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临床输血一体化质量管理系统论文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712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级临床输血一体化质量管理系统论文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市级临床输血一体化质量管理系统论文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市级临床输血一体化质量管理系统论文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市级临床输血一体化质量管理系统论文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市级临床输血一体化质量管理系统论文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市级临床输血一体化质量管理系统论文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级临床输血一体化质量管理系统论文1.docx

《市级临床输血一体化质量管理系统论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级临床输血一体化质量管理系统论文1.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级临床输血一体化质量管理系统论文1.docx

市级临床输血一体化质量管理系统论文1

创建市级临床输血一体化质量管理系统的思考

湘潭市中心血站谭曼虹

关键词:

市级临床输血一体化质量管理系统

临床输血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如果应用得当,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健康状况,反之,血液传播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威胁患者健康。

血液安全是政府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采供血安全及输血安全日益受到关注,如何实现从“血管到血管”全过程的血液安全管理已摆上不容再忽视的重要位置。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前提,而实行市级临床输血一体化质量管理是实现输血安全的重要一环。

1创建临床输血一体化质量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1.1鉴于目前血液安全的薄弱环节。

保证血液安全有四个重要环节:

无偿血源、献血者筛查、实验室检测、临床有效用血。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及卫生部实施“血站一法两规”以来,无偿血源、献血者筛查、实验室检测这三个环节已在地市级中心血站实现了一体化管理,并在质量安全方面取得实效。

目前,最后一环临床有效用血,因各医疗机构的管理能力、水平、标准参差不齐,也就成了最薄弱一环。

1.2鉴于目前临床输血的管理现状。

湘潭市献血办、市医学会输血专业委员会每年组织1-2次对湘潭市开展临床输血的45家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用血安全管理逐步规范,但临床输血仍存在如下问题。

1.2.1输血机构设置及管理参差不齐。

我市有用血医疗机构45家,只有14家医院设有输血科(或血库),仅有3家医院有独立输血科及专职工作人员。

占我市二级以上医院的10%,其他医疗机构均从属于检验科或根本就未设置。

可见大部分医院输血科(血库)的设置不符合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的技术规范》的要求。

1.2.2各家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难尽其责。

按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应设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而我市辖区45家医疗机构中,二级以上医院和18家一级医院设有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但只有1家三级医院和2家二级医院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有工作计划、会议讨论记录。

虽然38家医院设立了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但大多未能落实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职责职能,只是一种虚设。

1.2.3医院储血不到位,储血设备不规范。

设有输血科(血库)的14家医院中有12家有储血设备,共计18台储血冰箱,其中2台为家用冰箱,只有16台为储血专用冰箱,实际储血的医院只有7家(家用冰箱的均已取消储血资格)。

储血浆低温冰箱8台。

多家未储血浆或血浆与其他物品混装。

只3家有专用血浆解冻箱,其余11家有恒温水浴箱,但大多是血浆解冻与标本水浴同用。

1.2.4实验室检测方法不规范,质控未实施到位。

45家医疗机构只有21家医院检测受血者输血前5项(HbsAg、ALT、抗-HCV、抗-HIV和梅毒检测),其中仅16家医院配备了酶标仪和洗板机。

ABO血型鉴定:

其中有4家二级医院未做反定型,21家一级医院未做反定型。

Rh(D)血型鉴定:

一家二级医院未做,19家一级医院未做。

配血实验:

卡式法*(微柱凝胶检测卡)2家,凝聚胺法的有34家,仅用盐水介质法的有9家一级医院(不符合要求)。

复查献血者、受血者血型:

二级医院只5家做此工作,占26.3%;一级医院未做。

标准血清效价滴定:

二级医院只有8家实行,占42.1%;一级医院无一家实行。

室间质控:

二级医院只13家进行,占68.4%;一级医院未进行。

1.2.5临床输血不规范、不合理用血现象较多。

(1)临床医师缺乏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的知识,不能正确地确定输血指征、输血时机和选择血液成分,使大量血液和血液制品被不合理应用;

