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538892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doc

习题三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3。

A4。

B5。

B6。

A7。

C8。

B

9。

D10。

D11。

B12。

D13。

A14。

C15。

D

二、多项选择题

16.abc17.abcde18.abcde19.cde20.abce21.abcde22.abcde23.abcde24.abcde25.abc

三、名词解释题

26.员工团体是指因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员工组织,包括工会组织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员工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27.集体谈判是指雇主和工会之间针对工作报酬、工作时间及其他雇用条件,在适当的时间以坦诚的态度所进行的协商和交涉.在谈判过程中,一方可以向对方就履行义务,协议情况提出质询,对方有义务回答,但任何一方不得强迫对方同意或终止协议.

28,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其中,法定工作时间是指国家规定的制度工作时间;正常劳动指导工薪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下列不得不作为最低工资组成部分.

(1)加班加点工资

(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3)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劳动保险,福利待遇等.

29,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对劳动者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0分)

30,答:

集体合同又称团体协议或集体协议.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集体合同是企业,事来单位和工会之间就各项具体劳动标准协商谈判而缔结的协议.它是调整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

(2).我国实行集体合同制度的意义有:

(1)集体合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高职工的生活福利条件

(3)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4)促进企业改革经营管理,提高工会的威信

(5)协调劳动关系,为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服务

(6)弥补劳动法规的不足,为企业提供调整劳动关系的具体规范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31,答:

本案中刘某等十几名工人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5分),而应在发生劳动争议后先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5)

法理分析:

我国<劳动法>第79条规定: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整;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可见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只有不服仲裁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5分).本案中同由于刘某等十几名工人在未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情况下,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因此人民法院因以劳动争议.应先行仲裁为由,驳回起诉(5分).

此外因当注意某化工厂解除劳动合同也是合法的.依据<劳动法>第26条的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人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合同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第二章劳动法历年试题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

1.与《劳动法》法律地位与立法层次相同的“姊妹法”是(   )。

(2004年6月三级真题)

 A.《公司法》   B.《合同法》   c.《安全法》   D.《工会法》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均属于劳动法律的层次。

  劳动法律的法律效力仅低于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宪法制定的调

  整劳动关系的规范属于劳动法律。

2.(   )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

本准则。

A.宪法的基本原则     B.宪法的指导思想

C.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D.劳动法的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

  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即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指导思想。

3.以下不属于劳动法基本原则特点的是(   )。

(2008年5月二级真题)

  A.指导性   B.权威性   C.稳定性   D.唯一性

  【答案】D

  【解析】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特点在于:

①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

  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②不同的法律部门有着不同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反

  映了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③劳动法的基本

  原则有着高度的稳定性;④基本原则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对各项劳动法律制度均具有约

  束力。

4.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   )。

(2007年5月二级真题)

  A.保障报酬权          B.保障物质帮助权

  c.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   D.保障休息休假权

  【答案】c

  【解析】我围《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

  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

  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第三十三条规定: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根据《宪

  法》的上述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是劳动法的首要原则。

5.(   )是劳动权的核心。

(2007年11月二级真题)

  A.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      B.就业权和择业权

  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   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训权

  【答案】B

  【解析】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

该项权利对于公民来说,不分性

  别、民族、政治信仰、财产状况,均有权实现就业,有权依法自由地选择职业,有权利

  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各种就业促进条件,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禁止任何形

式的就业歧视和职业歧视;对于国家来说,应当为公民实现劳动权提供必要的保障,为提高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6.对企业富余职工实行下岗而不是直接辞退的做法,属于(   )劳动者权益。

(2004年11

月j级真题)

A.偏重保护   B.优先保护   c.平等保护   D.全面保护

【答案】B

【解析】优先保护是指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利益都给予合法保护的同时,优先保护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

7.“安全重于生产”所体现的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为(   )。

(2005年5月三级真题)

A.全面保护   B.绝对保护   c.优先保护   D.偏重保护

【答案】c

【解析】优先保护意味着,在特定情况下,当对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利益保护发生冲突时,劳动法优先保护劳动者的利益。

例如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应当坚持安全重于生产的原则,即使生产受到影响也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等。

8.对劳动者提供最低限度的保护,体现了劳动法对劳动者的(   )。

(2005年11月三级真题)

A.平等保护   B.全面保护   c.基本保护   D.优先保护

【答案】c

【解析】基本保护是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的最低限度的保护,即基本权益的保障。

在劳动者的利益结构中,生存与发展是劳动者的基本利益,对劳动者最为重要。

保障劳动权首先就是要保障基本利益。

9.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在于(   )。

(2008年5月二级真题)

A.规范企业的行为        B.规范劳动者行为

c.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D.规范劳动力市场

【答案】c

【解析】《劳动法》开宗明义地规定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就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这集中体现在劳动权保障的优先保护方面。

