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6478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docx

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答案仅供参考有解析

2019级乐陵一中高二生物复习专项走进细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分)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

B.核糖体是醋酸菌、噬菌体、木耳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C.小肠粘膜属于生物膜系统

D.内质网参与物质的加工和运输,但不参与物质的合成

·A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状结构,A正确;

B.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就没有核糖体,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木耳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B错误;

C.细胞器膜、核膜和细胞膜等结构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C错误;

D.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和运输,还是脂质合成的车间,D错误。

故选A。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场所是游离的核糖体

B.DNA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部分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C.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生物细胞不一定含有核糖休

D.枯草芽孢杆菌分泌蛋白质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A

·解:

A、血红蛋白是胞内蛋白,哺乳动物红细胞中合成血红蛋白的场所是游离的核糖体,A正确;

B、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

C、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生物一定是细胞生物,所以一定含有核糖体,C错误;

D、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原核细胞,其细胞中不含高尔基体,D错误.

故选:

A.

1、核糖体分为游离的核糖体和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其中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内蛋白,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是分泌蛋白.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

C.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D.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

·C

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A.生命系统的层次有: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水和蛋白质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项错误;

B.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进入到细胞水平,B项错误;

C.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C项正确;

D.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创立过程由多个科学家相继研究完成,D项错误。

 

故选C。

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与该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细胞中的蛋白质都是由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的

C.细胞间信息交流不一定都需要受体参与

D.真核生物的细胞代谢能有序进行与生物膜系统相关

·B

·解:

A、细胞的结构决定功能,真核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与该细胞的功能相适应,A正确;

B、核糖体有两类,游离的和附着的,只有分泌蛋白是在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的,B错误;

C、细胞间信息交流不一定都需要受体参与,如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C正确;

D、真核生物的细胞代谢能有序进行与生物膜系统相关,D正确.

故选:

B.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

①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②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③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3、细胞中的核糖体分为两类:

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一般胞内蛋白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分泌蛋白在附着的核糖体上合成.

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决定功能、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核糖体的功能、生物膜系统的功能等,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5.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一片草原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    

②官厅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③一果园中所有的苹果及其无机环境    

④公园中的全部菊花   

⑤洞庭湖中的全部生物    

⑥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有翅和无翅的成熟棉蚜.

A.⑥⑤②B.③④⑥C.⑤④③D.③⑤⑥

·A

·解:

①一片草原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不包括微生物,既不是种群,不属于群落;    

②官厅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层次;    

③一果园中所有的苹果及其无机环境,不包括所有生物,故不是生态系统;    

④公园中的全部菊花不是同一个物种,故不属于一个种群;   

⑤洞庭湖中的全部生物属于一个群落;    

⑥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有翅和无翅的成熟棉蚜为同一个物种,故属于一个种群.

则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⑥⑤②.

故选:

A.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

群落的概念:

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

6.炭疽杆菌之所以能引起美国人的恐慌,主要原因之一是能产生两种成分的蛋白质内毒素.有的科学家将该菌的大型DNA分子破坏,该菌仍然能产生内毒素.请分析推断,应该再破坏该菌的什么结构,才能使它从根本上不再产生内毒素(  )

A.核糖体B.细胞核C.质粒D.内质网

·C

·解:

A、核糖体中不含DNA,不能控制内毒素的合成,A错误;

B、炭疽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

C、质粒的化学本质是DNA,能控制内毒素的合成,因此再破坏该菌的质粒,才能使它从根本上不再产生内毒素,C正确;

D、炭疽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D错误.

故选:

C.

1、炭疽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细胞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2、炭疽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分布在拟核中,此外在细胞质中也有少量分布,如质粒.

本题以炭疽杆菌为素材,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炭疽杆菌是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4分)

7.如图中甲、乙为两种生物的细胞模式图,图丙为细胞周期示意图,图丁为人体的部分细胞分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结构上来看,甲细胞与乙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2)成熟苋菜叶片中叶肉细胞结构如图乙,某实验小组将克菜叶加热煮沸,发现汤汁变红色,原因有可能是图乙中______结构(填标号)被破坏.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发现该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则说明这种药物最可能的作用是______.

(3)若某人患有21三体综合征,观察该个体处于图丙中3时期的细胞,其中染色体有______条.

(4)图丁中全能性最高的是______细胞(填字母),皮肤细胞、肝细胞、白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骨髓移植实质上是将图丁中的______ (填字母)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

·甲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②⑨;抑制运输K+载体的活性(破坏运输K+载体的结构);94;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

·解:

(1)从结构上来看,甲细胞(原核细胞)与乙细胞(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甲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菜叶加热煮沸,发现汤汁变红色”红色的色素来自于液泡,说明原生质层被破坏,破坏的液泡膜和细胞膜;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发现该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由于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没有影响能量的产生,则说明这种药物最可能的作用是抑制运输K+载体的活性

(3)若某人患有21三体综合征,体内染色体的数目是47条,所以观察该个体处于图丙中3时期(有丝分裂的后期)的细胞,其中染色体有47×2=94.

