块:

8.0kN/m3、加气砼:

6.0kN/m3、页岩空心砖:

7.5kN/m3加气砼条板100厚含抹灰:

0.6kN/m2。

⏹双面粉刷:

0.8kN/m2,石材另加1.2kN/m2。

3.3楼面装饰荷载

楼面装饰荷载(包括板底抹灰吊顶和板面保温隔热找坡找平防水及地面等)(单位:

kN/m2)首先应根据设计装饰面层实际计算确定,当毛坯交房或装修未定时:

二次装修荷载考虑:

⏹客厅、餐厅、卫生间、厨房:

0.8

⏹其他部位:

0.6

3.4设计荷载特殊的部位

设计荷载特殊的部位(总说明未表达或表达可能误解),设计图中应注明设计荷载(活荷载、设备荷载等)

⏹计算地下室外墙时,其室外地面荷载取10.0kN/m2。

当为消防车道旁时取20.0kN/m2。

⏹高低层的相邻屋面,在设计低屋面时应考虑施工临时荷载,取4.0kN/m2,整体分析仍按正常取值。

4结构计算

4.1参数选择

⏹SATWE&

TAT电算参数的约定

⏹砼容重27kN/m3

⏹同时考虑地下室

⏹模拟施工加载1计算上部结构,模拟施工加载2用于基础设计。

⏹根据结构特点选择考虑偶然偏心、扭转藕联和双向地震计算

⏹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计算结构位移采用、计算结构内力不采用)

⏹取足够振型数(Cmass>

=90%)

⏹周期折减系数0.97,

⏹高层住宅考虑活荷载折减但不考虑不利布置

⏹地下车库顶板考虑活荷载折减和不利布置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0.85

⏹梁跨中弯矩增大系数1.00

⏹梁扭矩折减系数0.40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55

⏹考虑中(边)梁刚度增大,按2.0计

⏹小塔楼放大系数1.00(如果出现局部刚度突变的小塔楼,要考虑地震放大系数1.5)

⏹梁主筋强度360N/mm2

⏹柱墙主筋强度360N/mm2

⏹梁柱箍筋强度360N/mm2

⏹墙分布筋强度360N/mm2

⏹梁柱箍筋间距100mm

⏹墙分布筋间距200mm

⏹普通框架柱按单偏压计算柱,双偏压计算作复核;

异型柱框架柱按双偏压计算

⏹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的相对刚度比取3,注意周边裙房和地下层的影响

⏹上部结构计算层间刚度比时,按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计算。

⏹托柱梁应指定为转换梁。

4.2整体性能特征控制指标

⏹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X(长向):

1/1400<

X<

1/1000;

Y(短向)1/1100<

Y<

1/1000

⏹位移比:

不应大于1.5

⏹扭转特征,周期比:

Tt/T1不应大于0.9(超限高层0.85)

⏹剪重比:

0.024*(1-25%)≤剪力系数≤0.024*(1+35%)。

⏹计算沉降量:

100mm

⏹相邻建筑差异沉降宜控制在30mm以内

抗震等级:

≤80米:

高层住宅抗震三级;

>

80米:

高层住宅抗震二级。

5结构设计统一措施

5.1基础

⏹优先采用试桩确定承载力方案,无条件时可根据地质报告计算确定;

桩型应采用长细比较大的桩型(桩径600-700);

构造配筋率0.3-0.4%,由计算确定的配筋值不应放大;

布桩方式:

墙下布桩,注意局部桩承力与局部荷载的量值及重心接近;

布桩时应扣除水的浮力,水位按地质报告提供的最低水位,要求:

高层桩基总承载力标准值/总竖向力标准值=1.15~1.30,并应验算边桩承载力。

⏹地下室底板厚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A底板承受向上荷载为,实际水浮力+8-10%的总桩反力平均值。

B底板承受向下荷载为,底板自重及+底板面层恒荷载。

底板厚度、配筋按A、B项荷载值计算确定。

5.2主要材料

⏹混凝土:

高层住宅C30~C40;

⏹钢筋:

基础梁、柱箍筋,楼板上铁分布筋,上部梁箍筋,抗裂筋等

基础梁、柱纵筋,楼板,边缘构件纵筋箍筋,连梁纵筋箍筋,上部梁纵筋,剪力墙水平竖向筋

HPB235

HRB400

5.3构件设计

5.3.1板

⏹跨度≤3.6米,板厚100mm,每增加0.3米,板厚增加10mm≥4.5米可酌情加厚。

⏹实配板顶负弯矩钢筋及板底钢筋不做系数放大。

⏹配筋时按受力钢筋直径8、10、12、14、16间距200,180,165,150,125,100选择最接近计算值的直径、间距配筋。

⏹单元入口至管道井处楼板厚度考虑电线穿管要求适当加厚,参考值:

不小于120mm.

