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390051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

《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docx

学年第二学期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题卷

樊城区太平店中学九年级化学周测试试题卷

一、单选题(总分:

10分暂无注释)

1.(本题1分)下列能组成溶液的混合物中,水是溶剂的是()

A.碘酒

B.医用消毒酒精

C.植物油滴入水中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

2.(本题1分)人体中一些体液或排泄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胃液0.9∼1.5

B.唾液6.6∼7.1

C.尿液4.7∼8.4

D.胰液7.5∼8.0

3.(本题1分)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食物酱油苹果汁牛奶鸡蛋清pH4.5~4.82.9~3.36.3~6.6.7.6~8.0

A.鸡蛋清显碱性

B.酱油和苹果汁显酸性

C.牛奶比酱油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饮苹果汁

4.(本题1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B.少量铁锈在足量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把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5.(本题1分)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

B.

C.

D.

6.(本题1分)

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

B. 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 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

D. 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7.(本题1分)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8.(本题1分)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①

A.

B.

C.

D.

9.(本题1分)下列试剂能将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步鉴别出来的是

A.稀盐酸B.二氧化碳C.碳酸钙D.石蕊溶液

10.(本题1分)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O2的溶解度曲线

C.

等质量的Mg和Fe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D.

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

二、填空题(总分:

15分暂无注释)

11.(本题2分)一杯糖水,上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下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填“>”、“=”、“<”)____10%,这杯糖水倒出一半后剩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

1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在t3℃时溶解度为______。

(2).P点表示:

______。

(3).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4).如果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和C物质可用______的方法得到较纯的A物质。

(5)t3℃时,将mgA和ngB分别溶解在200mL水中恰好饱和,则m______n(填“>”、“<”或“=”)。

13.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溶液中,并把该黄色花汁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记录下来,如表所示:

溶液稀盐酸食醋蔗糖水澄清石灰水

颜色红红黄绿

(1)根据上表可知,该花汁在 ______ 中颜色不发生变化;

(2).现将该花汁滴加到某碱溶液中,溶液变为 ______ 色。

14.(本题4分)

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填化学式);

(3)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填''6''、''12''或''1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15.(本题2分)

溶液的酸碱度如图所示。

在pH为A的稀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将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若加入一定量pH为B的氢氧化钠溶液,则pH____7。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无法确定

三、推断题(总分:

5分暂无注释)

16.(本题5分)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

某对由铁、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铜五名“队员”组成,比赛中,由氯化铜“队员”发球,“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D位置“队员”投篮进球完成有效进攻。

传接球“队员”间物质必须能相互反应,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

(1)已知D位置上投篮的“队员”是个灭火“能手”,则D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 _______ ;

(2)B位置“队员”所代表的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___ ;

(3)写出连线④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连线①代表的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_________ 反应;

(4)为实现“快速进攻”.氯化铜除传球给A位置“队员”外,还能直接传球给

 _______ “队员”(填物质名称)

四、实验探究题(总分:

5分暂无注释)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添加酸碱指示剂。

某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不变色。

于是针对此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科学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

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三:

___。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觉得猜想一不正确,其理由是:

___

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

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

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___(填''>''、''=''或''<'')7猜想二不成立猜想三成立

②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方案(与实验方案一不同),验证猜想三成立,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______猜想三成立

五、计算题(总分:

5分第二题需要写出详细过程;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O:

2Cl:

35.5Na:

23)

18.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中和73g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需要水__________克;

(2)当a为8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A.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选项错误;

B.医用消毒酒精中,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故选项正确;

C.植物油滴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故选项错误;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油脂是溶质,汽油是溶剂,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答案:

A;

解析:

A.胃液的pH范围为0.9∼1.5,小于7,显酸性。

B.唾液的pH范围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C.尿液的pH范围为4.7∼8.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D.胰液的pH范围为7.5∼8.0,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

A。

3.答案:

C;

解析:

鸡蛋清的pH大于7,显碱性;苹果汁、酱油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牛奶和酱油的pH都小于7,且酱油pH更小,所以牛奶比酱油酸性弱;胃酸过多的人不适宜吃酸性食物,苹果汁呈酸性,不宜多饮。

4.答案:

C;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少量铁锈在足量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选项说法正确;

D.把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5.答案:

D;

解析:

A.反应物中没有碱,不是中和反应;

B.反应物中没有碱,不是中和反应;

C.反应物中没有碱,不是中和反应;

D.氢氧化钾是碱,硝酸是酸,反应生成硝酸钾(盐)和水,是中和反应。

故选:

D。

6.答案:

C;

解析:

A.溶液的总质量从零开始,所以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铜中,故正确;

B. m点表示氧化铜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正确;

C. m点表示氧化铜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n点表示加入的盐酸过量,所以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等,故错误;

D.酸具有挥发性,所以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故正确;

故选:

C。

7.答案:

D;

解析: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故选项类推错误。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类推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类推错误。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类推正确。

故选:

D。

8.答案:

D;

解析:

A.酸与酸不反应,故错误;B.