(4)图丁中全能性最高的是a胚胎干细胞,皮肤细胞、肝细胞、白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骨髓移植实质上是将图丁中的c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

故答案为:

(1)甲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②⑨抑制运输K+载体的活性(破坏运输K+载体的结构)

(3)94

(4)a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分析图形:

甲图:

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是蓝藻细胞的一部分;

乙图细胞含有细胞壁和叶绿体等结构,属于高等植物细胞,其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线粒体、⑤是细胞核、⑥是细胞质基质、⑦是高尔基体、⑧是内质网、⑨液泡膜;

丙图是细胞周期的示意图:

其中1是前期、2是中期、3是后期、4是末期;

丁图:

a是胚胎干细胞,b表皮干细胞,c是造血干细胞,d是神经干细胞,e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本题综合考察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器的结构、有丝分裂、细胞的分化等知识点,知识点涉及的比较多,本题的特点是将简单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这就启示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联系,例如:

21三体综合征与有丝分裂的联系等.

8.如图甲为某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是某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丙是某动物体内5个不同分裂时期细胞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蓝藻与甲图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若要证明甲为活细胞,请写出一种实验方法:

______.

(2)乙图中②上的______在细胞互相识别时起重要作用.K+从乙细胞排出时,不需要消耗细胞质基质以及⑥提供的能量,这表明K+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

(3)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______;图丙中D所示的细胞和体细胞在染色体的组成上的最大区别是______.

·蓝藻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观察甲细胞无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或用台盼蓝染色,若细胞不着色为活细胞.);糖蛋白;协助扩散;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解:

(1)甲图所示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为真核细胞,蓝藻是原核细胞,蓝藻与甲图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

蓝藻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活细胞能够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且因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故台盼蓝染液不能进入活细胞,不能为活细胞着色,若要证明甲为活细胞,可以观察甲细胞有无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活细胞具有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也可以用台盼蓝染色,若细胞不着色为活细胞.

(2)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在细胞互相识别时起重要作用.离子的跨膜运输有两种方式:

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其中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K+从乙细胞排出时,不需要消耗细胞质基质以及⑥提供的能量,这表明K+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3)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图丙中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和体细胞在染色体的组成上的最大区别是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故答案为:

(1)蓝藻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观察甲细胞无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或用台盼蓝染色,若细胞不着色为活细胞.)

(2)糖蛋白   协助扩散

(3)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分析甲图:

图甲是某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1~9依次是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液泡.

分析乙图:

图乙是某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①~⑨依次是核糖体、细胞膜、中心体、内质网、溶酶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仁和核膜.

分析丙图:

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本题结合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9.下面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A组实验中用同一个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所示。

其中视野最暗的是________________。

(2)B组实验中从某植物的叶绿体中提取出色素,并层析分离后得到4条色素带(如图)。

如果在色素提取过程中,没有加碳酸钙,则无显著变化的色素带为________。

(3)C组实验要想观察到砖红色,所需的特定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用正常人的尿液重复实验观察到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

(4)做D组实验时,图甲是染色体数为6个的某高等植物根尖分生区的显微照片,图乙是某同学根据甲图A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等特点而绘制的示意图,图乙是否正确?

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

(1)D

(2)a、b

(3)50~65℃水浴加热   蓝色

(4)否

①细胞形态不对(图甲是植物细胞,而图乙表示的是动物细胞)

②染色体数目不对

③不应该有中心体

本题综合考查了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还原性糖的鉴定及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因此视野最暗的图应是放大倍数最大的图,故选D。

(2)B组实验为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丙酮或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

由于叶绿素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受有机酸影响而分解,如果实验过程中不加入碳酸钙,叶绿素a和叶绿素b几乎无法提取,但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几乎不受影响,所以与题中色素带的分离结果相比较,没有明显变化的是色素带a和b。

(3)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故会和斐林试剂在50~65℃水浴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呈现砖红色,而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但会呈现试剂硫酸铜的颜色,故呈蓝色。

(4)不正确,图甲是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而图乙该同学画的是圆形,通常植物细胞画成正方形,表示细胞壁;该同学画的还有中心体,一般高等植物是没有中心体的,该同学画的是动物细胞的分裂模式图;还有染色体数目也不对,应该有6条,而细胞中只有4条。

10.

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0月7日公布,得主为James E.Rothman,Randy W.Schekman 和 Thomas C.Südhof.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解答了细胞如何组织其内部最重要的运输系统之一--囊泡传输系统的奥秘.如图为某分泌细胞的部分结构及蛋白质转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细胞是浆细胞,该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物质是______,能产生该细胞的细胞是______.