(2)因白蛋白缺乏的原因,血浆不合理应用比例较高。

用血浆补充血容量和蛋白的情况普遍存在,导致血浆供需矛盾突出,真正符合输血浆指征的患者却无足量血浆输注;(3)临床医生缺乏输血的风险意识,输血指征过宽常见,术前备血带有随意性,甚至明知在术中失血不多也要输1-2u红细胞,虽然成分输血率接近100%,但存在搭配性输血的现象;(4)输血病历不规范,存在无医嘱输血、输血后无记录,临床科室取血后不及时输注,在室温下随意存放4—6小时才输注的现象;(5)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普遍没有系统的报告和处理制度,处理程序不规范,缺乏床旁Hb或Hct的检测,手术或急诊创伤用血缺乏指导性指标。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不规范,不愿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已填写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随意丢弃,不在24小时之内返回血库;(6)临床医生不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

内容不完整,尤其是漏填输血史和妊娠史。

输血申请单随意涂改,字迹不清。

输血申请单无上级医生签名,申请单和血标本联号不一致等,血库发现有问题的申请单或血标本标签,不及时退回临床科室,而是经电话询问后就擅自修改;(7)护士缺乏输血专业知识,冷链保护意识差,不了解输血时间限制,取血时无隔热容器(如:

保温瓶或取血箱),连续输血时不知道每12小时要更换输血器,输血期间对患者监测不力。

1.3鉴于对血站管理的法规要求。

卫生部2005年颁布实施《血站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中心血站的职责:

承担供血区域范围内血液贮存的质量控制;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的中心血库进行质量控制;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

这就说明中心血站除了开展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这个中心工作任务外,还应承担相应的临床输血管理职能和输血技术指导职能。

2临床输血一体化质量管理系统的实施

 近三年来,湘潭市逐步探索形成以市中心血站为龙头的市级临床输血管理一体化体系模式。

建立由中心血站、市医学会输血专业委员会协同组成的市级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强化卫生行政部门在确保从血管到血管全过程的实施中参与监督管理的重要职责,形成以市中心血站为技术依托,以中心储血点、储血点为纽带的一个完整的血液安全管理服务体系。

实现以供血的网络建设、输血信息化建设、输血相关检测的规范、临床输血技术指导、输血从业人员的培训、输血质量控制、输血效果评估等方面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2.1建立以中心血站为龙头统一管理的供血一体化管理模式。

统一由市中心血站承担全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储血、配血、发血,及对受血者输血前检测工作。

管理和指导县级中心储血点、储血点的其它业务工作,规范开展对临床的自身免疫性溶贫及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测,输血反应的诊断检测及输血效果的评估工作,开展临床输血会诊工作,制定各项输血工作质量考核评价指标。

  2.2实行血站与各储血点联网的信息网络一体化管理。

血站与各储血点计算机联网,建立网络化的信息管理制度和输血统计分析体系。

利用计算机软件管理和监控供血、临床用血过程,进一步规范供血服务行为,有效防止人为差错;同时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能及时了解和指导临床用血情况,并能准确掌握各储血点的库存情况及临床输血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及时了解和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2.3建立一体化临床输血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模式。

由市中心血站为头在市级输血管委会下设立临床输血培训中心,统一组织对采供血机构、储血点、医院输血科工作人员进行从检验业务理论到实际操作规程的集中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执证上岗。

每年由输血培训中心深入各医疗机构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从病人血液标本采集、送检到血液运输、临床输注流程的培训,使临床医务人员掌握输血安全知识,避免差错的发生。

同时采取从省血液中心或外部聘请专家辅导授课、轮流派出检验人员到上级单位进修学习的方式,从而确保储血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符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

 2.4建立一体化的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文件体系,规范全市各医疗机构患者的输血流程。

建立市级输血管委会下的输血质量控制中心,行使对全市的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工作。