不能与酸反应,故错误;C.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不会生成盐和水,故错误;D.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碱也会与非金属氧化物生成盐和水,故正确;故选:

D。

9.答案:

D;

解析:

A.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与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分别显碱性、中性、酸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蓝色、紫色、红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10.答案:

C;

解析:

解:

A、浓硫酸中加入水酸性减弱,pH变大但不会达到或超过7,图象超过了7,故A错误.

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而不是增大,故B错误.

C、等质量的镁、铁反应时,因为镁比铁活泼,所以镁反应的速度快;因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所以镁生成的氢气质量大,故C正确.

D、浓盐酸是因其挥发性使溶质氯化氢的质量减小,导致溶液质量减小,但不会减小到零,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

=;10%;

解析:

解:

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一杯糖水,上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下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这杯糖水倒出一半后剩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故答案为:

=;10%.

答案:

12.80g;13.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14.B>A=C;15.降温结晶;16.>。

;

解析:

(1)A物质在t3℃时溶解度为80g,故答案为:

80g;

(2)P点表示:

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

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故答案为:

B>A=C;

(4)如果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和C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较纯的A物质,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故答案为:

降温结晶;

(5)t3℃时,将mgA和ngB分别溶解在200mL水中恰好饱和,则m大于n,因为在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比B大,故答案为:

>。

答案:

17.蔗糖水;18.绿;

解析:

(1)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该花汁在蔗糖水中不变色;

(2)该花汁在石灰水中为绿色,故在碱性溶液中为绿色。

19.答案:

19

(1).NaOH+HCl=NaCl+H2O;19

(2).HCl;19(3).12;19(4).C;

解析:

(1)在烧杯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2)仪器A中是盐酸溶液,溶质是HCl;

(3)根据图2和图3的信息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最高,所以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12;

(4)A.在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pH>7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故A正确;

B.图2中d点所示溶液中pH<7,溶液呈酸性,溶质是NaCl和HCl,氯化氢是气体在蒸发过得中跑掉了,所得固体为纯净物,故B正确;

C.图2中在c点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d所示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会增加,故C错误;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20.答案:

变大;D;

解析:

在pH为A的稀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溶液的酸性减弱,pH将变大,若加入一定量pH为B的氢氧化钠溶液,当二者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呈中性,pH=7,当酸有剩余时,溶液显酸性,pH<7,当碱有剩余时,溶液呈碱性,pH>7。

故答案为:

变大;D。

21.答案:

(1)二氧化碳

(2)除铁锈(3)Ca(OH)2+CO2=CaCO3↓+H2O;置换反应(4)氢氧化钙。

;

解析:

由分析可知,D是二氧化碳,C是氢氧化钙,B是稀硫酸,A是铁;

(1)则D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二氧化碳。

(2)稀硫酸的用途有:

除锈,制取化肥、农药,与碱反应等。

故答案为:

除铁锈。

(3)连线④代表的物质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连线①代表的物质是氯化铜和铁,反应能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

Ca(OH)2+CO2=CaCO3↓+H2O;置换反应。

(4)氯化铜除能和铁反应外,还能够和氢氧化钙反应,氯化铜除传球给A位置“队员”外,还能直接传球给氢氧化钙“队员”。

故答案为:

氢氧化钙。

答案:

22.反应后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22.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23.<;23.取反应后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23.产生气泡;

解析:

(1)猜想一:

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

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三:

反应后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觉得猜想一不正确,其理由是:

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

反应后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①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pH小于7,说明溶液显酸性,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7

猜想二不成立

猜想三成立

②取反应后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产生气泡

猜想三成立

24.答案:

(1)50

(2)3.8%;

解析: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稀释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认真审题,使用正确的数据。

(1)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质在稀释前后质量不变。

100g×5%=(100g-x)×10%x=50g;

(2)根据图像可知,当a为80g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设:

80g氢氧化钠与73g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