(2)若图为胰岛B细胞,该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物质是______,囊泡能运输该物质并把其释放到细胞外,这利用了______原理.

(3)若该细胞是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则图中未绘制的细胞器有______.

(4)若该细胞为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则图示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______,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明显可见细胞核中有______存在.

(5)研究表明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______ (填序号).

①脂肪细胞     ②淋巴细胞      ③心肌细胞      ④口腔上皮细胞.

·抗体;B细胞或记忆细胞;胰岛素;生物膜的流动性;叶绿体和液泡;分裂间期;核仁;③

·解:

(1)浆细胞的功能是合成和分泌抗体;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二次免疫过程中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2)胰岛B细胞的功能是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通过囊泡并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依赖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特点.

(3)与动物细胞相比,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和成熟的大液泡.

(4)分析题图可知,该图中存在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因此若该细胞为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则图示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细胞分裂间期存在明显的核膜和核仁.

(5)由题意可知,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分析①②③④四种细胞可知,其中线粒体含量最多的细胞是③心肌细胞,因此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③.

故答案应为:

(1)抗体     B细胞或记忆细胞    

(2)胰岛素     生物膜的流动性

(3)叶绿体和液泡              

(4)分裂间期    核仁      

(5)③

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是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多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并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叶绿体和液泡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细胞分裂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膜、核仁周期性消失和出现,分裂间期存在核膜和核仁;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需要的能量有90%以上来自线粒体,细胞耗能多的细胞线粒体数量多.

本题的知识点是动植物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血糖平衡调节,细胞周期的概念和不同时期的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1.如图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上图属于真核细胞的是______.

(2)将上图三种细胞分别置于清水中,三种细胞的形态变化最大的是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

(3)如果在乙图所示的细胞中注射一定量的用于合成物质⑦的用3H标记的亮氨酸,则被标记的亮氨酸在该细胞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②→______(填序号).

(4)若丙图中①表示某种细胞器,则乙图中表示该细胞器的序号是______.

·甲、乙;乙;乙细胞无细胞壁;①→③→⑤;②

·解:

(1)图中甲和乙细胞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丙细胞不含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

(2)图中甲和丙细胞具有细胞壁,而乙细胞不含细胞壁,因此将上图三种细胞分别置于清水中,三种细胞的形态变化最大的是乙.

(3)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为: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因此,如果在乙图所示的细胞中注射一定量的用于合成物质⑦的用3H标记的亮氨酸,则被标记的亮氨酸在该细胞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②→①→③→⑤.

(4)丙为原核细胞,其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因此若丙图中①表示某种细胞器,则乙图中表示该细胞器的序号是②.

故答案为:

(1)甲、乙

(2)乙 乙细胞无细胞壁 

(3)①→③→⑤

(4)②

分析甲图:

甲图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细胞壁,2为高尔基体,3为核仁,4为核膜,5为染色质,6为内质网,7为细胞核,8为线粒体,9为叶绿体,10为内质网,11为液泡膜,12为细胞质基质,13为细胞膜,14为原生质层.

分析乙图:

乙图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内质网,2为核糖体,3为高尔基体,4为线粒体,5为囊泡,6为细胞膜,7为分泌蛋白.

分析丙图:

丙细胞不含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细菌细胞).

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种结构的名称;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2.

chlL基因是野生型蓝藻中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科学家为研究其功能,需要构建缺失chlL基因的突变型蓝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细菌质粒pUC118 带有氨苄青霉素的抗性基因(ampR);其上的lacZ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以让细菌在含有半乳糖的培养基上形成蓝色菌落,该基因被切断时菌落呈白色.细菌质粒pRL-425带有红霉素的抗性基因(Er).请回答:

(1)与酵母菌相比,蓝藻在结构上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二者均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

(2)科学家首先需要通过______扩增出大的生型蓝藻的chlL基因,其反应体系主要包括模板 DNA、导入野生型蓝藻,替换 chlL 基因,获得缺失chlL基因的突变型蓝藻dCTP、dATP、dGTP、dTTP,含酶促反应离子的缓冲液,______和______.

(3)将chlL基因导入质粒pUC118,在含有半乳糖的培养基上,成功导入组质粒1的菌体形成的菌落呈______色.使用含有______的培养基可筛选出缺失chlL基因的突变型蓝藻.

(4)已知蓝藻叶绿素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依赖光的合成和不依赖光的合成,分别提取在光下和黑暗环境中培养的 生型和突变型蓝藻的叶绿素,其含见表:

 项目

蓝藻

叶绿素含/µgOD•(730-1 )

 光下培养

  黑暗中培养

 生型

 4.22

 3.34

 突变型

 4.22

 0.08

由上表数据可以推测:

蓝藻chlL基因控制的是叶绿素______的合成途径.

·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核糖体;PCR;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白;红霉素;不依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