使从输血申请,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到检测、发血、输血及输血后评估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标准化。

强化二级以下医院的输血申请流程,确定输血后,由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资料后携带血液冷链箱到储血点送样、配血、取血。

由市中心血站投资统一购置血液采样试管、标签及血液冷藏箱,配备到市直各医疗单位临床科室以及各乡镇卫生院,为血液运输过程中冷链运转提供安全保障。

2.5建立一体化的临床输血质量记录,规范全市各医疗机构输血文书管理。

争取卫生行政部门配合,对全市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输血文书管理培训,形成统一的规范化的输血文书记录模式,并提供统一印制下发的文书资料,规范输血文书保存期限及保存形式。

 2.6统一供血程序,落实血液供应合同制度。

积极服务急诊用血,及时与全市用血医疗机构签署了血液供应合同书。

建立市中心血站中心供血库,以三级医院储血点、县级中心储血点为第二层级的中心储血点,以二级医院输血科、乡镇中心卫生院用血点为第三层级的临床输血网络,使采供血服务网络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3体会和思考

 3.1建立输血一体化质量管理模式是输血安全所需。

输血安全与采供血全过程有关,除了要求血液成分安全外,还与输血前检测、发血、输血过程管理有关;当今国际输血界已将“非传染性的输血危险”列为影响输血安全的主要因素,工作重点已开始由“血液安全性”向“输血安全性”转移,由“血液机构”向“医院”转移。

采供血机构除了应加大自身管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试剂和设备,把因病原体感染导致的输血危险降到最低外,还要密切注意输血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包括输血申请、输血前的配合试验、到输血监护和输血效果评估等。

组织建立市级输血一体化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可最大限度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3.2利用血站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促进临床输血管理规范化的发展。

临床输血离不开现代信息与检测技术。

各储血点、输血科收发血、储血、冰箱温度监控记录等不能停留在简单“手工小作坊”状态;输血前检测更为重要,为了减少人为失误,应引入电脑化管理和集中化检测。

输血科、用血点在接到病人《临床输血申请单》与血样进行逐项核对后,进行的红细胞血型鉴定有困难时,在进行血型血清学鉴定的同时有必要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与确认。

在病人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手工分离高浓缩血小板等前也须进行两种介质以上的交叉匹配性试验。

另外,应用生物分子学技术进行的血小板血型鉴定,以及应用血清学技术进行较为精确的血小板交叉匹配试验。

应用生物分子学技术不仅可使检出HBV、HCV、HIV等病毒的窗口期明显缩短,还能检出病毒抗体阴性的慢性携带者以及变异株病毒的感染者。

这在一些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然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应用先进的生物分子学技术须考虑成本效益问题。

实现临床输血一体化管理,可以明显做到资源共享。

  3.3充分利用血站管理优势。

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及《血站实验室管理规范》相继实施,这几年来各市(州)中心血站利用贯彻实施“一个办法、两个规范”的大好时机,采用ISO9001:

2000的管理模式,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并在质量管理体系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而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涵盖了储血点、输血科从行政到技术管理的全过程,真正把采供血、临床用血管理纳入输血工作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血液安全从血管到血管的完整血液安全链。

    3.4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一体化体系管理模式应做到:

1)县(市)级中心储血点建设,应在卫生行政部门及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由市中心血站统一业务管理,尤其加大对输血技术方面的管理;2)增强中心储血点服务职能,应承担辖区内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的交叉配血及输血前检测任务,解决部分医疗机构设备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及输血不规范等问题,也解决了中心储血点的经费问题;3)市中心血站有计划地采血,中心储血点有计划的储血,确保采供血均衡,降低血液过期报废率。

输血的安全、有效,是血液事业永恒的主题,也就是采供血机构追求的目标,更是采供血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

创建市级输血工作一体化现代管理系统 就是要实现采供血机构切实履行责任,实现救治人民群众生命而开展的输血治疗达到安全、有效这一事业目标。

       

 

2011年6月2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