   ‘

10.社会保险特征不包括(   )。

(2007年5月三级真题)

  A.自由性   B.社会性   c.互济性   D.补偿性

  【答案】A

  【解析】社会保险作为物质帮助权实现的主要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①社会性,社会性包括保险范围的社会性;②互济性,互济性一方面表现为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另一方面表现为社会保险基金平衡调剂;③补偿性,劳动者享受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均是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的,各项社会保险的给付集中地反映了其补偿性特征。

1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   )。

(2008年5月三级真题)

  A.劳动法规            B.劳动法律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答案】D

  【解析】依据法律规定,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全国劳动T作,其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劳动规章。

12.(   )不具有法律效力。

(2007年11月二级真题)

  A.立法解释   B.任意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答案】B

  【解析】对已经生效的劳动法律、行政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解释。

律师、语文学家、法学家、公民个人的解释属于任意解释,任意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

13.下列不属于现行《劳动法》主要制度的是(   )。

(2006年5月三级真题)

  A.就业促进制度   B.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c.集体谈判制度   D.职业技能开发制度

  【答案】B

  【解析】现行《劳动法》主要由就业促进制度、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职业技能开发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和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组成。

14.当员工代表或工会代表与单位行政部门或雇主之间,就劳动条件的改善和劳动关系的处理问题进行谈判,并达成一致时,双方达成的协议称为(   )。

(2005年l1月三级真题)

  A.劳动合同   B.集体协议   c.集体合同   D.劳资协议

  【答案】c

  【解析】集体合同是通过T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

15.下列不参与集体谈判的是(   )。

(2005年5月三级真题)

  A.企业雇主   B.公司董事会   c.工会代表   D.单位行政部门

  【答案】D

  【解析】参加集体谈判的包括雇主一方代表、工会代表和劳动行政部门。

16.狭义的劳动争议,是指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问关于劳动关系、(   )的争议,在多数情况下,劳动争议是针对狭义而言。

  A.劳动合同   B.行政关系   C.劳动报酬   D.劳动权利与义务

  【答案】D   .

  【解析】在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劳动争议。

狭义的劳动争议,是指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关于劳动关系、劳动权利与义务的争议。

在多数情况下,劳动争议是针对狭义而言。

17.(   )不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内容。

  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制度

  c.劳动争议民事调解制度   D.劳动争议法律诉讼制度

  【答案】c

  【解析】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为了保证劳动实体法的实现而制定的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调解程序、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的规范,以及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组成,调解、仲裁程序应遵循的原则等内容。

ABD三项分别对应劳动争议处理的仲裁,调解,诉讼三阶段。

18.正常情况下,每个月依照法定程序延长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   )。

(2008年5月三级真题)

A.34小时  B.36小时   C.38小时   D.40小时

  【答案】B

  【解析】劳动标准制度对T作时间有如下规定:

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低于每日8小时的标准工作日,但是不能约定超过8小时的丁作日,依照法定程序延长工作时间的不在此列;即使依照法定程序延长工作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月也不能超过36小时。

19.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一般情况下加班时间为 (   )。

   A.每天不超过l小时   B.每天不超过3小时

   c.每周不超过8小时   D.每周不超过10小时

   【答案】A

   【解析】《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l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20.(   )包括工作时问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

  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B.劳动标准制度

  c.职业培训制度      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答案】B

  【解析】劳动标准制度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厂和末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

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标准为最低劳动标准,一般属于强行性法律规范,以绝对肯定的形式予以规定,具有必须严格执行的法律约束力,具有单方面的强制性,不能由当事人协议予以变更。

21.(   )不是劳动监督检查制度方面的内容。

(2004年6月三级真题)

  A.纠正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和现象   B.检查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情况

  c.检杏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D.调查和解决企业T资差距问题

  【答案】D

  【解析】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是为有效地贯彻实施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遵守劳动法的情况实行监督、检查、纠偏、处罚活动的主体、监督检查的目的、监督检查的客体、监督检查的方式,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止和追究违法行为人法律责任的规定的总称。

22.对劳动法的阐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005年11月三级真题)

    A.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

   B.它与民法关系密切,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

   c.所有与劳动者有关的社会关系都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D.它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答案】c

   【解析】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其所调整的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23.下列对劳动法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2004年6月二级真题)

   A.对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B.体现了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基本原则

C.它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配置合理化为宗旨

D.所有与劳动者有关的社会关系都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答案】D

【解析】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与劳动者有关但与劳动关系无关的社会关系不在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之列。

24.劳动法调整的对象是(   )。

(2004年11月三级真题)

A.经济关系   B.劳动法律关系  c.劳动关系   D.经济协作关系

【答案】c

【解析】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巾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25.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   )。

