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759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二.docx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二.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二.docx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二

高中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二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期末测试题二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依赖于经济基础的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超越国家界限的国际社会关系。

据此回答l~3题。

  1.19世纪初,英国曾多次组织反法同盟,20世纪初却又同法国结盟,这一变化说明了

  A.英国的外交政策不断变化B.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势力均衡”政策

  c.英法两国既斗争又联合D.英国对法国实行双重标准的政策

  2.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

关于这三个体系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战争后建立起来的B.重新确立了国际关系格局

  c.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D.没有进步作用

  3.西欧国家建立“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的是

  A.抗衡美苏,加强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B.建立强大统一的欧洲

  c.加强西欧各国的政治联盟D.发展欧洲资本主义,抵制苏联的影响

  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是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据此回答4—7题。

  4.对俄国十月革命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D.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5.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了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D.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6.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错误的是

  A.基本上适应苏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B.这种体制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

  c.这种体制从来没有起过积极作用D.这种体制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7.东欧剧变的内部原因是

  A.照搬苏联模式B.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

  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D.西方国家渗透

  亚非拉人民高举民族主义旗帜,前仆后继,战斗不息,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

据此回答8~11题。

  8.拉丁美洲首先赢得独立的国家是

  A.美国B.海地c.墨西哥D.巴西

  9.“亚洲觉醒”的实质是

  A.亚洲人民认识到,只有进行斗争才能赢得独立

  B.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

  c.认识到亚洲的灾难是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

  D.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10.曼德拉当选为南非总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B.改变了非洲的政治面貌

  c.使南非摆脱了种族隔离制度D.南非由英国的自治领变成一个独立国家

  11.标志着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崛起的事件是

  A.亚非会议B.不结盟运动兴起

  c.七十七国集团建立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伴随着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中心从欧洲逐渐转移到美国。

据此回答12—16题。

  12.两次世界大战初期,推动西欧国家经济恢复的一个相似因素是

  A.科技革命的推动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

  c.美国垄断资本的扶植D.各国政府推行经济改革

  13.二战后,美国全球扩张的重点是

  A.亚洲B.欧洲c.拉丁美洲D.远东和太平洋地区

  14.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根本原因

  A.美国经济实力相对衰落B.欧共体、日本经济崛起

  c.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两极格局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

  15.1980年美国加强了中东地区的军事部署,组建了快速反应部队,同时还对苏联实行了严厉的军事制裁,其直接原因是

  A.阿以民族矛盾激化B.遏制伊拉克实力过分膨胀

  c.苏联入侵阿富汗D.里根政府“星球大战计划”出台

  16.美苏争霸不同于英德争霸和英美争霸的特点是

  A.争夺全球霸主地位B.以军事竞争为主

  c.以军事集团作为争霸基础D.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较量

  20世纪30年代以后德国历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据此回答17~20。

  17.希特勒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目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缓和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B.反危机举措,解决日益严重的工人失业问题

  c.为侵略扩张作准备D.炫耀武力,镇压国内革命

  18.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德意议定书》,双方勾结的基础是

  A.控制西班牙B.反共产国际c.重新瓜分世界D.打破凡尔赛体系

  19.二战后,德国分裂的根本原因是

  A.各占领国的占领区实行不同的政策B.英法美同苏联矛盾加剧

  c.为了防止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D.德国东西部地区民族矛盾不可调和

  20.1990年,德国统一的方式是

  A.平等合作的联邦制B.民主德国并人联邦德国

  c.联邦德国并人民主德国D.三次王朝战争

  22.罗斯福新政的下列内容中,反映国家干预经济特点的是①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②鼓励农场主压缩产量,实行政府补贴③颁行国家工业复兴法④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大型公共工程建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D.①②③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二战后的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此回答23~25题。

  23.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B.各领域涌现出大量的新技术成果

  c.对生产力产生巨大的推动力D.奠定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基础

  24.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哪一领域里取得突破

  A.原子能技术B

  .航天技术c.遗传工程D.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25.下表为1970—1979年美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总人数比例情况,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行业年份

  970

  979

  农业

  5%

  3%

  制造业

  30%

  3%

  服务和信息

  5%

  72%

  A.越南战争的影响B.国民经济计划调整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D.7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26.材料一:

“从凡尔赛体系本身来讲,《凡尔赛和约》强加于德国人的苛刻条件使德国政府,无论是谢尔曼政府,斯特莱斯曼政府,还是希特勒政府,都难以容忍。

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桎梏是他们的既定政策。

  材料二:

尽管30年代苏联一贯倡导建立反德大同盟,……但英法的软弱使苏联不得不考虑与之结盟的价值,一旦德国占领了波兰而达到苏联边界,它们是向德国宣战还是按兵不动,让苏联独自对付德国的进攻呢?

  材料三:

1939年德驻苏大使舒伦堡在发往柏林的电报中称:

“斯大林对英法的讽刺和批评要比对所谓侵略国家,特别是对德国的讽刺和批评尖锐的多,这点很值得注意。

  材料四:

随着国际形势的复杂化,向外扩张版图的思想开始在苏抬头,……斯大林拒绝马列院院长阿多拉茨基的建议,反对在联共理论刊物上重新发表恩格斯《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一文。

  “祸水东引”和“祸水西引”是对孪生兄弟,“祸水西引”是苏联对英法“祸水东引”政策的回报。

  ——以上材料均引自《史学集刊》

  请回答:

  材料一中德国历届政府“难以容忍”主要针对的是哪些国家?

摆脱《凡尔赛和约》的结果是什么?

  材料二、三中舒伦堡的“值得注意”是要希特勒政府注意和采取什么行动?

  根据材料四评论苏联二战前的外交政策。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从中汲取历史教训。

(5分)

  27.材料一:

1917年11月,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出一份宣言,声称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为达到目的而尽最大的努力”。

这就是所谓的“贝尔福宣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取得了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乘机大规模向巴勒斯坦移民,1917~1939年,巴勒斯坦的犹太居民从5万人增加到44.6万人,1941年达到60万人,占当地居民的30%。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

根据这一决议的规定,第二届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问题的决议,在巴勒斯坦的总面积中,阿拉伯国占2/5有余,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很快就宣布接受这一决议,阿拉伯国家联盟则宣布:

“阿拉伯人决心为反对联合国分裂巴勒斯坦的决议而战。

  ——摘自《高中历史》上海版

  材料三:

美苏在加紧急夺的同时,为了各自的利益,力图在中东维持一种“不战不和”的状态,引起了埃及的不满,1973年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

  ——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1991年10月30日,在美苏的斡旋下,巴勒斯坦代表和叙、约、黎、埃代表一起与以色列代表在马德里举行中东和谈,阿方提出“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要求以色列撒出1967年以来占领的土地,而以色列提出了“不撤离、不停止犹太人定居点建立、不同巴解谈判”的三不原则,但在新的形势下,巴以为摆脱各自的困境,于1993年9月10日签署了相互承认协议,13日又签署了关于加沙与杰里科首先实行自治的协议。

  ——摘自《高中历史教学参考》

  请回答: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巴以冲突的最初由来。

  依据材料三说明巴以长期冲突的国际因素。

  根据材料四说明20世纪90年代阿以关系出现了什么变化?

并联系当时的国际形势,说明20世纪90年代阿以关系变化的原因。

  结合巴以关系的现状说明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三、问答题

  28.分别指出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埃塞俄比亚及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时间、主要特点和意义。

  29.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两次高速发展时期,一次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这两次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请回答:

  这两个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的相似条件有哪些?

  两次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当时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

  从以上所述事件和影响中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