⏹大跨楼板与小跨楼板相连时,应采用连续板计算方法计算配筋。

⏹楼板抗裂钢筋不应采用受力钢筋贯通的方法,应采用负弯矩钢筋的分布钢筋贯通。

⏹配筋形式一般为分离式,端开间板、较厚板(h>

=120)通长钢筋采用分布筋贯通,间距不大于200,通长钢筋配筋率控制在0.1%,建筑平面长度大于45m时,顶层屋面板长方向通长钢筋配筋率控制在0.15%,同时注重屋面保温做法。

⏹板高差降不大于50时,可不设分界梁。

⏹凹凸不规则和楼板局部不连续按弹性板计算。

其余按照塑性板计算。

对L形和T形等异形板的厚度及配筋按有限元计算。

⏹房屋平面阳角及拐角凸窗处设置楼板角部加强筋,伸入板内长度按ln/4计。

⏹空调板在结构图中绘出体现,与建筑图保持一致。

⏹固定分隔墙直接砌筑在楼板上时,应按填充墙的实际折算荷载作为恒荷载参与结构整体计算,保证抗震设计安全(不应采用将线荷的1/3作为面荷输入)。

楼板配筋计算时,应按照实际情况按板上线荷计算。

并整体加强楼板的配筋,不建议采用墙下加筋的做法,而应依据分隔墙的荷载将垂直分隔墙方向的楼板受力钢筋适当加大。

5.3.2剪力墙

⏹经济指标控制(建筑长度、进深较大时取小值):

X向(长向)

Y向(短向)

16~20cm/m2

14~17cm/m2

⏹剪力墙一般考虑最小厚度200,可在层高和无支长度二者中取较小值计算最小厚度;

其它见JGJ3-2002第7.2.2条,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首先按JGJ3-2002附录D验算墙体稳定性。

⏹剪力墙的截面高度与截面宽度比应尽量大于12,即一般200mm厚墙的无洞口截面高度应尽量大于2400mm。

即剪力墙的布置应整片,均匀。

避免过多的墙体开洞及小墙肢。

⏹外墙考虑均为钢筋砼墙提供最大刚度,窗下墙可以采用填充墙.内墙灵活掌握.

⏹对无条件做长墙的,也应尽可能保证墙肢长度大于8倍墙厚,避免出现短肢剪力墙。

⏹剪力墙平面布置尽量采用大开间的布置方案,即不一定每道建筑墙体都设置为砼墙,可将填充墙体直接砌筑于楼板之上。

⏹电梯井、管道井四壁剪力墙厚度按160mm设计,当按《高规》附录D验算不满足稳定要求时可加厚,并应与建筑专业协调好尺寸关系。

⏹首层剪力墙轴压比应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尽量均匀,当出现个别超限墙段时应调整墙段长度。

如仍不满足时,应根据超限墙段的数量及重要性合理判断规范对轴压比“宜”的限制,严禁出现为了个别超限墙段而整体提高砼强度等级的做法。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在底部加强区可适当加强,上部无必要。

按构造最小配筋率0.25%配筋,200厚墙体底部加强区配Φ10@200即可满足,高于规范要求保证结构延性,非加强区实配Φ8@200即可。

5.3.3边缘构件

⏹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一、二级剪力墙其它部位以及三、四级剪力墙墙肢端部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具体见JGJ3-2002第7.2.16条和第7.2.17条。

⏹边缘构件实际纵筋配筋值与计算值之比不应大于1.3,一般的可控制在1.1~1.2。

必要时可采用不同直径钢筋。

⏹构造边缘构件为翼柱情况时,应按《高规》图7.2.17(b)设置,不应将下部的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区完全复制。

⏹边缘构件箍筋长度计算应按构件实际尺寸每侧减20mm计算。

实际箍筋配筋值与计算值之比不应再放大,一般的应控制在1.0~1.15。

必要时可采用不同直径钢筋级配。

⏹边缘构件的纵筋满足0.006Ac和6Φ12两者之间最大值要求,应视同为总量控制要求,例:

配筋总量要求1480mm2,但纵筋总根数需18根,则实际可配14Φ12+4Φ10。

⏹边缘构件应单独采用一张图整体定位,必须注明细部尺寸。

约束边缘构件的Lc长度应在平面图中详细标注,严禁用文字简单说明。

5.3.4连梁,框梁、次梁

⏹两端均与墙肢相连的非连梁按框架梁设计。

⏹剪力墙开洞形成的梁(至少一端墙肢平行)按连梁设计,跨高比大于5时可按框架梁设计。

连梁箍筋直径不小于8,间距不大于100。

其他配筋符合JGJ3-2002第7.2.26条的规定。

⏹两端梁支座,或一端为梁支座、另一端为墙支座,或两端均与墙垂直相连,按楼层梁设计;

⏹对厨房、卫生间、餐厅等若非分割楼板需要,梁跨不大于2700的梁可不设置;

楼板升降高差不大于50时,不必都设置分界梁;

⏹小梁截面可用120x250;

次梁贯通筋兼架立筋不宜大于2d12~14,当梁顶钢筋差异较大时贯通筋与架立筋不宜合并

⏹次梁按非抗震构件设计计算、配筋。

即不需要构造加密箍筋。

6其他要求

⏹高层的房间内部尽量不出现梁柱棱角,主卧室和厅内不露梁。

⏹高层女儿墙优先采用100厚现浇钢筋砼板。

⏹高层空调板应支撑于混凝土结构体系中,多层建筑空调板应支撑于混凝土结构板上或承重墙体上。

⏹给排水穿外墙管应预留套管,梁、柱及剪力墙上预留孔洞需进行结构上的处理,在结构图中表示出来;

应出电气、设备预留孔洞、预埋套管位置图,确保梁中的预留孔洞在梁中间位置,同时满足安装施工技术要求、特别注意排水管道距板底距离是否满足安装技术要求。

⏹墙体构造柱的平面位置应在结构图或建筑图中表示出来。

⏹各专业设计师应相互协调,保证图纸各部分的一致性,如:

层数户型一致、标高一致、相同部位结构布置、洞口尺寸、配筋一致等。

⏹厨房、卫生间隔墙处的梁宽及位置应避免和排水管道及降板矛盾。

⏹框架梁需满足梁底距本层建筑标高不小于2200。

⏹厨房、卫生间地坪作结构降板时,相应梁面也需作降低处理,避免梁面突出楼面。

⏹凸窗窗套的做法为整体后浇,厚度为80mm。

⏹注意所有空调位置的设置应使空调机位高于冷凝管留位标高,分体式空调主机板板面应低于冷媒管留洞标高。

⏹地下室出入口、地下人防出入口处的标高、转角及坡度需符合有关设计、验收规范的要求。

⏹结构图纸应标注建筑预埋件的位置、尺寸、大小。

⏹绘制施工模板图,减少设计签证。

7重要经济指标要求

⏹含钢量经济限制值要求:

结构钢筋含量限值65kg/m2。

超出限值规定应详细比对各分项差值,分析具体原因,对照技术措施中的有关条款,进行优化,当确系建筑方案原因时,应考虑优化方案,权衡市场得失,并作出书面报告。

含钢量的指标参考值见下表(考虑到建筑方案的离散性,限值在参考值基础上给出了一定空间的调整裕量)。

含钢量的指标参考值单位(kg/m2)

边缘

构件

纵筋

箍筋

楼梯

构造

建筑

做法

地下

折算

合计

8.5

11

10

5

3

6

62

⏹砼含量经济参考值要求:

0.35M3/m2。

⏹控制结构变更:

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构变更造价控制在1%以内。

附表:

高层住宅经济控制简明参数一览表(天津,0.15g,三类场地)

层间位移比

1/1000>

X向>

1/1400

Y向>

1/1100

每平米平均荷重

13~14kn/m2

底层剪重比

0.24(1-25%)~0.24(1+35%)

砼强度级别

C30~C40

注1

钢筋强度级别

发挥三级钢的强度及构造优势

注2

每平米砼方量

0.3~0.35m3/m2

注3

每平米钢筋含量

55~65kn/m2

注4

注1:

首层剪力墙轴压比应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尽量均匀,当出现个别超限墙段时应调整墙段长度。

调整后依旧不满足时,应判断超限墙段的数量及重要性合理判断(按《高规》7.2.14的理解轴压比限值为“不宜”超过),严禁因个别墙段超限而整体提高砼强度等级。

注2:

注3:

每平米砼方量为楼板、墙、梁的总砼方量。

一般情况下10~33层高层建筑均在此范围内控制。

当10层无地下室时为低值,甚至更低。

注4:

钢筋含量为所有钢筋含基础、拉接筋、温度筋等。

取值范围控制同注3。

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技术措施解释说明及论证资料

1总则

技术措施的制定是在集团结构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向外部设计专家尚奎杰、左克伟等多方咨询,通过向结构施工图审查单位的咨询审查,力求制定的过程中,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对设计中容易出现的模糊概念,容易忽视的设计缺点,进行总结、归纳和考虑,目的在于提高项目公司设计部的控制能力,强化成本意识,作出更好的设计产品。

对措施中的不足,望各位同仁给与宝贵意见,以供完善和补充。

1.0.1论证的基础条件适用于三类场地土、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建筑高度大于55米(18层)以上、建筑高度小于100米(33层)的居住建筑。

1.0.2本措施的制定并不与国家或地方规范、规程、标准以及相关规定相抵触,当相关的规范、规定调整时,设计单位应及时通知甲方,并作相应调整。

1.0.3结构设计师应在遵守国家和地方规范的同时遵守本技术措施,当对本技术措施条款有异议时,应与甲方沟通解决方案,不应擅自更改。

结构设计人应注重概念设计,并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结构经济性意识。

1.0.4由于各项目的场地条件、规划条件各不相同,同时针对市场需求的项目定位,产品类型也各有特色,因此,单体的建筑方案带有很大的离散性,不能做到一概而论,因此,各项目专业工程师、结构设计师应灵活掌握本措施制定的相关内容和技术要点,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优化建筑方案,并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规避成本风险和质量风险,实现产品的价值最大化。

2材料和荷载控制

2.1材料

2.1.1填充墙容重:

炉渣空心砌块8.0kn/m3,粉煤灰空心砌块8.0kn/m3,加气砼6.0kn/m3。

(设计说明中应注明材料强度要求),结构设计师应对建筑设计师提供轻质高强的合理化建议。

2.1.2应尽可能采用强度较低的砼等级,但不建议低于C30,及高于C40。

2.1.3钢筋强度等级选择应按下表,钢筋等级的选定是在经济比较的基础上作出的,必须基于精细化设计的前提下,严格按照规范构造要求和计算配筋选择,简单的归并、配筋放大,甚至钢筋直径间距的不当选择,都会造成钢筋用量增加,得不偿失。

注:

当建筑有多层裙房时,柱箍筋考虑体积配箍率要求,应选择采用HRB400钢筋。

2.2恒荷载

2.2.1墙体荷载应按实际值以梁上线荷输入。

不应仅简单的将砼容重提高取代线荷载,小于1500mm的有连梁窗洞口可忽略其梁上荷载。

2.2.2面层荷载容重应按实际计算,当毛坯交房无法确定时,可以按25kN/m3考虑,当采用地板采暖时应扣除隔热层的厚度计算。

2.2.3起居室装修荷载取值0.85kn/m2,其他房间可取0.4~0.6kn/m2。

2.2.4固定分隔墙直接砌筑在楼板上时,应按填充墙的实际折算荷载作为恒荷载参与结构整体计算,保证抗震设计安全(不应采用将线荷的1/3作为面荷输入)。

按照构件计算,不作为面荷载输入,并整体加强楼板的配筋,不建议采用墙下加筋的做法,而应依据分隔墙的荷载将垂直分隔墙方向的楼板受力钢筋适当加大。

2.3活荷载

起居厅

卧室

挑出

阳台

暗阳台

露台

卫生间

厨房

楼梯间

公用

走道

地下室

顶板

2.0

2.5

3.5

5.0

3地震作用及设计基本规定

3.1房屋高度指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高度(不考虑局部突出屋顶部分),当本层建筑面积小于下层建筑面积的30%且突出高度小于6米时可视为局部突出。

3.2在复杂体型的高层建筑中,建筑宽度可按不少于楼层总建筑面积70%部分的宽度通过适当修正确定。

错台式的建筑平面应按垂直于错台主轴方向的宽度确定。

3.3应确定和理的结构高宽比,确定结构应该属于A级高度或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并在结构配筋时采用适当的规范控制参数。

3.4合理控制剪重比,剪重比过大过小时应从结构平面布置方案是否合理的角度分析解决。

当剪重比低于规范最小值25%或大于规范最低值35%视为不合理。

3.5剪力墙结构高度>

=55米时,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3.6基础防腐蚀处理做法,应符合《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