(2005年5月三级真题)

A.某公司向职工集资而发生的关系

B.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借款关系

c.两企业之间签订劳务输出的合同关系

D.某民工被个体餐馆录用为服务员产生的关系

【答案】D

【解析】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26.劳动行政关系中的相对人主要是指(   )。

(2004年11月三级真题)

A.劳动者   B.用人单位   c.劳动仲裁机构  D.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答案】D

【解析】劳动行政相对人是指劳动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被管理地位或接受服务的一方当事人,主要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27.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   )。

(2005年5月1级真题)

A.工会代表与用人单位      B.工会与用人单位

c.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    D.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答案】D

【解析】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即雇主与雇员。

依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

28.下列属于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A.劳动合同   B.劳动者   C.劳动力   D.工作时间

【答案】D

【解析】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

到的目的和结果。

包括体现一定的行政管理和物质利益性质的事物,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事物。

29.(   )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2007年5月三级真题)

A.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合同关系   c.劳动行政关系   D.劳动雇佣关系

【答案】A

【解析】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30.(   )是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2007年11月三级真题)

A.劳动合同关系   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劳动法律渊源   D.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答案】A

【解析】劳动法律关系包括:

劳动合同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和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其中,劳动合同关系是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31.下列有关公民的劳动义务叙述不正确的是(   )。

(2005年11月二级真题)

A.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        B.劳动者负有提高职业技能的义务

c.劳动者在工作中负有互帮互助的义务 D.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纪律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32.劳动法律事实包括劳动法律行为和(   )。

A.劳动法律事件  B.劳动法律关系   C.劳动法律效力   D.劳动法律后果

【答案】A

【解析】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称为劳动法律事实。

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可以成为劳动法律事实,只有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带来一定劳动法律后果的事实才能成为劳动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两类:

劳动法律行为和劳动法律事件。

33.(   )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A.劳动法律行为  B.劳动法律渊源  c.劳动法律体系   D.劳动法律事件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劳动法》的正确论述有(   )。

(2003年6月三级真题)

A.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

B.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

C.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

D.是从经济法中分离出来的

E.它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答案】BCE

【解析】广义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劳动法从民法中分离出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2.下列社会关系中,(   )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对象。

(2006年11月二级真题)

  A.有关国家机关与用人单位及职工之间由于处理劳动争议而产生的关系

  B.有关国家机关与用人单位之间因监督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而产生的关系

  c.有关国家机关与用人单位之间因检查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而产生的关系

  D.管理就业的国家机关与用人单位及职工之间由于培训劳动者而发生的关系

  E.管理就业的国家机关与用人单位及职_丁之间由于招收劳动者而发生的关系

  【答案】ABCDE

  【解析】劳动法调整的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T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

ABCDE五项均属于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

3.下列社会关系中,不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   )。

(2006年5月三级真题)

  A.某公司向职工集资而发生的关系

  B.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的借贷关系

  c.两企业之问签订劳务输出的合同关系

  D.某民工被个体餐馆录用为服务员而产生的关系

  E.某大学生利用假期义务为社区作社会调查工作而发生的关系  

  【答案】ABCE

  【解析】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

信贷关系不在调整之列。

4.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是(   )。

(2007年5月三级真题)

  A.是指导性的法律规范      B.高度的权威性

  C.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   D.高度的稳定性   ‘

  E.反映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

  【答案】ABCD

  【解析】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包括:

①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②反映了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反映了劳动法律部门的本质和特点;③有着高度的稳定性;④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对各项劳动法律制度均具有约束力。

5.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

(2007年11月三级真题)

  A.物质帮助权原则      B.适用性原则

  C.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D.灵活性原则

  E.保证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

  【答案】ACE

  【解析】根据《宪法》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可以将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归纳为:

①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②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③物质帮助权原则。

6.以下关于“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调整劳动关系的具体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2008年5月三级真题)

A.前者的明确性高于后者    B.前者所覆盖的事实状态小于后者

c.前者的明确性低于后者    D.前者所覆盖的事实状态大于后者

E.前者的稳定性高于后者

【答案】CDE

【解析】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在明确性程度上低于调整劳动关系的具体规定,但是基本原则所覆盖的事实状态远远地大于具体规定。

劳动法对某一类行为的具体规定或标准可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动,但基本原则是相对稳定的。

7.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是(   )。

A.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        B.作为指导性的法律规范

c.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   D.指导劳动法的实施

E.有助于理解、解释劳动法

【答案】CDE

【解析】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是:

①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保证各项劳动法律制度的统一、协调。

基本原则在劳动法律规范系统内发挥着指导作用,维系和保证劳动法制的统一、协调和稳定;②指导劳动法的实施,正确适用法律,防止出现偏差;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