4剪力墙布置

4.1上部结构小于1800的洞口在地下室无建筑要求时,可将此洞口取消,设计成整片的墙,方便基础设计。

4.2地下及首层层高较大时,剪力墙的厚度不应仅依据《高规》7.2.2第一条的规定,而应综合考虑必要性,按《高规》附录D的方法验算墙体的稳定性。

4.3避免采用短肢剪力墙的结构形式。

4.4剪力墙平面布置尽量采用大开间的布置方案,即不一定每道建筑墙体都设置为砼墙,可将填充墙体直接砌筑于楼板之上。

此时应按填充墙的折算荷载作为恒荷载参与楼板配筋计算。

配筋时应整体加强楼板的配筋,不建议采用墙下加筋的做法,而应依据分隔墙的荷载将垂直分隔墙方向的楼板受力钢筋适当加大。

4.5剪力墙的截面高度与截面宽度比应尽量大于12,即一般200mm厚墙的无洞口截面高度应尽量大于2400mm。

因为较长的墙比两段较短的墙刚度更好,并且减少边缘构件数量对降低工程造价具有实际意义。

4.6电梯井、管道井四壁剪力墙厚度按160mm设计,当按《高规》附录D验算不满足稳定要求时可加厚,并应与建筑专业协调好尺寸关系。

5结构设计要求

5.1基础

5.1.1当建筑施工周期允许时应建议通过场内或场外试桩确定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而不应仅依据地质勘察单位提供的侧摩阻、端阻确定。

5.1.2桩端持力层的选择不应完全信赖地质勘察单位的建议,有合理的不同意见应会同开发商及地质勘察单位商讨更优的方案。

5.1.3选择合理经济的桩直径,一般采用Φ600~Φ700的细长桩,有必要时应考虑采用桩端后压浆工艺提高桩的承载力。

桩配筋按构造确定时,可选择配筋率为0.3%,按计算确定时,不需放大。

桩身配筋应按规范要求适当位置截断,只部分钢筋通到桩底。

5.1.4通过试桩确定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试桩的砼标号应比计算值高二级,避免试桩在尚未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桩身提前破坏。

5.1.5除电梯、管道井位置以外,应结合上部荷载情况及落地的剪力墙位置采取墙下布桩设计。

5.1.6沉降后浇带的设置应在整体沉降计算和结构整体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确定,并注明配合施工的降水要求,做到简捷、合理、施工方便。

后浇带处配筋需考虑长期作为悬挑构件受力的结构安全性。

5.1.7温度后浇带在有条件时可考虑采用砼外加微膨胀剂代替,当采用外加剂时应注明外加剂的名称和掺入量要求。

5.1.8地下室底板厚度应通过计算确定:

⏹底板承受向上荷载为,实际水浮力+8~10%的总桩反力平均值。

⏹底板承受向下荷载为,底板自重及+底板面层恒荷载。

底板厚度、配筋按以上荷载值计算确定。

5.2上部结构设计计算要点

5.2.1确定合理均匀的结构抗侧力刚度,避免扭转周期在前二个主周期中比重过大。

5.2.2层间位移比不应出现X、Y方向相差悬殊过大的情况,一般的应控制X向(长向)大于1/1400,Y向(短向)大于1/1100。

避免出现某方向刚度减低后依旧满足规范,而另一方向层间位移比大幅度变小的情况发生。

5.2.3对于层间位移的计算结果应认真分析,不应发生由于某个构件的不合理导致整层位移比的计算畸形。

5.2.4首层剪力墙轴压比应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尽量均匀,当出现个别超限墙段时应调整墙段长度。

调整后依旧不满足时,应判断超限墙段的数量及重要性合理判断(按《高规》7.2.14的理解轴压比限值为“不宜”超过),严禁免出现为了个别超限墙段而整体提高砼强度等级的做法。

5.2.5搭建计算模型时,跨高比大于5的连梁应按框梁模型;

小于5的按连梁。

5.2.6连梁的计算结果分析应注重概念,不应一味的注重于连梁是否超筋。

而应综合分析,合理的采取《高规》7.2.25条规定的方法调整计算模型。

5.2.7连梁作为重要的耗能构件,应注重构造,保障结构安全。

5.2.8跨度小于3.6米的楼板厚度一般为100mm,跨度每增加0.3米,板厚相应增加10mm。

跨度大于4.5米的楼板厚度按实际荷载及边界条件设计人可适当加大。

5.2.9实配板顶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